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小觀:一周後,西西伯利亞出現大範圍強冷高

看板TY_Research作者 (一)時間9年前 (2015/01/19 08:00), 編輯推噓30(30028)
留言58則, 2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天氣小觀:一周後,西西伯利亞出現大範圍強冷高壓 (以下白話說明) 本周開始,北極渦旋就要從北美大陸轉到北亞大陸, 強度將比北美大陸時期再更往上增強, 有機會達到入冬以來最強的強度。 目前北極渦旋中心在北美大陸頂端,準備離開北美大陸, 回到北極,並且不停留,轉向北亞大陸, 強度百帕高度場15000米左右, 未來一周模式預報到達北亞大陸的北部時, 強度會增強到百帕高度場14900米,甚至再下探14800米。 如果達陣,將會成為入冬以來最強的強度, 北半球大半個高空幾乎都是它的天下。 (想像一個從900百帕降到880百帕的低壓) 苦主當然就是西伯利亞大陸,尤其北部地區,急凍再急凍, 永夜的環境下真是讓北極渦旋囂張! 可憐的南極渦旋強度還是持續偏弱,百帕高度場15800百帕 與北極渦旋相差天壤地別。 北亞大陸的急凍對東亞地區並不是件輕鬆事,反而更加擔憂, 北極氣團進入北亞地區後,對整個歐亞地區大氣中層的高空也起了重大變化, 北極渦旋勢力從大氣高層下探到低層,掌控了中西伯利亞一帶, 高空渦旋勢力往西延伸的西風槽出現,對應槽後脊前冷空氣的堆積, 大範圍地面冷高壓勢力的出現,從俄羅斯移往西西伯利亞地區, 強度從1040增強到1048百帕。 模式預報,一周後,西西伯利亞出現大範圍強冷高壓, 再往東移動,就是蒙古地區與西伯利亞貝加爾湖地區, 就是亞洲冬季著名的強大冷高壓的發源地區, 強冷高壓總是在這裡發展出來的。 但麻煩的是,這次從歐洲移過來的冷高壓勢力範圍非常龐大, 除了在蒙古/貝加爾湖地區增強令人擔憂外, 這麼龐大的冷高壓勢力,小小的蒙古地區一定塞不下去, 可能會向南方的東亞地區找出口宣洩。 屆時東亞就要挫了。 從高空來看也是令人擔憂, 一周後的高空環境場來看,橫槽持續讓冷空氣在北方大陸堆積 冷高壓勢力也向上增強,看來這個冬天可能還有得瞧了。 對台灣來說,先不用管一週後西西伯利亞的大冷高壓, 而是要先擔心本週的冷氣團, 預報是個來勢洶洶的強烈大陸冷氣團來襲。 目前台灣受到北方微弱冷高壓影響,東北季風增強, 在冬季,微弱冷高壓也接近冷氣團強度了。 再來就是本週的冷氣團。 本周的冷氣團來自於發源於蒙古與新疆一帶的冷高壓,不意外。 在青藏高原的冷源加持下,冷高壓經常蒙古誕生或發展。 (青藏高原真是標準變色龍,冷季轉冷源加持地面蒙古高壓, 暖季轉熱源加持高空南亞高壓) 然而模式預報,這個冷高壓強度不強,中心發展1036百帕多,但是南下幅度卻很明顯。 因為高空槽非常配合,西風北支槽與西風支槽結合,形成一道較深的西風槽, 讓大量冷空氣往台灣宣洩,冷舌是沿著東亞沿岸而下, 由於冷高壓強度不強,冷氣團勢力下探的緯度無法抵達熱帶地區, 又那麼剛好就到台灣(台灣是副熱帶)。 此外,冷氣團路徑順著東亞沿岸,台灣北部是苦主,再度成為同緯度最冷的地區。 這也由於冷氣團不夠深厚,越不過對岸南嶺,但是走東海到台灣就順暢多了。 另一方面,颱風被冷氣團摧殘而減弱的低壓消散後,魂魄還在菲律賓外海徘迴, 預報還會到台灣東方海面徘徊,當本週冷氣團南下後, 西風槽前,魂魄會發展出所謂的"台灣低壓"往日本影響。 然而這個"台灣低壓",離開日本後,將在東北亞外海發展為一個強烈溫帶氣旋, 中心氣壓達964百帕。 (以上供參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7.103.14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Y_Research/M.1421625657.A.C1F.html

01/19 08:06, , 1F
01/19 08:06, 1F

01/19 09:20, , 2F
看來下旬會很精彩了!
01/19 09:20, 2F

01/19 09:38, , 3F
01/19 09:38, 3F

01/19 09:48, , 4F
冷氣團幾號來?
01/19 09:48, 4F

01/19 09:56, , 5F
1/22 20:00 CST 冷氣團南下 北部降到12-13度
01/19 09:56, 5F

01/19 09:56, , 6F
這是EC說的
01/19 09:56, 6F

01/19 10:43, , 7F
1/26以後那波如果不意外有可能成寒流
01/19 10:43, 7F

01/19 11:16, , 8F
1/21升級成強烈大陸冷氣團
01/19 11:16, 8F

01/19 11:24, , 9F
冰箱門快關好,然後把冰箱移去北美
01/19 11:24, 9F

01/19 11:27, , 10F
寒流快來! 我等你很久了~~~
01/19 11:27, 10F

01/19 11:40, , 11F
一月平地好像都還沒有出現10度以下低溫
01/19 11:40, 11F

01/19 11:57, , 12F
樓上嘉義有喔
01/19 11:57, 12F

01/19 12:24, , 13F
推,希望打破今年至今0寒流的紀錄
01/19 12:24, 13F

01/19 13:11, , 14F
CWB最新數值那波1/26的冷空氣好猛啊,入冬以來還沒
01/19 13:11, 14F

01/19 13:12, , 15F
看過這麼密的等壓線,不知道會被帶到台灣嗎?
01/19 13:12, 15F

01/19 13:14, , 16F
01/19 13:14, 16F

01/19 13:58, , 17F
@zeze6666 昨天凌晨新營8.5度
01/19 13:58, 17F

01/19 14:07, , 18F
這個冬天目前是不是只出現過一次寒流等級?
01/19 14:07, 18F

01/19 14:10, , 19F
連一次都還沒有
01/19 14:10, 19F

01/19 14:22, , 20F
元旦那波淡水8.1度入冬最低,但台北12.1度叩關強冷
01/19 14:22, 20F

01/19 14:22, , 21F
失敗
01/19 14:22, 21F

01/19 15:36, , 22F
台北這次入冬以來最低溫還沒跌破11度,更甭提寒流了
01/19 15:36, 22F

01/19 15:37, , 23F
寒流的定義該改了,以台北為主不是很合理
01/19 15:37, 23F

01/19 15:43, , 24F
從EC預報看來,1/26後似乎沒看到強冷空氣
01/19 15:43, 24F

01/19 16:05, , 25F
會達不到寒流重點在於西風槽壓得不夠南邊吧.
01/19 16:05, 25F

01/19 16:05, , 26F
以往安南大約都會在12月25~1月5出現一次低於10度低
01/19 16:05, 26F

01/19 16:05, , 27F
溫,今年沒有出現
01/19 16:05, 27F

01/19 16:10, , 28F
我倒是覺得今年中南部冷空氣和輻冷條件沒有配合好
01/19 16:10, 28F

01/19 16:11, , 29F
今年強冷空氣離開時中南部的風速沒有變小,相對溼度
01/19 16:11, 29F

01/19 16:12, , 30F
拉不起來,低溫的表現就沒有那麼好
01/19 16:12, 30F

01/19 16:14, , 31F
像歲末那次強冷原本預報只有大陸冷氣團也沒低溫特報
01/19 16:14, 31F

01/19 16:15, , 32F
結果那次全台輻冷條件太好北部中部低溫都比模式估的
01/19 16:15, 32F

01/19 16:15, , 33F
低,台北也出乎預期達到強冷讓CWB緊急加發低溫特報
01/19 16:15, 33F

01/19 16:16, , 34F
那時模式預報連3度C都沒碰上台灣邊
01/19 16:16, 34F

01/19 20:15, , 35F
台南柳營最近有破10度
01/19 20:15, 35F

01/19 22:45, , 36F
畢竟臺北是地面測站,如果用高空探空的溫度來判定寒
01/19 22:45, 36F

01/19 22:46, , 37F
流與否也很奇怪,淡水還是無人測站,板橋常常有特
01/19 22:46, 37F

01/19 22:46, , 38F
殊原因干擾溫度,坦白說臺北還是只能當寒流指標
01/19 22:46, 38F

01/19 22:51, , 39F
台北也是一堆干擾因素吧 尤其地理位置...
01/19 22:51, 39F

01/19 22:51, , 40F
覺得扣掉邊界層建築物等等的影響也不錯~
01/19 22:51, 40F

01/19 22:52, , 41F
覺得如果有標準可以衡量對全台灣的影響是最好啦...
01/19 22:52, 41F

01/19 22:53, , 42F
臺北畢竟位處都市,較能反應大眾感受的溫度,但除了
01/19 22:53, 42F

01/19 22:53, , 43F
都市因素之外,臺北不容易輻冷應該是重要因素
01/19 22:53, 43F

01/19 23:14, , 44F
那會挾帶水氣嗎?
01/19 23:14, 44F

01/20 09:13, , 45F
寒流定義一改,歷史資料就會相對失去參考價值
01/20 09:13, 45F

01/20 10:06, , 46F
01/20 10:06, 46F

01/20 11:29, , 47F
01/20 11:29, 47F

01/20 14:09, , 48F
去氣象局旁邊開冷氣,歷史資料也會失去參考價值嗎
01/20 14:09, 48F

01/20 15:37, , 49F
EC預測1月底只是東北季風增強
01/20 15:37, 49F

01/20 19:26, , 50F
以台北為標準對其他地區言意義不大...
01/20 19:26, 50F

01/20 19:40, , 51F
除了臺北外,真的很難找到其他更好的測站
01/20 19:40, 51F

01/20 21:49, , 52F
寒害甚麼的用台北的溫度很難觀天下吧...
01/20 21:49, 52F

01/20 21:50, , 53F
溫差也很有可能是傷害源頭之一 通常發生在有輻冷
01/20 21:50, 53F

01/20 21:50, , 54F
但是台北就很難看到這項 要看想衡量的是絕對的冷空
01/20 21:50, 54F

01/20 21:51, , 55F
氣強度,又或是對人和物的實質感受呢?
01/20 21:51, 55F

01/20 23:14, , 56F
也很難找到比台北熱島效應更嚴重的點啊
01/20 23:14, 56F

01/20 23:53, , 57F
其實也很難找到更好的點吧,畢竟臺北已經用很久了,
01/20 23:53, 57F

01/20 23:53, , 58F
短期要改標準不是很容易
01/20 23:53, 58F
文章代碼(AID): #1Kl4avmV (TY_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