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為什麼?

看板SAN作者時間20年前 (2004/09/12 02:01),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6 (看更多)
※ 引述《wagner@kkcity.com.tw (無畏地燃燒吧!)》之銘言: : ※ 引述《rnmrpf》之銘言: : :  剛看了三國演義(電視播的)~突然想到…諸葛亮出祁山時~ : :  為什麼他不聯合吳~二邊攻打~~瓜分魏?or諸葛亮和司馬打的正火熱時~ : :  吳也可以攻打其中一方~~好像吳一直沒平麼動作~~是吧~請個位講解囉~  也許做過這樣的努力,只是準備時間無法配合得完全剛好,像《三國  演義》96回讓曹魏吃了大敗仗的石亭之戰,是周魴夏季就開始策動,  曹休戰敗後三個月,諸葛亮就圍陳倉。234 年諸葛亮出五丈原,孫權  甚至發動了三路北伐,也就是《三國演義》的「魏主曹叡聞東吳三路  進兵,乃自引大軍至合淝,令滿寵、田豫、劉劭分兵三路迎敵。滿寵  設計,盡燒東吳糧草戰具,吳兵多病。陸遜上表於吳王,約會前後夾  攻,不意齎表人中途被魏兵所獲:因此機關洩漏,吳兵無功而還。」  讓諸葛亮昏厥。 :  個人覺得每次蜀攻魏時 多少會聯絡吳請吳一起攻魏 :  只是吳不想得罪魏 也不想失去蜀這個盟友 所以每次都只是裝裝樣子 :  若蜀沒有很成功的軍事戰果 吳大概是不會有動作的吧 : :  嗯嗯~~~~感覺上吳真的一個沒有野心的國家~ : :  魏蜀祁山大戰~吳若有行動~應該有所得吧~  孫權態度不積極可能是一種理由,只是孫吳有較重的少數民族問題,  孫權對張溫說「若山越都除,便欲大搆於丕」,此外在《吳書十五》  的總結也提到「山越好為叛亂,難安易動,是以孫權不遑外禦,卑詞  魏氏。」這是內部的因素。或者孫權也用著自己的方法做了努力,他  企圖聯合曹魏東北的勢力公孫淵在幽州、青州生事(孫權則可以經由  徐州連成一線),只是最後是沒有成功。 : :  司馬在對蜀走不開~那就是曹真對上陸遜吧~怎麼算都是吳有利~~~  司馬懿接替的是曹真,陸遜以前對上過的是曹休,後來東戰線是魏主  曹叡親征。 :  假若孔明北伐的某一次讓魏兵敗如山倒 且讓蜀軍能夠推進到魏的內部 :  這樣大概吳軍才會順勢也出動 然後與蜀瓜分魏國吧 --    袁彥道有二妹:一適殷淵源,一適謝仁祖。語桓宣武云:「恨不  更有一人配卿。」                      ──《世說.任誕》37 -- ※ Origin: 交大資工鳳凰城資訊站 <bbs.csie.nctu.edu.tw> ◆ From: 211-74-12-59.adsl.dynamic.seed.net.tw
文章代碼(AID): #11Gprg00 (SAN)
文章代碼(AID): #11Gprg00 (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