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有關趙雲...

看板SAN作者 (九九八十八!!)時間14年前 (2010/03/15 21:05), 編輯推噓8(8016)
留言24則, 9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 引述《oncee (絲路)》之銘言: : 已經爬文看過板上討論~ : 似乎趙雲的評價也如同諸葛亮一般 : 過度被演義渲染... 其實比較之下,趙雲算是被渲染很少的 當陽救劉禪、劫江奪斗、漢中救黃忠、空營計一身是膽 都是三國志或雲別傳有記載的,小說只是把增加正史所沒有的「詳情」 : 只是當陽救主七進七出應是屬實~ : 也曾在蜀吳角力戰中,扮演重要角色 : 不過不被孔明重用似也屬實 有沒有七進七出不曉得,我記得連三國演義都沒有這說法 真不知道七進七出的說法是怎麼來的 有沒有得到重用恐怕是解讀問題 劉備時代趙雲的官位確實不如關張馬黃 但他在劉禪初年立刻擔任中護軍(在魏國這是要職,蜀國的情況比較不清楚) 初次北伐便獨自負責東路大軍牽制曹真,讓諸葛亮順利奪取隴右 這件事至少有兩點值得注意: 1 曹真當時官拜大將軍、都督中外、假節鉞。以將軍號與節來看,當時僅有曹休高於 曹真(曹休是大司馬、假黃鉞),以都督來講,曹休的都督揚州(或許要加青徐)則低 於曹真的都督中外。不論何者,當時曹真是魏國數一數二的大將,也是備受信任的宗室重 臣,才被曹叡派去抵禦蜀國。曹真帶著皇帝滿滿的信任與洛陽中軍前往救援,規模當然 是很浩大的,孔明卻讓趙雲負責牽制曹真,這不就是一種信任嗎? 2 我們知道魏延很愛譏笑孔明膽怯,也經常要求獨領萬人與孔明異道會師。這裡姑且 不論魏延的想法及計畫是否正確。史書上說孔明很珍惜魏延的驍勇。但是他雖愛魏延之 勇,卻似乎從未讓他獨當一面。相比之下趙雲在初次北伐就獨當一面,還是面對魏國最 大的都督,因此我想並不能說趙雲不受重用吧? : 但七旬仍出征力挑韓德一家五口,應也屬實吧??? 這邊板友說過了,是杜撰的。 : 雖然在分封上似乎不若其他四虎將 : 但之前就常聽過趙雲是常勝將軍的封號~ : 難道也是演義渲染??? 同上,三國演義只是製造出史書沒有交代的詳情,趙雲算是被渲染比較少的人。 : 有鑑於三國志乃陳壽所撰,但其實陳壽應也是三國中後期的人物 233-297年,的確算中晚期。 : 甚至印象一開始陳壽是在蜀為官(似乎就是史官?) : 但並不得志~所以轉而投魏... 依照華陽國志中陳壽傳的記載,他在蜀國先後擔任衛將軍(姜維?)主簿、東觀 秘書郎、散騎黃門侍郎。東觀秘書郎應該算與史官有關的工作,不過他本身就是譙周 弟子,在譙周門下學習史學的。三國演義中譙周變成只會唱衰主公的爛咖,其實他在 當時的益州是個大師,光我所知,陳壽、李密、羅憲等在西晉有名的人都是他的弟子, 所以他主張投降,才會對後主有那樣的影響力吧? 陳壽在蜀國不得志,晉書與華陽國志各有解釋。在蜀國因為不巴結黃皓被排擠。 在魏晉時,因曾在父喪期間叫小女僕(原文寫「女奴」)餵他吃藥飽受非議。後來他 的三國志被張華賞識,因此開啟官運,最後卻因朝廷派系問題被打壓。總之,他絕對 不是因為在蜀不得志而轉投魏國的,這個帽子扣上去可是很大滴... : 所以我一直對三國志的正確度以及對蜀及魏的撰述上不是很能認同... : 畢竟立場問題,是有極大的影響力~ : 不知道大家對陳壽所撰的三國志的相信度是??? 當然是相信呀!關於第一行的問題,陳壽人在晉朝,能夠以蜀漢為正統嗎?李密 的陳情表都要被晉人竄改了,晉朝怎麼可能准許陳壽撰寫的史書不以曹魏為正?至於 對蜀、魏描述的差異以及立場問題。陳壽要是對蜀國有過多的褒美,恐怕他在晉朝也 難以立足了。整本三國志只有曹魏與蜀國皇帝的名字用「諱」,對吳國皇帝卻毫不客 氣地直接記載「孫堅字文台」、「孫權字仲謀」,陳氏偷偷抬高蜀國的地位,應該可 以確定吧。 至於蜀書在三國志中篇幅最短,這是否是陳壽故意打壓?不排除陳壽要免除晉人 疑慮的可能性,但或許也和微言大義有關。陳壽在蜀國時便蒐集蜀漢資料,蜀書想必 是他最熟、也是最早開始寫的,因此最強調言簡意賅、微言大義。個人認為他在蜀書 裡用字最精鍊,也因此每句話都可能是關鍵。蜀漢滅亡後陳壽才能接觸魏國官方史料 與世族家傳,魏書的精鍊程度似比蜀書略低,參雜家傳、魏國官方說法的比例似也有 所提升,但在微言大義方面,還是有類似蜀書的暗示。 個人認為吳書簡直慘不忍睹(誇飾),比起另外兩本,吳書好像只是史料的匯集, 許多吳國的人物、事蹟,連陳壽自己都不確定時間點與真偽,微言大義的暗示似乎也 很少。孫權長女大虎叱吒240-250年代的吳國政壇,本人不但無傳,事蹟散在各卷,連 資料都零碎不全,連她為何由支持孫峻變成反對孫琳、吳國250年代為何一堆呆瓜自相 殘殺,都講得毫無前後邏輯。這是很誇張的!蜀國很少有政變,魏國自高平陵政變後 司馬家不斷政變,魏書雖對此避諱,我們多少還能看出前因後果,吳國的政變不少於 魏國,卻是一團亂!或許原因就是陳壽要在280年吳國滅亡後才能撰寫吳書,難以做到 當年那樣的功夫了,也或許是某位朋友推測的,晉朝要醜化吳國,故意把吳國歷史記 成一團亂,證明孫家是從頭爛到尾。 回到原PO的問題。史料與史書當然是可以質疑的,畢竟所有的記載都有當事人的 立場存在。但若因此質疑整本三國志就太誇張了。說句實話,要是完全否定史書,也 沒有別的資料可以用了,我們要如何理解過去?後現代的猛烈質疑終究無法消滅歷史 學,或許也因如此吧。陳壽的三國志為何不值得相信呢?現在只看裴松之的注,也很 難成為一本有完整論述的著作,其他也很難有資料取代陳壽、裴松之了。比起後世避 諱、竄改更加嚴重的史書,三國志有資格被列入四史之一,就代表其有過於平常之處。 如果把陳壽的微言大義與後代國史館的標準官方立場相提並論,似乎有點冤枉。 : 希望板友不吝賜教,謝謝~ 以上是一些個人淺見,不敢保證自己說的是對的。謝謝指教。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5.42.17

03/16 00:34, , 1F
推~~
03/16 00:34, 1F

03/16 15:04, , 2F
趙雲勇猛果敢 忠心 辦事效率高 史上的評價就這樣了吧?
03/16 15:04, 2F

03/16 15:05, , 3F
如果真的這麼厲害 幫劉備守荊州的任務就不是關羽了
03/16 15:05, 3F

03/16 15:06, , 4F
劉備這麼會用人 趙雲親衛隊長的工作就是他安排的
03/16 15:06, 4F

03/16 15:06, , 5F
最後一段寫的很好
03/16 15:06, 5F

03/16 23:37, , 6F
陳壽也不是神 吳越離那麼遠 要對每個生平都瞭解也不可能
03/16 23:37, 6F

03/16 23:39, , 7F
蜀國是他家, 晉至少是承魏, 吳書寫得少也是正常的
03/16 23:39, 7F

03/16 23:43, , 8F
竟然有人說趙雲是被koei捧紅, 還自比郭嘉, 真是笑死人w
03/16 23:43, 8F

03/16 23:44, , 9F
另外譙周等主降派, 個人認為成都能守的都派出去了, 而對方
03/16 23:44, 9F

03/16 23:45, , 10F
依然兵臨城下, 情報也被斷根本不會知道姜維他們還活著
03/16 23:45, 10F

03/16 23:47, , 11F
在這種時候也只有投降的選擇了, 因為根本沒人知道還有能守
03/16 23:47, 11F

03/16 23:48, , 12F
的機會, 對他們來說的情報就是往成都的路都被攻陷了吧
03/16 23:48, 12F

03/20 14:03, , 13F
忍不住不推,受教了
03/20 14:03, 13F

03/25 12:44, , 14F
這篇好!!
03/25 12:44, 14F

03/31 18:05, , 15F
謙虛推~~
03/31 18:05, 15F

04/06 11:18, , 16F
譙周是在事不可為的狀況下為劉禪分析最好的選擇而已,說是
04/06 11:18, 16F

04/06 11:20, , 17F
主降派太嚴重了,他算是忠"君",試圖為劉禪找出最好的選擇
04/06 11:20, 17F

04/06 11:21, , 18F
若是貪圖富貴的話,他事後就不需要堅持推掉封賞了
04/06 11:21, 18F

04/06 11:22, , 19F
他的分析是以劉禪的可能下場為中心,雖說可能不符合所謂大
04/06 11:22, 19F

04/06 11:22, , 20F
義,但是至少看的出對劉禪的忠心跟重視
04/06 11:22, 20F

04/09 21:09, , 21F
我覺得荊州要給關羽守是不得已的,若依照孔明的角度
04/09 21:09, 21F

04/09 21:09, , 22F
荊州應該會給趙雲守,也許歷史又不一樣了
04/09 21:09, 22F

04/09 21:10, , 23F
在當時狀況,若荊州給趙雲,關必定不服
04/09 21:10, 23F

04/16 13:40, , 24F
與樓上感想同
04/16 13:40, 24F
文章代碼(AID): #1BdZ2QsD (SAN)
文章代碼(AID): #1BdZ2QsD (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