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林書鴻:只工作8小時 永遠成不了郭台銘

看板Tech_Job作者 (ggg)時間11年前 (2012/09/03 14:53), 編輯推噓2(2018)
留言20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13 (看更多)
※ 引述《SplitField (FDTDsoul)》之銘言: : 這呼應了我上篇想講的,執行力老闆與決策力老闆最大的思維不同處, : : 台灣過去是靠執行力老闆起家的,而這套模式之所以能成功,因為中國還沒崛起, : 執行力老闆有舞台,如何讓一個人發揮大於一個人的價值, : 成了幫公司帶來成功與利潤的主因。但是當中國崛起後,決策力的老闆才有舞台, : 因為大陸的老闆可以比你更壓榨員工,各項成本比你更低,結果執行力老闆空間縮水。 : 當執行力老闆只能拼3%或4%的毛利時,結果就是比哪個老闆比較會壓榨員工而已。 : : 而會變成這種下場,並不是因為人才不夠優秀,而是那些老闆欠缺決策力, : 尤其是在科技業,一個好壞決策,影響力遠比員工的好壞大太多了, : nokia在手機的敗戰、柯達對數位相機的輕視... 在科技業這種例子太多了 : 並不是員工不優秀,也不是因為資源不足,而是決策力上的失敗。 : ============= 決策力這詞容易引發誤解. 首先是要有各種"策"被提出, 然後是選擇與決斷, 最後是下定決心投入資源, 賭了. 很多人賭性堅強, 也敢以小博大豪賭, 但未必就能贏. 決策力一般就是指決斷的能 力, 常指的是 "當機立斷 毫不遲疑". 力道就是速度, 動量, 就是力足以"斷". 但 是"當機立斷"的"當機", 是對機會的識別力, 那是能對機會洞察鑑別, 撐住等待, 抓對正確機會的能力. 台灣老板就是對創新價值的機遇無法識別, 抓住或創造. 也就是創造新價值的能力 不足以應付時局產生有利發展的新局. nokia, Koda 跟任何已佔據市場大地盤的大公司一樣, 那些新發明若一旦採用, 必 然危及現有地盤, 形成自己的左手打自己的右手, 投入資源無法造成更大的總獲利. 而新發明在未完全掌控下(如專利的障礙與保護)可能引來未知的殺手, 是進退不得. 此時需要決斷力沒錯. 但沒有創造出一條銜接發展的橋樑或路軌, 依然是鑑別力與創造力不足, 無此兩種 能力必然無法支持決策力的決斷必行. 加工出口區或代工, 講白一點就是 "讓利吸金", 就是用台灣的廉價工程師, 工人, 管理人員搶奪別人的工作機會, 甚至是廉價產品的市場機會. 這是蔣經國"當時"的 創新策略, 從一無所有中吸引先進地區的技術, 資金與市場. "利用大陸的廉價勞力" 是李登輝的 "勞力密集產業外移" 策略, 這是當時的大陸 鄧小 平特區開放"讓利" 與 不怕讓一部份人"先富"起來策略的對應策. 大陸是用了台灣的加工/代工老招, 除了人多勢眾外, 還青出於藍的用了 "市場換 技術""引虎相爭"坐收魚翁利的新招. 當老板的就是要能吸引資源來附. 看風水的說是否有井能出泉? 古代有些人能聞風 嗅土, 拿個棒對地捅桶, 就能"鑑別"出地下有泉水, 下定決心挖下去, 決不會半途 而廢. 當泉湧而出, 想喝水的就聚集而來. 就有了市集吸金, 一片繁榮. 如果只是 守井賣水, 當別人也在旁邊挖一口井還更便宜的賣水, 這金就難吸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5.4.113

09/03 15:54, , 1F
決策力這個詞可能用的不夠周全,主旨想引發另一種觀點
09/03 15:54, 1F

09/03 15:56, , 2F
台灣科技業的困境問題,不常有觀點從老闆的決策面探討
09/03 15:56, 2F

09/03 15:59, , 3F
我聯想到根本教育與文化的問題,台灣教育擅長訓練工匠
09/03 15:59, 3F

09/03 16:00, , 4F
就連學術單位,也經常是訓練製造論文的工匠。而西方教
09/03 16:00, 4F

09/03 16:01, , 5F
育,不是教會你浮力,是讓你成為阿基米德特質的人。
09/03 16:01, 5F

09/03 16:01, , 6F
而在決策上要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就是需要那種特質的
09/03 16:01, 6F

09/03 17:21, , 7F
本文跟回文跟推文都很棒
09/03 17:21, 7F
ggg12345:轉錄至看板 AfterPhD 09/03 20:29

09/04 00:05, , 8F
不一定是這些問題,有的時候是風險的不確定性造成,這些不
09/04 00:05, 8F

09/04 00:05, , 9F
確定性如果沒有被辨認出,有時後決斷力跟推筒子差別在哪?
09/04 00:05, 9F

09/04 00:06, , 10F
老闆身邊有專司資訊搜集跟分析的幕僚群嗎? 很多時候是主
09/04 00:06, 10F

09/04 00:06, , 11F
管群的意見產生的集體決策
09/04 00:06, 11F

09/04 00:08, , 12F
所謂的老闆不一定是個人,可能是管理層,經營模式也會改變
09/04 00:08, 12F

09/04 00:09, , 13F
決策方向(引導決策風格)
09/04 00:09, 13F

09/04 00:10, , 14F
能成為老闆(進入高階管理層)必有其過人之處,
09/04 00:10, 14F

09/04 00:12, , 15F
預先承擔風險損失的心態過於保守,
09/04 00:12, 15F

09/04 00:16, , 16F
如果有一種政策規定公司必須10%投資獲利來投資研發活動,
09/04 00:16, 16F

09/04 00:17, , 17F
並且可以適當的抵稅,我想很多老闆應該會願意投資研發
09/04 00:17, 17F

09/04 01:20, , 18F
台灣一直都有投資研發可抵免部份稅金的條例.但掛洋頭者多
09/04 01:20, 18F

09/04 12:47, , 19F
嗯,現行是可靠"編列"產生,但我的想法是透過獲利投注
09/04 12:47, 19F

09/04 12:47, , 20F
從獲利10%中選擇投資多少抵多少
09/04 12:47, 20F
文章代碼(AID): #1GH5FJfO (Tech_Job)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5 之 13 篇):
文章代碼(AID): #1GH5FJfO (Tech_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