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閩南語常用詞所為何來(中時社論)

看板TW-language作者 (pektiong)時間17年前 (2007/06/03 05:03), 編輯推噓8(807)
留言15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中國時報 2007.06.03  推行閩南語常用詞所為何來 中時社論 教育部打算選五十首點播率高的閩南語歌,重錄伴唱帶,字幕換成日前公布的 閩南語常用詞,其實是不錯的構想。但是,如果再度採取粗糙的操作手法,卻可能 又讓事情政治化而模糊焦點。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三百個閩南語常用詞,接著為了推廣,教育部國語會想出重 錄KTV伴唱帶的點子,甚至還希望部長杜正勝也上場高歌幾曲。原因是很多人照 著字幕唱歌,因此伴唱帶的影響力比閩南語教材更大。如果從伴唱帶開始教授正確 的閩南語字,對釐清民眾認知、減少錯字誤用,應該會有所助益。 大多數人認為閩南語有音無字,或至少成長過程中不曾學習過以閩南語為主題 的文字。講是會講,卻不知道如何書寫,文字也沒有像國語一樣有正式的官定版本 ,於是往往借用國語裡的同音字暫且權充,以致於版本莫衷一是,各寫各的字,甚 至不乏完全離譜的狀況。 尤其是KTV裡播放的伴唱帶,既由業者自行發揮創意,更是常出現讓人啼笑 皆非的借字。例如〈舞女〉一曲中「腳步若是『震動』……」,原文明明是「沉重 」,居然寫成了「震動」,頓時舉重若輕,動感十足,真是胡說八道。如果能修正 一些錯字,倒也是好事一椿,至少以後在KTV唱歌不會不知道自己在唱什麼。 其實,閩南語是中原古音,絕大多數都有文字相對應,像筷子是「箸」、鍋子是「 鼎」、衣服是「衫」,都古意盎然。大陸各地方言眾多,語音互異,但拜秦始皇「 書同文」之賜,文字卻從南到北、自東至西都是共通的。因此,也許陝西人聽不懂 上海話,但大家都能看懂同一本書,科舉時能以相同的文字應考。以大陸幅員之遼 闊,一紙飭令能從玉門關通行到山海關,一首絕句能從洛陽傳唱到西蜀,全靠文字 的統一性。 而且,許多方言還發展出「語音」和「讀音」之別。口語講話時是一種發音, 念出書寫文字時又是一種發音,而比起南腔北調的方言,各地的「讀音」相對來說 比較接近,因此誦讀文字時更容易相互理解。 閩南語原有文字之根,後來之所以切斷了與文字的聯繫,在有音無字中飄飄蕩蕩, 是因為北京長期作為首都,北京話成為強勢語言,溝通與教育也以北京話為文字對 象,以致於其他方言無從依憑,逐漸被文字的演化所遺落。而文字的演化承載著社 會的發展內容,和方言的距離於是愈來愈遠,終至在一般民眾的心中失去了連結。 以致於國語會跟著時代變化不斷演化出新的詞彙,閩南語辭彙的應用情境對象卻少 有改變,不然也是直接從國語翻譯過來的用語。 當文字以北京語為主體時,其他的方言必然會被撇下。這對其他語言的生命力 會造成影響,好處是即使方言各異,大家起碼有一個共通的文字作為溝通平台。 其實已有不少語言專家重修閩南語字典,也有作家進行閩南語寫作,但各家版 本很多,各有各的考證依據,有時也會相持不下。以公權力來欽定一套閩南語文字 版本,至少是個依據的基礎。只是,教育部這套版本不知夠不夠專業,其中有些用 語和過去大家約定俗成的習慣差很多,甚至還造出沒見過的新字,就讓人覺得有點 突兀了。 而且,畢竟這些字對一般民眾來說相當陌生,在離開小學生字簿許久後還要重新學 習新字,可能會有些困難。何況這些年來,有些台語用字約定俗成,大家也熟悉了 ,突然要改寫成從來沒見過的陌生字形,舊有的書寫習慣恐怕不容易改變。因此, 已經有台語歌作詞人不以為然,指責這種硬性規定有如「秦始皇」。錯別字都有人 屢錯不改了,要推廣新的文字,當然更是困難。如果教育部的推廣措施過於粗糙、 粗暴,可能反而會激起不必要的反彈。 另外一個問題是,由於閩南語文字和目前大家使用的文字有些差距,在完全以 閩南語文字書寫時,不能通曉閩南語的民眾,恐怕會無法理解文字的內容,就像香 鍮大量使用粵語化文字之後,其他地區的華人會覺得有些香鍮報紙幾乎看不懂。中 國文字放諸四海皆通的優勢,會因此消失,原有的溝通效率也大打折扣。 語言政策其實具有相當程度的政治象徵意義,讓台語重新找回和文字的連結, 固然有助於取得成長的生命力,但如果過度將此議題政治化,強硬要求民眾使用, 或者為中文的傳達溝通製造太多干擾,就未必是社會之福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71.136.86.245

06/03 07:59, , 1F
「政治化」都是這些媒體安上的帽子。
06/03 07:59, 1F

06/03 16:31, , 2F
原文明明是"沉重"????????????????????????????????????
06/03 16:31, 2F

06/03 17:45, , 3F
不是移動嗎?~丁檔
06/03 17:45, 3F

06/03 18:11, , 4F
第一段是不是總編硬加的啊?跟後文接不上啊
06/03 18:11, 4F

06/03 19:39, , 5F
M大確定沒有政治化嗎? 是嗎?
06/03 19:39, 5F

06/03 20:03, , 6F
出個伴唱帶推廣建議用字,哪裡政治化了?
06/03 20:03, 6F

06/03 20:04, , 7F
還是說,只有推廣華語的東西才不叫政治化,
06/03 20:04, 7F

06/03 20:04, , 8F
只要政府敢做任何有關閩南語的事情,都是政治化?
06/03 20:04, 8F

06/03 20:05, , 9F
可否幫我解釋一下,這些社論、媒體報導的邏輯是什麼?
06/03 20:05, 9F

06/03 20:11, , 10F
像這篇,中間說了一大堆其實都是正面和肯定,但我實
06/03 20:11, 10F

06/03 20:11, , 11F
不知道為什麼第一段和最後一段又可以跳出這種話?
06/03 20:11, 11F

06/03 20:12, , 12F
如果,不針對每件事的是非逐一判斷,而是只要與「杜
06/03 20:12, 12F

06/03 20:12, , 13F
正勝」、「本土」沾上邊就全部說是「政治化」,我不
06/03 20:12, 13F

06/03 20:13, , 14F
知道這樣的媒體和評論對我們來說有什麼補益?
06/03 20:13, 14F

06/03 21:34, , 15F
國語根本就不是北京話 跟首都更無關係 這篇腦筋很有問題
06/03 21:34, 15F
文章代碼(AID): #16OTiwff (TW-language)
文章代碼(AID): #16OTiwff (TW-langu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