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概況~2006/11/21

看板TY_Research作者 (卡特--藍)時間17年前 (2006/11/21 08:25), 編輯推噓10(1001)
留言11則, 1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4 (看更多)
在冷空氣始終硬不起來的情況下 這幾天的天氣還真是只有一個囧字形容..XD 老天爺把11月的秋雨當成4月的春雨在下..╮(﹀_﹀")╭ 較大尺度的系統變化好掌握~ 但是一些中小尺度且變化很快的雲雨區系統卻是神出鬼沒 昨天地面高壓逐漸從江蘇一帶東移 華南的地面鋒面看起來沒有很明顯的位移 水平溫差明顯的狹窄區域仍在北緯24~25度左右的華南地區 相當位溫暖舌的爬坡區跟地面交會線也在這邊 地面氣流的輻合線位置同樣差不多 原本台灣應該是逐漸進入高壓迴流以及鋒前的環境 天氣應該是要逐漸變好才對 不過後來陸續出來的分析資料卻顯示有氣流舉升運動的地區蠻寬的 連鋒前的華南沿海地區(20~22N)都有 加上南支槽與南海副高壓聯手營造水氣豐沛北上的環境 雲雨帶發展的比預期旺盛許多 從廣東海面不斷往東傳播 於是原本只有北部東北部較為陰霾的天氣從下午起突然風雲變色 連中南部都開始雲層增厚~山區開始下雨並且逐漸擴展到平地 而且水氣的來向是從南海而來 直接承受雲雨區的中部山區降雨還頗為明顯 嘉義山區有接近90毫米的降雨~部分地區甚至出現雷雨 這在11月的深秋是非常少見的情況 不過天氣變化非常迅速 今天凌晨過後雲層很快的東移出去 天氣又回到原本應該出現的情況~受高壓出海迴流東風影響 各地一早呈現多雲甚至可見陽光的天氣 也就是回歸原本就預期今天天氣會比較好的基本盤 昨天下午到午夜之間的降雨就好像老天的惡作劇..XD 不過經過昨天這麼一亂 今天白天雖然大致回到正軌~但是各地雲層卻還是偏多 不至於像昨天預期的好天氣了 預期今天北邊的地面高壓東移並且漸趨消失 台灣地區低層大致是東風到有些東南風的情況 中層以上吹西南風到偏西風 各地雲層較多~不過白天應該可以維持一個較好的天氣 受到大環境仍然潮濕影響~各地山區仍有一些零星局部的降雨 東半部因為低層迎風的關係也有些局部短暫雨的機會 西部平地應該會相對穩定一些 溫度上昨天受到高壓東北風影響~北部東北部地區明顯較涼 高溫只升到23~24度左右就上不去了 不過今天白天風向轉吹東風到東南風~加上雲層比較散開~有些陽光露出 北部東北部一帶今天高溫有機會再升上去一些 中南部還是偏暖的情況 不過天氣上的改變還是一直在運轉的 華南的地面鋒面並不安分 今天凌晨後很明顯看到又一波雲層水氣在華南西部升起並且東移之中 而且低層在華南的冷槽雖不強但持續存在 昨天又有一波新的冷高壓開始自貝加爾湖一帶向東南移動 預料它的冷空氣一方面東移一方面也會南擴 逐漸會有冷空氣流入長江中游的冷槽中~可能會有分裂高壓中心在這邊出現 然後把華南停留的鋒面逐漸往東推出來 目前的預報來看華南西部的雲層今晚會開始東移接近台灣 明天應該就會直接通過台灣附近 也就是從今晚起下雨的機會再度提高~而且似乎是全省有雨的狀況 model模擬出的降雨訊號相當明顯(又當成春雨在下了..囧) 明天在浙江海面預期會出現旋生低壓 然後把鋒面整個帶過台灣並且東移出去 後面的高壓冷空氣隨之靠近~預期週四下半天到週五之間開始影響台灣 到時各地溫度將會下降~北部東北部應該會感覺較明顯的轉涼 低溫預期可掉到17度上下 不過華南西部的南支槽並沒有跟著東移的預測 週末期間冷空氣東移之後~後續在華南還有鋒面將再度出現 下週又會對台灣的天氣造成影響 最後提醒一下今晚到明天的這波降雨似乎會有較大雨勢出現的機會 晚上要出門的朋友請注意了~ 以上供參考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0.124.205

11/21 09:17, , 1F
頭推~
11/21 09:17, 1F

11/21 09:17, , 2F
推!!
11/21 09:17, 2F

11/21 10:27, , 3F
11/21 10:27, 3F

11/21 10:57, , 4F
推~
11/21 10:57, 4F

11/21 12:46, , 5F
push~
11/21 12:46, 5F

11/21 13:05, , 6F
11/21 13:05, 6F

11/21 14:09, , 7F
推~
11/21 14:09, 7F

11/21 15:40, , 8F
感覺上最近幾個白天都是氣象局預測下雨,卻出太陽...
11/21 15:40, 8F

11/21 15:41, , 9F
明天白天也會這樣嗎?要騎車出門一整天...
11/21 15:41, 9F

11/21 17:03, , 10F
發佈大雨特報 不過今天天氣怎麼好像還不錯 比昨天更好
11/21 17:03, 10F

11/21 23:49, , 11F
11/21 23:49, 11F
文章代碼(AID): #15OaTmw5 (TY_Research)
文章代碼(AID): #15OaTmw5 (TY_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