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假如秦嶺高度達8000m

看板TY_Research作者 (跛腳的字)時間12年前 (2012/01/10 22:39), 編輯推噓7(704)
留言11則, 9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aitt (愛上冬天吃冰淇淋感覺(M))》之銘言: : 秦嶺是一月均溫0度分界...最高峰為3600多米.... : 假如秦嶺的高度像青藏高原那樣有著8000米以上..氣候會如何變遷?  ﹋﹋﹋﹋﹋﹋﹋﹋﹋﹋﹋﹋﹋﹋﹋﹋﹋﹋﹋﹋﹋﹋﹋﹋﹋﹋﹋﹋﹋﹋ : 我想應該會這樣.四川盆地的一月均溫會站上14度.. : 中國的10度一月均溫線會上移到北緯30度附近(納入上海.南昌等地) : 20度的一月均溫線會將整個台灣.香港.海南與廣東南部等區納入 : 華北有些地方因為夏季季風無法抵達.變成大片沙漠 : 除此之外.華中部分地區的雨量可能會是現在的兩倍以上 : 各位還有沒別的見解?   這個問題讓我想到先前很愛被拿出來講的一件事:「如果全球暖化讓海平面上 升X公尺,台灣嘉南平原絕多數面積將會被淹沒,台北湖再現......」如果要讓這問 題可被討論或驗證,那麼應該先問:「什麼時候會發生這件事?」   就構造運動而言,印度-青藏的板塊碰撞雖然會影響秦嶺地區的應力狀態,但顯 然該區並非主要的造山帶,所以秦嶺地區無法在「短」時間內被抬升至海拔八千公尺 這個短時間實際上也是以百萬年為單位的地質時間尺度。可想而知,當該區有機會被 抬到那樣的海拔高度時,地球的海陸分佈、洋流型態、各地區的氣候狀況可能已非今 所見那般。   接著試想,如果該事件真的發生的話會怎樣?   為了簡化這個問題,只考慮全球性的大氣變化,可以粗略的假設全球均溫取決於 CO2此一溫室氣體的濃度,就造山運動本身而言,矽酸鹽風化、有機物深埋、變質作 用等三個因素在長時間尺度的碳循環中扮演相對重要的角色:   1. 矽酸鹽風化的淨反應會「移除」大氣的CO2,一般認為結晶質的地殼主要由矽 酸鹽類礦物組成,當造山運動使地殼抬升時會讓地表暴露更多的矽酸鹽礦物,加上陡 峭的地形,風化程度會較過去增加許多,以致更多大氣中的CO2被移除。   2. 有機物深埋意指原本暴露於空氣的有機物質被碎屑流(或土石流)等沉積事件 深埋而「減少」大氣CO2的源。由於造山運動使地形陡峭,且褶皺、斷層等易被侵蝕 的構造增加,大型沉積事件也相對較容易發生。(所以孟加拉的三角洲埋了不少)   3. 變質作用的效應則特指與方解石(碳酸鈣)成份相關的變質作用,通常造山運 動會伴隨溫度、壓力增加而使碰撞區發生熱動力變質作用,石英與方解石之混合物在 溫度超過400℃後即會反應生成矽灰石,並釋放CO2,使大氣CO2「增加」。   從陸-陸碰撞結果來看,如果達到印度-青藏如此大的造山規模,很有可能會因為 大氣CO2大量被移除而讓全球「冷化」,因此不少研究認為從第三紀始新世開始的變 冷與印度-青藏的造山運動脫不了關係。   此外,就區域性改變而言,八千公尺的高山會令迎風被風的差異變得特別顯著, 尤其是降雨型態;其附近海域也會因陸源沉積物輸入的通量增加而改變表水層的生產 力;現今亦認為東亞與南亞的季風也深受其影響。雖然許多預測結果都可由計算模擬 獲得,但地球系統畢竟太過複雜,也許會因為一件沒考慮的事而讓實際結果與我們的 想像有很大的落差。  以上大致是從矽酸鹽風化(silicate weathering)相關文獻讀來的,提供參考X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3.21.235.236

01/10 23:11, , 1F
推一個認真討論
01/10 23:11, 1F

01/11 00:36, , 2F
01/11 00:36, 2F

01/11 01:20, , 3F
推! 現在才知道大規模的造山運動"可能"會讓全球冷化
01/11 01:20, 3F

01/11 07:01, , 4F
不過我覺得這跟原po想要討論的情形不太一樣
01/11 07:01, 4F

01/11 07:02, , 5F
他應該只是問"假設""現在"秦嶺高度達8000m,並沒有想
01/11 07:02, 5F

01/11 07:03, , 6F
討論為何要讓秦嶺達到8000m的原因
01/11 07:03, 6F

01/11 08:41, , 7F
原原PO應該是想像模擬城市那樣直接讓秦嶺長高...
01/11 08:41, 7F

01/11 09:18, , 8F
因為看到他推文說假設造山運動持續~所以回應這個情況
01/11 09:18, 8F

01/11 13:14, , 9F
推一下,長知識
01/11 13:14, 9F

01/11 14:56, , 10F
01/11 14:56, 10F

01/11 17:08, , 11F
每個字都看得懂 合起來就....
01/11 17:08, 11F
文章代碼(AID): #1F34s_3u (TY_Research)
文章代碼(AID): #1F34s_3u (TY_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