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張昭為何不被孫權封為丞相?

看板SAN作者 (金山好吃粥,伸!)時間5年前 (2019/05/05 21:35), 5年前編輯推噓1(102)
留言3則, 1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 ※ 引述《AlisaRein (AlisaR)》之銘言: : : 張昭從史料可以看出,從孫策孫權時代就是文臣第一人 : : 然而,孫權稱帝後第一任丞相位置是孫邵而非張昭 : : 即使接任孫邵也是顧雍而非張昭. : : 有些人(例如說章映閣)的主張是: : : 因為張昭在赤壁之戰中是站在主降派那邊使孫權懷恨在心 : : 況且,孫權稱帝後當眾羞辱張昭也是存在著 : : (例如說孫權稱帝時就對張昭說若當初聽從張昭語今日就不會在這位置上) : : 所以,張昭終其一生未當上丞相 : : 屬於孫權對張昭的懷恨在心之故? 阮瑀《為曹公作書與孫權》,可看出張昭讓曹操感到芒刺在背: "離絕以來,于今三年,無一日而忘前好。亦猶姻媾之義,恩情已深... 往年在譙,新造舟舡,取足自載,以至九江,貴欲觀湖漅之形... 若能內取子布(指張昭),外擊劉備,以效赤心,用復前好,則江表之任,長以相付, 高位重爵,坦然可觀" 對照〈武帝紀〉: "(建安)十四(209)年春三月,軍至譙,作輕舟,治水軍" 考慮208年的赤壁之戰,再結合上述兩史料,我們知道這封文書應該寫於211年 即為發生在張昭領兵攻擊當塗之後的事,〈吳主傳〉: "(208年,孫)權自率衆圍合肥,使張昭攻九江之當塗。昭兵不利,權攻城踰月不能下" 誠然我們從《吳書》知道張昭一度主張降曹,曹兵勢大,畏懼是很正常的 但其實張昭一開始並沒有那麼保守,《江表傳》:"曹公新破袁紹,兵威日盛,建安七年 ,? 權召羣臣會議,張昭、秦松等猶豫不能決,權意不欲遣質.." 事實上孫權在劉表在世時,也沒有那麼對曹操臣順,袁曄《漢獻帝春秋》: "揚州刺史劉馥上言:「荊州牧劉表與會稽太守孫權謀襲京城。」遂塹許,作鹿角砦" 按孫策遇刺而給孫權統領江東後不久,孫權就領了會稽太守 劉馥那時也確實在當揚州刺史,孫權更在他GG後出兵合肥 結果因劉馥妥善穩固的城防而不能攻克,重點我想說的是史書也沒寫張昭反對北伐 顯示曾經張昭存在過那麼一點抗曹之心,直到連劉琮都不戰而降了,方才轉向跟著主降 所以當曹操大敗於赤壁,張昭逮到機會就想剪尾刀,北伐魏境 才會讓曹操視張昭為眼中釘,希望孫權主動先發張昭一個便當 (劉備就不需解釋了吧,甚至要除也該除掉荊州政策持鴿派的頭子魯肅) 張昭因魏國使者無禮而對其嗆聲的一段記載,還可作旁證,〈張昭傳〉: "魏黃初二年, 遣使者邢貞拜(孫)權為吳王。貞入門,不下車。昭謂貞曰:「夫禮無不敬,故法無不行。 而君敢自尊大,豈以江南寡弱,無方寸之刃故乎!」貞即遽下車。拜昭為綏遠將軍, 封由拳侯",我是覺得張昭這時就已經做足翻臉的準備了,不怕魏使回去打小報告 所以《晉書.陳敏傳》並不溢美張昭打仗的表現,而以廷爭作為代表吳國對外的標竿 畢竟張昭相對於周瑜、陸遜等人,缺乏突出戰績 儘管中間一度對曹操稱臣,然而至少在確立赤壁後對抗曹操乃至不怕曹丕懲孫的立場上 張昭最終和孫權是一致的: "昔吳之武烈..討逆(指孫策)雄氣,志存中夏..尚內倚慈母仁明之教, 外杖子布廷爭之忠,又有諸葛、顧、步、張、朱、陸、全之族,故能鞭笞百越,稱制南州 " 真要說張昭跟孫權相左的意見,大概就是孫權傾向先定荊州 導致張昭打從一開始就反對魯肅〈榻上策〉的"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 連帶看衰甘老師的討伐戰神黃祖之大計 〈陸績傳〉:"孫策在吳,張昭、張紘、秦松為上賔,共論四海未泰,須當用武治而平之" 小霸王生前最後目標即指向陳登,張昭甚至能讓《吳歷》記上孫策內定"若仲謀不任事者 , 君便自取之",足見平定天下大計之戰略層級上,理應相去不遠才對? 此外孫策確實贊同過張紘〈江都對〉的"若投丹楊,收兵吳會,則荊、揚可一,讎敵可報" 問題那是孫策早期還在袁術麾下時期的見解,200年打爆黃祖,減緩西邊的威脅後 終究仍為襲許都而把目標擺在北方 總之張昭未接任丞相的原因,版友們都分析很多了 個人是認為曾站在主降曹操一方的這汙點(?),所佔的比例其實並不大啦orz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50.117.201.5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AN/M.1557063319.A.1D9.html

05/07 22:27, 5年前 , 1F
吳歷:策謂昭曰:「若仲謀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復
05/07 22:27, 1F

05/07 22:27, 5年前 , 2F
不克捷,緩步西歸,亦無所慮。」 遵照遺命也不太算汙點
05/07 22:27, 2F

05/07 22:28, 5年前 , 3F
何況張昭對孫權算是近似愚忠了
05/07 22:28, 3F
徐州人的他,尤其在: 1.秦松、張紘等當初陪他一起同孫策創業的江北人士,紛紛下台一鞠躬 2.東吳仰賴在地江東世族的傾向越明朗化 3.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這些都督們一致重心放在荊州 種種情況累積之下,或許真的會備感壓力吧,所以他對上司一直到對後輩的態度,實乃壓 力釋放的概念?(誤) ※ 編輯: Houei (101.9.1.113), 05/08/2019 05:47:34
文章代碼(AID): #1SpkQN7P (SAN)
文章代碼(AID): #1SpkQN7P (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