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教] 幾個基本問題

看板TW-language作者 (水瓶珩)時間8年前 (2015/10/20 17:49), 編輯推噓16(16042)
留言58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引述《leomayjeff (lol)》之銘言: : 大家好 最近開始學臺羅 : 可是有一些不甚明白 版上也找不太到 所以想來此處詢問各位 : 我是看教育部公布的pdf檔 : 裡面寫 o 是讀作 倒e音(中央元音) : 但是我拉到下面去,講方音的地方 : 又說 為了顧及方音, 倒e音 寫作 er : 這讓我大感疑惑,到底 o 跟 er 誰發 倒e音?? 應該是其中一個寫錯了吧 : 另外裡面只提到 er ir ee ere 等方音符號 : 但是查教育部的閩南語字典時,又常常看到 or : 可是這份 pdf 卻沒有提到 or ,網路上也都沒有相關資料 : 請問 or 是發哪個音? : 另外 ere 裡面提到是發 倒e音+e音,這是指嘴巴發完倒e音馬上接e音嗎 : 還是說它是在講 次開前不圓唇元音 (蝴蝶音)? : 可以的話,臺羅實際上還有哪些方音用符號,能順便介紹一下嗎? 已經很多人推文說明,但這裡會試著說得更有系統一點 分別從音系學、語音學的觀點說明 所謂音系學探討的是『有辨義功能的最小語音單位』,也就是音位 從這個觀點來說,很重要的關鍵是漳腔、泉腔和台灣通行腔的母音系統不同 漳:a ee e i oo o u 泉:a e i er ir oo o u 台:a e i oo o u 如果實際語音是一張地圖的話,地圖上有幾輛可移動的車,載著所對應的音位到處跑 當我們想要把某個語音對應到某個語義時,不需要如國際音標那麼鉅細靡遺 只要把每個音位標清楚就好 從音系學的觀點來說,or這個符號是多餘的 從語音學的角度來說,er和or所對應到的都是中央母音(倒e),所以or仍然是多餘的 所以or到底在幹嘛? 因為台灣優勢腔的母音系統是這樣的: a e i or oo u 通行腔的o那輛車在優勢腔已經駛到原本泉腔的er那輛車的位置了,所以 為了強調or來自o,和er無關(音系學),以及 為了強調or和o已經有顯著的語音差異(語音學) 才多了or這個符號 : 再來就是它有提到第六聲 我知道常識上已經併入第二聲 : 不過我還是對第六聲很感興趣,但是找不太到它的音調模式 : Youtube上的例子感覺也不是很明白 其實應該是併入第七聲(關鍵字:濁上變去) : 還有就是該文件提到第九聲 這是什麼時候用到?又該如何發? 合音字,如查某囝tsa-boo2-kiann2 → tsau9-kiann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67.11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W-language/M.1445334555.A.820.html

10/20 18:18, , 1F
10/20 18:18, 1F

10/20 18:25, , 2F
合音後的音調是怎麼發的? 還是說9只是代表這是合音字?
10/20 18:25, 2F

10/20 18:29, , 3F
那像是啥物人 合音成兩個字 有需要標9嗎
10/20 18:29, 3F

10/20 18:36, , 4F
另外我想問 o 真的發成or是優勢腔嗎?
10/20 18:36, 4F

10/20 18:36, , 5F
我在youtube上亂點的臺語歌 或是一些臺語節目
10/20 18:36, 5F

10/20 18:36, , 6F
聽來聽去 o 都是發成[o] 很少聽到發成or的
10/20 18:36, 6F

10/20 18:36, , 7F
難道是發成[o]的有媒體優勢嗎?
10/20 18:36, 7F

10/20 18:37, , 8F
八卦版講欲相姦無 不論打成國語還是日文
10/20 18:37, 8F

10/20 18:37, , 9F
感覺鄉民一面倒都是把o拼成[o] 讓我常常懷疑
10/20 18:37, 9F

10/20 18:37, , 10F
所謂的第一優勢腔真的是最優勢的嗎@@
10/20 18:37, 10F

10/20 18:38, , 11F
日文講錯了 日文沒有倒e的音 請忽略
10/20 18:38, 11F

10/20 18:51, , 12F
9聲跟6聲我剛剛有查到相關資料了 大概懂了 謝謝原po
10/20 18:51, 12F

10/20 20:07, , 13F
應該是說南部傾向發or,北部還是圓脣的o
10/20 20:07, 13F

10/20 20:09, , 14F
教育部網站發音是南部腔,所以是發or(就是國際音標
10/20 20:09, 14F

10/20 20:09, , 15F
倒e)
10/20 20:09, 15F

10/20 20:11, , 16F
另外台語歌也是要看歌手的口音,北部出生歌手還是會
10/20 20:11, 16F

10/20 20:12, , 17F
發o的音,但如果你聽南部出生歌手就會是or
10/20 20:12, 17F

10/20 20:12, , 18F
比如說嘉義人伍佰就很明顯是or
10/20 20:12, 18F

10/20 20:14, , 19F
我知道這是南北部的差別 我想問的是 南部腔真的是優勢
10/20 20:14, 19F

10/20 20:15, , 20F
嗎 為什麼我看多數媒體都是發北部腔呢
10/20 20:15, 20F

10/20 20:17, , 21F
另外原po所說的第六聲變第二聲是指『次濁上變清上』
10/20 20:17, 21F

10/20 20:19, , 22F
第六聲變第七聲是『全濁上變濁去』,兩件事不同
10/20 20:19, 22F

10/20 23:13, , 23F
八卦版上的「修幹」我認為是[ɔ],上次聽了許慧如老師
10/20 23:13, 23F

10/20 23:13, , 24F
的發表,數據呈現現在年輕人讀[o]的以及很少了(印象
10/20 23:13, 24F

10/20 23:13, , 25F
中是一成),大多讀[ɔ]或[ə/ ..?](一半一半)(忘記
10/20 23:13, 25F

10/20 23:15, , 26F
文章中是寫ə還是 了)
10/20 23:15, 26F

10/20 23:16, , 27F
抱歉,空格是後半高展唇元音,抱歉符號讀不出來
10/20 23:16, 27F

10/20 23:22, , 28F
*已經很少了(第二逝)
10/20 23:22, 28F

10/20 23:29, , 29F
其實台南腔的or並不是央元音ə 而是後高展唇 o的位置
10/20 23:29, 29F

10/20 23:29, , 30F
展唇
10/20 23:29, 30F

10/20 23:48, , 31F
我認為樓上說的是過渡的型態
10/20 23:48, 31F

10/20 23:49, , 32F
也許台南上個世代是那樣,新世代應該已經不是了
10/20 23:49, 32F

10/20 23:53, , 33F
關於優勢腔可以參考陳淑娟(2010)
10/20 23:53, 33F

10/20 23:54, , 34F
雖然只有台北、彰化、台南、安平這幾個方言點,但仍有參
10/20 23:54, 34F

10/20 23:54, , 35F
考價值
10/20 23:54, 35F

10/20 23:54, , 36F
尤其安平的情況非常特別
10/20 23:54, 36F

10/20 23:54, , 37F
新世代。。。是那個 -p -t -k 都丟掉的代嗎 (掩面
10/20 23:54, 37F

10/20 23:57, , 38F
我要複習一下我剛剛提到的那篇,但中央母音在新世代台南
10/20 23:57, 38F

10/20 23:57, , 39F
人流行程度應該高於入聲尾混同
10/20 23:57, 39F

10/20 23:58, , 40F
其他還可以參考拙作(在此版搜尋優勢腔)算是對於陳(201
10/20 23:58, 40F

10/20 23:58, , 41F
0)的觀察結果背後的原理做一些猜想
10/20 23:58, 41F

10/21 18:51, , 42F
拜讀了閣下#1LGTZso_ 又釐清了不少
10/21 18:51, 42F

10/21 18:51, , 43F
之前不知道台羅還能拿來拼漳州話 泉州話 所以才會覺得
10/21 18:51, 43F

10/21 18:51, , 44F
er or e 都同音不合理 現在懂了
10/21 18:51, 44F

10/21 20:08, , 45F
台羅的設計本來就是兼顧偏泉腔和偏漳腔的,可以拿來
10/21 20:08, 45F

10/21 20:08, , 46F
拼泉州話和漳州話也不奇怪。
10/21 20:08, 46F

10/21 20:19, , 47F
我認為這些都應該寫在文件裡面 不寫清楚 容易讓人無所
10/21 20:19, 47F

10/21 20:19, , 48F
適從 (sorry 我理科的 平常讀RFC什麼的定義都非常明確
10/21 20:19, 48F

10/21 20:20, , 49F
所以對於教育部沒寫清楚 有點不習慣XD)
10/21 20:20, 49F

10/22 01:46, , 50F
不要戰文科,這是那份文件的問題
10/22 01:46, 50F

10/22 01:53, , 51F
沒啊 我從頭到尾都是說教育部這文件寫的不清楚啊
10/22 01:53, 51F

10/22 16:51, , 52F
不瞞l大,我也是讀理科的,不過我一開始接觸台羅時
10/22 16:51, 52F

10/22 16:54, , 53F
並沒有很急於搞清楚每個符號的定義,而是多觀察案例
10/22 16:54, 53F

10/22 16:54, , 54F
並找出規則。
10/22 16:54, 54F

10/22 17:12, , 55F
哈哈我也理科
10/22 17:12, 55F

10/22 17:13, , 56F
關於paul大大說的『次濁上變清上』我已經直接發一篇文
10/22 17:13, 56F

10/22 17:13, , 57F
並沒有次濁上變清上喔
10/22 17:13, 57F

10/22 17:14, , 58F
就算有,也不是『併入』的過程,而是『借入』的過程
10/22 17:14, 58F
文章代碼(AID): #1M9WuRWW (TW-langu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