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同盟艦隊的問題

看板TANAKA作者 (筆劍春秋梁父吟)時間17年前 (2007/02/07 19:00), 編輯推噓0(003)
留言3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7 (看更多)
※ 引述《loser1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XD)》之銘言: : 亞斯提戰役之前,同盟軍宇宙艦隊為第一至第十二, : 以一個艦隊一萬五千艘艦艇計,戰鬥艦應該達到十八萬, : 不計星際警備艦隊。 同盟軍一個常規艦隊的數量應該不到一萬五千艘 派特艦隊在第四次迪亞馬特會戰前哨戰裡受創之後 很神奇的規模反而擴大了 據動畫版外傳的說法是帝國貴族故意洩密萊因哈特出征的情報 因此同盟軍可能特地做了強化的編組 不過這一萬五千是扣除了後勤艦隊、陸戰隊運輸艦隊等等特殊船艦編隊 那些船艦可能在行星上的臨時補給基地裡或者另外一個星域 (參考外傳的梵弗利特會戰跟第三次迪亞馬特會戰的敘述) 因此純作戰艦在十八萬以下 加上各種後勤船隻跟警備艦隊可能總數有三十萬以上 (正常的後勤比例啦) 就算宇宙艦隊司令部直轄(也就是動畫版的羅波斯艦隊)的補給船跟工作艦噸位比較大 應該也有兩萬艘以上 : (艦長是中校/上校缺,百艘艦艇司令是准將缺,千艘 : 至六千艘是少將缺,萬艘是中將缺,這職級有點怪, : 不過田中只是直接套用今日的軍階分布,把海軍 : (艦長之前)跟陸軍(人頭)混著用的結果) 巡航艦是中校、戰艦跟母艦是上校,驅逐艦可能是少校 這也牽涉到艦種比例的問題 戰隊是准將、分艦隊是少將、艦隊是中將我覺得還好 畢竟同盟的艦隊一般就是成建制戰術單位(只有第一跟後來的伊謝爾倫駐留艦隊例外) 跟帝國艦隊的意義不同 : 亞斯提會戰後,第二第四第六艦隊陣亡人數一百五十萬, : 估計戰損在一萬五千艘附近;第四艦隊第六艦隊殘部編 : 入第十三艦隊之後為六千艘戰艦,那第二艦對算戰損三 : 分之一好了(它撐下來了)也應該還有一萬以上的殘值(戰前 : 艦隊分布: 第二艦隊 15K, 第四艦隊 12K, 第六 13K), : 然後在騙子魔術之後十三艦隊擴編,假設扣除戰損嚴重 : 的艦艇,第十三艦隊應該有一萬六到一萬八的數量。 : 不過小說裡應該都只算到一萬四千左右,我嚴重懷疑 : 中間的差距被田中大神貪污掉了。 第十三艦隊的六千艘除了殘部之外 還包括部分新造艦 可以知道的是第六艦隊被打到接近全軍覆沒 第四艦隊失去有組織抵抗就被放過了 以軍事來說只要損傷到二分之一強就夠了 也就是大概會剩下四、五千艘 楊艦隊在伊謝爾倫攻略沒戰損 在攻略戰之後才把第二艦隊的殘部編入 田中沒寫總規模是多少 不過就沒辦法加入新船段 把原有的船段模組拆開來重裝來算 該有一萬五到一萬八 所以楊艦隊被派成侵攻作戰的前鋒也是有道理的 一萬四這個數字只是你自己猜的吧... : 到了帝國領侵攻計畫,動用兵力八個艦隊艦艇二十萬 : 人數三千萬人,這樣一個艦隊就有兩萬五千艘戰鬥用 : 艦艇,以單挑為原則帝國軍艦隊一比一都不是對手啊! 二十萬艘這個數字怎麼來的 算每個艦隊平均作戰艦一萬四吧(出入的就用東挪西湊法補齊) 八個艦隊該有十一萬兩千艘作戰艦 剩下八萬八千艘要分給陸戰隊運兵艦、登陸艦、補給運輸艦、勤務工作艦等等 小說中同盟軍佔領的行星數量之多需要的陸戰隊也不少 很可能原本同盟領內的行星自衛隊、基地守備隊等等都編進去了 (因為沒有時間擴軍) 然後還有負擔額外護航工作的船艦(很可能是把部分星域警備艦隊也補上去) 所以是很有可能的 : (小萊手下當時元帥府只有七枚中將....小吉、小羅、 : 小米、坎普、魯茲、瓦列、梅克林格,也就是七隻艦隊; : 以小說為例;帝國側的中將領軍大概只有八千到一萬 : 的水準,如吉爾菲艾斯分遣隊三萬艘,內含三名中將), : 就算加上元帥直轄部隊,才有可能到十萬。 元帥府的陣容啊... 死線那章寫得很明確啊 第三艦隊vs瓦列中將 第五艦隊vs羅嚴塔爾中將 第七艦隊vs吉爾菲艾斯中將 第八艦隊vs梅克林格中將 第九艦隊vs米達麥亞中將 第十艦隊vs畢典菲爾特中將 第十二艦隊vs魯茲中將 第十三艦隊vs坎普中將 光中將就有八枚 萊因哈特的直轄隊可能都給小吉去執行打擊運輸隊的任務了 所以楊一碰到小吉才會發現小吉的兵力是他的三倍 然後在阿姆力札的時候小萊才會沒有預備隊可以派給畢典菲爾特 同時原作中並沒有提及三萬艘這個數字 只說小吉兵力就佔全軍三分之一 如果小吉有四萬艘 其他各一萬的話 作戰艦就有十三萬艘 (後勤部隊應該是蓋斯拉在指揮...雖然這是動畫版才出現的劇情) : 也就是說,如果兵力不分散的話,一對一的單挑根本就 : 是被宰好玩的。所以數量不對。比方導致同盟潰敗的 : 運輸船團殲滅戰,運輸艦才一千艘就足以餵飽五千萬 : 人,那其它的艦船肯定大部份都不是後勤用艦艇。) 數量上帝國軍確實是佔優勢 但是單挑的時候帝國軍大部分艦隊都不佔優勢 問題是同盟艦隊的戰力低落 因此絕大部分同盟艦隊都不是被殲滅 只是被擊潰敗走而已 又 那一千艘祇是五千萬人九十天份的穀物負擔而已 只是"穀物"而已喔 後勤部門需要帶的東西比碳水化合物要多多了吧 : 假設田中老大算術有問題,八個艦隊是十二萬不是二 : 十萬好了,在戰損裡: : 第三艦隊五成 指揮官被田中大神貪污掉了 剩 7000 : 第五艦隊三成 10500 : 第七艦隊全滅 0 : 第八艦隊三成 10500 : 第九艦隊五成 指揮官重傷 7000 : 第十艦隊七成 指揮官陣亡 4000 : 第十二艦隊全滅 0 : 第十三艦隊一成 13500 這筆帳的算法啊...單純計算原本的十一萬兩千艘好了 第三艦隊大概六成 5600 第五艦隊對手是羅嚴塔爾,算四成吧 8400 第七艦隊是小吉的三倍艦隊,戰損估九成 1400 第八艦隊是阿姆力札的主力,算五成 7000 第九艦隊對手米達麥亞,戰損六成崩潰 5600 第十艦隊七成戰損,伍蘭夫掛了 4200 第十二艦隊打光了 0 第十三艦隊連打兩場,一開始一成然後三成 8400 這樣算下來 阿姆力札開始時 同盟軍戰力為 3+7=7000(假設兩個司令官有一個陣亡) 5=8400 8+9=12600(第八艦隊) 10+13=12600(第十三艦隊) 這樣加起來也才等於三支常規艦隊的戰力而已 : 之後的亞姆力札會戰才會變成七打三的局面 : 第五艦隊 : 第八艦隊 : 第十三艦隊 : 但是這時同盟側的兵力應該還有七萬,就算戰意不足, : 也不至於大敗才對。 雖然小說中沒有寫萊因哈特投入了全部提督的兵力(可能分兵去佔領各星域了) 但是同盟軍加起來也才40600 帝國軍米羅畢坎四個正面的提督應該也至少有三萬五以上 如果加上小吉差不多就七打三了 : 而同盟在帝國侵攻一役損失三分之二的兵力,如果出 : 動戰艦十二萬計,還有四萬回國;如果出動兵力二十 : 萬計,也有七萬回國,加上國內原本就有的正規軍, : 也應該還有七萬到十萬的兵力..... 作戰艦回來大約三萬餘艘 至於佔領部隊怎麼回來三分之一其實我也很好奇 大概是趁帝國還沒來得及完全收復各星域之前逃掉的 國內兩支正規艦隊只剩兩萬八 回來的艦隊中兩萬都給楊去守伊謝爾倫了 一萬編成宇宙艦隊司令部直轄隊 大概是這樣吧 : 而楊艦隊的兵力要一直到回廊戰役同盟逃兵大集結才 : 有兩萬八的盛況,不然一直在書中都是一萬四到一萬 : 六千之間。 楊艦隊一直都有大約兩萬艘吧 內戰的時候兩萬艘中分三分之一去守護補給線 剩下的差不多跟第十一艦隊相等 : 事實上,帝國領侵攻撤退到亞姆力札之前的時候, : 畢典菲爾特、吉爾菲艾斯、瓦列、都是以優勢兵力 : 戰勝同盟遠征軍;這些優勢兵力那來的只有兩種解釋: : 一、同盟軍都只有艦隊佔領軍的中樞被直擊,其他 : 部份被忽略,這樣其他分遣隊沒有及時會合是 : 不可思議的事。 : 二、同盟軍兵力原本就比較少。 : 以書中講同盟比帝國國力為 44:48, 帝國全軍 : 不計封建私兵應該也有二十萬艘艦艇以上,但是這 : 一役是萊茵哈特獨挑大樑;其他貴族看戲;所以帝 : 國軍不可能佔優勢。 如上述 同盟軍無力搶佔位置 只能消極防守 帝國軍即使以較少兵力也能達成包圍 這個"包圍"跟陸戰的包圍不同...像達貢殲滅戰也是一樣 萊因哈特掌握十三萬艦隊是稍多了點 但是以貴族聯合軍就有十五萬來看 如果以封建私兵至少佔帝國軍三分之一來計 宇宙艦隊副司令官掌握十三萬艘也還算合理 : 總而言之,在阿姆利札之前的帳就是不通又不通。 : 至於阿姆立札戰後,同盟國內似乎只剩一、十一、 : 伊謝爾倫駐留三支正規艦隊,但是數量上應該還有 : 兩隻艦隊的兵力不見了,只能講同盟來不及整編兵 : 力;事實上又不見得,既然有伊謝爾倫駐留艦隊的 : 存在,其他部隊至少也應該立刻編為十四十五兩艦 : 隊而不是直接降為地方警備部隊,這是不通之處。 不是降編為地方警備隊 而是編成宇宙艦隊司令部直轄的小型護衛隊 地方警備隊當時也有缺口 因為警備隊也有被拉去帝國領的 所以第一艦隊就被卡死在星域警備的任務上了 : 反正田中講小萊統一銀河本身就很胡扯就對了, : 看看就好。 -- 臥龍崗上梁父吟~ 夜觀春秋筆劍鳴...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7.32.210 ※ 編輯: ThomasJP 來自: 218.167.32.210 (02/07 19:01)

02/07 19:13, , 1F
其實深以為太過苛求的算帳是無意義的事情
02/07 19:13, 1F

02/07 19:15, , 2F
又...要注意封建艦隊發揮的是相當同盟星域警備隊的功能
02/07 19:15, 2F

02/07 19:16, , 3F
因此只算宇宙艦隊大概是27:18左右
02/07 19:16, 3F
文章代碼(AID): #15oR5M22 (TANAK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5oR5M22 (TANA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