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請問社會化不完全

看板Sociology作者 (蒲葵貓)時間13年前 (2011/04/06 08:05),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6 (看更多)
: A. 從醫學或精神病學的角度 : 憂鬱症是疾病,之前有沒有家族的病史?發病之後有什麼症狀? : --> 開精神相關的藥物治療之 : B. 從心理或諮商的角度 : 憂鬱症是個人認知的問題,負面的認知會影響生活。 據我了解,一般會認為是情緒(emotion)的問題,而非認知(cognition)。 但下面提到認知行為治療的確是常用的心理治療流派。 : 家族內媽媽與女兒的關係是什麼?女兒童年時曾受到什麼負面的對待? : --> 進行家族治療、或認知行為治療、心理動力分析等 : C. 從社工的角度 : 憂鬱症是社會互動的問題,女兒缺乏與朋友的人際互動,沒有足夠社會支持。 : 國宅的居住環境跟隔壁鄰居是隔離的,彼此缺乏交集。 : --> 鼓勵媽媽帶女兒多去教會跟朋友聊天 : --> 幫女兒找工作,增加接觸人群的機會 : --> 檢討原住民住宅的空間設計問題 您可能是社工人員,恕我提出一些疑問: 上述三點「角度」,指的可能是介入的方式,而非病因。 據我的了解,社工系必修課「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 以及選修課「精神病理社會工作」,(以台大為準) 都不會把憂鬱症單純視為是社會互動的問題。 事實上,精神醫學、變態心理學以及社工,對憂鬱症的病因看法基本上並無不同, 都是「病因不明」, 但是和生理、遺傳、心理動力、生活事件都有相關, 目前仍處於假說的狀態。 因此,以上三種「助人的專業」,對病因的說法並無不同, 差異只在於介入的方式。 早期的精神醫學仰賴精神動力說,後來發展出藥物; 臨床心理學則以心理衡鑑和心理治療來介入; 社工則重視社會支持和資源轉介。 補充一下社工介入的五大方法: 個案、團體、社區、行政、研究。 話說回來,以上三者和社會學都有差異,社工和社會學是不一樣的, 社會學並不把自己定位成訓練助人的專業, 最明顯的差異就是前三者都有證照國考,可以當某某「師」,而社會學沒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86.213.124.220 ※ 編輯: ezk 來自: 86.213.124.220 (04/06 08:08) ※ 編輯: ezk 來自: 86.213.124.220 (04/06 08:20)
文章代碼(AID): #1DcwvIum (Sociolog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DcwvIum (Soci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