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魏延哪裡得罪羅貫中了...

看板SAN-YanYi作者 (伊呀一呀歐)時間15年前 (2009/05/17 19:27),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6/17 (看更多)
: ※ 引述《dake (V FOR VENDETTA)》之銘言: : : 我是在子午谷之計支持魏延的人 : 你的兵學常識可能要再多涉獵一點了 : 諸葛亮六出歧山皆敗北 並不是因為過於保守 : 你可以多去翻翻正史 六出歧山最後撤退的原因都是因為「補給」 怎麼我記得是五出祈山= = 建興六年 春天 建興六年 冬天 建興七年 建興九年 建興十二年 : 歧山這條路出兵路線 大繞遠路 補給線拉得過長 : 敵人如果兵力強 機動性高 便有可能切斷 使作戰軍隊陷入孤立狀態 : 而這條路的運輸也不容易 古代交通工具又不發達 因此補給效率很差 : 所以諸葛亮的北伐軍經常陷入糧食不足的情形 : 但選擇這條路出兵並非諸葛亮的本意 : 他的隆中對裡面 明白指出了北伐路線是由荊州的前鋒部隊北上 : 主力部隊再跟著前鋒出陣 : 荊州這個地方 交通方便 又利於屯糧 可說是作為前線補給的好地方 : 但是大家也知道 荊州被東吳拿走了 因此蜀漢就失去了這個最好的作戰基地 : 諸葛亮之所以六出歧山 乃是不得已的 他也知道歧山這條路的致命弱點 : 所以刻意研發運糧的方法 包括著名的木牛流馬 : 所以補給一直是蜀軍的最大問題 : 魏延就是想打破這個困境 他提議由他領一支突擊隊 只帶數日糧草 : 暫時不管後勤補給 迅速進入關中突擊魏國 再由諸葛亮率主力部隊大舉進攻 : 他認為可行的原因有二: : 一、當時魏國主將不懂作戰 所以一旦兵臨魏國城下 : 一定可以打得對方的草包將軍措手不及 : 二、關中這條路山路崎嶇 敵人不會發我軍蹤跡 所以突擊的方法可以成功 : 但是 這個想法乍看可行 其實有不少破綻: : 兩軍尚未交戰 魏延雖為一代猛將 卻如此低估敵方將領 實在太過草率 : 當初曹操手下的首席猛將夏侯淵 就是輕忽劉備的戰力而兵敗被殺 : 魏延身為劉備陣營的大將 不該如此重蹈覆轍 : 另外 關中的路線雖然是山路 但怎知敵方不會派出斥候、間諜勘查 : 如果只是單純的認為自己躲在山路中 就不會被敵人發現 : 實在是過於一廂情願的想法 : 萬一在行軍過程中被敵人斥候發現 敵人切斷後路 埋伏、包抄一起上 : 突擊隊將會全軍覆沒(因為在山裡 後路一旦切斷 要殲滅一個部隊很容易) : 以現代的觀點來說 這是個風險很大的方案 : 即使讓魏延成功 魏國在魏延佔領城池後 仍然可以對魏延的部隊進行夾擊戰術 : 魏延的突擊隊人數不多 又是輕裝備 糧食不過數日 一旦包圍 : 就可以在短時間內擊潰 : 而諸葛亮的大軍行動較為遲緩 不見得來得及救援 : 當初司馬懿以急行軍突然攻打準備做蜀軍內應的叛將孟達 : 蜀漢的部隊雖然急速馳援 仍是慢了一步 : 諸葛亮應該是見識過魏軍的快速反應能力 才會否決掉魏延的突擊戰術吧 : 反觀六出歧山的效果雖然不彰 可能也不是什麼好辦法 : 但在沒有更好的方案下 這是風險最小的一個方案 : 而前文所說 蜀國處處不如魏國 其實也不見得 : 蜀國的經濟能力(也就是打仗的本錢) 是比魏國還強的 : 單看諸葛亮六出歧山 姜維九伐魏國 就可知道 : 蜀國的國力可以承擔超過十次的戰爭 而且是主動出擊 : 軍事上來說 主攻的一方 要比防守的一方花更多成本打這場仗 : 主攻部隊 包括後勤補給 運輸工具 時間成本 都是相當耗費財力的 : 防守的一方在自己國土上打仗 可以減少許多壓力和成本 : 可見蜀國經濟力之強 是魏國和吳國無法相比的 諸葛亮的北伐我認為不是消耗國力的主因 仔細看細節,蜀軍是勝多敗少,但是傷亡對蜀國國力來講也有可能負荷不小 真正可怕的是姜維北伐,密集性狂攻魏國,這才有可能是主因 蜀國經濟 大於 魏國 我到認為是相等,因為諸葛亮跟姜維北伐時,各地動亂不斷 魏軍也不太敢有大規模軍事行動,當時魏國東南西北各有敵人 因為地形上的阻礙,大規模軍事行動無非增加亡國風險 再加上蜀軍的攻擊短而猛,除了諸葛亮第一次北伐 幾乎後來都只能說是局部性軍事打擊,毫無推進能力 魏國面臨這種情況也必須不斷增兵 雖然北伐對蜀國損失相當大,但魏國也因為四面都是敵人,對各方都必須用兵 綜合來說,魏蜀兩方經濟實力其實差不多 只是到了吳國敗壞,及其它蠻族沒落才打破這個僵局 決定先對每年都造成極大損失的蜀國發動大規模軍事行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7.16.155
文章代碼(AID): #1A3_I-GE (SAN-YanYi)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6 之 17 篇):
文章代碼(AID): #1A3_I-GE (SAN-Yan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