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遭日軍曝曬屍骨 莫那魯道死後43年才入土

看板TW-history作者 (Victor)時間12年前 (2011/09/10 15:25), 編輯推噓6(6015)
留言21則, 1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tonyooki (東尼大木)》之銘言: : 〔本報訊〕史詩國片《賽德克.巴萊》昨天全台上映,大家搶著看,首日票房初估已破 : 2000萬,看過的民眾都說讚,但電影沒演出來的真實歷史,你知道多少?其實壯士莫那魯 : 道死後,不僅被日軍曝曬屍骨,還被當成標本,最後才入土為安。 :  莫那魯道的遺骨在死後3年,終於被學者發現,不過,卻遭日軍曝曬屍骨,之後還將遺 : 骸運往台灣帝國大學(現今台灣大學)當研究標本,直到光復後,其遺骨才在1973年重返 日本官方的說法是,霧社事件三年後,日本當局宣稱在馬海僕岩窟附近,有原住民獵人 無意間發現了莫那魯道的遺骸.當時日人將其遊街示眾,最後將遺骨製成標本,放在台 北帝國大學展示,以示懲戒.不過,在下聽賽德克父老說過一個不同的故事,他們認為 以莫那魯道的才智,要在山林中找到一個別人再也找不到的葬身之所,輕而易舉.日本 人應該是找到了某一個原住民戰士的遺骸,為了震撼原住民的心理,就故意宣稱那是莫 那魯道的遺骨,以達震壓的效果. : 故鄉霧社風光安葬,但距離莫那魯道之死,已經相隔了43年。 是葬在霧社的抗日紀念碑嗎?聽原住民父老說,戰後重建霧社日警宿舍時,在某塊空地 中挖出了許多骸骨.而霧社事件當時,有一批被日軍逮捕的原住民青年,後來下落不明 .推測就是這一批人,被日軍嚴刑拷打致死.後來政府將這批骸骨遷葬於現在的抗日紀 念碑. 在下對霧社事件的一點淺薄知識,有誤還請更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3.22.18.20

09/10 17:16, , 1F
國民政府腦袋昏了 霧社事件後 莫那魯道殘餘的族人都遷走了
09/10 17:16, 1F

09/10 17:19, , 2F
搬遷到霧社的是幫助日人鎮壓事變的其他部落 立碑無異於羞
09/10 17:19, 2F

09/10 17:19, , 3F
辱當地人
09/10 17:19, 3F

09/10 17:35, , 4F
國民政府應該不清楚這件事情
09/10 17:35, 4F

09/10 17:36, , 5F
至少上層的人應該不知道
09/10 17:36, 5F

09/10 17:38, , 6F
他們不曉得昧方番的存在
09/10 17:38, 6F

09/10 17:42, , 7F
如果霧社事件紀念碑不立在霧社 那應該立在哪裡呢?
09/10 17:42, 7F

09/11 01:43, , 8F
清流部落啊莫那魯道的遺族遷居到的傷心地
09/11 01:43, 8F

09/11 02:29, , 9F
清流部落有餘生紀念碑跟紀念館
09/11 02:29, 9F

09/11 02:36, , 10F
沒記錯的話那些部落後代有舉行和解儀式
09/11 02:36, 10F

09/11 08:42, , 11F
有和解儀式,但那是在紀念碑立在公園內之前…
09/11 08:42, 11F

09/11 13:38, , 12F
可以請問是懲戒還是當研究標本嗎?@@如果是懲戒的話
09/11 13:38, 12F

09/11 13:38, , 13F
那那些同樣被放到博物館供社會大眾參觀的先人算什麼 囧"?
09/11 13:38, 13F

09/11 15:23, , 14F
人類學博物館的展示,通常不會展示知道姓名或有後代的骨骸
09/11 15:23, 14F

09/11 19:13, , 15F
紀念碑蓋在霧社的原因 會不會是當初日本人在霧社蓋了紀念霧
09/11 19:13, 15F

09/11 19:15, , 16F
社事件的日本死者 戰後國民政府自然就會拆舊碑蓋新碑?
09/11 19:15, 16F

09/12 08:10, , 17F
郡守死在溪邊, 後來死亡地點建了紀念碑. 如今無存?
09/12 08:10, 17F

09/13 21:31, , 18F
其實這個年代是可以驗DNA的..萬一驗出來不是就更麻煩了
09/13 21:31, 18F

09/13 22:11, , 19F
後代有留下來嗎?馬紅莫那恐怕已經過世..要驗誰的?
09/13 22:11, 19F

09/13 22:12, , 20F
為了認一個死去的爹去挖女兒的墳好像不太....
09/13 22:12, 20F

12/07 00:16, , 21F
那個有請人去認屍過...尤其認身邊的獵刀....
12/07 00:16, 21F
文章代碼(AID): #1EQn3CBO (TW-history)
文章代碼(AID): #1EQn3CBO (TW-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