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台人才外流 憂成全球最糟

看板Stock作者 (波瀾壯闊的人生)時間8年前 (2015/11/16 11:46), 編輯推噓4(191577)
留言111則, 3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 引述《rgx (Kumi)》之銘言: : 2.原文內容: : 台人才外流 憂成全球最糟 : 6年後 每10人出走就有6專才 : 【蔡永彬、王家俊╱台北報導】台灣大學昨慶祝創校八十七周年,台大校長楊泮池致詞指出,英國牛津經濟研究院曾發布「全球人才2021」報告,二○二一年台灣人才外流達世界第一,每十人外流就有六名專業人才,「讓人非常非常擔憂。」楊認為社會要努力改變環境、創造新機會讓人才發揮。專家直言台灣人才外流會持續惡化,應用高薪留住重點大學學者,並更開放移民法規。 : 牛津經研院前年發布該報告,評比四十六國人才供給和需求情況,分析二○二一年台灣將面臨人才供需失調,人才最匱乏,其次是日本和波蘭。 : 楊泮池:也是轉機 : 楊泮池指出,台灣未來可能因人才外流,又吸引不到國際人才,成為全球最缺人才的國家,但他認為危機也是轉機。 : 楊泮池舉例,如台大近年推動跨領域前瞻創新研究,希望成為亞洲孕育設計創新人才的搖籃;另若有學生因創業未能完成學業,校方歡迎他們再回校進修,或可邀他們成為「業師」,傳授在校生創業經驗。 : 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辛炳隆分析,過去人才外流是拉力,現國內就業狀況不是很好,也有向外的推力;台灣較大問題是海外人才不願來,主因是產業發展沒願景,留住人才或吸引前來都很難,且除少數大公司,其他企業待遇都沒競爭力。 : 齊頭式薪資「綁死」 : 以台大為例,雖開出許多職缺,卻沒什麼人願來,因強調齊頭式平等的薪資「綁死了」,即使鬆綁幅度也很有限,辛炳隆認為政府應給學術研究單位優秀人才高薪,讓主管有更高的自主性。 : 人力專家也看壞前景。《Career就業情報雜誌》總編輯臧聲遠直言,台灣人才外流會持續惡化,不少優秀高中生第一志願是出國讀大學,也有大學畢業生熱中去東南亞就業,或到中國從事電子商務、文化創意產業,中國甚至有計劃透過併購企業取得人才。 : 臧聲遠分析,近年台灣某些產業流失優秀、有企圖心的人才,留下來者能力次一等,害怕、不歡迎外來競爭。他呼籲政府用高薪留住重點大學學者,不要怕同工不同酬的批評;以法律嚇阻外流人才帶走技術;另更開放移民法規,可先從外籍生留台工作開始。 : 行政院發言人孫立群回應,行政院長毛治國延續去年核定的「育才、留才及攬才整合方案」,今年七月進一步推動振興經濟方案、加速企業轉型,改善創新、創業產業法律及資金問題,增加年輕人就職意願與機會;另因應勞動力下降,積極推動簽證、居留等便利措施延攬國外人才,相信很快會看到成效。 : 不屈就低薪願外派 : 台北大學學生陳昕坦言,如未來公司有外派機會,他願長住國外,不會為留在台灣而屈就低薪。 : 就讀中央大學的香港學生陳蘊兒說,雖選擇離港最近的台灣攻讀大氣科學,但將來會考慮去別國繼續進修。 : 3.心得/評論(必需填寫):放寬移民政策+提供有競爭力薪資 我來講講自己的觀點吧~ 台灣的優勢流失其實早從20年前就初見徵兆了, 那時台灣正流行所謂"大陸熱", 也就是一堆傳產、勞力密集產業因不堪國內勞力成本高漲 而紛紛外移到中國大陸設廠。同文同種,語言相通的優勢確實讓台商、台幹度過一段 黃金期,現在社會上很多有錢人或至少不必為錢煩惱的人都是那時候賺到第一桶金的。 但也因為那時候的爽日子,讓很多台企失去危機感,只想賺一筆機會財, 完全不思長遠未來性(其實也有部分台企有藉此壯大自已,但比例很低), 等到工廠經營不下去就賣掉,退休去過好日子,台灣很多產業就被積極學習的大陸人給 取代了,彼此性質越來越像。 而當時政府官員也不是沒遠見之人,當時高喊的"亞太營運中心"其實就是解法之一。 那時中國很缺乏具國際視野及營運經驗的中高階管理人才,若能跟對岸就政治地位 達成一定程度的共識(or妥協),兩岸順利三通,台北是有機會趕在上海起來之前先一步 建構成外商營運亞太區域總部,也就是"東亞新加坡"的概念,如此台灣的高階工作 才會多,而不是眼睜睜看著所有外商全跑到對岸,並帶走台灣幹部去培養大陸高階人才。 我們當時應該有效運用大陸剛發展的機會建構成亞太總部,讓外商及台商的亞太區幹部 到台灣總部受訓、開會,如此高度的人才聚集及經貿實力,才是台灣安全的最大保障。 90年代台北還群聚了很多外商,現在很多台灣高階主管都是那時候在外商培養起來的。 如今全跑到對岸去了,各位可以想想為什麼... 再想想為何現在政府力推服貿、貨貿、自由貿易區等條例? 還有為什麼很多年輕人 都往大陸或東南亞跑? 早在十年前就很多有識之士在疾呼"東協加三"的威力了,非得要 等到現在殺傷力都出來了才在鬼島鬼島喊? 蔡英文整天高喊我們可用聯美制中,可發展綠能、物聯網、國防、智慧XXX...就可避開 中國的連結,各位想想有可能嗎? 這些產業是只有台灣在發展嗎? 光是關稅就卡死台灣 產品的競爭力了,恐怕到時所有產業都要外移,台灣變成空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0.245.65.13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447645611.A.03D.html

11/16 11:50, , 1F
想太多 美國日本也是一堆撤回本土的
11/16 11:50, 1F

11/16 11:50, , 2F
這些產業是只有台灣在發展嗎? 我想不出來獨佔產業
11/16 11:50, 2F

11/16 11:51, , 3F
怕你等下被蔡英文支持者噓爆先幫你補一下
11/16 11:51, 3F

11/16 11:51, , 4F
有哪些? 此外如1F所說. 大中國思想?
11/16 11:51, 4F

11/16 11:53, , 5F
我比較想知道的,哪些產業只有一個國家在發展.
11/16 11:53, 5F

11/16 11:53, , 6F
哪些產業沒有關稅問題? 文章有點弱.
11/16 11:53, 6F

11/16 11:54, , 7F
人才外流就是薪水問題 誰不想住在自己熟悉的環境...
11/16 11:54, 7F

11/16 11:56, , 8F
噓......看看美國GE怎麼培養離職率超級低的員工吧..
11/16 11:56, 8F

11/16 11:56, , 9F
.....
11/16 11:56, 9F

11/16 11:57, , 10F
產業跑光,不跑或跑不了的留在台灣做低薪服務業
11/16 11:57, 10F

11/16 11:57, , 11F
餐飲服務可以純國內
11/16 11:57, 11F

11/16 11:58, , 12F
服務素質超好,領的薪水超低,有錢人的小確幸
11/16 11:58, 12F

11/16 12:01, , 13F
可是喊年輕人沒競爭力也是他們, 說人才跑掉也是他們
11/16 12:01, 13F

11/16 12:02, , 14F
現在罵太兇, 信任已經瓦解了, 再說你們沒競爭力的
11/16 12:02, 14F

11/16 12:02, , 15F
人才留下來,沒人會聽
11/16 12:02, 15F

11/16 12:03, , 16F
被罵後,不是離開不理你,就是擺爛真的變爛
11/16 12:03, 16F

11/16 12:11, , 17F
台大好像只有出產政治人物比較行
11/16 12:11, 17F

11/16 12:16, , 18F
在臺灣的都空島肥宅 哈哈
11/16 12:16, 18F

11/16 12:17, , 19F
真好笑,這幾年馬政府經濟加速跟中國靠攏結果也提
11/16 12:17, 19F

11/16 12:17, , 20F
升不了台灣經濟,現在就開始找理由說因為二十年前沒
11/16 12:17, 20F

11/16 12:17, , 21F
做所以沒效
11/16 12:17, 21F

11/16 12:18, , 22F
2008年馬小九信誓旦旦的633現在都假裝沒說過,一切
11/16 12:18, 22F

11/16 12:18, , 23F
都是20年遺毒啦
11/16 12:18, 23F

11/16 12:20, , 24F
貿易協定應該在二十年前就要做了,台灣強的時候不做
11/16 12:20, 24F

11/16 12:20, , 25F
等到現在已經來不及了
11/16 12:20, 25F

11/16 12:25, , 26F
事實就是沒政客有勇氣說真話啊 真話就是90初台灣沒
11/16 12:25, 26F

11/16 12:26, , 27F
把握好機會 現在20年後其實無論誰上 台灣都差不多了
11/16 12:26, 27F

11/16 12:39, , 28F
好笑的是一堆人期待空心菜上台就可以改善,只要政
11/16 12:39, 28F

11/16 12:39, , 29F
客繼續洗腦、為反而反,民意繼續隨波逐流,台灣就只
11/16 12:39, 29F

11/16 12:39, , 30F
剩故鄉和旅外退休的功能了
11/16 12:39, 30F

11/16 12:43, , 31F
無論國民黨還是民進黨都沒跟人民說實話 只想用統獨
11/16 12:43, 31F

11/16 12:43, , 32F
賺選票而以
11/16 12:43, 32F

11/16 12:45, , 33F
先別吵,我朋友本來在大陸設廠,他說7年前開始就一
11/16 12:45, 33F

11/16 12:45, , 34F
堆公司工廠撤回自己國家或是搬到越南去了
11/16 12:45, 34F

11/16 12:46, , 35F
怎麼不說22K為了壓低失業率導致整體競爭力落後上海
11/16 12:46, 35F

11/16 12:49, , 36F
20年前還沒加入WTO,是要簽什麼協定?
11/16 12:49, 36F

11/16 12:54, , 37F
中國的目標是高附加價值的產業 人力密集的產業遲早
11/16 12:54, 37F

11/16 12:54, , 38F
趕出沿海地區 這也是當出縢籠換鳥計劃的目的
11/16 12:54, 38F

11/16 12:54, , 39F
剛查了一下,WTO 1995成立,20年前根本還不存在
11/16 12:54, 39F
還有 32 則推文
11/16 16:15, , 72F
要考慮的是有沒有人買和賣,而不是有沒有國際化,懂
11/16 16:15, 72F

11/16 16:17, , 73F
所以其實真正問題在台灣現在不夠強,而不是向誰靠攏
11/16 16:17, 73F

11/16 16:18, , 74F
嗎?何況中國不是一個國,他是31個省市區集合體,一
11/16 16:18, 74F

11/16 16:19, , 75F
個省市就可以算一國了,印象沒錯的話,江西差不多和
11/16 16:19, 75F

11/16 16:22, , 76F
和英國一樣大。英國接臨的國家才幾個?江西接鄰的省
11/16 16:22, 76F

11/16 16:23, , 77F
份有幾個?沒有交通、沒有買賣,只有國際化也是空
11/16 16:23, 77F

11/16 16:23, , 78F
想,看日本:北邊戰鬥民族,西邊金大胖和強國,東邊
11/16 16:23, 78F

11/16 16:24, , 79F
太平洋,所以他只能往南邊發展,他不是天生對台灣好
11/16 16:24, 79F

11/16 16:25, , 80F
,是地理環境強迫他必須對台灣好,懂嗎?你可以用同
11/16 16:25, 80F

11/16 16:25, , 81F
樣的方式看台灣和中國,再來噴說國際化的內涵吧。
11/16 16:25, 81F

11/16 16:46, , 82F
給B大一個暗示,市場大小是收入、土地、人口的乘數
11/16 16:46, 82F

11/16 16:47, , 83F
這很現實喔!別因為綠島黨說美國第一就真的認為第一
11/16 16:47, 83F

11/16 16:49, , 84F
,也別認為強國怎樣就怎樣,要有自己的客觀想法。
11/16 16:49, 84F

11/16 18:03, , 85F
靠攏支那 哀鴻遍野的一堆 ~ 阿扁時代 許多世界第一
11/16 18:03, 85F

11/16 18:39, , 86F
幫你補個血 事實就是一堆概念都90s做不好再撿回來做
11/16 18:39, 86F

11/16 21:19, , 87F
人才會走很多是沒舞台,台灣老屁股慣老闆太多
11/16 21:19, 87F

11/16 23:20, , 88F
全球第一大市場是東亞 你是把日本 韓國都算進來瞜
11/16 23:20, 88F

11/16 23:23, , 89F
台灣最佳解是做北美和東亞的海運中點
11/16 23:23, 89F

11/16 23:24, , 90F
中國一個平均收入少美國日本這麼多的地方 完全就是
11/16 23:24, 90F

11/16 23:24, , 91F
以量取勝而已
11/16 23:24, 91F

11/16 23:25, , 92F
你的理論好奇妙 哪邊學來的請告訴我一下出處
11/16 23:25, 92F

11/17 12:08, , 93F
嗯,新版課綱的學生吧?市場是沒分國家的喔,你也可
11/17 12:08, 93F

11/17 12:08, , 94F
以把北美共同市場畫進來,看北極熊能貢獻多少營收。
11/17 12:08, 94F

11/17 12:09, , 95F
海運就別了,基隆北方有個上海,高雄南方有深圳和香
11/17 12:09, 95F

11/17 12:10, , 96F
港,上海深圳香港用陸運就直接連接亞洲大陸市場,進
11/17 12:10, 96F

11/17 12:11, , 97F
出口比台灣方便多了,還省時呢!論中點,你知道太平
11/17 12:11, 97F

11/17 12:12, , 98F
洋有關島和夏威夷嗎?這中點就比台灣還靠中點。論市
11/17 12:12, 98F

11/17 12:13, , 99F
場,我特意翻了一下,我學的是高中經濟地理部邊教材
11/17 12:13, 99F

11/17 12:14, , 100F
高二下第四章到第六章。平均收入不代表什麼,數量才
11/17 12:14, 100F

11/17 12:16, , 101F
是重點,就跟股票一樣,先有量才有價,你要不要查一
11/17 12:16, 101F

11/17 12:17, , 102F
下一線城市到三線城市的居民消費水準和物價水準呢?
11/17 12:17, 102F

11/17 12:19, , 103F
我手邊就有數據,從上繳稅金增長幅度到參考物價都有
11/17 12:19, 103F

11/17 12:19, , 104F
,你要怎麼說贏我呢?
11/17 12:19, 104F

11/17 12:24, , 105F
學經濟地理第一件事就是忘記國界,先學自然地理,再
11/17 12:24, 105F

11/17 12:24, , 106F
由自然地理解釋資源的差異,再來是交換和人類活動,
11/17 12:24, 106F

11/17 12:26, , 107F
這應該高中老師有教才對。
11/17 12:26, 107F

11/17 12:26, , 108F
喔對,有空看一下剛剛提到的這幾個港口,看一下港口
11/17 12:26, 108F

11/17 12:27, , 109F
轉運區的貨櫃數量以及港務局公佈的標準箱數量,這些
11/17 12:27, 109F

11/17 12:28, , 110F
都是公開數據,查一下再來噴會比較有說服力。
11/17 12:28, 110F

11/17 12:33, , 111F
給樓上:你跟那種只會抄懶人包的辯不是浪費時間嗎?
11/17 12:33, 111F
文章代碼(AID): #1MIL6h0z (Stock)
文章代碼(AID): #1MIL6h0z (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