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漢雲] 講一下心得好了

看板SWORD作者 (漸離漸遠漸無聲)時間16年前 (2008/01/20 18:22), 編輯推噓6(605)
留言11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godman362 (你不適合閃光)》之銘言: : 雷頁(?) : 雖然說不知道算不算雷 : 不過,應該要的。 : 好@ : 遊戲玩到後面,等級其實越來越好昇 : 在第一次打白衣的時候,全軍等級56....打的還挺辛苦的 : 情急之下,不得已浪費一個輪迴盤(哭) : 不過終究還是打贏了,呼呼 : 不過最另我感到不滿的... : 還是耶亞希和焉逢感情發展太過迅速=________= : 也不過是救了他,然後就...........嗯,我懶得說 : 不過這次的鍛造真的很有趣 : 我還挺喜歡這樣的構造 : 我用了版上大家比較推薦的三馬面下去鍛造 : 練出蠻多實用且速度快、攻擊又加蠻高的 : 像馬棄的曉XXX我就練出一個:44%中毒機率 : 在給馬棄裝武神魄,可以常常看到敵人被打兩下之後 : 輪到他攻擊的時候,卻黯然的倒地哀號死去(嘖嘖) : 我又不是故意的(攤手) : 不過其他的人就沒有練出比較能看的裝出來=_________=a : 附註: : 剛到五丈原:全體47-48不等 : 第一次遇到雲生獸:全體52級 : 第一次遭遇白衣:全體56-57 : 白衣打倒有雪肌冰鮑喔 : 以上給各位作一下參考 : 不過有沒有人還要在推薦一下更好的鍛造妖怪組合啊XD : 再問一下,遊戲裡面到底有幾顆鮑魚啊?? 關於打第一次白衣,其實是我生活中的消遣之一 所以閑來無事就會去儲存點打他個幾次 數一數白衣應該已經被我掛了三十幾次 (很麻煩的是總要先對話XD) 關於白衣的攻略,我的心得約略如下: 1、首先等級要夠(謎之聲:廢話) 等級夠的話,可以幾乎不放絕技就贏了 因為血較多,算準時間差 就算夥伴全活,等級夠的話也不是難事 2、攻擊策略 因為一開始白衣的攻擊不會太強 如普攻、渾沌千秋、破勢殺陣都不強 比較麻煩的是軒轅服太虛和疾風怒濤 軒轅服太虛幾乎都會掛掉一人 疾風怒濤的話視角色防禦及血量而定 我第二次玩的時候打初次白衣等級才51還52 只要慢慢的耗他血量快到一半 他就會發動"疾風怒濤" (軒轅服太虛可以不論,只有一人,讓徒維復活即可) 像馬棄血量太少、橫艾防禦太低都可能會被疾風怒濤掛 所以要善用絕技:累積到後半段一次狂放 像是徒維絕技"普施濟萬民"可以全體復活 然後迅速換人,再利用司徒薔的絕技"鮫函金甲銳" 全體夥伴可以擋住兩回合的攻擊(只扣一滴血) 這時狂放各角色絕技應該就會贏,還有要善用時間差 像是端蒙、馬棄的巨濤鼓岸都可以擊退對方時間 焉逢佩帶激將符可以多打幾次持國護天 其實物品靈藥也不用省 因為初次白衣才比較有大魔王的味道(歎) 不堪疾風怒濤一擊的角色 只要用返魂香復活即可 反正下一論掛的機會還是很大@@ 我五十幾級,嘗試的是焉逢、徒維、尚章可擋疾風怒濤還剩下些血 司徒薔就要配備好些,幾乎瀕死 打白衣時,馬棄前半段攻擊力很強可加利用, 戰鬥後半段血量太少有點可惜 灌雪肌冰鮑也沒甚太大幫助 以上是我對於初次白衣的攻擊策略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26.210.82

01/20 19:02, , 1F
人家還是小孩子,HP少點是正常的( ′-`)y-~
01/20 19:02, 1F

01/20 19:32, , 2F
我打白衣的時候,他幾乎每次都放疾風怒濤= =a
01/20 19:32, 2F

01/20 21:20, , 3F
我被白衣兩回合收工 (哭哭
01/20 21:20, 3F

01/20 21:21, , 4F
耶亞希跟他單挑!!!
01/20 21:21, 4F

01/21 00:00, , 5F
他血剩三分之一時每回合都疾風怒濤 全體1000傷害= =
01/21 00:00, 5F

01/21 02:47, , 6F
阿!!!我忽略屬性了,搞不好可以打的更輕鬆,再試看看
01/21 02:47, 6F

01/21 03:10, , 7F
掛陰的屬性疾風怒濤就沒什麼了 白衣好像也沒有陽屬的全體大招
01/21 03:10, 7F

01/21 03:12, , 8F
對混沌千秋沒什麼印象 似乎是打單人的或者是附加異常狀態的招
01/21 03:12, 8F

01/21 03:26, , 9F
我只是想嘗試低等級樂勝白衣的方法,不過調屬性真的有
01/21 03:26, 9F

01/21 03:27, , 10F
很明顯的效果出來
01/21 03:27, 10F

01/21 03:27, , 11F
另外混沌千秋會讓你目盲,對仙術類的就沒啥差
01/21 03:27, 11F
文章代碼(AID): #17ao3eUT (SWORD)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7ao3eUT (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