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偶像劇-偶像與夢想的現實距離

看板TaiwanDrama作者 (chieh)時間16年前 (2007/10/12 23:46), 編輯推噓3(301)
留言4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行政院新聞局 哈台影音快遞 058期 破解偶像劇DNA 看了太多偶像劇。除了殘存在影像記憶中的偶像演員和讓人似夢似幻的對白場景,依 稀仍可從非現實裡找到一點與現實搭上線的可能。在這一團模糊難辨的氤氳薰染下,可以 確定的是,大部分偶像劇無論劇中愛情、友情、親情所帶給你的,又或者是角色對愛與情 表現出的勇敢、誠實、善良,哪怕是邪惡散溢出的性格所撼動你的,都能讓平凡生活中再 次感到人類的不凡,不知不覺之間,愛情的甜味、友誼的交結與親情的聚捨,讓人五臟六 腑裡的感覺再度清晰,心頭燃起更多對美好的期待和希望。 偶像劇:流動的偶像、貼近生活的表演,並能主導流行和產業的電視劇 究竟如何定義偶像劇?台灣偶像劇自2001年「流星花園」之後蜂擁而起,產製出大量 作品後,一般人認為由偶像主演的劇型似乎已不再能一語概括台灣偶像劇的全部意涵。 蔡岳勳認為:「偶像劇在製造一種貼近真實的虛幻,是年輕演員貼近生活的表演模式」, 點出偶像劇乃是在現實生活與電視螢幕之間,打通現實與非現實綜觀人生的橋樑之一。 是否由「年輕演員」來演就能被稱為偶像劇?導演王明台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 每個人、每個時代都有偶像,觀眾群不同,「偶像」定義也跟著變,只要看戲的觀眾可 以在戲裡找到自己的偶像,這齣戲就是觀眾心中的偶像劇。他亦認為:「沒有所謂的偶像 劇演員,沒有人是專屬於偶像劇的,誰都可以來演偶像劇。」 從早期偶像劇的產製初衷更能確認偶像劇帶領時尚潮流與企圖影響影視產業的雄心壯 志。包括柴智屏、馮家瑞、蔡岳勳等人首拍「流星花園」,即將此種劇型設定在以偶像操 作的一種戲劇模式來加以經營。導演瞿友寧(圖左)認為,台灣自7、80年代早先牽引著 流行文化脈動的是唱片業,繼而是綜藝節目交錯影響,再來就是偶像劇。   瞿友寧表示:「當紅演員在戲中的穿著、髮型、言談都會帶動流行趨勢。」偶像劇除 了貼近生活,還要能產生主導流行和影視產業發展的戲劇能量,才能以「偶像劇」稱道。 訪談中,瞿友寧不斷以「優質戲劇」來回應被拋出的「偶像劇」問題,他認為,若大家只 談「偶像劇」容易將劇型窄化到偶像個人身上,成就起偶像劇的,並不只靠偶像演員的演 技和外表,若以「優質戲劇」統稱,或許就能讓觀眾看到戲劇背後的全面性。   王明台直析:「台灣偶像劇目前尚未成熟到能以時段劃分,所以會讓觀眾產生只要是 年輕演員演的戲,就叫偶像劇。」他以日劇為例,日本偶像劇定義清楚,以四季劃分,晚 間9點半播出的戲劇稱為「偶像劇劇場」,只要在這個時段播的就叫偶像劇。偶像劇一旦 發展成熟,將是以播映時段清楚劃分出偶像劇的特殊劇種,而非由年輕演員詮釋的戲劇就 統稱為偶像劇。台灣若能漸漸以晚間「九點檔」或「十點檔」定位為偶像劇播出時間,或 許將會如同「八點檔」劇型那樣清楚。 夢幻系偶像劇   從現實生活中看偶像劇,編劇、導演、演員和劇組人員在裡頭造夢,好讓觀眾能在裡 頭作夢。「偶像劇」3個字往往給予一般大眾虛幻不真實的故事形象,劇情往往不脫以王 子公主從相識到相戀,又或者是麻雀變鳳凰、富家女愛上窮小子的故事基調順勢發展。你 或許可以說,這就是偶像劇天生的罩門,但仔細想想,偶像劇真正讓人著迷之處,不就正 是這股供人自由作夢、在夢中享受現實無法獲得的東西,吸引著觀眾魂牽夢縈、一集接一 集地欲罷不能的魔魅根源嗎? 蔡岳勳道,戲劇的產生就是為了滿足人類的夢想,他舉著暑假剛上映的好萊塢電影: 「哪個小孩不想來一點魔法?哪個大人不想有機會成為英雄?談戀愛也是,偶像劇裡的多 金深情帥男,要出現在觀眾真實生活中幾乎微乎其微,但人人都可以在偶像劇裡快樂作夢 。」王明台甚至直指,劇情愈簡單,愈容易受到一般觀眾歡迎。像是近年火紅於亞洲電視 劇市場的台灣偶像劇「花樣少年少女」,打的正是簡單的浪漫。全劇即以女主角「從頭到 尾愛著你」、男主角「從頭到尾保護妳」作為劇情兩大主軸開展出整齣20集故事,「觀眾 就是要看男女主角怎樣愛不到。」一針見血地道出觀眾的偶像劇情結。 笑著讓夢延續   偶像劇總是不脫虛幻本質,甚至結合著「虛幻」在鏡頭前熱情跳起雙人舞的姿態,早 已成為偶像劇的關鍵特質之一。瞿友寧認為,在戲中加注夢幻的想像元素並無不好,偶像 劇之所以有存在的必要,是因為整個環境太辛苦,太讓人不開心,一直活在真實生活裡的 人們能永保樂觀的並不多。   「好戲,要能帶著大家作夢。好萊塢電影幫助人類想像,當外星人來時會有英雄跳出 來拯救世界;當人類不開心時,會有一個浪漫愛情故事在等著妳。這就是偶像劇為人所喜 愛的原因,讓人覺得自己的生命好像還可以期待,看到戲中人談戀愛那麼幸福,自己也會 覺得甜甜的,藉由戲劇營造的幸福感溫暖觀眾的心,讓他們將這種幸福感從戲中帶到戲外 ,在真實生活中笑著讓夢延續下去。」瞿導笑道,當初馮家瑞找他拍「薔薇之戀」時,身 為電影人的他起先還有點抗拒,就是因為這種能創造幸福感的戲劇能量讓他將偶像劇一部 部接著拍下去。 要求唯美,打造完美夢境   王明台認為,偶像劇不是寫實劇,必須要以唯美、精緻為前提,戲裡呈現的事實也會 儘量抽離到非寫實面。即使男主角受傷也要「帥帥的」,即使拍破舊、貧窮人家的屋景也 要「美美」入鏡。偶像劇裡的垃圾堆非彼真的垃圾堆,「必須是要有造型的、可愛的垃圾 堆。」導演認真地說著。   瞿友寧解釋偶像劇如何堅持「美的追尋」。他說,包括髮型稍微掉了一根頭髮、領子 稍微外翻了一下、走路稍微外八、口齒稍微不清等鏡頭前的小細節,全都要修回來。導演 強調,這並不是因為演員本身是偶像才如此要求,而是對整部戲的高標要求。他說,這就 是偶像劇對美的追尋和堅持。 偶像劇「偶像化」?   偶像演員在這對美的完美堅持中,再扮醜裝窮,舉手投足與言談表情似乎都還有著偶 像完美的影子,這是否就讓偶像劇發展呈現「偶像化」的凝滯狀態?   瞿友寧認為:「每個人都在演自己,就算是梁朝偉、李立群的表演也都還有自己的影 子,重點在於演員如何精準地運用表情與肢體傳達內在的情緒,如何演出這個角色的新的 自己。」他認為,觀眾看偶像劇不要只看到偶像,偶像除了帶著帥、美的外表入戲,背後 也做了不少功課和努力。蔡岳勳更直說,演員只要能感動觀眾就夠了,不管他用的是什麼 模式。 俊男美女偶像風?有型才最重要   除了虛幻的美夢故事,偶像劇給人的另一迷思往往是因男女主角總是帥、靚得讓人愈 加覺得不食人間煙火,偶像劇是否就要俊男美女擔綱主角?蔡岳勳認為不盡然,只要有型 、有自己的魅力和味道,讓觀眾看了有印象,不見得天生條件就要很帥、很美,也能將角 色詮釋得很好。他反倒認為,極美、極帥型的藝人有時可能最不會演戲。 蔡導認為,要當名好演員,必須要讓觀眾有好的「感受度」和「記憶力」,好演員的情感 傳達是要被看到的。「表演」是戲裡的靈魂,能帶給觀眾感受的都在那上頭。為了開發新 演員、新的表演模式,都需要時間和力量去培養、教育,讓演員有機會得到好的磨練;表 演者重點是要被觀眾「感覺到」他╱她的樣子,重點在於「有型」,而非長得帥、長得美 就行。   「好的外型」與「內在演技」通常相輔相成,蔡導強調,這兩種特質非但不能各自存 在,還必須互相融合,「演員的外型能散發她╱他的內在,而內在能襯托她╱他的外型」 蔡導如此說。 熟門熟路,表演輕鬆   王明台認為,會不會演,當然有天賦限制和個人對表演的認知問題,但影響表現的主 要還是在於自信和放鬆。他笑說,做了那麼久的導演時常有人找他客串,劇場出身的他相 信自己應該會演,但對劇組熟不熟常成為他當下是否自信、放鬆地表演的關鍵。「當劇組 都熟時工作氣氛自然輕鬆愉快,如果NG當場就笑一笑,再來一次;但如果遇到不熟的劇組 ,有時表演則會尷尬到不行,在現場沒有一個人認識,沒有一點安全感,演出時自然緊張 。」瞿導說,拍戲現場可以發揮最大的化學效應,他說:「演員會看你認真打燈光,認真 拍攝,以及導演對表演的高標要求,相對地會格外認真。」 新一代的青春偶像劇   熟稔於演員生態的王明台認為,以F4、飛輪海、林依晨、鄭元暢、賀軍翔等當紅演員 為主的偶像世代為偶像劇奠下的基礎,讓台灣偶像劇得以有空間讓偶像演員的第二代發芽 ,漸漸承接、支撐起青春校園偶像劇。   包括棒棒堂、黑澀會美眉等更年輕的偶像族群,隨著七、八年級新秀浪潮蓬 勃,開啟了台灣偶像劇更“young”的新頁。包括「18禁不禁」、「黑糖瑪奇朵」、「我 要變成硬柿子」等新一代戲劇,以4至14歲觀眾為主收視群,王明台笑稱,或許以「青春 偶像劇」形容第二代發展出的劇型更加貼切。 偶像演員下一步:多元職場,多面戲路   「現在國小生很多都不認識言承旭,讓言承旭、周渝民、賀軍翔、鄭元暢這些人繼續 演高中生,觀眾不會願意相信。」王明台認為,第一代偶像演員隨著粉絲長大,戲路與劇 情也跟著調整轉型成更加成熟的職場戲。「鄭元暢和林依晨在『惡作劇之吻Ⅱ』已發展到 婚後生活;『轉角遇到愛』、『換換愛』也轉向職場故事發展;新戲『公主小妹』中,吳 尊也開始飾演投入職場的上班族。」   無論是長江後浪推前浪,抑或是劇情成熟化,這些撐起台灣偶像劇的第一代演員勢必 得接受轉型,嚐試開拓出更多元、多面的戲路。王明台觀察,不出3、5年,第一代偶像演 員必做轉型,面臨偶像劇世代交替的關卡,無法詮釋職場上班族的年輕演員,將可能被刷 下演員名單。 偶像演員世代交替的良性發展   王明台認為,台灣偶像演員發生了世代交替循環是對的,接下來偶像劇的題材會愈來 愈寬廣。如果大家都還全卡在青春校園劇,台灣的偶像劇便很難能在亞洲市場奠下不敗之 基。台灣偶像劇會因戲路、劇情寬廣而打破目前一般大眾對偶像劇的成見與思維,偶像劇 真正發展到成熟的境界便是如此。王明台認為,只要演員的交替不發生斷層,未來偶像劇 的發展將會持續讓人驚艷。   導演和劇組工作人員無不希望每次拍戲都遇到演技讚、外形佳的內外兼具優質演員, 但整體市場環境若只知持續消費已被挖掘出來、當紅的演員,對台灣演藝市場的發展將會 因欠缺遠見,而顯得後繼無力、了無新意,偶像演員必須一代牽著一代持續地走下去,才 不致產生演員斷層,偶像劇的戲路也才會愈來愈寬廣。 偶像演員哪裡找?街頭新星、歌手與模特兒時尚界   為了開發以年輕演員為主角的偶像劇,國內製作人從流行歌手、模特兒界及街頭挖掘 新人,作為主要偶像演員的新興來源。   偶像演員幾乎橫跨流行音樂與模特兒時尚界的現象,證明了台灣的大演藝環境跨域相 通,但卻也凸顯了一個事實:台灣演藝界與時尚界均呈現尚未健全的發展態勢。瞿友寧分 析國內外的演藝環境差別:「外國模特兒很清楚如何從小模特兒到頂尖模特兒、如何在歌 唱界從一名小歌手到歌神、歌后一步步該通往的道路;但在台灣,由於每個環境都不甚健 全,只好跨界發展,將歌手、演員與模特兒當做一項『整體事業』來經營。」   台灣演藝界約莫在4年前颳起了一陣Model風,至此,模特兒成為演員、明星者在台灣 大行其道、星運亨通。「薔薇之戀」即是台灣首部大量啟用新人模特兒為主要演員的偶像 劇。瞿導說,「薔薇之戀」的劇情因為特別需要幾位高挑的俊男美女,放眼當時的台灣演 員名單中,較難找到身高在180、190公分以上的人選,靈機一動,才想到從模特兒界找尋 合適的演員。 無論製作人或導演跨界啟用新人,抑或新人嚐試不同的表演舞台,對這樣的跨界尋星與跨 域表演,「演技」往往是考驗新人演員的第一關卡。瞿友寧認為,如何確認跨域演出的新 人會不會演,只需觀察他╱她在伸展台上是否能泰然自若,一名好的表演者,只要在舞台 上不怕生,就已擁有了在鏡頭前同樣泰然自若地演戲的能力。剩下的只需要知道新人在演 戲時會不會有豐富的情緒:在難過時會怎樣?快樂時又如何?當生氣時會多大聲?一旦導 演瞭解演員慣用的情緒表現之後,就能夠將演員的情緒成功帶到戲中。   在電視螢幕與觀眾的真實生活中間,偶像劇拉起了一條通往接近偶像與夢想的天際線 ,看戲的觀眾不只能滿足偶像崇拜,更能跟著這一個個動人而浪漫美好的故事逐夢造境, 經由戲劇帶來的幸福感,在現實生活中帶著笑意讓夢延續下去。 文/薛佩玉 圖/EMI、八大電視台、可米製作、薛佩玉提供 行政院新聞局 哈台影音快遞 058期 歡迎轉載,並請註明作者、來源出處及網址 出刊日期:2007/09/27 http://0rz.tw/3b3aY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7.17.140

10/13 00:02, , 1F
推 好久沒看到那麼中肯又深入的分析了
10/13 00:02, 1F

10/13 00:02, , 2F
而且還訪問了目前偶像劇的幾個指標性導演 很有誠意
10/13 00:02, 2F

10/13 00:04, , 3F
很高興看到李立群和梁朝偉相提並論XD
10/13 00:04, 3F
vallote:轉錄至看板 Fahrenheit 10/13 00:06

10/13 06:48, , 4F
推 台灣戲劇要多加油啦啦
10/13 06:48, 4F
abc30101:轉錄至看板 BSG 10/13 10:27
文章代碼(AID): #173vR2Hw (TaiwanDrama)
文章代碼(AID): #173vR2Hw (TaiwanDr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