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歷史] 台灣意識的成形是在何時?

看板TSU作者 (name dropper)時間20年前 (2004/09/10 09:3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6 (看更多)
我近一年接觸有關台灣文史與政治社會的東西, 發現1983年有一場台灣意識與中國意識論戰, (因侯德建奔往中國引發) 其中我覺得陳樹鴻寫的蠻好的 "台灣意識 --黨外民主運動的基石" http://mail.ntust.edu.tw/~cjl/OutsideLab/Taiwan_in_Transition/Transition_1983_Ta iwanism.htm (自行連接) 用的是蠻台灣主體意識及一些唯物論(感覺上)觀點寫的 不是很顯明寫出台灣意識何時形成,可是他認為台灣的鄉土文學運動論戰以及 台灣民主化運動都是客觀上台灣意識形成下的衝擊 (ps:在看的時候要注意一下時空背景,1983年還沒解嚴也還沒結束戡亂, 1979年中美建交,於是中國對台灣改以和平統戰,葉劍英發表葉九條/本來中對台政策是 解放台灣) 如果有興趣,1988年出版一本書"台灣意識論戰選輯"就有收錄一連串此次論戰, 由施敏輝(即陳芳明)編,裡面的論戰還不錯喔(也包括陳樹鴻那一篇) 只是我後來在看1995的統獨論戰,陳昭瑛就把陳樹鴻那篇文批為濫用粗糙的政治經濟學 而且認為在1983年以前的台灣意識(包括日據時代)是中國意識的一部份 更奇怪的是她把本土化運動形容為回歸中國文化,所以她認為台灣本土化運動是一直進行 中的(像徐復觀的新儒學) 說到本土化 有些學者感覺上蠻奇怪的,我有一次在書店翻統獨啟示錄 看到裡面引用 "許介鱗說:說本土化外國人聽不懂,會被翻為大陸化(中國化) 因為本=main,土=land,所以本土化=mainlandise 我們應該稱為台灣化(Taiwanise)" 我很懷疑,真的有人會這樣按字翻譯嗎? 直接翻localise/localize不就好了? 有些人的本土化觀念還蠻奇怪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66.235.144 ※ 編輯: BBMak 來自: 210.66.235.144 (09/10 10:11) ※ 編輯: BBMak 來自: 210.66.235.144 (09/10 11:01)
文章代碼(AID): #11GGNdMp (TSU)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1GGNdMp (T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