[新聞] 台灣廠商附加價值偏低,為何我們的創新總是無法與世界接軌?

看板Tech_Job作者 (秘密)時間5年前 (2019/04/12 12:36), 編輯推噓5(11633)
留言50則, 23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1/4 (看更多)
台灣廠商附加價值偏低,為何我們的創新總是無法與世界接軌? 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17/06/08/why-couldnt-taiwan-make-money/ 政大商學院的沈榮欽教授在 〈沈榮欽專欄:為什麼台灣企業賺這麼少錢〉 中探討到底台 灣為什麼賺不到錢?政府不是很鼓勵創新嗎?我們台灣人頭腦不是動很快嗎?不是很吃苦 耐勞嗎?而 臉書上的一篇文章 就指出,「台灣人普遍腦筋靈活,學習理解能力強,個性 友善,又有企圖心。但台灣人普遍的缺點,就是缺乏像德國、日本民族的工匠精神。」太 懂得應變,只關注當下賺的錢,簡單來說,就是短視近利。我覺得可以跟這篇文章中說的 ,「創造價值的人未必能占有價值」相呼應,創造完了然後呢?要怎麼維持,長久地佔有 市場地位? 曹興誠曾經一度喜歡叫板張忠謀,認為晶圓代工乃是他在工研院電子所時的構想,張忠謀 挾德州儀器海歸優勢而掠人之美,不過隨著聯電與台積電的差距逐漸拉大為不可跨越的鴻 溝,這個說法也逐漸沉寂。HTC 宣稱自己在 iPhone 問世前便製造了「世界第一台真正的 智慧手機」,而且是無可爭議的世界第一台 Android 手機製造商,但是今日蘋果囊括了 八成智慧手機產業的利潤,而 Android 手機的霸主則是三星,反觀 HTC 不僅市佔節節敗 退,股價也從高點跌落超過九成,手機部門更是連年虧損至今。 創新卻無法獲得回報 儘管以上這兩個例子耳熟能詳,但是卻往往被錯誤地詮釋為科技產業變化日新月異,無法 跟上創新者只有死亡一途,而忽略其真正反映者乃是台灣對創新政策與創新教育的迷思。 近年來無論是台灣政府或是各級學校無不反覆鼓勵青年人開創新事業,企業更是無時不戮 力強調創新,但是 台灣真正的問題從來不在對創新的鼓勵不足,而是創新是否能夠獲得 回報 ,許多創新的失敗為新創事業的高度風險所正當化,從而掩蓋了台灣無法自創新獲 得回報的真相。 Jason Dedrick 等人曾經仔細地對筆記型電腦與蘋果 iPod 價值鏈上各廠商的利潤率加以 估算,iPod 是賈伯斯回到蘋果後,開創蘋果世紀的第一個產品,他們發現,蘋果在 iPod 中的毛利率是 36%,雖然不低但算不上超高利潤,真正獲得超常報酬的是多媒體處 理器的製造商博通(Broadcom),毛利率高達 52.5%,其次是控制晶片製造商 PortalPlayer,有 44.8 %的毛利率,其餘依次是電池(30%)、螢幕(28.7%)、硬碟( 26.5%)與記憶體(10%~28.2%),這些廠商分別來自美、日、韓三國。接下來則是毛利率 較低的配銷、零售與組裝,其中最低的組裝由台灣廠商英業達負責,其毛利率只有 9%( 包括英業達提供的零組件在內)。 他們也估算了筆記型電腦產業價值鏈上各廠商的毛利率,在 HP 的 nc6320 筆電的價值鏈 中,毛利率最高者是作業系統與軟體授權的微軟(85%),其次是中央處理器與 Wifi 晶 片的英特爾(59%),然後是處理器廠商博通(53%)、德州儀器(48%)、Standard Microsystems(46%)與記憶體的海力士(41%)。 除了以上這些超高利潤率的廠商之外,接下來是 DVD-ROM(31%)、記憶體(30%)、電池 (30%)、圖形晶片的 ATI(28%)、螢幕(28%)與硬碟(26%),至於 HP 本身有 28% 的毛利率,並未享有超常報酬。與 iPod 相同,以上利潤率較高的廠商來自美、日、韓, 沒有任何一家是台灣廠商,即使台灣幾乎壟斷了筆電的代工。毛利率最低者仍然是配銷、 零售與組裝,在 5% 到 10% 之間,同樣的,台灣廠商只佔到附加價值最低的組裝生產。 台灣廠商總是分配到附加價值最低的活動。(湯森路透) 台灣廠商附加價值偏低 為什麼無論是在蘋果的 iPod 或是 HP 的筆記型電腦中,台灣廠商都分配到附加價值最低 的活動? 表面上看來,這個問題的解答在於廠商獨特的議價能力,博通的超常利潤率來自其卓越的 處理器晶片的設計與製造技術,電池廠商的高毛利則是因為當時鋰離子電池為三家日本廠 商所壟斷(Sony, Matsushita, Sanyo),使得這些廠商在價值鏈上佔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而享有高議價能力。相反的,對零售、組裝這樣技術層次較低又面臨激烈競爭的廠商, 自然對蘋果與 HP 毫無議價能力。 後來在 Kenneth Kraemer 等人對 iPad 與 iPhone 價值鏈的分析中, 台灣廠商所佔利潤 的份額增加,便是因為從組裝涉足到零組件供應,今日為國人所熟知的大立光與台積電便 是其中的佼佼者, 兩者皆是藉由 不斷創新改良的技術佔據較高附加價值的地位。 不過技術能力與壟斷是一回事,能否長期持續又是另一回事。PortalPlayer 是蘋果開發 iPod 時的主要合作廠商,提供主要的控制晶片與音樂管理架構,負責數位音樂處理與使 用者的資料庫管理等核心功能,因此享有超高的 44.8% 毛利率,但是這高利率卻無法長 期維持,因為 PortalPlayer 的主要業務幾乎完全來自蘋果,蘋果能貴之,也就能賤之, 隨著 iPod 在市場上大獲全勝之後,蘋果開始自己開發整合這些核心功能,以便對整個產 業鏈有更大的控制能力,終於在 2006 年開始自行開發控制晶片,PortalPlayer 失去蘋 果的業務立刻一落千丈,最後不堪虧損為 Nvidia 併購。 代工廠商也要創新 技術與壟斷能力的解釋雖然十分普遍,不過侷限也十分明顯,事實上價值鏈上每個廠商都 不斷地創新改良產品與製程,即使是 位處價值鏈上附加價值最低的位置,台灣的代工廠 從未停止創新,而是以快速週轉與彈性製造的能力擴大訂單,利用規模經濟與降低成本來 維持優勢 ,甚至跨入筆電設計,事實上台灣代工廠商的製造能力如此傑出,幾乎壟斷了 筆電產業的組裝生產,使得像 Sony 與東芝這類傳統上高度垂直整合的日本廠商,都不得 不外包給台灣廠商在中國製造。不過由於 缺乏差異化 ,代工廠之間面臨激烈的價格競爭 ,導致這些製程創新無法增加毛利,僅能更加鞏固價值鏈上最低毛利的位置。 相反的,像微軟與英特爾可以在筆電價值鏈上享有令人咋舌的 85% 與 59% 的毛利率,並 非全然因為其技術卓越之故,因此問題並不在台灣廠商缺乏創新,而是為什麼台灣廠商的 創新無法獲得回報,而微軟等廠商的創新卻能夠在市場上獲得超高的報酬?這也不是品牌 有無的問題,品牌未必能保證創新的利益,否則像 HTC 這樣在許多方面有令人豔羨「世 界第一」創新能力的品牌,為什麼無法獲得青睞? HTC 在許多方面有令人豔羨「世界第一」創新能力的品牌,卻無法獲得青睞。 心得:全文很長 感覺這篇文章真的分析得不錯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24.97.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ech_Job/M.1555043804.A.D16.html

04/12 12:57, 5年前 , 1F
歐美日基礎科學與人文素養屌打中華民國
04/12 12:57, 1F

04/12 13:04, 5年前 , 2F
沒那麼多為什麼,純粹是心有多大成就就多大而已
04/12 13:04, 2F

04/12 13:06, 5年前 , 3F
當然也要有相對應的實力去執行..ex. UMC做486
04/12 13:06, 3F

04/12 13:07, 5年前 , 4F
成功的公司也很多,像是MTK光碟機
04/12 13:07, 4F

04/12 13:10, 5年前 , 5F
組裝的毛利5%~10% 這麼低,代工廠的創新只是成本的壓低。
04/12 13:10, 5F

04/12 13:19, 5年前 , 6F
亞洲人還是乖乖幫爸爸做量產外包,洗洗睡XD
04/12 13:19, 6F

04/12 13:37, 5年前 , 7F
因為只有薪水接鬼
04/12 13:37, 7F

04/12 13:49, 5年前 , 8F
說真的就是肯不肯花錢請世界級的人才和資源來延續下
04/12 13:49, 8F

04/12 13:49, 5年前 , 9F
去,但資本小的台灣很難跟人家拼
04/12 13:49, 9F

04/12 13:57, 5年前 , 10F
你知道筆電代工廠的毛利是怎麼算的嗎?
04/12 13:57, 10F

04/12 13:58, 5年前 , 11F
是算出貨的整機價格 但筆電價格高的CPU,螢幕,HDD,Memory都
04/12 13:58, 11F

04/12 13:59, 5年前 , 12F
不是代工廠生產的 把這些零組件價格移除 代工廠毛利不低
04/12 13:59, 12F

04/12 14:14, 5年前 , 13F
樓上在說什麼東西...
04/12 14:14, 13F

04/12 14:24, 5年前 , 14F
不過這文章把微軟拉來算毛利是不是搞錯了什麼,商學院總
04/12 14:24, 14F

04/12 14:24, 5年前 , 15F
該懂點會計吧
04/12 14:24, 15F

04/12 14:25, 5年前 , 16F
從小教育環境養成的問題
04/12 14:25, 16F

04/12 14:25, 5年前 , 17F
反正台灣科技業覺得學企管學策略都是米蟲,那就繼續低毛
04/12 14:25, 17F

04/12 14:25, 5年前 , 18F
利吧
04/12 14:25, 18F

04/12 14:25, 5年前 , 19F
人家的策略在產品開發前就已經算到所有潛在競爭者
04/12 14:25, 19F

04/12 14:26, 5年前 , 20F
背三字經 弟子規 抄課文 限制了思考
04/12 14:26, 20F

04/12 14:27, 5年前 , 21F
普遍華人遇到問題第一件事就是抄 從小抄到大
04/12 14:27, 21F

04/12 14:27, 5年前 , 22F
因為奴性
04/12 14:27, 22F

04/12 14:27, 5年前 , 23F
我已經沒救了 希望我的下一代不要這樣
04/12 14:27, 23F

04/12 14:29, 5年前 , 24F
要不要tag所以公司老闆?
04/12 14:29, 24F

04/12 14:35, 5年前 , 25F
作文高手?看看荷蘭發展的企業做什麼低毛利的嗎?
04/12 14:35, 25F

04/12 14:36, 5年前 , 26F
人家老闆知道員工需要養家有家庭生活 低毛利的事業別太得意
04/12 14:36, 26F

04/12 14:44, 5年前 , 27F
就填鴨式教育的問題啊,學習現有的東西很快很強但是學
04/12 14:44, 27F

04/12 14:44, 5年前 , 28F
完了然後勒?
04/12 14:44, 28F

04/12 16:11, 5年前 , 29F
雖然目前教育還是以填鴨為主,但已經慢慢在改善了,
04/12 16:11, 29F

04/12 16:11, 5年前 , 30F
我問我爸以前背的古文更多,數學比現在難超多倍,還
04/12 16:11, 30F

04/12 16:11, 5年前 , 31F
有什麼三民主義,不過老師普遍也是那種填鴨教育出來
04/12 16:11, 31F

04/12 16:11, 5年前 , 32F
的,所以教學方式也是偏填鴨式,只能慢慢改了
04/12 16:11, 32F

04/12 16:11, 5年前 , 33F
怪我們這些員工?老闆整天cost down 都沒錯?
04/12 16:11, 33F

04/12 16:16, 5年前 , 34F
但扯填鴨教育感覺也不是真正原因,韓國填鴨跟升學壓
04/12 16:16, 34F

04/12 16:16, 5年前 , 35F
力比台灣更恐怖,為什麼他們的企業照樣有高附加價值
04/12 16:16, 35F

04/12 16:16, 5年前 , 36F
呢?
04/12 16:16, 36F

04/12 17:13, 5年前 , 37F
老闆沒有cost down 價格上就沒有競爭力,特別是大陸的代工
04/12 17:13, 37F

04/12 17:13, 5年前 , 38F
也起來了,只好不斷在壓低成本,才能接訂單。
04/12 17:13, 38F

04/12 20:21, 5年前 , 39F
這是蛇莫廢文
04/12 20:21, 39F

04/12 20:33, 5年前 , 40F
沒有市場 貨要進去 就容易被搞
04/12 20:33, 40F

04/12 22:58, 5年前 , 41F
品牌 Marketing supply chain的配合 就決定東西賣不賣
04/12 22:58, 41F

04/12 22:58, 5年前 , 42F
的出去
04/12 22:58, 42F

04/12 23:00, 5年前 , 43F
這篇只是拾人牙慧 後面結論那是什麼鬼。。。
04/12 23:00, 43F

04/13 12:21, 5年前 , 44F
本篇文章也沒有任何創新
04/13 12:21, 44F

04/13 12:21, 5年前 , 45F
沒有什麼有意義的推論
04/13 12:21, 45F

04/14 00:30, 5年前 , 46F
有本事就做出來,出來才叫創新.
04/14 00:30, 46F

04/14 00:31, 5年前 , 47F
台灣沒人投資你,美國會叫你去上班,並給股利.
04/14 00:31, 47F

04/14 00:31, 5年前 , 48F
沒有就是沒有,不要說沒人賞識.
04/14 00:31, 48F

04/14 12:38, 5年前 , 49F
大學就聽夠那些教授練肖話,出社會不必念念不忘...
04/14 12:38, 49F

04/15 23:24, 5年前 , 50F
商學院的再將創新?下來做比較實在吧
04/15 23:24, 50F
文章代碼(AID): #1Si1NSqM (Tech_Job)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Si1NSqM (Tech_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