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大家定義自己的操作傾向為何?消失

看板Stock作者時間11年前 (2013/01/01 21:07), 編輯推噓6(605)
留言11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aDrAnimal (掛...)》之銘言: : 不知道版上大家是否有認定自己屬於的操作派別 : 譬如說只看技術分析,或是看財報跟實質價值的價值投資 : 看價量關係或是新聞話題性買賣 : 還是靠內線消息的 : 或是甚麼都看甚麼都參考的全能型 : 好奇各種操作派別的人比例有多少 市場上大致可分為基本派與技術派兩種 基本派 長期投資 如:巴菲特投資法、價值型投資、暴跌危機入市...等等 利用股市特性來做逢低買進, 像以台股為例,高點就約略9000多 低點就約3.4000點附近。 但以基本分析來操作股市難度極高,除了國際金融及貨幣的知識外, 對於國內的政治、歷史、產業脈動、生活常識也都要有很厚實的基底。 由於基本分析除了綜觀各個產經面向外, 主觀預測成份非常的重, 在眾多紛亂的消息中必須依靠主觀意識下最後的判斷, 但是否人人都具備這種判斷能力那就不得而知了 如沒有一定功力過濾,對於實戰操作時反而會變成一種冗害。 在投機者的告白一書也說道:股市走勢和經濟榮衰常會發生狗與人 不會即時反應的情況發生,雖然時間拉長最終將會同步, 但如何抓住這中間的差距絕對不是一件易事, 這世界到目前為止也才出了幾個像老巴這樣基本派的天才。 有些基本分析的道理其實比較簡單,但邏輯學及生活的敏感度要強, 以最近X海強推的大尺寸面板為例,我認為這是個不長久的計畫, 最重要的一點不在於面板有多便宜, 而是在於這麼大尺寸的電視在台灣的高密度的居住環境中 是否有那麼多,空間夠大的家庭適合擺放, 才是觀察這種大尺寸面板未來發展的關鍵。 中短期 也許是我資歷尚淺 但我認為用基本分析來操作中短期非常難幾乎不可能 原因在於中短線上的起伏太快 當你看到財報或消息時 到底是第幾手的訊息 我相信一般散戶根本難以有機會去判斷。 甚至當你看到時 相當多的時候都已經提前反應在股價上。 --- 技術派 約略細分成預測法和機械法兩種 預測法 技術派的操作中這是最難練也是最需要天份的方法。 所謂的預測法就是檯面上很常看到某某老師說即將上看萬點, 或這支股票會漲到幾百塊。 在事情還沒發生前就將未來規劃好給盤勢走, 致於是1年後上萬點還是10年後 只要他沒說就永遠都不能說他錯! 怎樣用技術面去判斷未來的走勢,對於一般人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 但在紛亂的股海中,散戶因為無知,而不斷尋找一盞指引明確方向的冥燈, 讓這些「預言家」有了很多空間上下其手, 也常常讓很多人誤會股市的本質就是如此。 預測法對於精神上的消耗,尤其是短線最為嚴重, 常做短線的人應該就知道過度頻繁的操作是相當耗費精神的。 更不用說當你預測越頻繁 越希望自己成為股(版)友心中的神時, 那種壓力有多大。 檯面上的投顧老師、論壇、部落格、版上很多人幾乎都是預測法的信徒, 原因就在於這種方法最快產生成就感也最容易檢視成果! 但像他們那們頻繁的預測漲跌,神準的猜中幾次就被捧為神, 預測失準就消失了一陣子,換個帳號再來一次,卻不自知問題在哪。 而很多預測法的操作者當預測「正確」幾次後, 往往會以為自己操盤功力提升,而沾沾自喜! 但這種情況很容易淪為「隨機致富的陷阱」而不自知。 當自大而不願意承認自身預測錯誤時, 就容易不執行停損又押大注,最終導致慘重的後果。 詭異的是市面上的技術分析書籍, 教的幾乎都是機械法的本質,例如:三尊頭 W底 等等... 也就是當形態成熟或完成後才會有所動作, 但是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大眾在使用時,都變成事先畫線給大盤走, 並且帶著自身的偏見與好惡去預測,都扭曲了預測法的本質。 總而言之,在學習真正的預測法時,是要小心謹慎, 千萬不要落入的運氣而自大,最後墮入不可拔的心魔。 機械法 大眾對於機械法基本上比較陌生,其中一種方法可參考3A大的操作紀錄。 最常見的其實就是如均線操作或電腦程式交易都是機械法的一種。 但這邊要注意一點的是很多人都會誤會「機械法」就是「程式交易」 這是不對的,程式交易只能算是機械法的一種而不是等同。 機械法的精神在於制定一套系統後,並不去管市場的漲跌, 而是在於當訊號發出之後,我就進場下單, 然後直到系統發出賣出訊號,在把單子了結賣出。 致於盤勢往上或往下並不是機械法的操盤者關心的事情! 機械法的操作如同行軍打仗,訊號出現就要相信系統, 這種近乎軍事化的操作,對大部份的人來說不僅枯燥也相當難熬, 尤其是當市場上訊息紛亂,例如:美國財政懸崖這種看似重大的利空消息 但你的系統依舊還沒發出賣出訊號,你是否可以保持信心 持續一致性的操作,不偏離理智,是機械法難度所在。 ----- 最後不管你用了什麼方法投資 都祝版眾在2013年有個都有很好的成績單。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9.14.242.61 ※ 編輯: shintshint 來自: 119.14.242.61 (01/01 21:10)

01/01 21:13, , 1F
01/01 21:13, 1F

01/01 21:21, , 2F
大電視絕對會成為潮流的 電視只會越看越小
01/01 21:21, 2F

01/01 21:25, , 3F
機械法不就是交易計畫嗎 只是看是程式化或是人肉判斷
01/01 21:25, 3F
不一定 要看你的交易計畫是怎樣制定 以及操作的方式 ※ 編輯: shintshint 來自: 119.14.242.61 (01/01 21:44)

01/01 22:57, , 4F
手機10年前會想到越做越大嗎?
01/01 22:57, 4F

01/02 00:05, , 5F
我覺得只有主觀直覺法 跟機械法
01/02 00:05, 5F

01/02 00:06, , 6F
基本分析 不管是看財報還是看經濟數據 也是可以機械
01/02 00:06, 6F

01/02 00:07, , 7F
操作, 譬如失業率/pmi 均線往上之類的
01/02 00:07, 7F

01/02 01:01, , 8F
10年前看關鍵報告這部電影…
01/02 01:01, 8F

01/02 01:02, , 9F
實在很難想像裡頭的觸控技術現在就能使用
01/02 01:02, 9F

01/02 01:04, , 10F
01/02 01:04, 10F

01/02 06:07, , 11F
很受用!!!推一個。
01/02 06:07, 11F
文章代碼(AID): #1Guj-3N1 (Stock)
文章代碼(AID): #1Guj-3N1 (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