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陸媒:鴻海機器人踢鐵板,因精準度不足、體積笨重

看板Tech_Job作者 (綠兒)時間9年前 (2014/12/08 22:03), 編輯推噓21(21026)
留言47則, 2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陸媒:鴻海機器人踢鐵板,因精準度不足、體積笨重 MoneyDJ新聞 2014-12-08 記者 陳苓 報導 http://ppt.cc/DwQL 鴻海(2317)百萬機器人大軍為何未能成功導入?中國網站「界面」透露,主因鴻海機器手 臂的精準度為0.05公厘,不及蘋果(Apple)要求的0.02公厘,想靠機器取代人力組裝 iPhone,或許還要好幾年時間。 MacRumors 5日引述界面網站報導稱,鴻海大陸子公司富士康內部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機械手臂未能參與蘋果生產,最大問題是精準度不足。目前鴻海機器人精準度為0.05公 厘,蘋果智慧機要求的精確度是0.02公厘。另外,鴻海機器人體積過於巨大,難以放入製 造現場。 香港科技大學自動化技術中心教授李澤湘說,鴻海使用的機器人源自台灣工研院,此一系 統不夠先進;一旦電壓增高,機器手臂也會跟著劇烈抖動,嚴重影響組裝的精密度。他說 ,鴻海的錯誤在於把汽車機器人的經驗和技術用在3C行業,汽車業的自動化系統笨重遲緩 ,靈敏度不足。 李澤湘並說,生產iPhone的機械手臂必須像人的五根手指一樣靈活。但是要達到這樣的程 度,還要好幾年,一根靈活的手指需要1-2年研發。 日經新聞8月19日指出,富士康百萬機器人計畫已亮起黃燈,主因目前其產業機器人的導 入數量僅有2萬台。華爾街日報(WSJ)認為,大陸電子產品代工廠的機器人導入計劃沒進展 ,主要是因為代工的利潤太低了! WSJ 8月報導,分析師指出,導入機器人花費不小,但是代工廠營益率大多不到5%,故只 要顧客不願以高價格購買產品,代工廠應該都不會想要花大錢促進產線自動化;和碩今年 Q2營益率為2.7%、富士康為3.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82.4.248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Tech_Job/M.1418047402.A.898.html

12/08 22:09, , 1F
如果是真的 鴻海是不是又不爽要退機了 科科
12/08 22:09, 1F

12/08 22:41, , 2F
0.05很夠用了 機械手臂不是用來精密定位
12/08 22:41, 2F

12/08 22:45, , 3F
5條已經很準了吧.體積應該是主要問題
12/08 22:45, 3F

12/08 22:52, , 4F
香港人是在唬爛嗎?工業機器人電壓過高產生震動,那還放在汽車
12/08 22:52, 4F

12/08 22:54, , 5F
生產線上幹嘛?板金組裝銲接難道就禁得起震動?扯蛋
12/08 22:54, 5F

12/08 23:00, , 6F
造謠吧? 0.05? 人工還沒如此準...
12/08 23:00, 6F

12/08 23:14, , 7F
因為有些零件沒辦法用機器組
12/08 23:14, 7F

12/08 23:14, , 8F
根本沒位置給你吸附或夾持
12/08 23:14, 8F

12/08 23:20, , 9F
YASKAWA的有到這精準度吧
12/08 23:20, 9F

12/08 23:36, , 10F
安川別想了 癡人說夢
12/08 23:36, 10F

12/08 23:43, , 11F
空間啦 鴻海的產線是我看過最擠的
12/08 23:43, 11F

12/09 01:25, , 12F
鴻海有能力做嗎
12/09 01:25, 12F

12/09 08:06, , 13F
所以人工可以精確到0.02公厘?你在開玩笑嗎?
12/09 08:06, 13F

12/09 08:21, , 14F
應該是指重複精度
12/09 08:21, 14F

12/09 08:22, , 15F
大昌小手臂 重複精度0.01~0.02mm不是問題
12/09 08:22, 15F

12/09 08:27, , 16F
工人可以慢慢裝 而且裝歪了他可能會馬上發現
12/09 08:27, 16F

12/09 09:29, , 17F
其實另一重點是"機器手臂也會抖動"
12/09 09:29, 17F

12/09 09:37, , 18F
2條?我很好奇什麼樣的加工設備可以生產出公差2條內的產品?
12/09 09:37, 18F

12/09 09:37, , 19F
就算有,真的值得花天價導入嗎..
12/09 09:37, 19F

12/09 09:37, , 20F
光是累積公差都不只2條了..
12/09 09:37, 20F

12/09 09:41, , 21F
普通的CNC就有2條了好嗎 這種精度還算差的
12/09 09:41, 21F

12/09 09:42, , 22F
機器手臂不適合拿來加工 精度太差 用來組裝還差不多 大
12/09 09:42, 22F

12/09 09:42, , 23F
廠的機器手臂精度10~50條都有 看型號
12/09 09:42, 23F

12/09 09:50, , 24F
我說的是累積公差...單一基準面單一去加工精度是可以很準
12/09 09:50, 24F

12/09 09:51, , 25F
沒錯,但是加工不可能只加工一個面,再加上組裝等等的程
12/09 09:51, 25F

12/09 09:51, , 26F
序,累積起來的公差早就超過10條了,要求2條其實意義是不
12/09 09:51, 26F

12/09 09:51, , 27F
太大的
12/09 09:51, 27F

12/09 09:52, , 28F
當然,一定有辦法控制累積誤差,但那樣子要花的時間跟金
12/09 09:52, 28F

12/09 09:52, , 29F
錢,必需要去評估可以抵過人海戰術的成本嗎? 要攤提多久才
12/09 09:52, 29F

12/09 09:53, , 30F
有意義?
12/09 09:53, 30F

12/09 10:09, , 31F
剛性也不足吧
12/09 10:09, 31F

12/09 11:05, , 32F
CNC 0.02mm? 現在裝CCD的也才做到0.05mm而已..
12/09 11:05, 32F

12/09 12:04, , 33F
3條我有看過,但那太困難了...
12/09 12:04, 33F

12/09 12:04, , 34F
2條...不能想像
12/09 12:04, 34F

12/09 12:30, , 35F
鴻超準是根本超不準!
12/09 12:30, 35F

12/09 13:44, , 36F
TESLA表示 鍋董你再多練練幾年
12/09 13:44, 36F

12/09 13:52, , 37F
發那克表示:50um? 我們的50nm了好嗎!!!
12/09 13:52, 37F

12/09 15:57, , 38F
一看就知道外行人寫的
12/09 15:57, 38F

12/09 17:22, , 39F
其實各家的硬體都堪用,只是韌體與控制軟體差距比較大。當然
12/09 17:22, 39F

12/09 17:22, , 40F
要非常高精度的產品在硬體效能有段差距,不過在一般應用Yamah
12/09 17:22, 40F

12/09 17:22, , 41F
a, Mitsubishi, ABB, KUKA, UR...都差不多
12/09 17:22, 41F

12/09 20:01, , 42F
控制器才是個中knowhow 台灣控制器輸德日一大截
12/09 20:01, 42F

12/10 00:35, , 43F
重點是組裝手機,工比較細還要有手勢,就算能2條也不一定
12/10 00:35, 43F

12/10 00:35, , 44F
能用手臂組
12/10 00:35, 44F

12/11 00:22, , 45F
0.05/0.02mm ~=2/0.8mil , 手機最小元件尺寸0201,
12/11 00:22, 45F

12/11 00:22, , 46F
線寬線距以3mil來咕算,這樣的確無法用於產線
12/11 00:22, 46F

12/15 11:06, , 47F
G,鴻海GG
12/15 11:06, 47F
文章代碼(AID): #1KXQ-gYO (Tech_Job)
文章代碼(AID): #1KXQ-gYO (Tech_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