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行動研究有哪些不同的形態??

看板SW_Job作者 (芬檸)時間11年前 (2012/10/11 21:37), 編輯推噓2(201)
留言3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d34871583 (一切如新美好)》之銘言: : 想請問: : Q:行動研究有哪些不同的形態? 並舉三種行動研究者較為專注的議題。 : (不是很懂題目問的是甚麼? 模式? 技術或其他??) : 查了書本跟網路都得不到答案 : 還懇請知道的版友可以解惑 : 感恩 : ps不確定是否可在此討論發問,若不適當會自刪。謝謝:) 社工的研究法課堂大概都是介紹 Hart & Bond 的分類法。 (儘管我覺得這定義不是很好,有些去政治化,而且互相重疊) 行動研究不同的形態(Hart & Bond, 1995): 一、實驗型態:以科學方法來探討社會問題,由研究過程來引導實務的改變,此種型態被        視為是一種理性的活動,是可被規劃與控制的。 二、組織型態:強調將行動研究應用在組織的問題解決方面,希望透過共同確定問題、找        出可能的原因並進而找出可行的改變措施等方式,達到建立研究者與參與        者之間的合作夥伴關係、對組織工作人員的充權,以及迅速有效解決問題        的目的。 三、專業型態:實務機構為了反應新專業的抱負,或進一步促進與其他專業相同之地位,        透過行動研究作為發展實務之基礎。 四、充權型態:與社區發展的方式緊密結合,主要是以為社會弱勢群體爭取權益為訴求,        其目標除了結合理論與實務解決問題之外,同時也在協助參與者透過問題        確認、共識形成,而達到合作階段。 對我而言,只有第四種比較符合行動研究原本被提出來的知識脈絡。 我自己覺得寫得比較完整、清楚,且適合社工閱讀的是: 陶蕃瀛(2004)。行動研究:一種增強權能的助人工作方法。應用心理研究,23:33-48。 http://www.appliedpsyj.org/paper/23/2302.pdf 實際操作範例碩論: 李栩慧(2004)。抵抗異化:醫院精障就業輔導員的行動反思。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 行動研究者較為專注的「議題」? 這是指進行行動研究時需要注意的點?還是從事行動研究者比較關心的議題領域? 行動研究的重點:研究即實踐、由下而上、參與、充權、意識覺醒、民主、反思-行動螺 旋。 行動研究對於知識的看法,跟量化研究(例如:統計方法)很不同, 這一點是理解行動研究之前應該釐清的。 有時間可以另外參考以下幾本專書: 1. 反映的實踐者:專業工作者如何在行動中思考 2. 反映回觀:教育實踐的個案研究 3. 行動研究方法導論 4. 行動科學 這四本翻完的話,對行動研究的理解應該是會非常透徹了。 剩下的就是自行在適合的場域中「實地操作」。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4.202 ※ 編輯: a761223 來自: 140.112.4.202 (10/11 21:50)

10/12 10:18, , 1F
謝謝! 感謝您的熱心與無私分享 這是我所需要的:)
10/12 10:18, 1F

10/12 13:40, , 2F
也可以去找夏林清翻譯的《行動科學》(Action Science)
10/12 13:40, 2F

10/12 13:41, , 3F
喔已經有列了XD hi芬檸大大~
10/12 13:41, 3F
文章代碼(AID): #1GTij-lJ (SW_Job)
文章代碼(AID): #1GTij-lJ (SW_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