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麻醉風暴》.台灣電視界的小國戰略

看板TaiwanDrama作者 (澎大海)時間8年前 (2015/10/07 10:09), 8年前編輯推噓37(37043)
留言80則, 2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專訪公視節目部經理-- 《麻醉風暴》.台灣電視界的小國戰略 2015-10-05 端傳媒記者 李志德、陳筑君 發自台北 --「台灣明明是充滿故事的寶地,但沒有人投資創作者,把這塊土地的故事寫出來。」 在台灣剛落幕的「廣播電視金鐘獎」頒獎典禮上,幾位綜藝節目主持人在台上公開向評審 叫陣,一場嘻笑怒罵讓典禮延伸出許許多多話題。電視談話節目甚至立刻推出了一場「綜 藝天王吳宗憲」vs.「政論名嘴馮光遠」。 但除了綜藝天王、天后公開抗議外,今年金鐘獎的另一個亮點是迷你影集《麻醉風暴》。 這齣長度只有6集的短劇,直接曝露台灣醫療產業的腐敗及崩壞;再融合犯罪推理情節。 特殊的劇作創意和嚴謹的製作,讓《麻醉風暴》在今年金鐘典禮上一口氣拿下「迷你劇集 」、「最佳男配角」、「電視電影導演」和「電視電影編劇獎」4項大獎,是今年金鐘獎 的大贏家。 《麻醉風暴》所揭示的毋寧是金鐘獎引發的許多話題中,最為嚴肅的一個。台灣電視產業 在鄰近中國強大的市場及資金帶來的磁吸效應下,究竟還有沒有未來?而除了中國的磁吸 效應外,台灣應該朝哪個方向走,才能維持影視產業這個國家「軟實力」象徵的生生不息 。 台灣不少論者談起上頭這些問題,持論都非常悲觀。而端傳媒為此訪問了台灣公共電視台 節目部經理丁曉菁,希望她從《麻醉風暴》獲得的成果出發,分析台灣影視產業如何在中 國大陸市場的龐大吸引力,以及創作不自由等等條件下,仍然能夠以「小國戰略」維持台 灣影視文化的主體性和豐沛的創造力。 “ 因應人才外流中國的解決方案,是更積極的開發具有台灣文化主體性 的影音內容題材,進一步推動製作能量的升級,走出一條屬於台灣自 己的路。這件事非常非常迫切。但這跟人才外流的趨勢並不衝突,因 為即使我們的影視內容愈做愈好,人才的流動也不會停止。 ” 丁曉菁 端:金鐘獎過後,幾乎人人在談台灣電視產業「崩盤」,特別是「綜藝崩盤」。 妳怎麼看?產業面敗壞到這個地步了嗎? 丁:綜藝節目以前在台灣全盛時期,就是老三台(編案:指台灣電視只有3家無線電視台) 的時代,那時電視台的廣告收益壟斷集中,節目也不必面對全球競爭。 但現在電視頻道真的太多,而廣告主並沒有明顯增加,廣告預算因此被瓜分。所以任何一 個節目的投資,都沒有辦法像以前那樣容易回收;某個程度讓很多電視台老闆不願意投資 虧本生意。 更大的問題在於科技進步,改變全球市場生態。透過網路,現在的內容是「全球性」的進 行交換。網路世代的觀眾可以很輕易的接觸鄰國、或是其他跨洲的內容,只要好看觀眾就 會被吸引,不論是日本、韓國的綜藝,甚至是中國的節目,何況還有美國,甚至任何一個 有創意、具收視吸引力來自異國的影音內容,台灣電視產業如今面臨的是全球性的競爭。 對電視台而言,從國外購片相較於自己投拍,風險低、成本低,何樂不為?這當然形成惡 性循環。當一個產業它的收益不如以往,一條出路是咬着牙克服挑戰,讓自己升級,讓自 己的產業升級;但比較遺憾的是,台灣電視台經營者多數選擇一條比較容易的路走,減少 自製改以大量購片維持營收。 端:另一種常見的參照是中國。大家都說這幾年市場、資金都在大陸,於是台灣很長一段 時間累積的人才拼命往大陸跑,這是事實嗎? 丁:的確是。因為工作市場也在流動,機會在那兒、資金在那兒,當然工作者也會接到那 裏的各種邀約。 好比韓國,他們成功的不斷輸出影視內容,韓國走紅國際的藝人明星或製作單位,也不斷 地接受中國的工作邀約,這是自由市場人力流動的邏輯。只是,台灣面臨流失自己創作主 體性的危機;反觀韓國,他們不管何種類型的節目、包括是戲劇,很清楚都是韓國文化主 題性的題材,然後再往外賣。若只是人出國打工,那純粹是勞動市場的流動。 我認為因應人才外流中國的解決方案,是更積極的開發具有台灣文化主體性的影音內容題 材,進一步推動製作能量的升級,走出一條屬於台灣自己的路。這件事非常非常迫切。但 這跟人才外流的趨勢並不衝突,因為即使我們的影視內容愈做愈好,人才的流動也不會停 止。我相信每個國家都需要走出自己的路,不能一開始就選擇依附另一個國家的市場。 端:談到「開發題材」,妳自己怎麼評價《麻醉風暴》在今年金鐘獎的成果? 丁:《麻醉風暴》這次最常被討論的是,台灣已經很久沒有一個描繪自己社會某個職業的 戲劇,也就是所謂的「職人劇」。另一方面它又融合了推理劇類型,成功地運用這兩種元 素說出台灣醫療現場自己的故事,也讓大家看到新的可能性。 「職人劇」要成功,首先要貼近職場現況。《麻醉風暴》在醫療劇上的描寫,非常的貼近 台灣醫療現場,包括醫護人員的過勞、麻醉科醫生的挑戰和職場處境。能夠貼近社會脈動 跟呼吸的戲,才能真正打動生活在這塊土地的觀眾,也才有可能走進國外市場,我覺得這 齣戲確實做到了。 在得獎之前,其實這部戲播出後就引發非常多的討論,一個是台灣醫界因為健保制度衍生 醫療品質崩壞的議題,成功的戲劇會帶領話題,也表示這齣戲的編劇很下功夫,把台灣醫 界實際面臨的問題,融進一個好看的故事裏頭。另一方面,也引起台灣戲劇類型有所突破 的討論。 在試映會上,現場就有從事醫護工作的觀眾哭了,因為戲裏描述的情境,正是他們工作上 的切身之痛,所以那一刻我知道可以放心了,這齣戲寫實這塊已經過關,我們得到醫護專 業的認同。 “ 雖然公視並不是為了市場而開發戲劇類型,但我們先把好的題材、沒 有嘗試過的類型做好,放在第一位;很有趣的是,當這個作品做得夠 好、夠成功,能夠打動多數觀眾時,商業的買家就會來了。 ” 丁曉菁 端:《麻醉風暴》嘗試開發什麼樣的商業模式? 丁:談公視在戲劇上的嘗試,要先講一段背景:台灣這幾年能夠大賣的,不管在台灣境內 ,或是能夠走出去的,大部分都是所謂的「偶像劇」,所以大家都說,愛情偶像劇是台灣 僅存的優勢,但優勢也沒剩幾年了,於是大家開始焦慮。 「偶像劇」的階段性優勢來自於對比中國,台灣的偶像劇可以拍得比較時尚,又有相同語 言,比較容易跟中國市場銜接。但韓國直接跟好萊塢(荷李活)接軌的企圖心,透過市場 性精準的敘事模式、拍攝規格……等技術上的領先,很容易就打破中、韓文化和語言上的 隔閡。因此中國市場並非只有台灣有優勢進軍,業界不少人在思索,除了偶像劇之外,台 灣還能有什麼戲劇類型打造成功的商業模式。 回到你問我怎麼看《麻醉風暴》的新嘗試?公視因為沒有直接盈餘的壓力,所以我們相對 有比較多的實驗空間,也有責任為業界做更勇敢的嘗試。我們雖然是公視,但合作對象還 是這個產業界的創作者,而我也發現很多創作者構思的各類題材,因為沒有電視台看好能 夠回收,沒有意願投資而遭到埋沒。 公視的角色就是扮演一個先驅者、「試試看」的角色。「試」,當然就會有風險。我覺得 公視要去承擔這個風險,在整個產業界與其他商業電視台形成一種「分進合擊」的關係。 如果我們嘗試成功,就可以縮短商業台摸索的時間和承擔的風險。這是我認為公視在當前 影視產業可以扮演的角色。 今年在徵選迷你劇時,也正是看中《麻醉風暴》這個題材創新性跟突破性,以及這齣戲的 製作公司具有橫跨電影的製作經驗,剛好讓電視劇跟電影產業做一個技術上的交流跟融合 ,例如講究影像美學……等等。 雖然公視並不是為了市場而開發戲劇類型,但我們先把好的題材、沒有嘗試過的類型做好 ,放在第一位;很有趣的是,當這個作品做得夠好、夠成功,能夠打動多數觀眾時,商業 的買家就會來了。以《麻醉風暴》為例,公視播完後,除了台灣有線、無線台洽購播出外 ,網路平台LINE TV也買了這部戲的版權,中國的網路視頻也來找這個製作團隊為他們量 身打造醫療劇。 端:韓國、台灣也好,都是依附在中國這個大市場旁邊的小市場,我們怎麼在大家都往 那個大市場跑的情況下,仍然維持自己人才或創意上面的源源不絕? 丁:大市場對小市場有磁吸效應,但怎麼樣才不會讓小市場的核心、創作的靈魂或主體性 整個被吸走?這是大家同感焦慮的。但這不是台灣獨有的問題,例如英國跟美國同為英語 系市場,但市場大小懸殊,如同台灣和中國。 我把這種思考稱為「小國戰略」。英國怎麼發展面對美國的「小國戰略」?舉一個大家比 較熟悉的例子,例如《紙牌屋》原本是英國的題材,它在英國本土取得成功,就吸引了美 國公司買走他的format(構想),然後把劇情「本土化」,符合美國觀眾口味。 另一個例子,丹麥的《謀殺拼圖》(The Killing )也是警匪推理,在歐洲市場非常成功 ,劇本也被美國買走,目前拍到了第4季,這是「小國策略」成功的例子。也就是說,好 的故事和文本,被其他國家買去翻拍,這是文創市場很重要的賣點。 現在市場是全球性的,自己境內創作的題材有限、供不應求時,一定會往外找,國際同業 有什麼新點子?大的市場因為市場大,他們不斷需要好的題材、新的故事,往外找是必然 的;我相信中國現在也是,所以才會需要往外找題材、找人才。 端:但中國會有題材限制和檢查的問題,這是在英國和美國的關係裏不存在的問題? 丁:這是台灣嚴峻的挑戰。相較英國面對美國,台灣面臨的困難是,美國的市場不會跟英 國說你的題材不能碰這個、不能出現那個,例如故事裏面不能有「台灣總統」這樣的角色 ……等等。 如果說我們所有的創作者被迫全部面向中國市場,那台灣的危機就來了。台灣的創作者, 不管劇作家或是製作人,他們如果要拿中國的資金,都會被投資方要求:你的故事不能那 麼明確的發生在台灣,即使那些戲都是在台灣拍的;因此劇情永遠只能發生在「某個海港 城市」、「某個不知名的城市」。久而久之,我們的影視創作確實會從自己的文化、社會 脈絡中失根,寫出來的故事永遠會浮在一個沒有土壤的時空。那樣的故事跟台灣的主體文 化是斷裂的。 進中國市場工作,如果你是攝影師、燈光師、成音師,前頭講的這些問題不太大。但你如 果是編劇,問題就很大,因為所有的文本都受到中國市場的某種程度的限制。任何類型、 好的故事,沒有「接地氣」,對觀眾而言就隔層紗。 例如警匪片,有一陣子台灣觀眾很愛看香港的警察電影,你完全知道它是香港社會才會發 生的警匪情節也不違和。當你把故事放在一個不知名的城市,觀眾就難以從脈絡去深刻理 解它。 即使是談談戀愛吧,你得到的也是一種失根的浪漫。譬如《來自星星的你》是部浪漫愛情 劇,它能成功的打動觀眾,除了俊男美女談戀愛,當然也跟女主角性格反映出韓國演藝圈 文化,以及劇情的社會背景鮮活豐富有關。 但台灣創作者面向中國市場創作,台灣的文化肌理是被切斷的,劇情很容易變成一種浪漫 的氛圍,一切顯得模模糊糊。這也碰觸到最核心的問題:當大家不從自己的土壤去挖掘故 事,作品永遠被中國投資者「訂製」:要一齣推理,來一段愛情……等等。但不管是推理 劇、還是愛情故事,都必須從歷史和社會的養分長出來才能打動人,何況台灣作者不可能 「接中國的地氣」,要寫你也寫不過中國作者。 “ 《麻醉風暴》之所以動人是因為它有根,完全與台灣社會面臨的問題 銜接。劇裏呈現的故事,中國買家一樣看得懂,一樣會被打動,即使 跟他們國家的狀況不同。” 丁曉菁 端:所以妳意思是,就和一般談製造業的「產業升級」一樣,創新才是台灣電視產業 該走的路子? 丁:台灣現在的狀態是,我們越來越往中國市場產業的下游走,去中國打工,而不是去賣 你的原創智慧財產。 《麻醉風暴》之所以動人是因為它有根,完全與台灣社會面臨的問題銜接。劇裏呈現的故 事,中國買家一樣看得懂,一樣會被打動,即使跟他們國家的狀況不同。就像我們看日本 或韓國的醫療劇,文化情境不同還是會被打動。 劇作家的智慧財產是最珍貴的。即使是「婆媽劇」,你看日本的婆媽劇跟韓國的婆媽劇會 有不同的趣味。觀眾也因此接收不同國家的社會文化脈絡,這也是看戲有趣的地方。如果 編劇被要求,我只要一個婆媽劇,但故事發生的城市請模糊掉,這就好像你把靈魂抽掉, 只留下形體。 韓國的經驗不正好說明影視作品要走出去,也一定是要跟自己國家的社會文化歷史接軌。 一齣戲最理想的狀態是,它來自原生文化,卻又不限於這個環境。它把本地故事說好,就 能向外擴張。 但台灣產業太不健全,創意的關鍵在編劇,台灣的編劇卻無法靠寫本維生。很多編劇就算 寫再多,如果沒有被拍出來就拿不到酬勞。公視幾個很成功的戲劇題材,其實都是創作者 放在心裏很久、放在抽屜裏的故事,因為市場乏人問津,這就是我剛剛講的那個惡性循環 ,它雖然是好故事,但投資者覺得這個不會賣,所以不投,我寧願去投愛情偶像劇。但公 視看到這個東西去支持他,就有機會被看見。 我要說的是,台灣明明是充滿故事的寶地,但沒有人投資創作者,把這塊土地的故事寫出 來。 端:中國市場有很大的限制,但台灣自己的市場又不能養活自己,這個似乎成了死胡同? 丁:我覺得電影和電視面臨不同的產業生態。這幾年台灣電影市場慢慢找到了以國內市場 養活自己的模式。成功的案例像是《海角七號》的魏德聖,如果他《賽德克.巴萊》的預 算沒有拉到這麼高,絕對可以靠台灣市場活下來。 大家都在摸索、尋找一個台灣市場可以支撐的製作規格,並且能夠量產,整個市場就會慢 慢的比較健康跟好轉。 但電視還沒有,為什麼呢?電視兩塊收益,一個是電視台收視率帶來的廣告;另一個是版 權銷售,包括網路視頻。台灣電視產業的營收確實面臨大崩壞。 端:除了中國資金以外,沒有其他地方資金進來嗎? 丁:幾乎沒有!所謂投資就是看市場,看你要賣到哪個市場。日本電視台投資者他先想的 也是自己國內市場要賣座。日本單靠自己的市場就可以賺錢,韓國也是。海外賣的都是多 賺的。 台灣現在不一樣,台灣現在跟周邊國家最大的差別是,我們所有的創作,先想的不是台灣 會不會賣,尤其是電視劇,先想的是中國可不可以播?中國可不可以賣? 這是讓我最擔心的地方。台灣不缺好的創意人才,但台灣的投資者要願意投資,讓不同類 型的題材先在台灣好好的被拍出來,而不是像現在,你要拍戲、做節目,投資者大都來自 中國,台灣電視一定會垮。 現在各電視台可憐到你要拍一檔戲,首先要考量這個案子,是不是能拿到文化部的補助, 先有1/3的預算,電視台再投1/3,如果是有線台投拍,需要再找一個無線台來跟我分攤最 後這1/3,這樣我們才能湊到一個像樣一點的製作費。 在這個「大家湊錢」的過程中,一是曠日廢時,一是任何一方的投資者都會去盤算自己的 市場營收,對內容會有很多意見,所以台灣製作公司不容易保有創作主體性。 公視雖因預算少,一年只能投資一檔集數這麼短的戲,但我們會給予這個團隊最大的創作 自由和主體性。製作人和導演只需專注達到公視對品質的要求,不需要兼顧不同市場可能 互斥的文本限制,原創成果就不會磨損。 端:這就是你們戲劇節目受到注目的原因? 丁:是的。但我們做的是短小的「迷你劇」,那是別台不做的,而且是目前尚未有商業模 式的長度。因為電視的特質,電視劇的收視習慣和口碑需要時間累積,播得長、播得久觀 眾才知道這部戲。集數太少,口碑還沒傳開你就下檔了,那廣告也不用賣了;你在檔上越 長,戲紅了,廣告主才會來。短小的電視劇在台灣很難賣,商業台絕對不會投資,所以公 視的角色比較像是產品研發實驗室,為這個產業找出新的可能性。 (本文由丁曉菁口述,陳筑君、李志德整理) 端百科 ◎公共電視 1980年,時任台灣行政院長的孫運璿提出公共電視台的主張,歷經18年建台,財團法人公 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於1998年7月1日正式成立,公共電視台也於同日開播。公視是台灣 6家無線電視台之一,是依據台灣《公共電視法》而成立的獨立經營且全民共同擁有的公 共媒體,不受政府、任何政黨及利益團體控制。 經費來源方面,公視第1年得到台灣政府 捐贈12億元新台幣,自籌款為3億元新台幣。依據《公共電視法》,政府捐贈的金額逐年 遞減10%,至第6年以後應為第1年政府編列預算金額的50%,因此公視自籌款負擔壓力逐 年大幅增加。而為避免過於倚賴政府捐贈,其作法包括:企業贊助、個人捐贈、其它財源 等,像是促銷與節目相關的錄影帶、圖書資料、教材及副產品等。(資料來自公共電視網 站、維基百科) 端傳媒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51006-taiwan-WakeUp/ 相當有料的採訪,值得一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1.181.17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aiwanDrama/M.1444183770.A.B17.html ※ 編輯: pommpomm (1.161.181.171), 10/07/2015 10:10:34

10/07 10:20, , 1F
推 台灣人看與在地有關的脈絡劇情 最能感同深受~麻醉 讚
10/07 10:20, 1F

10/07 10:27, , 2F
丁講的是最能救台灣電視圈的作法,可惜商業台就是不聽。
10/07 10:27, 2F

10/07 10:27, , 3F
賣愛情偶像劇沒問題,但又不用心製作到可以賣贏韓國,
10/07 10:27, 3F

10/07 10:27, , 4F
而且丁直指重點,韓國不會為了迎合中國市場丟棄自己的
10/07 10:27, 4F

10/07 10:27, , 5F
文化,它賣的就是自己的文化。被吃掉文化的日韓劇,誰要
10/07 10:27, 5F

10/07 10:27, , 6F
看?
10/07 10:27, 6F

10/07 10:29, , 7F
賣一個沒有靈魂的空虛臺劇,如果沒搭上本來就有名的A咖
10/07 10:29, 7F

10/07 10:29, , 8F
臺星,愛情偶像臺劇要賣到哪?重點是把故事說好。
10/07 10:29, 8F

10/07 10:49, , 9F
這篇寫得很好,很中肯
10/07 10:49, 9F

10/07 10:50, , 10F
現在連愛情劇要賣大陸都不一定買帳…
10/07 10:50, 10F

10/07 11:32, , 11F
劇本跟拍戲的質感很重要
10/07 11:32, 11F

10/07 11:32, , 12F
不過最近涉獵一些大陸劇...發現他們有些也拍得2266
10/07 11:32, 12F

10/07 11:32, , 13F
只因為市場大人口多~爛片也有人買單~
10/07 11:32, 13F

10/07 11:33, , 14F
感覺這是以後大陸劇的缺點~台灣因為小~更應該講究質感
10/07 11:33, 14F

10/07 11:33, , 15F
精益求精~
10/07 11:33, 15F

10/07 12:36, , 16F
好難得有這麼深入的訪談報導!!!
10/07 12:36, 16F

10/07 12:38, , 17F
大陸現在都直接買團隊,買節目還得經過廣電審查那關~
10/07 12:38, 17F

10/07 12:41, , 18F
我們所有的創作,先想的不是台灣會不會賣,尤其是電視劇,
10/07 12:41, 18F

10/07 12:42, , 19F
推這篇提出的觀點!
10/07 12:42, 19F

10/07 12:42, , 20F
先想的是中國可不可以播?中國可不可以賣?
10/07 12:42, 20F

10/07 12:43, , 21F
真的不要再怪觀眾和別人了 好好想想自己的心態吧
10/07 12:43, 21F

10/07 13:48, , 22F
看到某段 覺得同為公廣的華視可以收起來了...
10/07 13:48, 22F

10/07 13:49, , 23F
然後將資金轉移到公視看看能不能再做以前那樣的長劇
10/07 13:49, 23F

10/07 13:57, , 24F
台灣很多產業都有這問題眼裡只有中國 忘記全世界 我們
10/07 13:57, 24F

10/07 13:57, , 25F
的戲也可以買到日韓甚至全世界 人雖然有種族國籍身分地
10/07 13:57, 25F

10/07 13:57, , 26F
位的不同 感情都是一樣
10/07 13:57, 26F

10/07 13:59, , 27F
贊成~~華視不是也快倒快倒的 乾脆清算好了以後把錢投
10/07 13:59, 27F

10/07 13:59, , 28F
入公視好了
10/07 13:59, 28F

10/07 14:02, , 29F
看某個公視請人捐款的廣告 有說身為公廣的媒體 本身 就
10/07 14:02, 29F

10/07 14:02, , 30F
有製作優質戲劇給觀眾的義務 感覺這句話真的很動人耶
10/07 14:02, 30F

10/07 14:53, , 31F
寫的真是太中肯了,沒有文化脈絡的劇本就跟沒有靈魂的人
10/07 14:53, 31F

10/07 14:53, , 32F
一樣
10/07 14:53, 32F

10/07 15:41, , 33F
在這麼嚴峻的環境下創出這樣的戲劇 謝謝公視
10/07 15:41, 33F

10/07 16:14, , 34F
公視不單是電視實驗場,也是國片導演的搖籃,某黨立委
10/07 16:14, 34F

10/07 16:15, , 35F
別再亂刪公視預算了......
10/07 16:15, 35F

10/07 17:34, , 36F
我只要一個婆媽劇,但故事發生的城市請模糊掉,
10/07 17:34, 36F

10/07 17:35, , 37F
這就好像你把靈魂抽掉,只留下形體。
10/07 17:35, 37F

10/07 17:37, , 38F
說的是長x縣嗎? 我看很多人看得很開心,沒啥問題阿~
10/07 17:37, 38F

10/07 17:56, , 39F
不是在說海港城!?
10/07 17:56, 39F

10/07 18:00, , 40F
新世界也不敢明講是哪一縣啊~~XD
10/07 18:00, 40F

10/07 18:29, , 41F
推 這就是合拍戲難看的原因 不過綜藝節目在老三台時同樣不
10/07 18:29, 41F

10/07 18:30, , 42F
長進 不是因為頻道變多原因 是盈餘都流入電視台人員口袋
10/07 18:30, 42F

10/07 20:00, , 43F
痞英的海港城 感覺跟新世界的濱海鄉、陳怡君的長治縣
10/07 20:00, 43F

10/07 20:01, , 44F
不大一樣,痞英是擺明了要架空去講故事,新世界跟陳怡君
10/07 20:01, 44F

10/07 20:02, , 45F
所關懷的議題是相當在地的 雖說痞英影設的東西其實也是
10/07 20:02, 45F

10/07 20:02, , 46F
現實發生過的...
10/07 20:02, 46F

10/07 20:03, , 47F
我認為當初新世界應該寫的更黑暗的...
10/07 20:03, 47F

10/07 20:04, , 48F
電視版卻有種輕輕放下的無力感 不知道黃導原始劇本怎樣
10/07 20:04, 48F

10/07 20:07, , 49F
10/07 20:07, 49F

10/07 20:34, , 50F
新世界最雞皮疙瘩的一刻是劇情公開靖海計畫那集,剛好遇
10/07 20:34, 50F

10/07 20:35, , 51F
上RCA一審勝訴那天,現實戲劇結合的呼應太讓人印象深刻
10/07 20:35, 51F

10/07 20:38, , 52F
RCA真的不知道是神巧合還是怎樣www
10/07 20:38, 52F

10/07 20:39, , 53F
但靖海的內容反而讓人有點失望 代價跟手段都是
10/07 20:39, 53F

10/07 22:28, , 54F
RCA撞劇事件巧合度根本直逼日本TV東最強傳說...XD
10/07 22:28, 54F

10/07 22:59, , 55F
先想的是中國可不可以播?中國可不可以賣?
10/07 22:59, 55F

10/07 23:00, , 56F
推鄭有傑10+10 潛規則,https://goo.gl/LEkywl
10/07 23:00, 56F

10/07 23:05, , 57F
這篇太中肯了!
10/07 23:05, 57F

10/07 23:50, , 58F
講個題外話 其實覺得哇!陳怡君很適合播第二季耶因為長
10/07 23:50, 58F

10/07 23:51, , 59F
治縣感覺是比較務農的縣市如果設定為 較都市的城市或是
10/07 23:51, 59F

10/07 23:51, , 60F
全國那可以講的議題 又更為廣泛了但真的不要在置入&不要
10/07 23:51, 60F

10/07 23:51, , 61F
那麼認真談戀愛啦
10/07 23:51, 61F

10/07 23:53, , 62F
其實台劇也可以參考歐美影集一季一季播也是不錯
10/07 23:53, 62F

10/08 00:20, , 63F
如果迷你劇可以分季推出,商業台也許會有意願製作~~
10/08 00:20, 63F

10/08 05:21, , 64F
推!一針見血、建設性十足、可行性高的解決方案
10/08 05:21, 64F

10/08 05:24, , 65F
好久沒有這種有益的言論了!
10/08 05:24, 65F

10/08 05:25, , 66F
每天打開電視網路都是無聊的口水跟八卦或是互罵
10/08 05:25, 66F

10/08 05:27, , 67F
原來業界真的有人是用心地想解決困境
10/08 05:27, 67F

10/08 05:30, , 68F
真心為台灣演藝圈的將來思考
10/08 05:30, 68F

10/08 08:15, , 69F
一想到那沒用的中視唯中國是圖的嘴臉就賭藍
10/08 08:15, 69F

10/08 08:49, , 70F
淚推,電視台的眼光要放遠點
10/08 08:49, 70F

10/08 09:45, , 71F
要有遠見 不要只想馬上賺大錢
10/08 09:45, 71F

10/08 09:45, , 72F
或沒錢就擺爛一日度一日
10/08 09:45, 72F

10/08 13:28, , 73F
推!好文
10/08 13:28, 73F

10/08 15:18, , 74F
大推好文!也推上面鄭有傑導演的潛規則
10/08 15:18, 74F

10/08 16:35, , 75F
謝謝推薦《潛規則》,很精彩的短片
10/08 16:35, 75F

10/09 14:20, , 76F
都是韓國文化主題性的題材,然後再往外賣。若只是人出國
10/09 14:20, 76F

10/09 14:21, , 77F
打工,那純粹是勞動市場的流動 大推
10/09 14:21, 77F

10/09 14:22, , 78F
接地氣很重要! 戲劇本身就是文化,故事架構是從文化來的
10/09 14:22, 78F

10/09 14:23, , 79F
沒有文化基礎的故事是不會打動人心的 這是日韓劇成功的原
10/09 14:23, 79F

10/10 18:09, , 80F
10/10 18:09, 80F
文章代碼(AID): #1M57xQiN (TaiwanDr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