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小觀:未來一周,中南半島熱對流爆發

看板TY_Research作者 (一)時間6年前 (2018/04/21 15:22), 6年前編輯推噓33(33014)
留言47則, 31人參與, 6年前最新討論串1/1
天氣小觀:未來一周,中南半島熱對流爆發 來到四月下旬,中南半島也該爆發熱對流了, 中南半島爆發熱對流後,水汽釋放潛熱,上升氣流直衝天際, 再來就是南亞高壓登場了,南亞高壓登場後,再接著就是等西南季風爆發了。 往年四月下旬南亞高壓誕生,五月上旬南海西南季風爆發。 如果今年南亞高壓準時誕生,那麼南海西南季風爆發就有機會準時, 不至於像去年大遲到,南海西南季風爆發南部降雨增多,但也要留意豪雨了。 模式預報,未來一周受中緯度系統南下,東北風吹進中南半島, 不過,這個的東北風並不是東北季風,而是中南半島熱低壓發展引進的東北風, 中緯度系統的東北風南下,進入南海,受中南半島熱低壓轉東吹進, 角度小一點就變成偏東風甚至東南風, 角度大一點就變成東北風(中緯度/東亞沿海地面高壓較強勢,高空較強西風槽) 而進入中南半島的東北風,相對印度半島飄過來的熱浪較涼, 冷暖抬升,加上水汽輸送帶越來越穩固, 大氣中低層水汽氣流由目前太平洋高壓帶來的偏東風 一周後期轉為偏南風帶來赤道水汽, 等到西南季風爆發後轉為偏西風帶進印度洋水汽, 因此, 模式顯示,未來一周中南半島熱對流爆發,且規模擴大中。 而孟加拉灣南部情況更好,來自南印度洋馬斯克林冷高壓吹出來的東南風, 在一周尾聲,已經越過赤道轉為西南風進入孟加拉灣南部, 這個西南風已經是夏季季風的雛形了,只是還未到達西南季風爆發的規模而已。 原因在於,模式預報未來一周南印度洋東側低緯度有熱帶擾動發展, 推動南半球東南風越過赤道進入北半球變成西南風, 西南風一進入北半球孟加拉灣,就遇上北半球的東北信風, 形成季風槽,模式更顯示大氣中低層出現季風低壓, 季風槽東側的孟加拉灣南部也出現熱帶擾動, 不過, 剛好中南半島大氣高層的南亞高壓胚胎在發展,因此模式看法兩極, 1. 看好者認為南亞高壓只不過是胚胎,沒有熱帶東風噴流,垂直風切影響小。 所以孟加拉灣南部熱帶氣旋發展不成問題。 2. 不看好者認為,不能小看南亞高壓的發展,因為後期中南半島熱對流規模更大, 大氣高層的南亞高壓胚胎,將偏東風吹向孟加拉灣南部, 造成較大的垂直風切。 再回到東亞, 未來一周暖氣團攻進蒙古,推擠出的冷空氣帶出東亞西風槽發展, 因此冷鋒南下,下周二變天, 模式顯示前一天,東部首先降雨,這是因為西風短槽首先從東海通過 台灣附近的東南風加強,水汽進入東部, 接著冷鋒壓到台灣,中部以北和東部降雨,鋒面結構完整要留意雷雨了。 冷鋒一路往南,北部降溫,中部以南也會降雨。 不過因為受到中南半島熱低壓發展中高空反氣旋的副高勢力, 因此西風槽無法再向南延伸,冷鋒通過台灣後東移離開, 天氣也將轉為穩定。 不過,有趣的是,太平洋高壓勢力依舊不強, 雖然四月不是太平洋高壓最強的季節,但今年四月又更弱了一些。 也由於太平洋高壓不強,加上日本有西風脊東移, 目前大氣高空的偏南風上來,太平洋高壓西北側的西南風氣流也較強, 因此雲量偏多,而前兩天因為西風脊東移出海, 低空急流出現一波雲雨讓中北部下一點雨。 明天日本的西風脊東移離開,台灣附近偏南風更弱一些, 地面東南風很弱,模式顯示,東南部/南部山區比較要留意午後熱對流。 後天北方西風槽又準備接近了, 因此未來一周看來就是晴雨晴了。 至於梅雨季節則還沒到,梅雨鋒面也還沒影。 梅雨是春季大氣高空最重頭戲的壓軸秀(就像秋颱共伴是秋季地面最重頭戲的壓軸秀) 高空系統的配質和南亞高壓有關,也有研究和遠東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壓有關, 總之成就複雜的東亞梅雨和很多大氣系統有關囉。 (以上供參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2.194.25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Y_Research/M.1524295321.A.943.html ※ 編輯: daron (123.192.194.253), 04/21/2018 15:25:47

04/21 15:24, 6年前 , 1F
04/21 15:24, 1F

04/21 15:32, 6年前 , 2F
04/21 15:32, 2F

04/21 15:50, 6年前 , 3F
04/21 15:50, 3F

04/21 15:51, 6年前 , 4F
04/21 15:51, 4F

04/21 15:59, 6年前 , 5F
前十
04/21 15:59, 5F

04/21 16:15, 6年前 , 6F
04/21 16:15, 6F

04/21 16:38, 6年前 , 7F
今年梅雨好晚哦…
04/21 16:38, 7F

04/21 16:48, 6年前 , 8F
台南水庫見底中
04/21 16:48, 8F

04/21 18:21, 6年前 , 9F
那個…梅雨一般不是5,6月開始嗎?
04/21 18:21, 9F

04/21 18:33, 6年前 , 10F
04/21 18:33, 10F

04/21 18:36, 6年前 , 11F
04/21 18:36, 11F

04/21 19:11, 6年前 , 12F
CWB認定的梅雨季節是5-6月啦 但實際不一定五月就開
04/21 19:11, 12F

04/21 19:12, 6年前 , 13F
始 每年的入梅時間都不一定
04/21 19:12, 13F

04/21 19:46, 6年前 , 14F
04/21 19:46, 14F

04/21 20:41, 6年前 , 15F
希望先在台南下一波補一下
04/21 20:41, 15F

04/21 20:52, 6年前 , 16F
04/21 20:52, 16F

04/22 00:37, 6年前 , 17F
推 這兩天空氣品質有夠糟糕 尤其北部也紅爆...
04/22 00:37, 17F

04/22 00:38, 6年前 , 18F
反過來說也有空梅的可能性
04/22 00:38, 18F

04/22 01:19, 6年前 , 19F
前年空梅、去年六月初入梅
04/22 01:19, 19F

04/22 02:01, 6年前 , 20F
南部下點雨吧
04/22 02:01, 20F

04/22 07:28, 6年前 , 21F
04/22 07:28, 21F

04/22 09:31, 6年前 , 22F
前年是有雨量,空梅是針對沒雨量的梅雨季的雨量,不
04/22 09:31, 22F

04/22 09:31, 6年前 , 23F
是針對梅雨型態有沒有符合定義
04/22 09:31, 23F

04/22 09:32, 6年前 , 24F
但真的要祈禱今年別空梅
04/22 09:32, 24F

04/22 09:33, 6年前 , 25F
只要空梅,南科就要撮咧等
04/22 09:33, 25F

04/22 09:54, 6年前 , 26F
空梅也沒很容易發生的
04/22 09:54, 26F

04/22 10:40, 6年前 , 27F
南海海溫還是持續偏低,副高也偏弱
04/22 10:40, 27F

04/22 11:03, 6年前 , 28F
前年的確是沒達到入梅條件
04/22 11:03, 28F

04/22 11:03, 6年前 , 29F
但還是有下雨就是 不用空梅阿 乾梅就會很慘了
04/22 11:03, 29F

04/22 11:04, 6年前 , 30F
梅雨降雨量偏少 是比空梅常出現的
04/22 11:04, 30F

04/22 11:15, 6年前 , 31F
前年不算有入梅就各條件湊不齊
04/22 11:15, 31F

04/22 11:16, 6年前 , 32F
靠一組煙蔥雲救了水庫水量
04/22 11:16, 32F

04/22 11:17, 6年前 , 33F
去年梅雨說真的有下到水庫滿出來
04/22 11:17, 33F

04/22 11:18, 6年前 , 34F
比較虧的是有颱風過門不入 南部秋季都沒補到太多的
04/22 11:18, 34F

04/22 11:18, 6年前 , 35F
04/22 11:18, 35F

04/22 11:28, 6年前 , 36F
今天空氣品質好嚇人......
04/22 11:28, 36F

04/22 11:53, 6年前 , 37F
台灣人口真的太多了 明明季風帶卻常有缺水危機
04/22 11:53, 37F

04/22 12:32, 6年前 , 38F
算算每人可用平均用水知道就不太夠了
04/22 12:32, 38F

04/22 12:33, 6年前 , 39F
又有工業、農業用水的壓力
04/22 12:33, 39F

04/22 13:14, 6年前 , 40F
推。最近天氣算不錯的。
04/22 13:14, 40F

04/22 14:56, 6年前 , 41F
台灣還有地形陡峭的問題,儲水不易
04/22 14:56, 41F

04/23 01:06, 6年前 , 42F
水庫淤泥就佔了多少容量了
04/23 01:06, 42F

04/23 01:41, 6年前 , 43F
全臺水庫淤泥都很嚴重吧,希望能完全去除,但工程浩
04/23 01:41, 43F

04/23 01:41, 6年前 , 44F
大…
04/23 01:41, 44F

04/23 12:51, 6年前 , 45F
淤泥靠颱風灌滿水庫來洩洪沖刷比較有效率
04/23 12:51, 45F

04/23 14:39, 6年前 , 46F
沖刷掉又淤積也沒用,保護上游水土比較有效率
04/23 14:39, 46F

04/23 22:27, 6年前 , 47F
上面兩樓一起做沒有衝突啊
04/23 22:27, 47F
文章代碼(AID): #1QskQPb3 (TY_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