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兩款黃茶初學心得

看板Tea作者 (竹子)時間10年前 (2014/06/20 11:01), 編輯推噓2(209)
留言11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自從上次發文後 陸陸續續在板上結交到一些茶友前輩 獲益良多 大部分時間有問題都是私訊 沒想到一沉潛在茶板中 已經8個月過去了 最近剛好有些機緣喝到兩款中國大陸的黃茶 受到茶友的鼓勵 遂來野人獻曝一番 以期有和大家學習交流的機會 **黃茶:主要製程是殺青→悶黃→乾燥,悶黃是類似渥堆在高溫多濕的環境下進行後發酵 1.蒙頂黃芽 (四川省名山縣蒙山) http://i.imgur.com/Yrge0nZ.jpg
早在陸羽茶經「八之出」中 就出現名山的地名 只是陸羽把名山的茶評為下等 在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的元和年間 蒙頂茶急速發展成為貢茶 後來和紫笋茶(浙江長興)、陽羨茶(江蘇宜興) 並稱為唐朝三大貢茶 BTW 這裡的蒙頂茶恐怕還是蒸青綠茶 有機會也可以找找看蒙頂甘露 多少應該可令人遙想 蒙頂茶的滋味 回歸正題 看照片大概能窺知一二 蒙頂黃芽普遍有近似綠茶的傾向 自己泡也是3g/150cc左右 類似綠茶的置茶量 但以茶性而言 四川的勁道 有別於江南的溫柔婉約 少量已經能充分感覺到它的活性 在口中舒展的方式、後韻雖然也相當溫和 卻不失黃茶特有的高湯味 2.君山銀針 (湖南省洞庭湖) http://i.imgur.com/xRU54me.jpg
關於這個茶的歷史背景我就不太清楚 雖然茶經八之出一樣有君山這個地名 但看注釋書不認為是指這個洞庭湖的君山島 故省略 看照片就很清楚 它明顯比蒙頂黃芽還要偏黃色得多 一打開包裝 撲鼻的毫毛香 送到手上的量太少 只能2.2g/150cc左右泡兩次 果然置茶量不夠 淡淡的品 尾段居然出現類似蜂窩的味道 覺得這個茶很有趣 以上真的是不負責任心得XD 小妹碩士論文大致是寫明代茶文化 若有興趣歡迎站內信討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5.179.87.60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Tea/M.1403233274.A.2BD.html

06/20 15:44, , 1F
前陣子有人送我他老家的茶 就是君山銀針
06/20 15:44, 1F

06/20 15:45, , 2F
但是我太菜 沒喝過黃茶 所以到現在都還沒開封XD
06/20 15:45, 2F

06/20 16:07, , 3F
試試看 或許是好東西呢
06/20 16:07, 3F

06/20 19:38, , 4F
可惜台灣只能(公開)進口左岸的普洱 黃白茶真的較冷門
06/20 19:38, 4F

06/20 22:15, , 5F
茶合非常古樸有味道 與精細採摘的芽茶呈現有趣的對比
06/20 22:15, 5F

06/20 22:15, , 6F
四川蒙頂黃芽會是前些時日看426記錄片
06/20 22:15, 6F

06/20 22:15, , 7F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第一集 中所提到的黃茶嗎?
06/20 22:15, 7F

06/20 22:16, , 8F
約於18:40分鐘始
06/20 22:16, 8F

06/20 23:17, , 9F
>s大 所以最近迷上這股味 忍不住來分享XD
06/20 23:17, 9F

06/20 23:18, , 10F
>e大 是的!! 好節目耶!!! 感謝分享
06/20 23:18, 10F

06/20 23:19, , 11F
查了一下 影片中提到的安徽黃茶應該是霍山黃芽
06/20 23:19, 11F
文章代碼(AID): #1JewFwAz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