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其他] 沈慶京檔案

看板Stock作者 (JaJa)時間5年前 (2018/07/29 21:44), 5年前編輯推噓15(1503)
留言18則, 15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翻了一篇老文出來 節錄幾段有趣內容 詳細請看原文 七十四年七月底,台北股市加權指數跌到六百三十多點,手中有些閒錢的沈慶京研判,股 市應該已經跌到了谷底,轉眼就要翻盤上揚了,因此,他二話不說,拿出了二億元投入股 市,買進他熟悉的紡織股。 到了十月,股市果然回溫,一舉突破了千點大關。沈慶京當機立斷,馬上獲利了結,把手 中的股票全部都賣出。短短三個月,他就賺了好幾千萬元。 但市場的漲勢並未停歇,反而愈竄愈高。沈慶京知道機不可失,他決定再次加碼進場。七 十六年三月,沈慶京準備了二十五億元的資金,大舉投入股市。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他就 被冠上了「天王」、「大戶」的封號,與「老雷」雷伯龍、榮安邱、「阿不拉」游淮銀並 稱為股市的「四大天王」。 當年,台北股市每天的交易金額大約在三、五十億元之間,不像現在動輒數百億,甚至還 有突破千億元的鉅量,因此,如果有人資金充足,的確很容易鎖定籌碼,炒作拉抬股價。 沈慶京每次進場的金額都很高,一天買入、賣出總值都在十億元上下,這樣的實力,當然 可以影響股價,甚至是大盤的行情。而沈慶京果然也在股海中狠狠的賺了一票。全盛時期 ,沈慶京滿手股票,股份多到差一點把人家的公司都吃下來,這當然會讓很多公司派的大 股東驚懼不已。而沈慶京也因此而連續成為光寶電子、台灣紙業、士林紙業、南港輪胎四 家公司的董事。 七十六年七月,沈慶京「相中」了農林公司的股票,剛好,華隆集團的翁大銘也找上門來 ,問他要不要聯手拉抬這支股票,沈慶京同意合作,兩人約好各買一半,只進不出,等到 股價漲到一定程度後再作打算。 談妥之後,沈慶京和翁大銘就準備了十幾億元的資金,天天進場買進農林股票。而農林的 股價也由每股五十元一路狂飆到九十元。 才兩個月,沈慶京的投資報酬率就高達八成,這樣的成果不能說不滿意。沈慶京覺得賺夠 了,決定要出脫持股。但當時股票都放在翁大銘身邊,要辦理交割,就得找翁大銘拿股票 。可是,當沈慶京跟翁大銘提到這件事時,翁大銘卻告訴他,底下的人已經事先拋空了部 分股票。這讓沈慶京非常不諒解,覺得當初明明跟翁大銘講好了,兩人聯手鎖農林股票, 沒有相互知會前,誰都不能先賣股票。誰曉得,沈慶京像個傻子似的辛苦的拉抬股價,翁 大銘卻在背後偷偷賣股票。 經過這次教訓,沈慶京覺得翁大銘這人沒有信用,從此不再與翁大銘合作。 七十七年九月二十四日,是股市老投資人永遠也忘不了的一天。這一天之後,剛好是中秋 節、教師節、周末等連續假期,財政部長郭婉容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在這天股市收盤後 召開記者會,宣布政府從隔年起要恢復開徵證券交易所得稅。 這顆深水炸彈投出後,或許連郭婉容事先都沒有預料到會激起那麼大的反彈效應。連續十 九個交易日,台北股市都呈現無量下跌的局面,指數也由原本的八千八百多點,一路狂跌 到五千多點。而沈慶京當時手中所握有的股票價值約四十億元,也以每天蒸發兩億元的速 度快速縮水。賠到最後,原本的獲利統統吐出來,還倒貼了七、八億元,損失相當慘重。 股市狂跌,政府也不能坐視不理,但是,才剛剛宣布隔年要開徵證券交易所得稅,總不能 馬上就收回成命吧!怎麼辦呢?無計可施的政府,最後想到的,還是這些股市大戶。 十月間,台灣證券交易所總經理趙孝風親自打電話給沈慶京,約他和幾名股市大戶喝咖啡 ,研究如何連手進場護盤。 說來悲哀。在股市行情大好的時候,政府總覺得這些大戶是在炒作股票,賺黑心錢,有事 沒事就放話說要查辦主力大戶操縱市場的證據。可是,只要股市一下跌,政府卻又要這些 大戶進場護盤。這算什麼呢?所謂的主力,所謂的大戶,在政府的眼中究竟是什麼呢?是 救火隊?還是一顆隨時可以丟棄的棋子? 證交所的總經理都親自打電話來了,沈慶京就算心中再不情願,這個面子卻不能不賣,於 是,在喝過咖啡之後,幾名股市大戶果然就依約共同連手進場點火了。同一時間,幾家體 質比較好的上市公司、財團法人、銀行團以及證券自營商,也都同步護盤。跌跌不休的股 市終於止跌回穩,買氣也逐漸回升。 七十八年八月,股市重新站上八千八百點,而且買氣不墜,一路急挺,衝上了萬點大關。 七十九年二月,台北股市的歷史新高,一二六八二點的加權指數紀錄終於寫下。 股市到達高點後,沈慶京陸續出脫手中的持股。在股海浮沈了三、四年後,沈慶京決定退 出股市。因為,他有了一個新的奮鬥目標,那就是「京華再開發計畫」。 …… 民國七十六年應該是沈慶京手風最順的一年,他在這年七月以十三億元的天價,擊退了虎 視眈眈的東帝士集團,順利標下了十五年後成為京華城的地皮。同年八月,他成立了春池 建設公司,從事房屋建築與銷售業務。十月,他又成立了京華國際財務管理顧問公司,事 業版圖正式跨入證券金融業。同一時間,沈慶京還出資贊助藝人凌風到大陸拍攝「八千里 路雲和月」電視影集,兩岸熱潮也因為此一節目的播出而被炒熱。 第二年九月,沈慶京又成立了京華證券,資本額二億五千萬元。 京華證券是一家綜合證券商,草創初期,沈慶京投入了鉅資,希望把京華證券經營得有聲 有色,哪裡想得到,京華證券才成立沒幾天,就碰上了「九二四郭婉容宣布開徵證所稅事 件」,台北股市連續十九個交易日都無量下跌,差一點把京華證券也跌到關門。幸好,政 府後來決定作多,還邀了股市作手及法人、銀行團共同進場護盤,才把搖搖欲墜的盤勢撐 起。 之後,台北股市一路大漲,最後衝到一二六八二歷史新高,而京華證券也因此水漲船高, 獲利連連。 …… 沈慶京手中的京華證券,是一家綜合證券商,裡頭設有承銷部,負責的業務就是到處找上 市公司的新股承銷或現金增資案,一開始,這項業務推行得並不順利,因為京華證券的名 氣還沒有大到讓上市公司放心把手上的案子交給他們,但沈慶京並不放棄,他指示承銷部 ,一定要想辦法搶到大案子立立威。 剛好,在民國八十年代初期,政府產業政策改變,「國營事業民營化」成了當年政府經濟 策略的主軸,沈慶京瞄準這一塊,積極搶攻。 八十一年間,交通部所屬的陽明海運宣布要以現金增資方式釋出官股,有三家券商參加比 價。其中,亞洲證券出價每股二十一元,大華證券每股二十元,京華證券每股承銷售只報 了十八元。 很明顯,京華證券第一個出局。但出價最高的亞洲證券最後也沒得標,而是由黨政關係良 好的大華證券拿下了承銷案。 不過,大華證券搶到這件案子的時機不佳。才剛得標,就遇上股市低迷期,新股還沒開始 公開認購,市場上的陽明海運股價就已經跌破二十元。這下子,新股無論如何是賣不出去 的了。 逼不得已,大華證券只好放棄承銷,而陽明海運也只好向證管會申請撤案,暫不發行新股 。 第二年,陽明海運再度以公開招標方式尋找券商合作承銷機會,這一次,京華證券捲土重 來,而且以每股二十一元的第一高標搶到了承銷權。於是,京華證券終於有機會包銷總金 額高達四十二億元的二億股陽明海運股票。 賣不賣得出去?業內都在看。 或許,也是時機到了。官股還沒釋出前,台北股市就已經一陣狂漲,陽明海運的股票也漲 到每股二十四元。對投資人來說,能用二十一元買到市場價二十四元的股票,絕對划算, 所以,這一次的釋股案造成空前轟動,二億股的股票一下子就被搶購一空。不但如此,股 票釋出後,市場並沒有因為籌碼變多,而讓股價下挫,反而愈漲愈兇,一度更衝破五十元 大關。這麼一來,京華證券可結結實實的打響了名號。 八十二年底及八十三年初,京華證券再度搶下兩件國營事業民營化的官股承銷案。這兩件 ,一是中國石油化學公司,一是中華工程公司。巧合的是,這兩件案子和之前的陽明海運 一樣,第一次承銷案都不是京華證券搶到,而原本得標的承銷商卻都賣不出去,最後,爛 攤子都留給沈慶京的京華證券處理。 對政府來說,官股釋出一再受挫,主管機關也很不高興。他們怕券商故意抬高價格搶標, 但屆時卻又銷不出去,擔誤了國營事業民營化的時程,所以,在中石化和中工第二次官股 釋出案招標時,兩家國營公司就在邀標單上加註了違約條款,規定券商如果賣不掉股票, 就要罰錢。中石化訂出的違約金為六百萬元,而中工的違約金更高達三千萬元。 換句話說,搶承銷權的券商可不能像以往一樣,賣不掉就算了,等到下次再來過。這一次 ,如果賣不掉,券商可能要賠掉一屁股。 雖然條件訂得這麼嚴苛,京華證券還是一口氣就搶了這兩件承銷案。其中,中石化的承銷 價是每股十八元,中工的股價更高,每股三十五點四七元。兩家公司要包銷的股票加起來 超過四億股,總價超過一百五十億元。 八十三年初,股市行情又陷入低點,在這個時間點上釋出官股,無異自殺。京華證券雖然 搶到了承銷權,但決定暫時按兵不動,等候股市回春時再一舉釋出官股。不過,事與願違 ,行政院突然一紙命令下到經濟部,經濟部再函轉國營會,國營會再通知中工、中石化兩 家公司,宣布官股釋出案必須在八十三年會計年度終了前,也就是當年六月三十日之前完 成。沈慶京聞訊後大吃一驚,因為,根據當時市場的反應,這麼大量的股票如果一釋出, 股價保證重挫,更何況,他根本沒有把握能不能把如此龐大的股票賣完。 沈慶京有壓力,政府也有壓力,既然兩方都有壓力,那就有了談判的空間。 決定要釋股前,沈慶京跑了好幾趟經濟部,尋求解決之道。在談判中,沈慶京提出新構想 ,想要把釋股方案作些調整,經濟部最後被說服了,同意讓沈慶京試試看。 原來,之前國營事業的股票要釋出時,不必百分之百都賣到市場上,其中有百分之二十的 股票可以由承銷券商洽特定人承購。說穿了,所謂的特定人也就是財團,因為,一般人是 不太可能有那麼雄厚的財力,一口氣就吃下二十%股票的。 有了洽特定人條款後,承銷券商的壓力就會減輕。這道理也很簡單。賣給特定人,一次可 以賣出包銷股票的二十%,賣給市場上的投資人,卻要一張一張賣。如果行情好,供不應 求時,投資人繳交的認購書還要靠抽籤才有機會買得到股票,但如果行情不好時,想買股 票的投資人的認購完了,券商還留下滿手的股票賣不掉,那可就欲哭無淚了。 沈慶京提出的釋股方式調整案,就是說服經濟部同意,把官股釋出中洽特定人的比例拉高 。原本,洽特定人與釋出給散戶投資人的比率是二十%比八十%,沈慶京主張,如果這個 比率可以對調過來,也就是八十%股票洽特定人承購,二十%才釋給公開市場,他就有把 握能夠順利包銷掉這兩大股的股票。 沈慶京提出他的理由。他說,如果官股釋出的八十%都由特定人洽購,那麼,等於絕大多 數的籌碼都仍鎖在特定人手中,市場上只會多出二十%的股票,這對於想要民營化的國營 事業來說,能造成股價稀釋的作用就變得很有限。投資人如果發現官股釋出並不會造成股 價下跌,自然就會有意願認購,那麼,政府就可以如期在會計年度終了前,完成整個釋股 作業。 那麼,有哪些特定人願意一次就吃下這麼大量的官股呢?沈慶京拍胸脯說,他一定可以找 得到人出面認購。 沈慶京提出的調整方案看似不無道理,但經濟部其實還是有些擔憂。 因為,原本洽特定人的比率只有二十%,這其中還隱藏一個很重要的考量因素,那就是, 政府不希望國營事業民營化變成了財團化。如果洽特定人認購的比率高達釋出官股總額的 八十%,那麼,這名特定人等於馬上搖身一變,成了民營化公司的新老闆,國營事業就會 變成財團化了。 可是,眼看著六月三十日的最後期限愈來愈近,經濟部能夠運用的籌碼也愈來愈少。最後 ,政府只能答應沈慶京的要求,免得落入雙輸的局面。 六月二十日,京華證券完成中石化民營釋股案,兩天後,六月二十二日,中工釋股案也順 利完成。總額超過一百五十億元的官股股票全部釋出,沈慶京漂亮完成釋股案。 但出乎政府預料的是,釋股案中洽特定人承購的部分,最後卻都是由沈慶京或他的關係企 業吃下。原本,在釋股案中,沈慶京只是個負責承銷的「公親」,沒想到,最後他自己卻 成了「事主」,變成中石化和中工這兩家公司最大的股東。 八十四年三月,京華證券又拿下了總價三百億餘元的中國鋼鐵公司官股承銷案。這一次, 沈慶京又想要說服經濟部同意他提高洽特定人認購比率,但可能因為之前威京集團已經吃 下中工、中石化兩家公司,經濟部擔心沈慶京這次又會故技重施,把中鋼也吃下來,所以 不但不同意提高洽特定人比率,甚至連原本的二十%也都取消,要京華證券把所有的股票 都銷到市場去。 沈慶京無技可施,只好退而求變,他要求經濟部同意在公開申購書上加註鎖碼條款,規定 中籤的投資人必須抱住股票一年以上才可以賣掉。經濟部同意了。而此舉也減輕了投資人 的疑慮,不擔心買到股票之後股價就會一路下跌,所以,這次的大型包銷案也順利完成了 。 …… 在陳朝威眼中,他看到的只有中華工程這一家公司,他所想的,也是如何把這家剛剛移轉 為民營化的公司經營得有聲有色,希望能在工程界的本業上好好闖出一番實績來。但是, 在沈慶京的想法裡,中工只是威京集團旗下的一家公司,他必須站在更高的位置上,靈活 調度每一家公司的財務,讓所有的關係企業都能發揮最大的綜效。 立足點的不同,看的層面也不相同。因為不同,所以就發生了磨擦。 前面說過,沈慶京「公親變事主」,由官股承銷商搖身一變成了中工、中石化這兩家公司 最大股東之後,他打算以多角化經營及靈活財務運作這兩項原則來整頓這兩家公司。 首先,沈慶京為了改善中華工程財務結構,除了將公司盈餘轉增資外,又辦理了現金增資 一億五千萬股,每股股價三十三塊半。按照持股比例,威京集團也拿出了十六億餘元認了 增資股。這麼一來,集團的資金立刻吃緊。 中工有了比較充沛的資金後,沈慶京就要求中工必須和中石化做交叉投資、相互持股的動 作,也就是說,中工必須用這些資金投入證券市場,去買中石化的股票,而中石化也必須 反向在市場吃下中工股票。 這麼做,有兩重好處。一是旗下關係企業交叉投資後,彼此的關係可以變得更緊密,也更 方便集團總部控制這些子公司;二是透過在公開市場相互買進股票的動作,可以一口氣炒 熱這兩家公司的行情,也有穩定股價及護盤的味道。 八十四年七月,中共在東海展開軍事演習,敏感的台北股市聞訊後,大盤立刻重挫。威京 集團原本在銀行團中就已經質押了大筆的股票,如果再不護盤,這些股票很可能就要被斷 頭,因此,沈慶京馬上下令,中工和中石化等關係企業要立刻行動,互買對方股票護盤。 中石化公司董事長關永實接令,立刻進場買進中工股票。果然,在大量敲進中工股票後, 中工的股價立刻止跌回穩。接下來,該看中工陳朝威的動作了。可是,陳朝威並沒有照沈 慶京的意思去收購中石化的股票。 …… 陳朝威辭職前,台北股市行情本來就已經不好,中工股票已經從六十八元的高點跌到三十 五元,而中石化又因為陳朝威之前不願用中工的資金去護盤,所以跌得更慘,一路由最高 價四十九元回跌到十六元。等到他宣布辭職之後,這兩家公司的股價更是馬上跌破承銷價 ,認股最多的威京集團受傷慘重,質押的股票將近三分之一即將被銀行斷頭。 八月五日,沈慶京進行損害控制。中工召開臨時董事會,改選新任董事長,由威京集團的 姚浙生接任。第二天,陳朝威就發出存證信函給各銀行,表示他已經不再是中華工程公司 董事長,所以要求即日起撤銷他的連帶保證責任。 少了陳朝威這塊金字招牌,銀行團對中工的信用更加疑慮,抽銀根等小動作也陸續出現。 有興趣請看原文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5.10.20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532871880.A.F06.html ※ 編輯: j2708180 (111.255.10.204), 07/29/2018 21:57:33

07/29 22:23, 5年前 , 1F
我只看到KMT圖利財團
07/29 22:23, 1F

07/29 22:41, 5年前 , 2F
滿有趣的 哪裡有原文
07/29 22:41, 2F

07/29 22:45, 5年前 , 3F
有趣,真正大戶出手都億來億去的,像喝水一樣平常
07/29 22:45, 3F

07/29 23:43, 5年前 , 4F
07/29 23:43, 4F

07/29 23:51, 5年前 , 5F
牛人的世界
07/29 23:51, 5F

07/29 23:51, 5年前 , 6F
07/29 23:51, 6F

07/29 23:51, 5年前 , 7F
有錢人有在看K線的嗎 哪裡?
07/29 23:51, 7F

07/30 00:16, 5年前 , 8F
現代版的沈公-月半
07/30 00:16, 8F

07/30 00:34, 5年前 , 9F
請問原文在哪呢?
07/30 00:34, 9F

07/30 00:34, 5年前 , 10F
有錢人有在看K線啊........看自己畫出來的線漂不漂亮
07/30 00:34, 10F

07/30 07:31, 5年前 , 11F
重點一:閒錢就是一兩個億
07/30 07:31, 11F

07/30 07:39, 5年前 , 12F
重點二,子母公司互敲股票,同一份錢重複利用,環保又划
07/30 07:39, 12F

07/30 07:39, 5年前 , 13F
07/30 07:39, 13F

07/30 09:32, 5年前 , 14F
好看,謝分享
07/30 09:32, 14F

07/30 10:21, 5年前 , 15F
阿達新聞檔案,PChome有原文。
07/30 10:21, 15F

07/30 10:46, 5年前 , 16F

07/30 20:40, 5年前 , 17F
嘖嘖嘖,真的是圖利跟惡搞
07/30 20:40, 17F

07/30 21:41, 5年前 , 18F
07/30 21:41, 18F
文章代碼(AID): #1RNSJ8y6 (Stock)
文章代碼(AID): #1RNSJ8y6 (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