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三國志‧陳震傳》(演義中的簡雍)

看板SAN-YanYi作者 (承先啟後)時間4年前 (2019/07/28 04:47), 編輯推噓4(404)
留言8則, 4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1/11 (看更多)
板友提到陳震與簡雍挺有相似之處, 藉此機會來看看演義中的簡雍。 演義第 18 回 賈文和料敵決勝 夏侯惇拔矢啖睛  (曹操、劉備與呂布決戰前夕)  且說高順等引兵出徐州,將至小沛,有人報知玄德。玄德急與眾商  議。  孫乾曰:「可速告急於曹操。」  玄德曰:「誰可去許都告急?」  階下一人出曰:「某願往!」視之,乃玄德同鄉人,姓,名,  字憲和,現為玄德幕賓。玄德即修書付簡雍,使星夜赴許都求援;  一面整頓守城器具。  玄德自守南門,孫乾守北門,雲長守西門,張飛守東門。令糜竺與  其弟糜芳守護中軍,原來糜竺有一妹,嫁與玄德為次妻;玄德與他  兄弟有郎舅之親,故令其守中軍保護妻小。  ……卻說簡雍至許都見曹操,具言前事。操即聚眾謀士議曰:「吾  欲攻呂布,不憂袁紹掣肘,只恐劉表、張繡擾其後耳。」  荀攸曰:「二人新破,未敢輕動。呂布驍勇,若更結連袁術,縱橫       淮、泗,急難圖矣。」  郭嘉曰:「今可乘其初叛,眾心未附,疾往擊之!」  操從其言。即命夏侯惇與夏侯淵、呂虔、李典領兵五萬先行,自統  大軍陸續進發,簡雍隨行。  早有探馬報知高順,順飛報呂布;布先令侯成、郝萌、曹性引二百  餘騎接應高順,使離沛城三十里去迎曹軍,自引大軍隨後接應。  玄德在小沛城中見高順退去,知是曹家兵至,乃只留孫乾守城,糜  竺、糜芳守家,自己卻與關、張二公提兵盡出城外,分頭下寨,接  應曹軍。 演義第 19 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門樓呂布殞命  且說曹操得了徐州,心中大喜,商議起兵攻下邳。  程昱曰:「布今止有下邳一城,若逼之太急,必死戰而投袁術矣。       布與術合,其勢難攻。今可使能事者守住淮南徑路,內       防呂布,外當袁術。況今山東尚有臧霸、孫觀之徒未曾       歸順,防之亦不可忽也。」  操曰:「吾自當山東諸路,其淮南徑路請玄德當之。」  玄德曰:「丞相將令,安敢有違!」  次日,玄德留糜竺、簡雍在徐州,帶孫乾、關、張引軍往守淮南徑  路。曹操自引兵攻下邳。 演義第 22 回 袁曹各起馬步三軍 關張共擒王劉二將  (前一回關羽賺城斬了曹操任命的徐州刺史車胄,   曹操派劉岱、王忠率兵攻打劉備)  ……劉岱、王忠抱頭鼠竄而去。雲長、翼德回見玄德曰:「曹操必  然復來!」  孫乾謂玄德曰:「徐州受敵之地,不可久居;不若分兵屯小沛、守          邳城,為犄角之勢,以防曹操。」  玄德用其言,令雲長守下邳;甘、糜二夫人亦於下邳安置──甘夫  人乃小沛人也,糜夫人乃糜竺之妹也。──孫乾、簡雍、糜竺、糜  芳守徐州。玄德與張飛屯小沛。 演義第 24 回 國賊行兇殺貴妃 皇叔敗走投袁紹  且說曹操當夜取了小沛,隨即進兵攻徐州;糜竺、簡雍守把不住,  只棄城而走,陳登獻了徐州。  曹操大軍入城,安民已畢,隨喚眾謀士議取下邳。  荀彧曰:「雲長保護玄德妻小,死守此城;若不速取,恐為袁紹所       竊。」  操曰:「吾素愛雲長武藝人材,欲得之以為己用,不若令人說之使      降。」  郭嘉曰:「雲長義氣深重,必不肯降。若使人說之,恐被其害。」  帳下一人出曰:「某與關公有一面之交,願往說之!」  眾視之,乃張遼也。  程昱曰:「文遠雖與雲長有舊,吾觀此人,非可以言詞說也。某有       一計,使此人進退無路,然後用文遠說之,彼必歸丞相       矣。」 演義第 28 回 斬蔡陽兄弟釋疑 會古城主臣聚義  忽城中軍士來報:「城南門外有十數騎來的甚緊,不知是甚人!」  張飛心中疑慮,便轉出南門看時,果見十數騎輕弓短箭而來,見了  張飛,滾鞍下馬;視之,乃糜竺、糜芳也,飛亦下馬相見。  竺曰:「自徐州失散,我兄弟二人逃難回鄉。使人遠近打聽,知雲      長降了曹操,主公在於河北;又聞簡雍亦投河北去了。只      不知將軍在此。昨於路上遇見一夥客人說:有一姓張的將      軍,如此模樣,今據古城。我兄弟度量必是將軍,故來尋      訪。幸得相見!」  飛曰:「雲長兄與孫乾送二嫂方到,已知哥哥下落。」  二糜大喜,同來見關公,并參見二夫人。飛遂迎請二嫂入城,至衙  中坐定,二夫人訴說關公歷過之事,張飛方纔大哭,參拜雲長。二  糜亦俱傷感。張飛亦自訴別後之事,一面設宴賀喜。  次日,張飛欲與關公同赴汝南見玄德。關公曰:「賢弟可保護二嫂  ,暫住此城,待我與孫乾先去探聽兄長消息。」飛允諾。  關公與孫乾引數騎奔汝南來,劉辟、龔都接著,關公便問:「皇叔  何在?」  劉辟曰:「皇叔到此住了數日,為見軍少,復往河北袁本初處商議       去了。」  關公怏怏不樂。  孫乾曰:「不必憂慮。再苦一番驅馳,仍往河北去報知皇叔,同至       古城便了。」  關公依言,辭了劉辟、龔都,回至古城,與張飛說知此事。張飛便  欲同至河北。  關公曰:「有此一城,便是我等安身之處,未可輕棄。我還與孫乾       同往袁紹處,尋見兄長,來此相會。賢弟可堅守此城。」  飛曰:「兄斬他顏良、文醜,如何去得?」  關公曰:「不妨。我到彼當見機而行。」  ……關公與孫乾只帶二十餘騎投河北來。將至界首,乾曰:「將軍  未可輕入,只在此間暫歇。待某先入見皇叔,別作商議。」  關公依言,先打發孫乾去了。  ……且說孫乾匹馬入冀州見玄德,具言前事。玄德曰:「簡雍亦在  此間,可暗請來同議。」  少頃,簡雍至,與孫乾相見畢,共議脫身之計。  曰:「主公明日見袁紹,只說要往荊州,說劉表共破曹操,便可      乘機而去。」  玄德曰:「此計大妙!但公能隨我去否?」  曰:「某亦自有脫身之計。」  商議已定,次日玄德入見袁紹,告曰:「劉景升鎮守荊襄九郡,兵  精糧足,宜與相約,共攻曹操。」  紹曰:「吾嘗遣使約之,奈彼未肯相從。」  玄德曰:「此人是備同宗,備往說,必無推阻。」  紹曰:「若得劉表,勝劉辟多矣。」遂命玄德行。  紹又曰:「近聞關雲長已離了曹操,欲來河北;吾當殺之,以雪顏       良、文醜之恨!」  玄德曰:「明公前欲用之,吾故召之。今何又欲殺之耶?且顏良、       文醜比之二鹿耳,雲長乃一虎也!失二鹿而得一虎,何       恨之有?」  紹笑曰:「吾固愛之,故戲言耳。公可再使人召之,令其速來。」  玄德曰:「即遣孫乾往召之可也。」  紹大喜從之。玄德出,簡雍進曰:「玄德此去,必不回矣。某願與  偕往;一則同說劉表,二則監住玄德。」  紹然其言,便命簡雍與玄德同行。  郭圖諫紹曰:「劉備前去說劉辟,未見成事;今又使與簡雍同往荊         州,必不返矣。」  紹曰:「汝勿多疑!簡雍自有見識。」  郭圖嗟呀而出。  卻說玄德先命孫乾出城,問報關公;一面與簡雍辭了袁紹,上馬出  城。行至界首,孫乾接著,同往關定莊上。關公迎門接拜,執手啼  哭不止。  關定領二子拜於草堂之前。玄德問其姓名。關公曰:「此人與弟同  姓,有二子:長子關寧,學文;次子關平,學武。」  關定曰:「今愚意欲遣次子跟隨關將軍,未識肯容納否?」  玄德曰:「年幾何矣?」  定曰:「十八歲矣。」  玄德曰:「既蒙長者厚意,吾弟尚未有子,今即以賢郎為子,若何       ?」  關定大喜,便命關平拜關公為父,呼玄德為伯父。  玄德恐袁紹追之,急收拾起行。關平隨著關公,一齊起身。關定送  了一程自回。 演義第 31 回 曹操倉亭破本初 玄德荊州依劉表  卻說玄德與關、張、趙雲等,引兵欲襲許都。行近穰山地面,正遇  曹兵殺來,玄德便於穰山下寨。  (接著便是穰山之戰)  操兵旬日不出。玄德再使張飛搦戰,操兵亦不出。玄德愈疑。忽報  龔都運糧至,被曹軍圍住,玄德急令張飛去救。忽又報夏侯惇引軍  抄背後逕取汝南,玄德大驚曰:「若如此,吾前後受敵,無所歸矣  !」急遣雲長救之。兩軍皆去。  不一日,飛馬來報夏侯惇已打破汝南,劉辟棄城而走,雲長現今被  圍。玄德大驚。又報張飛去救龔都,也被圍住了。玄德急欲回兵,  又恐操兵後襲。忽報寨外許褚搦戰,玄德不敢出馬。候至天明,教  軍士飽餐,步軍先起,馬軍後隨,寨中虛傳更點。  玄德等離寨約行數里,轉過土山,火把齊明,山頭上大呼曰:「休  教走了劉備!丞相在此專等!」  玄德慌尋路走。趙雲曰:「主公勿憂,但跟某來。」  趙雲挺鎗躍馬,殺開條路,玄德掣雙股劍後隨。正戰間,許褚追至  ,與趙雲力戰。背後于禁、李典又到。玄德見勢危,落荒而走。聽  得背後喊聲漸遠,玄德望深山僻路,單馬逃生。  捱到天明,側首一彪軍衝出。玄德大驚,視之,乃劉辟引敗軍千餘  騎,護送玄德家小前來;孫乾、簡雍、糜芳亦至,訴說:「夏侯惇  軍勢甚銳,因此棄城而走。曹兵趕來,幸得雲長當住,因此得脫。」  玄德曰:「不知雲長今在何處?」  劉辟曰:「將軍且行,卻再理會。」  行到數里,一棒鼓響,前面擁出一彪人馬。當先大將,乃是張郃,  大叫:「劉備快下馬受降!」  玄德方欲退後,只見山頭上紅旗麾動,一軍從山塢內擁出,為首大  將,乃高覽也。  玄德兩頭無路,仰天大呼曰:「天何使我受此窘極耶!事勢至此,  不如就死!」欲拔劍自刎。  劉辟急止之曰:「容某死戰,奪路救君。」言訖,便來與高覽交鋒  。戰不三合,被高覽一刀砍於馬下。  玄德正慌,方欲自戰,高覽後軍忽然自亂,一將衝陣而來,鎗起處  ,高覽翻身落馬。視之,乃趙雲也。玄德大喜。雲縱馬挺鎗,殺散  後隊,又來前軍獨戰張郃。郃與雲戰三十餘合,撥馬敗走。雲乘勢  衝殺,卻被郃兵守住山隘,路窄不得出。  正奪路間,只見雲長、關平、周倉引三百軍到。兩下夾攻,殺退張  郃。各出隘口,佔住山險下寨。玄德使雲長尋覓張飛。原來張飛去  救龔都,龔都已被夏侯淵所殺。飛奮力殺退夏侯淵,迤邐趕去,卻  被樂進引軍圍住。雲長路逢敗軍,尋蹤而去,殺退樂進,與飛同回  見玄德。  人報曹軍大隊趕來,玄德教孫乾等保護老小先行。玄德與關、張、  趙雲在後,且戰且走。操見玄德去遠,收軍不趕。玄德敗軍不滿一  千,狼狽而奔。 演義第 39 回 荊州城公子三求計 博望坡軍師初用兵  (博望坡戰前,孔明分撥已定……)  雲長曰:「我等皆出迎敵,未審軍師卻作何事?」  孔明曰:「我只坐守此城。」  張飛大笑曰:「我們都去廝殺,你卻在家裡坐地,好自在!」  孔明曰:「劍印在此,違令者斬!」  玄德曰:「豈不聞『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二弟不可違       令。」  張飛冷笑而去。  雲長曰:「我們且看他的計應也不應,那時卻來問他未遲。」  二人去了。眾將皆未知孔明韜略,今雖聽令,卻都疑惑不定。  孔明謂玄德曰:「主公今日可便引兵就博望山下屯住。來日黃昏,          敵軍必到,主公便棄營而走。但見火起,即回軍          掩殺。亮與糜竺、糜芳引五百軍守縣,命孫乾、          簡雍準備慶喜筵席,安排『功勞簿』伺候。」  派撥已畢,玄德亦疑惑不定。 演義第 41 回 劉玄德攜民渡江 趙子龍單騎救主  (曹操親率大軍進攻荊州……)  玄德問計於孔明,孔明曰:「可速棄樊城,取襄陽暫歇。」  玄德曰:「奈百姓相隨許久,安忍棄之?」  孔明曰:「可令人遍告百姓:有願隨者同去,不願者留下。」  先使雲長往江岸整頓船隻,令孫乾、簡雍在城中聲揚曰:「今曹兵  將至,孤城不可久守,百姓願隨者便同過江。」  兩縣之民齊聲大呼曰:「我等雖死,亦願隨使君!」即日號泣而行  ,扶老攜幼,將男帶女,滾滾渡河,兩岸哭聲不絕。  玄德於船上望見,大慟曰:「為吾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難,吾何生  哉!」欲投江而死,左右急救止,聞者莫不痛哭。  船到南岸,回顧百姓,有未渡者,望南而哭。玄德急令雲長催船渡  之,方纔上馬。……  (長坂坡戰前……)  卻說玄德引十數萬百姓、三千餘軍馬,一程程挨著往江陵進發。趙  雲保護老小,張飛斷後。  孔明曰:「雲長往江夏去了,絕無回音,不知若何?」  玄德曰:「敢煩軍師親自走一遭,劉琦感公昔日之教,今若見公親       至,事必諧矣。」  孔明允諾,便同劉封引五百軍先往江夏求救去了。  當日玄德自與簡雍、糜竺、糜芳同行。正行間,忽然一陣狂風在馬  前刮起,塵土沖天,平遮紅日。  玄德驚曰:「此何兆也?」  簡雍頗明陰陽,袖占一課,失驚曰:「此大凶之兆也,應在今夜,                   主公可速棄百姓而走。」  玄德曰:「百姓從新野相隨至此,吾安忍棄之?」  曰:「主公若戀而不棄,禍不遠矣!」  玄德問:「前面是何處?」  左右答曰:「前面是當陽縣。有座山名為景山。」  玄德便教就此山紮住。時秋末冬初,涼風透骨;黃昏將近,哭聲遍  野。至四更時分,只聽得西北喊聲震地而來。玄德大驚,急上馬引  本部精兵二千餘人迎敵。曹兵掩至,勢不可當;玄德死戰,正在危  迫之際,幸得張飛引軍至,殺開一條血路,救玄德望東而走。  文聘當先攔住。玄德罵曰:「背主之賊,尚有何面目見人!」  文聘羞慚滿面,引兵自投東北去了。張飛保著玄德且戰且走,奔至  天明,聞喊聲漸漸遠去,玄德方纔歇馬。看手下隨行人,止有百餘  騎;百姓老小并糜竺、糜芳、簡雍、趙雲等一干人,皆不知下落。  玄德大哭曰:「十數萬生靈,皆因戀我,遭此大難;諸將及老小,         皆不知存亡,雖土木之人,寧不悲乎!」  (糜芳逃得性命,向劉備告狀說趙雲降曹,劉備不信,張飛氣呼呼   到長坂橋上等著與趙雲算帳……)  卻說趙雲自四更時分,與曹軍廝殺,往來衝突,殺至天明,尋不見  玄德,又失了玄德老小。  雲自思曰:「主人將甘、糜二夫人與小主人阿斗,託付在我身上;        今日軍中失散,有何面目去見主人?不如去決一死戰        ,好歹要尋主母與小主人下落!」  回顧左右,只有三四十騎相隨。雲拍馬在亂軍中尋覓,二縣百姓號  哭之聲震天動地,中箭著鎗、拋男棄女而走者,不計其數。  趙雲正走之間,見一人臥在草中,視之,乃簡雍也。  雲急問曰:「曾見兩位主母否?」  曰:「二主母棄了車仗,抱阿斗而走。我飛馬趕去,轉過山坡,      被一將刺了一鎗,跌下馬來,馬被奪了去。我爭鬥不得,      故臥在此。」  雲乃將從人所騎之馬借一匹與簡雍騎坐,又著二卒扶護簡雍先去,  報與主人:「我上天入地,好歹尋主母與小主人來。如尋不見,死        在沙場上也!」  說罷,拍馬望長坂坡而去。  忽一人大叫:「趙將軍那裏去?」  雲勒馬問曰:「你是何人?」  答曰:「我乃劉使君帳下護送車仗的軍士,被箭射倒在此。」  趙雲便問二夫人消息。軍士曰:「恰纔見甘夫人披頭跣足,相隨一                 夥百姓婦女,投南而走。」  雲見說,也不顧軍士,急縱馬望南趕去,只見一夥百姓男女數百人  相攜而走。  雲大叫曰:「內中有甘夫人否?」  夫人在後面望見趙雲,放聲大哭。  雲下馬插鎗而泣曰:「使主母失散,雲之罪也!糜夫人與小主人安            在?」  甘夫人曰:「我與糜夫人被逐,棄了車仗,雜於百姓內步行,又撞        見一枝軍馬衝散。糜夫人與阿斗不知何往。我獨自逃        生至此。」  正言間,百姓發喊,又撞出一枝軍來。趙雲拔鎗上馬看時,面前馬  上綁著一人,乃糜竺也;背後一將,手提大刀,引著千餘軍,乃曹  仁部將淳于導,拿住糜竺,正要解去獻功。  趙雲大喝一聲,挺鎗縱馬,直取淳于導。導抵敵不住,被雲一鎗刺  落馬下,向前救了糜竺,奪得馬二匹。雲請甘夫人上馬,殺開條血  路,直送至長坂坡。  只見張飛橫矛立馬於橋上,大叫:「子龍!你如何反我哥哥!」  雲曰:「我尋不見主母與小主人,因此落後,何言反耶!」  飛曰:「若非簡雍先來報信,我今見你,怎肯干休也!」  雲曰:「主公在何處?」  飛曰:「只在前面不遠。」  雲謂糜竺曰:「糜子仲保甘夫人先行,待我仍往尋糜夫人與小主人         去。」  言罷,引數騎再回舊路。  (然後趙雲就遇到劍架夏侯恩了……) 演義第 45 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會蔣幹中計  卻說玄德分付劉琦守江夏,自領眾將引兵往夏口。遙望江南岸旗旛  隱隱,戈戟重重,料是東吳已動兵矣。乃盡移江夏之兵,至樊口屯  紮。  玄德聚眾曰:「孔明一去東吳,杳無音信,不知事體何如。誰人可         去探聽虛實回報?」  糜竺曰:「竺願往。」  玄德乃備羊酒禮物,令糜竺至東吳,以犒軍為名,探聽虛實。竺領  命,駕小舟順流而下,逕至周瑜大寨前。  軍士入報周瑜,瑜召入。竺再拜,致玄德相敬之意,獻上酒禮。瑜  受訖,設宴款待糜竺。  竺曰:「孔明在此已久,今願與同回。」  瑜曰:「孔明方與我同謀破曹,豈可便去?吾亦欲見劉豫州,共議      良策;奈身統大軍,不可暫離。若豫州肯枉駕來臨,深慰      所望。」  竺應諾,拜辭而回。肅問瑜曰:「公欲見玄德,有何計議?」  瑜曰:「玄德世之梟雄,不可不除。吾今乘機誘至殺之,實為國家      除一後患。」  魯肅再三勸諫,瑜只不聽,遂傳密令:「如玄德至,先埋伏刀斧手  五十人於壁衣中,看我擲杯為號,便出下手。」  卻說糜竺回見玄德,具言周瑜欲請主公到彼面會,別有商議;玄德  便教收拾快船一隻,只今便行。  雲長諫曰:「周瑜多謀之士,又無孔明書信,恐其中有詐,不可輕        去。」  玄德曰:「我今結東吳以共破曹操,周郎欲見我,我若不往,非同       盟之意。兩相猜忌,事不諧矣。」  雲長曰:「兄長若堅意要去,弟願同往。」  張飛曰:「我也跟去。」  玄德曰:「只雲長隨我去。翼德與子龍守寨,簡雍固守鄂縣。我去       便回。」  分付畢,即與雲長乘小舟,并從者二十餘人,飛棹赴江東。 演義第 49 回 七星壇諸葛祭風 三江口周瑜縱火  (赤壁戰前……)  雲長領了將令,引關平、周倉并五百校刀手,投華容道埋伏去了。  玄德曰:「吾弟義氣深重,若曹操果然投華容道去時,只恐端的放       了。」  孔明曰:「亮夜觀乾象,操賊未合身亡。留這人情,教雲長做了,       亦是美事。」  玄德曰:「先生神算,世所罕及!」  孔明遂與玄德往樊口看周瑜用兵,留孫乾、簡雍守城。  (接著便是赤壁火燒連環船……) 演義第 63 回 諸葛亮痛哭龐統 張翼德義釋嚴顏  數日之後,孔明與雲長等正坐間,人報關平到,眾官皆驚。關平入  呈上玄德書信。孔明視之,內言:「本年七月初七日,龐軍師被張  任在落鳳坡前箭射身故。」  孔明大哭,眾官無不垂淚。  孔明曰:「既主公在涪關,進退兩難之際,亮不得不去。」  雲長曰:「軍師去,誰人保守荊州?荊州乃重地,干係非輕。」  孔明曰:「主公書中雖不明寫其人,吾已知其意了。」  乃將玄德書與眾官看曰:「主公書中,把荊州託在吾身上,教我自  量才委用。雖然如此,今教關平齎書前來,其意欲雲長公當此重任  。雲長想桃園結義之情,可竭力保守此地。責任非輕,公宜勉之。」  雲長更不推辭,慨然領諾。孔明設宴,交割印綬。雲長雙手來接。  孔明擎著印曰:「這干係都在將軍身上。」  雲長曰:「大丈夫既領重任,除死方休。」  孔明見雲長說個「死」字,心中不悅;欲待不與,其言已出。  孔明曰:「倘曹操引兵來到,當如之何?」  雲長曰:「以力拒之。」  孔明又曰:「倘曹操、孫權齊起兵來,如之奈何?」  雲長曰:「分兵拒之。」  孔明曰:「若如此,荊州危矣。吾有八個字,將軍牢記,可保守荊       州。」  雲長問那八個字。  孔明曰:「北拒曹操,東和孫權。」  雲長曰:「軍師之言,當銘肺腑。」  孔明遂與了印綬,令文官馬良、伊籍、向朗、糜竺,武將糜芳、廖  化、關平、周倉,一班兒輔佐雲長同守荊州。一面親自統兵入川。  先撥精兵一萬,教張飛部領,取大路殺奔巴州、雒城之西,先到者  為頭功。又撥一枝兵,教趙雲為先鋒,泝江而上,會於雒城。  孔明隨後引簡雍、蔣琬等起行。那蔣琬字公琰,零陵湘鄉人也;乃  荊襄名士,現為書記。 演義第 64 回 孔明定計捉張任 楊阜借兵破馬超  (吳蘭、雷銅兵敗投降劉備……)  卻說張任失了二將,心中疑慮。  吳懿、劉璝曰:「兵勢甚危,不決一死戰,如何得兵退?一面差人          去成都見主公告急,一面用計敵之。」  張任曰:「吾來日領一軍搦戰,詐敗引轉城北;城內再以一軍衝出       ,截斷其中,可獲勝也。」  吳懿曰:「劉將軍相輔公子守城,我引兵衝出助戰。」  約會已定。次日,張任引數千人馬,搖旗吶喊,出城搦戰。張飛上  馬出迎,更不打話,與張任交鋒,戰不十餘合,張任詐敗,遶城而  走。張飛盡力追之,吳懿一軍截住,張任引軍復回,把張飛圍在垓  心,進退不得。  正沒奈何,只見一隊軍從江邊殺出。當先一員大將,挺鎗躍馬,與  吳懿交鋒;只一合,生擒吳懿,戰退敵軍,救出張飛。視之,乃趙  雲也。  飛問:「軍師何在?」  雲曰:「軍師已至。想此時已與主公相見也。」  二人擒吳懿回寨。張任自退入東門去了。張飛、趙雲回寨中,見孔  明、簡雍、蔣琬已在帳中,飛下馬來參軍師。  孔明驚問曰:「如何得先到?」  玄德具述義釋嚴顏之事。  孔明賀曰:「張將軍能用謀,皆主公之洪褔也。」 演義第 65 回 馬超大戰葭萌關 劉備自領益州牧  (劉備大軍直指成都,劉璋指望馬超帶兵來救……)  人報城北馬超救兵到,劉璋方敢登城望之。見馬超、馬岱立於城下  ,大叫:「請劉季玉答話。」劉璋在城上問之。  超在馬上以鞭指曰:「吾本領張魯兵來救益州,誰想張魯聽信楊松            讒言,反欲害我,今已歸降劉皇叔。公可納            土拜降,免致生靈受苦。如或執迷,吾先攻            城矣!」  劉璋驚得面如土色,氣倒於城上。眾官救醒。  璋曰:「吾之不明,悔之何及!不若開門投降,以救滿城百姓。」  董和曰;「城中兵尚有三萬餘人;錢帛糧草,可支一年:奈何便降       ?」  劉璋曰:「吾父子在蜀二十餘年,無恩德以加百姓;攻戰三年,血       肉捐於草野,皆我罪也。我心何安?不如投降,以安百       姓。」  眾人聞之皆墮淚,忽一人進曰:「主公之言,正合天意!」  視之,乃巴西西充國人也;姓譙,名周,字允南。此人素曉天文。  璋問之,周曰:「某夜觀乾象,見群星聚於蜀郡;其大星光如皓月          ,乃帝王之象也。況一載之前,小兒謠云:『若          要吃新飯,須待先主來。』此乃預兆。不可逆天          道。」  黃權、劉巴聞言皆大怒,欲斬之,劉璋擋住;忽報:「蜀郡太守許  靖,踰城出降矣!」劉璋大哭歸府。  次日,人報:「劉皇叔遺幕賓簡雍在城下喚門。」  璋令開門接入。坐車中,傲睨自若。  忽一人掣劍大喝曰:「小輩得志,傍若無人!汝敢藐視吾蜀中人物            耶!」  慌下車迎之。此人乃廣漢綿竹人也;姓秦,名宓,字子勑。  笑曰:「不識賢兄,幸勿見責。」  遂同入見劉璋,具說玄德寬洪大度,並無相害之意;於是劉璋決計  投降,厚待簡雍。次日,親齎印綬文籍,與簡雍同車出城投降。  玄德出寨迎接,握手流涕曰:「非吾不行仁義,奈勢不得已也!」  共入寨,交割印綬文籍,並馬入城。  玄德入成都,百姓香花燈燭,迎門而接。玄德到公廳,陞堂坐定。  郡內諸官,皆拜於堂下,惟黃權、劉巴閉門不出。眾將忿怒,欲往  殺之,玄德慌忙傳令曰:「如有害此二人者,滅其三族!」  玄德親自登門,請二人出任;二人感玄德恩禮,乃出。  孔明請曰:「今西川平定,難容二主;可將劉璋送去荊州。」  玄德曰:「吾方得蜀郡,未可令季玉遠去。」  孔明曰:「劉璋失基業者,皆因太弱也。主公若以婦人之仁,臨事       不決,恐土難以長久。」  玄德從之,設一大宴,請劉璋收拾財物,佩領振威將軍印綬,將妻  子良賤,盡赴南郡公安住歇,即日起行。  玄德自領益州牧,其所降文武,盡皆重賞,定擬名爵:嚴顏為前將  軍,法正為蜀郡太守,董和為掌軍中郎將,許靖為左將軍長史,龐  羲為營中司馬,劉巴為左將軍,黃權為右將軍。其餘吳懿、費觀、  彭羕、卓膺、李嚴、吳蘭、雷銅、李恢、張翼、秦宓、譙周、呂乂  、霍峻、鄧芝、楊洪、周群、費禕、費詩、孟達……文武投降官員  共六十餘人,並皆擢用。諸葛亮為軍師,關雲長為盪寇將軍、漢壽  亭侯,張飛為征遠將軍、新亭侯,趙雲為鎮遠將軍,黃忠為征西將  軍,魏延為揚武將軍,馬超為平西將軍。孫乾、簡雍、糜竺、糜芳  、劉封、關平、周倉、廖化、馬良、馬謖、蔣琬、伊籍及舊日荊襄  一班文武官員,盡皆陞賞。遣使齎黃金五百斤、白銀一千斤、錢五  千萬、蜀錦一千疋賜與雲長,其餘官將,給賜有差。殺牛宰馬,大  餉士卒,開倉賑濟百姓,軍民大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9.85.1.2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AN-YanYi/M.1564260440.A.A99.html

07/28 13:59, 4年前 , 1F
很好奇,為何演義把關平設定成義子?
07/28 13:59, 1F

07/28 22:54, 4年前 , 2F
最後的名單就沒有陳震 應該是演義把人物簡化了吧
07/28 22:54, 2F

07/28 23:18, 4年前 , 3F
演義要把關平、劉封兩人作為對比。
07/28 23:18, 3F

07/28 23:37, 4年前 , 4F
關於演義中的關平被寫成義子的可能原因,SAN板有篇有趣的
07/28 23:37, 4F

07/28 23:37, 4年前 , 5F
討論:
07/28 23:37, 5F

07/28 23:37, 4年前 , 6F

07/28 23:39, 4年前 , 7F
陳震被簡化到「荊襄一班文武官員」裡去了 QQ
07/28 23:39, 7F

07/31 02:19, 4年前 , 8F
謝謝^^a
07/31 02:19, 8F
文章代碼(AID): #1TFBXOgP (SAN-YanYi)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最舊先):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 之 11 篇):
文章代碼(AID): #1TFBXOgP (SAN-Yan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