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兩班三組(主科)政策,再歸咎老師沒教好

看板Teacher作者 (John)時間4年前 (2019/12/18 04:38), 4年前編輯推噓5(5011)
留言16則, 6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1/1
由於標題能塞的字實在太少,所以第二行才是完整標題... 桃園縣某些國中近年推「兩班三組」(主科)政策,再歸咎老師沒讓學生進步 上來問問大家的意見(希望有資深教師的意見),畢竟官僚已久的教育體系,在每個學校, 總是最大主管與第二主管「推行」,但從來都不參考(或者)很難聽得進基層的意見。這就 和公務員體系是一模一樣的… 華人世界不就這樣嗎?開會只聽長官的意見(雖然長官甚麼都不懂,也是短期學分班修上來 考上來,對於教育對於認知心理學的涵養不夠),不聽基層專業者的意見。教育局更是如 此。 一直以來,桃園市某些國中,例如行政體系對自己沒有自信,或者最大主管為了「迎合」 官僚上級(教育局???),或為了自己某處室的「業績」(?) ,莫名其妙先前幾年 推了甚麼「教室走察」然後不了了之(其實全校老師都很高興,這個不了了之),近年呢 又推了個甚麼主科的「兩班三組」的主科分組政策...這「兩班三組」可是要報教育局 的… 學校愛怎麼搞,就怎麼搞,大家身為下屬莫可奈何...反正配合便是(雖然基層老師大 家認為,學生若沒有學習意願,你怎麼分組都無效)。只是這不得了… 「主科」綁班的「兩班三組」政策(每兩個班,抽出共同有『學習潛力』(成績差,但還算 乖巧)的學生另外合為一小班,於某主科進行”教學”補救), 這下可好… 每個被抽出來的「小班」裡面的每個學生資質迥異、學習習慣與學習態度迥異。於是期末 檢討報告,表面上是主管聽取下面老師的報告,例如任教的班級的被分組(兩班三組分組) 的成績是否進步! 請看清楚!是”一次兩次段考”就要老師報告咱們任教的被分組出來的 學生成績是否有進步! 各位資深或有教學經驗的老師想想看,如果已經是九年級或八年級了才丟出來的這些學生 ,累積小學六年加上國中一年或兩年的”回家不複習, 回家不寫作業, 每周每天”這樣長 達七年或八年的該科主科的學習態度,「有沒有可能」在八年級或九年級,”只是”兩次 段考的時間(大約是5個月左右)每周才四節課就因此『學業突飛猛進』--理由只是因為被 分出去這個兩班三組? 反之,如果一個老師任教的這個兩班三組的班級,其班上的學生如果剛好都是”不寫”功 課,累積長達7-8年,現在九年級唯一有碰觸該主科的時間,就是這被分出來"兩班三組" 時間(和原班同一時段,只是另外上課,另外加強)的一周四節 課的上課時間(比原班還少一節課,因為彈性課程在原班級上課),其他的下課時間 ”不計算不背誦不複習,不看書不理會”,而且送過來的時候成績程度大 概是20分左右,這樣的程度以及累積那麼多年,有可能經過這五個月,每周四節課的「兩 班三組」的主科另外小班教學,而有明顯的進步嗎? 大家用小指頭想一想就知道… 其實老師們反對的並不是抽出這些學習習慣或學習知能差的學生來做「兩班三組」,反對 的是”既然每一個學生的英語、數學、理化、中文學習的智商各有不同(各科學習是需要 智商的,就像學習體育要成為國手的要有體育細胞,否則訓練也只能有很微小的效果), 除了每個小孩智商不同,而學習主科需要足夠的智商之外,更需要有「強烈的學習動機」 加上「良好的學習習慣」,缺一不可… 我認為學校裡面的第一主管與第二主管(教務)也應該知道,他們都清楚這些學生為何成為 踢出來的「兩班三組」學生, 但是,分組(從原班分出來到補救加強班)之後.再從短短的一兩次”段考”來評斷這一個小班的任 課老師有沒有教學績效,這種推論,是嚴重的錯誤—但是有任何的老師敢在「兩班三組」的分組檢 討會議,提出來上級的邏輯推論錯誤嗎?沒有.大家都怕被鬥. 例如有六個英文老師擔任兩班三組的小班級老師(舉例),這幾個班級被篩出來的英文成績 有從10-50分的不等(蔽校篩選出要到這種小班補救學科的學生,是由導師以及主科老師” 主觀決定”,所以被篩出來的學生成績落差很大),然後這些學生之所以會成為必須被補 救學科的孩子,要碼就是學習態度差(不服管教)、要碼就是學習習慣差(但死不肯改)、要 碼就是「媽寶」--媽媽喜歡批評學校老師,但她女兒或兒子不寫功課從來不知道也沒有老 師敢告知,一天到晚跑到學校來拍校長或主任的桌子(以上只是比喻) 所以每個老師手上的兩班三組補救教學的學生到底有沒有”進步”,諸位老師你覺得,可 以從”段考成績”這樣推論嗎? 然後有進步的原因是老師教得好?沒有進步的原因是老師 教得不好? 每次推行這種”教室走察”或”兩班三組”,最終的目的都是檢討老師,彷彿一學生考得 好或不好,除了老師教學績效好不好之外,學校完全不用負責「引導學生的學習動機」、 學校的處室也不用負責「於週會時進行『良好學習習慣』培養的講座或宣導」,學校的行 政體系向來對於「如何引起學生學習動機」從無著墨,也從來不知道一個小孩能不能把國 英數學得好的關鍵,除了老師教得好不好,還有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動機…因為那些主 任以及一級主管對此沒有概念。 很多人以為考上主任或校長叫做專業,但是很多這些人是XX學分班上來的,對於教育心理 、學習心理、如何學習、人學習的驅力「毫無所知」,毫無所知然後當了主任或校長,每 每面對桃園縣教育局的施壓—這幾年的國中主科減C方案,這些主任校長唯一想到的就是 被教育局施壓之後,在施壓下一層的老師。 像是這種「教室走察」本身就是對老師的不信任,但他們推行,教師在底下幹聲連連。像 是近年某年推行的「兩班三組」,到最後還是「檢討老師」為什麼「沒有讓學生有明顯的 進步,甚至退步了」?但是檢討老師的邏輯有正確嗎? A. 每次段考的難度都會一樣嗎? B. 被分派到各個兩班三組的”學習成效不佳但具有學習潛力”的學生的學習習慣有被建 立嗎(教務處或輔導室有做過全校學生的學習習慣建立的宣導嗎?) C.每個學生的起始行為一樣嗎? D. 一個兩班三組的小班的學生成績的標準差,大到從3分到60分(學生的起點行為, 也就 是剛進來的成績),如何衡量一個老師的教學績效? 以上。無論學校推行任何主科分班或分組的政策,最後都是「檢討」到老師身上,然後幾 個大頭每次行政會報就私下罵底下基層老師「沒有具有有效教學的能力」,但行政方何時 曾在周會課或集會時對學生宣導「如何有效學習」? 只靠每一個主科老師單打獨鬥嗎? 如何讓學生自己「有效學習」,請問是只靠老師單打獨鬥,負責學習輔導的教務處或輔導 室,完全不用負起責任嗎?一級主管不知道學生「學習」學得好(尤其主科)要多少的條件 具備嗎?所以只怪老師? 桃園縣教育局那些官員(一輩子沒在教育現場教過三天的書)又懂甚麼?成天喊國中會考的 減C方案,然後哪個(國中)學校是全桃園縣倒數的,該年就到該校”視察”,真好笑,這 種施壓真能提升學生學習意願與學習動機嗎? 回標題… 「桃園市」某些國中推「兩班三組」(主科)政策,再歸咎老師沒讓學生進步,而且只鬥 部分的老師(以錯誤的邏輯或推論來開會指責或者上級就是有一個自由心證),很多老師都 很害怕…請教各位大德,如果你是基層老師,會怎麼做? 許多學校…一級或二級主管(或行政)誤以為這樣可以提升學生學業成績(或許是受到教育 局的壓力),但很多老師認為這種分組不是關鍵, 關鍵在於扣除學生的家庭背景(家長背景)之外,要提升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全校成績才 會提升),但是主管聽不進去阿… 全台灣有哪一個校長或主任會認為屬下的意見是正確的? 自己都是對的, 華人世界裡面,開會只有主管的意見單向傳達,哪能接受下屬不同的見解,連教育方面的 期刊論文都不看了(就說以他們的背景(修幾個學分就能來當老師考主任校長了, 這是猜 測, 嚴重缺乏學生學習心理的知能),只認為狂逼學生或關在一個小教室學習是有效的,他 們上級主管的教育學分修太少,只懂這一招數) 最後,桃園縣實行兩班三組的國中其實也沒剩下幾間了. 而台北市(天龍國)早就揚棄的教室走察,兩班三組,就是這些邊陲學校以及化外之民的學校實驗的 好地方, 最後研究經費還是最上層的教授在領錢... ※ 編輯: innicentJohn (118.161.185.214 臺灣), 12/18/2019 05:28:45

12/18 15:00, 4年前 , 1F
那些教授也是所謂御用學者 洗個野雞博士
12/18 15:00, 1F
-->在三所師大,九所師院裡面,那些教授確實有一些美國野雞大學博士,學養程度超差 其期刊論文或著作從來沒有上過國外的著名期刊論文. 在台灣,和教育有關學術做得好的,反而不見得是這些師字輩的學校

12/18 15:01, 4年前 , 2F
至於主任級的主管 自己教學也超爛 但根本不理減C
12/18 15:01, 2F

12/18 15:03, 4年前 , 3F
計畫 只要人脈夠的老屁股 有誰care教育政策?
12/18 15:03, 3F
koheik2 : 只有菜鳥才會有壓力吧XD 柿子專挑軟的咬,老鳥也有被壓迫的 12/18 15:03

12/18 17:45, 4年前 , 4F
我聽過的學校,老師都滿支持這個方式耶!比正常化
12/18 17:45, 4F

12/18 17:45, 4年前 , 5F
教學成效高一些
12/18 17:45, 5F
rtf120 : 聽起來是你們學校執行的問題 一個政策通常最初有美意,但一層一層宣導下來,到了基層的上級例如主任或校長,求快心切 就會去壓迫老師. 很多主任的溝通能力有極大的問題,或者有些校長施壓主任再去壓老師 這些,哪裡是恐龍的教育局官員,最上端的恐龍教授知悉? 它們也不在乎 12/18 21:11

12/18 23:28, 4年前 , 6F
你覺得更好的做法是什麼呢? 讀書技巧講座和宣導嗎?
12/18 23:28, 6F

12/18 23:29, 4年前 , 7F
不是質疑你的意見,而是想討論你認為的替代作法為何
12/18 23:29, 7F

12/18 23:31, 4年前 , 8F
我想大家都同意曉得富而教之最好,也知道低年級失學
12/18 23:31, 8F

12/18 23:31, 4年前 , 9F
是肇於結構問題(雙親高工時等),但很多層面並非學校
12/18 23:31, 9F

12/18 23:32, 4年前 , 10F
能及,在這前提下,我們老師們到底能做什麼呢?
12/18 23:32, 10F

12/19 04:53, 4年前 , 11F
最該負責的是學生與家長,可惜沒人敢動家長
12/19 04:53, 11F
我同意你的意見. 有哪個校長或教務主任有膽識,對家長好好地宣導?

12/19 07:00, 4年前 , 12F
這是好政策吧,概念類似課中即時補救,程度只有20
12/19 07:00, 12F

12/19 07:00, 4年前 , 13F
分最好進步了吧,只要學生有意願隨便都能讓他變成3
12/19 07:00, 13F

12/19 07:00, 4年前 , 14F
0...鎖幾個重點上就好了...
12/19 07:00, 14F
※ 編輯: innicentJohn (114.25.142.195 臺灣), 12/28/2019 12:09:34

12/29 07:48, 4年前 , 15F
今年桃園市七年級新生有入學能力檢測,給國小老師
12/29 07:48, 15F

12/29 07:48, 4年前 , 16F
一些壓力
12/29 07:48, 16F
文章代碼(AID): #1T-Jo_nu (Teac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