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情報] 大學非生產線 林百里籲打破科系限制

看板SENIORHIGH作者 (蒲葵貓)時間12年前 (2011/12/22 09:39),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不太看電視和報紙,可稱為電腦人、社群人。他指出:「其實這一代的年輕人是最聰明的 : 時代,我們都是新移民,要進入他們的世界。」 : 林百里指出,目前大學教育如同工廠生產線,講求標準化作業,不免會產生良品與不良品 : 。他認為大學教育應要打破科系、年級限制,許多學生不是學不會,只是學習速度快慢和 : 受老師照顧程度不同產生的結果。 : 林百里認為,不同學生有不同的學習方式,需要靠老師輔導調整,教育不該用標準化而應 : 「客製化」,打破傳統模式,依學生特質因材施教。 我很贊同林百里的想法,學習應突破科系的界線, 但很少大學教師能有宏觀的視野來帶領學生。 「學程」的設置有跨學科的目的, 但還是需要老師指引勾勒去一張跨學科的藍圖。 在現今學科建制化的情況下,老師往往也只懂自己學科內的知識, 甚至只專精某個分枝,只引某領域的論文,發表同一典範的東西。 可能的做法是學生自己主動一點去規劃自己的學習計劃。 記得大學聽發展心理學, 老師建議對青少年有興趣的同學應該自己create一個「青少年學程」, 去法律系聽少事法,去社工系聽青少年社工…等等。 老師的說法我深感同意。 學科的劃分有時是限制心靈發展的, 許多突破性的發現是發生在跨學科的界線上, 例如華生和克立克使用X光繞射去發現DNA的雙螺旋結構, 梅洛龐蒂引入格式塔心理學的成果來發展他的知覺現象學, 是故真正的學習不該受學科限制, 而交大社文所以及清交的人社系則是基於這樣的理念而成立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115.226 ※ 編輯: ezk 來自: 140.112.115.226 (12/22 09:42)

12/22 12:00, , 1F
學生自己素質也要再加強,官方跟學生本身都有努力空間
12/22 12:00, 1F
文章代碼(AID): #1EyefSz5 (SENIORHIGH)
文章代碼(AID): #1EyefSz5 (SENIORHI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