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情報] STS讀本將由群學出版社出版

看板STS作者 (Liquid Pig)時間19年前 (2004/10/15 22:03),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收到了這兩本書的網宣,也順便貼來這囉, 有興趣的可以一讀, 裡頭也有吳嘉苓,成令方和雷祥麟分別在兩本書寫的序的連結。 -- 《科技渴望社會》與《科技渴望性別》為台灣第一套「科技與社會研究」(Science, Technology and Studies,簡稱STS) 讀本。 台灣 STS 研究者群策群力, 透過精 選、譯介西方 STS 文獻的菁華,引領台灣讀者進入 科技與社會這個活力十足的新 興研究領域。 每篇選文都附有台灣 STS 學者所撰寫的導讀,提綱挈領,也討論在 台灣閱讀這些 STS 經典譯文的意義。 *STS經典作者群* Londa Schiebinger,Michel Foucault,Ruth Schwartz Cowan,David Edgerton, Sandra Harding,Emily Martin , Steven Epstein,Thomas P. Hughes, Bruno Latour, Langdon Winner ,N. J. Jewson ,David Arnold,Karin Garrety *本書譯者、校訂者、導讀者→台灣科技與社會網絡計畫群* 林宗德、楊佳羚、周任芸、傅憲豪、傅大為、吳泉源、雷祥麟、方俊育、林崇熙、 曾凡慈、李尚仁、蔣竹山、劉士永、林宜平、余曉嵐、陳恆安、周雅淳、成令方、 蔡麗玲、顧彩璇、王秀雲、吳嘉苓、程雅欣、洪菁勵 ------------------------------------------------------------------------ 書名:《科技渴望社會》 定價:350元 出版社: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http://www21.brinkster.com/socio123/>(聯絡方式 <http://www21.brinkster.com/socio123/contact.htm>) ISBN 957-28990-3-1 出版日期:2004.10 主編:吳嘉苓、傅大為、雷祥麟 編譯:台灣科技與社會網絡計畫群 *本書簡介* 透過這些 STS 研究的洞察,科技不僅不再是隔離於社會之外的象牙塔,反而成為 現代社會中型塑性別、國族、階級、民主、日常生活、親密關係與自我認同的權力 中心,而且也經常反為這些社會力量所導引與型塑。這一點可能是 STS 觀點中, 最違反常識而令人費解之處:正是在深入最「純粹技術性」的實驗室與科學實作之 後,我們才明白科技是如何地充滿著「社會與政治」意涵,而且何以我們對這些意 涵往往視而不見。由此看來, STS 使科技的歷史不再只是科技英雄的光榮史詩, 而是與所有活在科技社會中的人們切身相關的動人故事。 (本書序言:相互渴望的 科技與社會) <http://www21.brinkster.com/socio123/book/stsc_01_preface.htm> *目錄* ◎致謝/ 吳嘉苓 ◎代序:相互渴望的科技與社會/ 雷祥麟 ◎美國的電氣化過程/Thomas P. Hughes ◎直線進步或交引纏繞/Bruno Latour ◎查爾斯.史諾/David Edgerton ◎技術物有政治性嗎?/Langdon Winner ◎論醫學宇宙觀中病人的消失, 1 7 7 0 - 1 8 7 0 /N. J. Jewson ◎醫學與殖民主義/David Arnold ◎給我一個實驗室,我將舉起全世界/Bruno Latour ◎社會世界、行動者網絡與爭議/Karin Garrety ◎譯者、校訂者、導讀者簡介 ◎索引 ------------------------------------------------------------------------ 書名:《科技渴望性別》 定價:300元 出版社: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http://www21.brinkster.com/socio123/>(聯絡方式 <http://www21.brinkster.com/socio123/contact.htm>) ISBN 957-28990-4-X 出版日期:2004.10 主編:吳嘉苓、傅大為、雷祥麟 編譯:台灣科技與社會網絡計畫群 *本書簡介* 為什麼哺乳動物最多只有其中一半有能力哺乳,卻要命名為 「哺乳類」 ,起碼也 可以叫「吸奶類」啊?家用科技越來越普遍,家庭主婦居然越來越像忙不完的老媽 子,科技難道不一定減輕家務勞動的負擔?精子穿透卵子,是很客觀的科學描述 吧,怎會有研究把這種科學描述說成是租書店那種一本十元的羅曼史 ? 這些女性 主義 STS 研究,揭露了性別如何作為科技社會的組織原則,探索了科技如何成為 性別關係的生成來源,翻轉我們對於世界的理解。 科技與性別怎麼相互形塑,渴 望性別的科技社會為什麼會更友善與民主,本書提供了一些線索 。 (本書序言: 翻轉世界的角度) <http://www21.brinkster.com/socio123/book/stsc_02_preface.htm> *目錄* ◎致謝/ 吳嘉苓 ◎代序︰翻轉世界的角度/ 吳嘉苓、成令方 ◎翻譯 STS 始末記/ 傅大為 ◎「獸」何以稱為「哺乳」動物/ Londa Schiebinger ◎煽動大家來論 述 /Michel Foucault ◎家庭中的工業革命 /Ruth Schwartz Cowan ◎從創新到使用/ David Edgerton ◎多元文化與後殖民世界中的女性主義科技研究 /Sandra Harding ◎卵子與精子 /Emily Martin ◎民主、專業知識、和愛滋療法社會運動 /Steven Epstein ◎附錄:台灣 STS 研究相關活動資料庫 ◎譯者、校訂者、導讀者簡介 ◎索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8.177.99
文章代碼(AID): #11RzYgHB (STS)
文章代碼(AID): #11RzYgHB (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