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 關於本調和變調

看板TW-language作者 (骰子)時間6年前 (2017/10/13 22:50), 6年前編輯推噓19(19045)
留言64則, 8人參與, 6年前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各位板友好, 很多人應該都知道閩南語的漢字音可以分為本調以及變調, 本來我覺得這個概念好像很好懂,就沒多想。 不過最近突然就想到了這個問題。 想請教一下「本調」、「變調」這兩個概念是怎麼決定的? 目前猜想大概是依照讀單漢字時的調值來決定, 如果是這個原因的話,請問有什麼語言學上的考量嗎? 我發現「變調」的調值似乎比較符合陰調高、陽調低的分布, 而且在語流中我們似乎也比較常使用變調的調值, 本調調值反而僅在詞尾或是特別強調時才會出現, 有沒有可能「本調」反而是後來才發展出來的呢? 先謝謝各位板友的回答,如果有推薦的相關研究論文,也還請不吝分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27.245.20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W-language/M.1507906206.A.C0A.html

10/13 22:58, 6年前 , 1F
我記得有人提過這樣的理論,說本調是後起的
10/13 22:58, 1F

10/13 22:59, 6年前 , 2F
但原本的本/變調的定義應該就只是單讀/連讀調而已
10/13 22:59, 2F

10/13 23:06, 6年前 , 3F
好像真的是有變調調值較存古(當然不確定這個古是哪個
10/13 23:06, 3F

10/13 23:06, 6年前 , 4F
年代的)的說法,不過陰高陽低本來就只是個通則而已
10/13 23:06, 4F

10/13 23:51, 6年前 , 5F
所以其實應該正名為單字調(citation tone)跟連讀調(san
10/13 23:51, 5F

10/13 23:51, 6年前 , 6F
dhi tone),因為單字調在音韻分析中確實並不一定就等同
10/13 23:51, 6F

10/13 23:51, 6年前 , 7F
基底聲調(underlying tone),這種情況常發生在當同一個
10/13 23:51, 7F

10/13 23:51, 6年前 , 8F
單字調對應到不同連讀調,且其對應並非由音韻決定時,以
10/13 23:51, 8F

10/13 23:51, 6年前 , 9F
歷時來說,通常也就是連讀調反而保持調類合併前的情況。
10/13 23:51, 9F

10/13 23:53, 6年前 , 10F
以偏漳為例,變調的規則為5→7→3→2→1→7,可看到
10/13 23:53, 10F

10/13 23:53, 6年前 , 11F
有兩種聲調變調後讀7聲(中平調),若以變調為本調,
10/13 23:53, 11F

10/13 23:53, 6年前 , 12F
那我們無法判斷這個字在句尾是讀5聲(升調)或是1聲(
10/13 23:53, 12F

10/13 23:53, 6年前 , 13F
高平調),因此以句尾的調值為本調。
10/13 23:53, 13F

10/13 23:56, 6年前 , 14F
不過還是得指出,連讀調的層次並不是都比單字調古老的,
10/13 23:56, 14F

10/13 23:56, 6年前 , 15F
像泉州老派所有陽調的連讀調都是低調,反而單字調可以區
10/13 23:56, 15F

10/13 23:56, 6年前 , 16F
分平、上、去,很明顯是陽平、陽上、陽去在連讀時中和了,
10/13 23:56, 16F

10/13 23:56, 6年前 , 17F
華語的上聲連讀調與陽平中和也是類似的情況。
10/13 23:56, 17F

10/14 06:43, 6年前 , 18F
想過一樣的問題推
10/14 06:43, 18F

10/14 06:46, 6年前 , 19F
感謝L大說明
10/14 06:46, 19F

10/14 06:47, 6年前 , 20F
漳腔的平聲連讀調陰陽相同,是否反映陰陽分化前的情況呢
10/14 06:47, 20F

10/14 06:47, 6年前 , 21F
10/14 06:47, 21F
感謝各位的說明,看來本調和變調的定義應該沒有想像中一樣複雜XD 想請教一下Lhanas大「基底聲調」的意思是什麼呢?是最常出現的調值嗎? 另外我在思考一件事,如果閩南語教學在教單個漢字音時以變調為主會不會降低學習者的 恐懼度呢?XD 像這句話:汝敢想欲出去佮我tshit4 tho5? 標本調的話等於學習者學完單字調後還得在心中想那個連讀變調的圈圈才能順利說話,但 若在一開始就學連讀調的話,反而只要記住通常是句尾才須恢復本調即可。像上面那句, 十個字有九個字是變調。或許站在非母語者的角度來看,熟記變調,把本調當特例會比較 容易學習也說不定? ※ 編輯: KongCheng (59.127.245.204), 10/14/2017 07:29:08

10/14 13:12, 6年前 , 22F
標本調 這樣漳泉腔會不同,漳泉話的標法也會差很大
10/14 13:12, 22F

10/14 13:12, 6年前 , 23F
寫錯 是標"變"調
10/14 13:12, 23F
我想不用標實際調值以表達變調,還是可以照原來形式書寫。 像我上面寫的例句還是一樣寫作: Li2 kam2 siunn7 beh4 tshut4 khi3 kah4 gua2 tshit4 tho5? 但學習漳州腔和泉州腔的人唸出來自然會不一樣, 看起來跟原來好像沒什麼不同,但腦內轉換的方式不太一樣。 不過剛才爬文看到一篇李勤岸教授寫的文章, http://210.240.194.97/chuliau/huho/khinhoaN/TImti.htm 他認為單字調是深層結構,而連讀調是表層結構。 所以可能教單字調還是比較好吧。 ※ 編輯: KongCheng (59.127.245.204), 10/14/2017 15:46:20

10/14 19:16, 6年前 , 24F
看文章長知識。題外話,說到連續變調想到上海話,聽說新派
10/14 19:16, 24F

10/14 19:17, 6年前 , 25F
變成跟日語很類似的音高重音的語言,覺得這樣演變很神奇。
10/14 19:17, 25F
似乎吳語區(或僅限北部?)都慢慢有這種情形。像我自己正在學蘇州話的發音,他們的連 讀變調跟閩南語的就差很多,基本上是跟著前字變的,不大管後字自己的單字調。 以二字詞為例,前字如果是陰平調(55),則後字不管是平上去,都會變低調(21)。 像「蘇州」這個詞兩個字都是陰平調,但唸出來會是sou55-tzoe21而不是sou55-tzoe55 這種變調模式很容易讓聲調的區別性降低,維基舉的例子是「心浪」和「新郎」兩個詞變 成同音詞了。之後大概就會像上海話一樣聲調漸漸丟吧。

10/14 19:20, 6年前 , 26F
覺得變調真的很有意思,前陣子才知道華語上聲變調其實有相
10/14 19:20, 26F

10/14 19:20, 6年前 , 27F
當複雜的規律,很吃驚。
10/14 19:20, 27F
※ 編輯: KongCheng (59.127.245.204), 10/14/2017 20:30:19

10/15 01:45, 6年前 , 28F
有趣,第一次聽到有台灣人學蘇州話。再離題一下,吳語的濁
10/15 01:45, 28F

10/15 01:46, 6年前 , 29F
塞音要怎麼發音跟分辨? 我之前聽好幾次感覺都像不送氣清音
10/15 01:46, 29F

10/15 01:47, 6年前 , 30F
。臺語跟日語我還分得出來,吳語有點難分辨。
10/15 01:47, 30F

10/15 01:49, 6年前 , 31F
吳語有的濁塞音已經變成清音濁流了吧
10/15 01:49, 31F

10/15 02:07, 6年前 , 32F
...難怪我一直覺得怪怪的,果然我沒聽錯。
10/15 02:07, 32F

10/15 03:38, 6年前 , 33F
上海話蘇州話等北部吳語大都是首字的聲調曲拱拉平向後延
10/15 03:38, 33F

10/15 03:38, 6年前 , 34F
伸,非首字失去原有的聲調。不過身為上海話語者必須說一下
10/15 03:38, 34F

10/15 03:38, 6年前 , 35F
,上海話連讀變調真的是吳語最簡單的了,蘇州話有竄調問題
10/15 03:38, 35F

10/15 03:38, 6年前 , 36F
,無錫、寧波等有些連讀時的延伸調型並非首字的單字調,
10/15 03:38, 36F

10/15 03:38, 6年前 , 37F
而且同調首字不見得用同一種延伸調型,至於浙南吳語的變
10/15 03:38, 37F

10/15 03:38, 6年前 , 38F
調只有更複雜...
10/15 03:38, 38F

10/15 03:41, 6年前 , 39F
北部吳語的清音濁流出現在首字,可以試試在詞中時會比較清
10/15 03:41, 39F

10/15 03:41, 6年前 , 40F
楚感覺到是濁聲母,譬如「大上海」的「上」就很濁,甚至幾
10/15 03:41, 40F

10/15 03:41, 6年前 , 41F
乎弱化為通音了
10/15 03:41, 41F

10/15 14:17, 6年前 , 42F
謝謝,這我倒是沒特別注意,之前只注重聽單字辨音沒聽整句
10/15 14:17, 42F

10/15 14:17, 6年前 , 43F
。不過華語的ptk在詞中前方如果是元音,也常濁化,不是靠清
10/15 14:17, 43F

10/15 14:17, 6年前 , 44F
濁與否辨意,吳語應該也類似這樣? bdg跟ptk差異是靠鬆緊與
10/15 14:17, 44F

10/15 14:17, 6年前 , 45F
否辨意嗎?
10/15 14:17, 45F

10/15 14:23, 6年前 , 46F
^吳語
10/15 14:23, 46F

10/15 14:53, 6年前 , 47F
我的理解是吳語語句中來自古全濁聲母的字才會濁,至於
10/15 14:53, 47F

10/15 14:54, 6年前 , 48F
古全清、次清的字聽起來還是清的。所以基本上清濁還有
10/15 14:54, 48F

10/15 14:54, 6年前 , 49F
對立。
10/15 14:54, 49F

10/15 19:03, 6年前 , 50F
我相信現今吳語大多數都維持古全濁跟古全清次清的對立,不
10/15 19:03, 50F

10/15 19:03, 6年前 , 51F
過提到的清音濁流為真,那麼即使古全濁的字有時會出現濁音
10/15 19:03, 51F

10/15 19:03, 6年前 , 52F
的狀態,使用者應也是把同個字的"清音濁流"狀態跟"濁音"狀
10/15 19:03, 52F

10/15 19:03, 6年前 , 53F
態視為同一音位,也就是濁音與否並非是古全濁和古全清次清
10/15 19:03, 53F

10/15 19:03, 6年前 , 54F
之間對立的辨意特徵,只是我沒研究也不曉得是什麼,好奇罷
10/15 19:03, 54F

10/15 19:03, 6年前 , 55F
了。
10/15 19:03, 55F
我了解你的意思了,有一些研究說吳語濁聲母音位事實上是弛聲。 但我看了書還是不大懂這個概念到底是什麼。 如果是單字調的話,因為蘇州話基本上濁聲母配陽調,清聲母配陰調, 所以或許他們會靠音調高低來辨別這兩個音位吧,不過這只是我亂猜的orz ※ 編輯: KongCheng (59.127.245.204), 10/15/2017 19:32:50

10/15 23:23, 6年前 , 56F
古全濁與全清聲母的區別特徵,以標準中派上海話跟蘇州話
10/15 23:23, 56F

10/15 23:23, 6年前 , 57F
來說,在詞首是聲調和 murmur (所謂的濁流)的有無,詞
10/15 23:23, 57F

10/15 23:23, 6年前 , 58F
中是聲帶振動與否(voicing)。不過新派的古全濁聲母在詞
10/15 23:23, 58F

10/15 23:23, 6年前 , 59F
首已經不大有 murmur 了,只剩下聲調差異
10/15 23:23, 59F

10/15 23:36, 6年前 , 60F
謝謝Lhanas大的解釋~
10/15 23:36, 60F

10/16 02:03, 6年前 , 61F
感謝兩位補充。我是覺得古全濁字在現今吳語中,在詞首及詞
10/16 02:03, 61F

10/16 02:04, 6年前 , 62F
中應該有相同的某音色特徵拿來辨意出是古全濁, 還是這一假
10/16 02:04, 62F

10/16 02:04, 6年前 , 63F
設不成立? 如故意把詞首的字發濁音,或詞中的字發清音濁流
10/16 02:04, 63F

10/16 02:04, 6年前 , 64F
,他們還是會辨認是同一字嗎?
10/16 02:04, 64F
文章代碼(AID): #1PuDAUmA (TW-language)
文章代碼(AID): #1PuDAUmA (TW-langu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