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商周:上課一半時都在管秩序 上進的小孩

看板Teacher作者 (吉祥的小麥)時間8年前 (2016/03/22 15:57), 編輯推噓24(24037)
留言61則, 19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原文恕刪 貼上另一篇文章,体總是要我們用最大的包容力接納這些影響他人的小孩 ----------------------------------------------------------------------------- 「不准下課」的懲罰很奇怪ㄟ ...一個家庭醫師:不讓小孩下課活動 ,上課怎麼專心? 撰文者口述/李佳燕,整理/胡詠晴 我是母親,我是家庭醫師,我在母親與家庭醫師的現場,因為我的小孩,他讓我知道所謂 的過動兒在我們這樣的教育型態中所受到的遭遇。 當你的孩子被認為是過動兒的時候,請認真檢視是什麼樣的症狀會被認為是過動兒?大家 看看過動兒的診斷症狀依據與量表所敘述的這些症狀,也請大家捫心自問,自己有沒有也 有類似的情形? 話很多、坐不住、做白日夢、容易分心、像馬達一樣動個不停、在日常生活中忘東忘西、 會缺席逃課、不聽從規定…,這些問題,我的孩子幾乎都落在「總是」那一欄。然而,不 只我的孩子有狀況,我的診間裡也有許多孩子有狀況,我今天要分享這些「疑似」過動兒 的故事中的一小部分。 疑似過動兒的案例 有個小孩,他是個一個讀貴族學校的小孩,他常被老師叫去罰站,他站在教室後面把佈告 欄撕毀、拿椅子砸同學,連同學家長來了也照砸不誤,老師要父母帶去看兒童精神科。我 問這個孩子,為什麼要砸同學、撕佈告欄,他告訴我:「我每次跟同學起衝突,我們家比 較窮,老師都不聽我說,她都聽那些有錢人的小孩說,他爸爸媽媽有錢就來嗆聲喔!」滿 滿的委屈化做不平,不平轉為行動,孩子的憤怒針對老師和家長,我建議孩子轉學,不要 讀貴族學校,去讀一般學校,小孩的狀況就好轉了。 還有一個,我叫他「愛吹笛子的小孩」,他只有小學一年級,老師要同學們含著笛子,但 不能吹出聲音,這孩子卻一直吹出聲音,老師就說孩子叛逆,將孩子送到訓導處。還有一 次,他在上課的時候,突然說聽到了鳥叫聲,所以,老師認為孩子過動加上注意力不足, 要媽媽帶孩子去看醫生,而這個孩子告訴我:「因為在家裡不能吹出聲音,在學校也不能 吹出聲音,那什麼時候才能吹出聲音?我喜歡動物,喜歡動物不是一件好事嗎?」這個孩 子,我跟他玩了三個小時,我認為他是個需要被了解,而不是個需要服藥的孩子,但是, 在老師一再要求下,母親還是帶他至醫院就診,然後服藥治療了。 還有一個是「孤島小孩」,因為與同學發生衝突,老師將他跟其他同學隔離,下課時間, 其他同學要跟他保持一公尺的距離,使孩子遭到同學排擠。媽媽帶著他去看一個「優雅」 的名醫,醫生與孩子沒有多少接觸就開藥,並溫柔的對焦慮的母親說:「先吃藥看看再說 。」 我認為老師不應該用隔離的方式處理,所以請媽媽到學校跟老師溝通,但老師卻對家長說 :「你比較瞭解自己的小孩,不然你自己帶回去教!」所以,我建議讓孩子轉學,轉學之 後,新老師對家長說:「你的孩子是我的好幫手!」這位新老師懂得善用孩子的特質,能 夠看見孩子的好。事實上,當孩子在學校與同學有磨擦時,老師的處理不應該是孤立孩子 ,因為這個小孩真正需要的是交朋友,並學習與朋友相處,大人應該要做的是看見他的需 要,並提供協助。 還有一個例子讓我印象很深刻。這個小孩的母親在寫給醫師的信裡,形容她的孩子「有個 自由的靈魂,他很自在,喜歡講話,當別人對他施加壓力,一定反抗到底。」在美國讀小 學的時候,這個孩子的媽媽先去找導師溝通孩子的狀況,還沒舉證完小孩可能會犯的錯, 老師就大笑搖搖手說,這是典型小學三年級孩子的表現。後來,小孩的英文變好,在班上 話變多了,老師的做法是將孩子和他的好朋友的座位分開,但是在得知孩子即將返回台灣 前幾星期,老師又主動讓他和好友坐在一起,讓他們可以好好處理離情。 當這孩子回到台灣,媽媽開始每學期向不同的老師道歉,情節輕者,打電話或寫聯絡簿就 好,情節嚴重時,家長要跟代課老師不停哈腰道歉。老師曾經一連處罰孩子五天,每節下 課時間不准下課,也不能和同學說話,因為孩子上下課都喜歡找同學講話。家長在聯絡簿 與老師溝通,希望老師多給孩子支持鼓勵,因為小孩已心生抗拒,不想上學。但老師的回 應竟然是把孩子叫去,說他不敢面對處罰,是個「懦夫」,孩子氣得拒吃午餐。隔天,老 師在孩子的聯絡簿上回應說:「孩子沒有悔意,不能減輕處罰…」。這個家長最後親自找 校長理論,孩子的處境才稍好過一些。 還有一個小孩,姑且叫他「聯絡簿小孩」,因為孩子的老師一直寫聯絡簿跟家長「投訴」 孩子的行為。孩子只有小學一年級,老師在聯絡簿上寫著:「這幾天一再叮嚀不可下課, 要收心,可是配合度低,請家長再督促。」、「下課罰站三節,沒好好站,一直跑出去玩 。上課未經同意,跑出教室裝水喝。」、「第四節課一直哭,有情緒方面的問題,建議帶 孩子去看兒童心智科,多聽取專家意見。」… 不准孩子下課做為懲罰是很奇怪的,因為孩子明明需要下課多活動,上課才有「可能」靜 下心來,專心上課。後來,老師又在聯絡簿寫:「目前與孩子做理性溝通,若上課一味做 自己喜歡的事,就無法享有權利。希望彼此在沒有情緒影響中來面對,像大人一樣,為自 己的行為負責。」這是一個對六歲小孩說的話嗎?對孩子而言,他心裡真正的想法其實是 :「為什麼幼稚園可以的,到小學就不行?在小學裡到底什麼才是可以的?為什麼要上小 學?罰站是什麼意思?…」。因為老師已經幾乎拒絕與家長溝通,我只好親自到學校找校 長談,由校長親自與老師溝通,才緩解老師對孩子的嚴厲處分,而孩子也不再出現情緒與 上課的困擾。 最後,是一個在幼稚園就吃藥的孩子,他有時候會將數字倒過來看;寫應用題的時候,因 為不了解題意無法作答(為什麼幼稚園會有應用題?);寫作業的時候嫌格子太小,字塞 不進去…。他五歲就開始吃藥,他的醫生說,用藥的目的是為了減少孩子學習的挫折感, 因為學習效果不好,成就感差,孩子容易失去自信。 如果醫生這麼說,家長聽了應該會很心動吧?但是我還是很納悶,會將數字倒過來看,是 許多孩子學習時會有的狀況;應用題的題意不符合實際生活的邏輯,是讓許多孩子看不懂 的主因;幼稚園的孩子本就不該要求必須學習將字寫到如此小的格子內,這為什麼會是孩 子有狀況呢?五歲的孩子,他的挫折感是從何而來?成就感又從何而來?幼稚園的小孩難 道不能因為很會玩遊戲、懂得玩遊戲的方法、畫圖用色美麗、有創意,而獲得大人得讚許 與擁抱嗎? 看了醫生又如何? 我有朋友的小孩,因為上課不專心、考試考不好,老師就建議家長帶孩子去看兒童心智科 ,但是孩子不專心的原因可能很多,也許是上課方式或內容無法引起孩子的興趣,但我們 卻將問題全都歸咎在孩子的身上。 這個孩子去看了高雄一間頗負盛名的兒童精神科,結果醫生看了孩子一眼,問了孩子幾個 問題,就要家長帶幾張問卷回去填寫,同時叮嚀下回就診,只要帶問卷來即可,孩子不必 帶來。家長認真填完問卷,覺得孩子並沒有問卷所提的多數狀況,因此大多填「沒有」。 回診時,醫師看完問卷,仍然開藥要孩子,家長問:「可是我覺得我的孩子與問卷說的情 況並不相同,也許他只是愛玩,嫌上課太無聊,為什麼還是要服藥?」醫師回答:「沒關 係,我們可以服藥來做診斷啊!如果他服藥後,成績有進步,就是有幫助啊!」我不解: 為什麼是以成績來判斷孩子要不要吃藥? 其實,在所謂的科學研究中,有時是矛盾的,例如經常胡思亂想,愛做白日夢,就是需要 處理治療的疾病嗎?根據ETtoday在2012年3月20日的報導,美國進化人類學研究指出,經 常胡思亂想的人,工作記憶比較強,而這項能力與智商的關係密不可分,在進行簡單任務 時,還能夠花時間想其他事情的人,顯然在腦力分配上比其他人來得優秀。 台大教授張文亮,也曾經寫過以下這段話:「我比較喜歡教室外面的鳥在叫、樹葉是那麼 綠、雲是那麼藍,所以很容易分心。下課後我很喜歡到野外去,我的自我學習都來自野外 。「還有一次老師在監考的時候,我把鋼筆打開,從他後面這樣『唰』的噴過去,把他的 衣服全部噴髒了!我覺得這是上學真正有趣的地方。」這樣的孩子在現在,可能已經是老 師與醫師診斷需要治療的過動兒了。 忽視孩子的個別差異,容易造成過度診斷與用藥! 有老師跟我說,有些家長直接把藥物「寄放」導師處,由導師自行依孩子今日教室的表現 ,決定要不要餵孩子吃藥。孩子彷彿在集中營或「類白色恐怖」的統治,集體管理、不聽 話的孩子就餵藥,使所有孩子馴順一致。 到底,台灣目前有多少正在服藥的注意力不足過動兒?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疾病?人類社會 結構與集體氛圍是否會影響對該疾病的診斷?過動兒越來越多,是因為診斷技術的純熟, 還是因為現在的教育環境,無法容忍越趨多元的孩子樣貌? 醫療強調的「正常」,往往忽視孩子的個別性之下,容易造成過度診斷與過度醫療的結果 ,對於這些特別的孩子,學校與醫療系統除了要孩子看病吃藥之外,還有什麼真正能幫助 孩子的措施? 學校的一天之始,就是要孩子「安靜」、「不准講話」、「寫測驗卷」,上課時,又必須 一直坐在座位上,下課了,大家也幾乎還在教室內;放學後直接到安親班、才藝班或補習 班,繼續在狹窄的密閉教室裡坐著,直到晚上7點、8點、9點,甚至半夜12點。一週兩次 的體育課,偶爾還會被借去考試。這群正逢精力旺盛、對事物最感好奇年齡的孩子,什麼 時候可以痛快的活動呢?沒有給孩子充沛活動的機會,硬把孩子關在教室裡,孩子坐不住 了,再說孩子是過動,必須看病吃藥,豈不是「欲加之病」? 當孩子去看了兒童精神科,又有多少孩子會被醫師開立「利他能」的處方?常有家長向我 抱怨:「為什麼醫生只是憑著量表,沒有跟孩子有多少接觸,就可以診斷開藥?」、「為 什麼醫生說先服藥再說,也算是一種間接診斷?」美國的多面奧運金牌得主「水怪」費爾 普斯也曾是被醫師診斷為必須服藥的過動兒,如果他的母親沒有將他帶到泳池,而是帶到 兒童精神科醫師那裡,遵從醫囑服藥的話,還會不會有今日的「水怪」呢? 在肯‧羅賓森與盧‧亞若尼卡合著的《讓天賦自由》一書裡,描述一位無法安靜下來上課 讀書的孩子,去看一位兒童心理醫師。醫師讓孩子獨自在房裡,然後和孩子的母親一起觀 察孩子獨處時在做什麼。結果,孩子隨著音樂,韻律感十足的舞動身驅,醫師告訴孩子的 母親:「妳看到了吧?妳的孩子沒有病,她只是有跳舞的天份,帶她去上舞蹈課吧!」這 個孩子長大後,正是「貓」與「歌劇魅影」等名劇的編舞者吉莉安.林恩(Grillian Lynne),然而,這樣的心理醫師,台灣又有幾人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63.19.106.5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eacher/M.1458633454.A.AD4.html

03/22 16:10, , 1F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觀念根深蒂固很難改變
03/22 16:10, 1F

03/22 16:29, , 2F
心理醫師薪水還是好幾十萬呢 老師薪水多少 休想
03/22 16:29, 2F

03/22 16:29, , 3F
要賴在老師身上 除非你給我數十萬 那我就願意承
03/22 16:29, 3F

03/22 16:29, , 4F
03/22 16:29, 4F

03/22 17:14, , 5F
這個醫師內文有問題啊!小孩出現那些問題不該全賴
03/22 17:14, 5F

03/22 17:14, , 6F
身上!
03/22 17:14, 6F

03/22 17:14, , 7F
很多時後,是小孩在家跟本沒被教好,
03/22 17:14, 7F

03/22 17:16, , 8F
正確時間做正確的事,如果真的做好家庭教育,多數
03/22 17:16, 8F

03/22 17:16, , 9F
衝突都不會發生,剩下就差不多該吃藥的,
03/22 17:16, 9F

03/22 17:32, , 10F
學校不是醫院,同學不是病友,老師不是醫生
03/22 17:32, 10F

03/22 17:43, , 11F
這文章在講的是鼓勵人從小就開始習慣把自己的自私和
03/22 17:43, 11F

03/22 17:43, , 12F
自我中心觀念合理化並據以自豪嗎?
03/22 17:43, 12F

03/22 18:13, , 13F
所以這篇的重點是想表達什麼?大多數孩子的受教權
03/22 18:13, 13F

03/22 18:13, , 14F
誰來維護?
03/22 18:13, 14F

03/22 18:23, , 15F
這篇重點是:醫師賺比較多,所以教育也要聽醫師的
03/22 18:23, 15F

03/22 18:59, , 16F
把學生當病人看嗎?
03/22 18:59, 16F

03/22 19:17, , 17F
有診斷證明就走特教途徑
03/22 19:17, 17F

03/22 19:19, , 18F
不然推一班雙導師,主導帶班副導可以專注在落後的
03/22 19:19, 18F

03/22 19:19, , 19F
孩子,高職特教班都是雙導師制度,且只帶15個,其
03/22 19:19, 19F

03/22 19:19, , 20F
實這模式很適合推廣到一般班級
03/22 19:19, 20F

03/22 19:47, , 21F
為什麼上課安靜,不要講話是不合理要求??
03/22 19:47, 21F

03/22 20:18, , 22F
最討厭就是一堆堅持不就醫拿診斷,還有我的孩子很
03/22 20:18, 22F

03/22 20:18, , 23F
乖都是學校環境不好的家長了...國小能補救的時光都
03/22 20:18, 23F

03/22 20:18, , 24F
被蹉跎掉
03/22 20:18, 24F

03/22 20:48, , 25F
請問其他孩子的受教權誰來維護?
03/22 20:48, 25F

03/22 20:50, , 26F
家長不進行專業診斷,卻要老師以差別待遇對待小孩,
03/22 20:50, 26F

03/22 20:50, , 27F
不合理啊,老師又不是專業的兒童心智科醫生
03/22 20:50, 27F

03/22 20:54, , 28F
我都禁止下課,只開放幾位輪流上廁所。等著被投訴,
03/22 20:54, 28F

03/22 20:54, , 29F
就可以全班直接放生
03/22 20:54, 29F

03/22 22:09, , 30F
希望更多家長看到這文章...因為我看到的重點是 轉學
03/22 22:09, 30F

03/22 22:11, , 31F
當然事實是...將牛牽遍全國...還是牛~~
03/22 22:11, 31F

03/22 22:17, , 32F
當然有時 真的也是沒有師生緣...放過彼此
03/22 22:17, 32F

03/23 00:04, , 33F
跟教授一樣,很會講,不然給你教看看
03/23 00:04, 33F

03/23 01:50, , 34F
高職特教班是單導制好嗎...
03/23 01:50, 34F

03/23 11:31, , 35F
記錯了 國中特教班
03/23 11:31, 35F

03/23 18:15, , 36F
都直接找校長談了,用高層壓,有實際與導師好好溝通
03/23 18:15, 36F

03/23 18:15, , 37F
嗎!
03/23 18:15, 37F

03/23 21:37, , 38F
天哪~前半段舉的例子是別的老師可以看到孩子的優點
03/23 21:37, 38F

03/23 21:37, , 39F
,但有的卻看不到,對孩子的方法也不同。重點是:你
03/23 21:37, 39F

03/23 21:37, , 40F
想成為那種老師?
03/23 21:37, 40F

03/24 19:30, , 41F
CKW大,我也是這麼做,只開放4個名額輪流去上廁所
03/24 19:30, 41F

03/24 19:31, , 42F
禁足週~~坐累了,可以起立到教室後稍做伸展
03/24 19:31, 42F

03/24 19:31, , 43F
但不得任意離開教室
03/24 19:31, 43F

03/24 19:32, , 44F
我的課的下課禁足,科任課的不用禁,還是多少有動
03/24 19:32, 44F

03/24 20:42, , 45F
樓上這樣不是累到自己?不值得
03/24 20:42, 45F

03/24 20:44, , 46F
你認真教出個郭台銘 他也不會抱著鴻海股票找你呀
03/24 20:44, 46F

03/24 20:44, , 47F
倒是他爸媽會受益 讓他爸媽去操這個心就好 老師
03/24 20:44, 47F

03/24 20:44, , 48F
就把課上完 愛不愛聽 隨便你們 反正老師不是專業人
03/24 20:44, 48F

03/24 20:44, , 49F
03/24 20:44, 49F

03/25 15:12, , 50F
醫生自己一次負責30個住院病患都不見得能兼顧了
03/25 15:12, 50F

03/25 15:13, , 51F
別的老師可以看到孩子的優點<--每個孩子都有優點
03/25 15:13, 51F

03/25 15:14, , 52F
又不是只有不肯犧牲自己情緒讓大家好好學習的小孩
03/25 15:14, 52F

03/25 15:14, , 53F
有優點 每個努力保持風度乖乖上課的小孩有更多優點
03/25 15:14, 53F

03/25 15:15, , 54F
沒有能力忍耐不是小孩的錯 有能力忍卻選擇不忍還要
03/25 15:15, 54F

03/25 15:15, , 55F
別人認同他是哪個世界的道理?
03/25 15:15, 55F

03/25 15:16, , 56F
我支持不肯忍耐的小孩就直接編去別的學校
03/25 15:16, 56F

03/25 15:17, , 57F
團體社會只有義務包容"沒有能力"忍耐的人
03/25 15:17, 57F

03/25 15:18, , 58F
但是團體教學制度卻沒有能力兼顧沒有能力忍耐的人
03/25 15:18, 58F

03/25 15:18, , 59F
說到頭還是能力分班和小班多師制才是解決之道
03/25 15:18, 59F

03/25 15:19, , 60F
未必要以學科能力來分 也許以"自制能力"來分更好
03/25 15:19, 60F

03/25 18:16, , 61F
自制力分班 有趣的想法
03/25 18:16, 61F
文章代碼(AID): #1MyFhkhK (Teacher)
文章代碼(AID): #1MyFhkhK (Teac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