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唐鳳? 資訊委外的人力費用估算

看板Soft_Job作者 (ggg)時間7年前 (2016/09/01 09:36), 7年前編輯推噓7(708)
留言15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引述《idleidle (格物致知 溫故知新)》之銘言: : 人力費用、老闆的薪水,國家要抽的稅 : 好多雜七雜八的費用,公司稱接了就虧本。 ...... : 那問題在那邊呢? ...... : 在資訊勞務採購案件都是透明的,這些都是可以查出來的。 : 現在的問題就是高層照"慣例"去處理這些事情 : 工程師被剝削的錢到那兒去了,相信大家都很明白。 ...... : code照寫,心中無奈一樣,明天太陽一樣從東邊升起。 : 誰上任也沒差吧!!! : 作者 audreytang (鳳) : 標題 Re: [討論] 唐鳳真的很有名嗎?很厲害嗎? : 時間 Wed Aug 31 03:07:02 2016 : ─────────────────────────────────────── : 收到,感謝。雖然尚未上任,這個情況我理解。 : 資訊相關採購法規的調整工作,目前已經由張景森政委負責中。 : 鳳 : ※ 引述《pttworld (批踢踢世界)》之銘言: : : 請把看清楚原文敘述: : : 政府勞務採購資訊標案中估算人力成本 : : 一個最低價的工程師都有10萬/月左右 : : 說詞是敘述發案方估計接案方的公式,真實與否接過案即知。 : : 而您的回文: : : 10萬包含了你辦公室的租金,老闆的薪水 : : 政府估算接案方租金,辦公室花多少錢的的基礎在那? =============================================================== 政府機關的行政電腦化從開始以來, 幾乎都是委託資策會規畫. 資策會在 1986 年代經濟成長期所招聘的碩畢研發人員待遇, 大約比照學校 講師/副教授大約是 39K~32K(中科院, 電信所, 工研院, 資策會排序下來). 若查閱經濟部科技顧問室發給的科專計畫, 都是明列所需費用. 人員費用都 是以 50K/月 * (2~3.5) * (12+年終2) = 1400K 以上估算. 當時, 資策會內部的待遇高階與研發人員比 約 5:1, 但資策會有個特點就是 全部辦公室(總部除外)都是租來的, 都在台北辦公精華區. 據當年的副執行 長初估, 每個計劃都要上繳 50-65% 給總部. 為的是替員工將來離職的退職 金準備. 在1980以前, IBM 賣電腦是把軟體跟硬體一起賣的, 作業系統與系統軟體是 跟隨硬體而來. 一台主機賣價都將近億元. 台灣在1980年代最大的困擾是買 不到這種戰略物質. 少數幾個國立大學都靠4-5年的預算分期租用大型主機. 到台灣能造 相容IBM PC外銷時, 台灣是靠價廉物美的 1/4原IBMPC價 外銷 的. 因早期台灣能造 MS_DOS 前身的 CP/M 2.0 OS, 所以爭取到 微軟 作業 系統 U$ 5 元 的隨機價外銷. 當 X86 微處理機進入摩爾定律所預測的增長期之後, 台灣一直無法適應軟體 危機(software crisis)所帶來的衝擊. 沿用早期賣電腦的經驗, 一部約 NT 5萬元的 PC, 在其上造個應用軟體要賣 價多少, 客戶才肯付錢買單? 電腦早已隨 PC 及 LAN 發生了全面性的架構變化, 軟體也隨開源及自由軟體 做了極大的改變(保護的方式變了). 付得起費用的正在發生革命性變化. 肯付錢買軟體的跟肯用軟體的不是同一群人. 年輕一代, 有本錢用自己的觀察 塑造 自己的年代 ! ※ 編輯: ggg12345 (220.137.116.55), 09/01/2016 09:43:04

09/01 09:44, , 1F
資拓宏宇表示
09/01 09:44, 1F

09/01 11:13, , 2F
1995年以前沒有那麼多碩畢研發啦, 那時候主力都是大學生
09/01 11:13, 2F

09/01 11:15, , 3F
我差不多是95年還是96年進資策會產品事業群, 那時候碩士沒
09/01 11:15, 3F

09/01 11:16, , 4F
幾個人, 跟現在博士一樣少, 工程師大部分是大學畢, 少數專
09/01 11:16, 4F

09/01 11:16, , 5F
科, 大學畢起薪28K
09/01 11:16, 5F

09/01 11:17, , 6F
碩士量產化是2000年以後的事情了
09/01 11:17, 6F

09/01 11:36, , 7F
不懂算這個的意義在哪?
09/01 11:36, 7F

09/01 11:59, , 8F
就有人認為人力費用報十萬, 就應該都給工程師, 不然中間就
09/01 11:59, 8F

09/01 11:59, , 9F
有弊端吧
09/01 11:59, 9F

09/01 12:08, , 10F
前輩,吃虧在表達能力,要不然應該有很多材料
09/01 12:08, 10F

09/01 12:25, , 11F
不是表達能力問題而已..
09/01 12:25, 11F

09/01 13:35, , 12F
RD思維的不錯啊,不多給RD一點那能做出好東西呢?
09/01 13:35, 12F

09/01 14:00, , 13F
長知識
09/01 14:00, 13F
============ 資策會早期拿科專計畫的經費, 都是 4-5 年計畫, 一個研發計畫總額約 4-5 億左右, 主要的估算基礎都是有多少人, 每個人年至少 140 萬, 一年一億的計畫就估計有70人 左右. 發給 碩畢 R&D 工程師的錢就約 34K. 70人按階層算, 計畫帶頭到副執行長, 底 下再分5個組, 每組約13人. 因為要求要上繳 50-65%, 假設計畫可動支40%, 扣除辦公 雜項 500萬+500萬辦公室租金, 剩餘 3000 萬, 給70個高低階分, 平均 43K. 資策會不同於工研院, 工研院有開始的政府預算支撐, 資策會是完全要自籌來源 經費. 所以內部有此不成文規定--上繳. 如果把資策會的做法, 套到民營公司, 就可知道在資本主義下的老闆是如何照顧 私有資本的. 開公司就是要賺錢, 在 1986 年代, 如何估算軟體製作費用, 是沒 有參考依據的標準. 就經濟部培養產業的立場, 是要造出軟體是有利可圖的. 當 年的科專計畫就是養資策會, 就照著有多少人編預算下去, 就資策會提出的預定 計畫--當年是 SEED 四年計畫, 照編預算下去執行. 1985年台灣的 相容IBM PC 終於外銷美國, 那是做一台 賺一台 的利潤. 為了配 合 PC 組裝, CPU VLSI無法跟上 Intel 所以推聯電從周圍的IC整合起, 台積電 則從晶圓與DRAM 開始. 軟體分工研院的 VLSI 設計應用 與 電腦系統開發輔助 工具(SEED). 除外就是號稱 100億經費的戶役政與後來的金資系統. 工研院一直都是引進設備工具, 派人受訓, 回來自行就目標組件設計. 資策會則 是企圖自行研製系統開發工具, 進一步要自製子應用系統(如資料庫). 政府機關 的電腦化就是讓資策會扶植系統整合開發廠商進行軟硬體整合. 可惜, 研發的工 具對產業的獲利沒有大的優勢幫助. 這跟落後地區想自製動力引擎發展汽火車與 飛機航天工具如出一轍, 在有舶來品與洋先進大廠的競爭下, 自由貿易環境產生 不了比較性的優勢. 中文環境雖帶來一點先發的比較優勢, 但帶頭的國科會(何 宜慈)與主計處想的是"字型字碼"的專利屏障, 但先進國大廠卻夾帶日本把台灣 最早開發的字型產生圖點算法變成公開半免費的圖檔. 在傳統的家庭手工業, 一件產品的賣價是先照基本材料價 * n 為單位賣價, 再按所需工數乘以工時, 例如衣櫃, 先報出的是木材單位價, 估算所需材數 * 工時 = 賣價. 就量產的工廠言, 估算的成本含投資的工廠工具, 工資是按薪 資分配人時另算的, 其中最重要的項目是資方要賺的利潤. 但這是隨競爭者而調 整的. 資策會的算法是手工業時代進入資本主義時代的估法. 政府主計處推薦的軟體委 外也是用工程師月薪(人月)*(3~4)倍估算, 跟科專計畫類似. 軟體在 open source 與 free software 的夾擊下, 到底是仿效資本主義追隨大 資本公司運作, 還是直接就 Zero Marginal Cost Society 先就集群布陣, 在低 薪環境下, 這兩者都是困難重重的. ※ 編輯: ggg12345 (220.137.116.55), 09/02/2016 18:39:48

09/03 00:32, , 14F
09/03 00:32, 14F

09/03 19:10, , 15F
推薦這篇文章
09/03 19:10, 15F
文章代碼(AID): #1NnuORyI (Soft_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