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世說新語‧術解第二十》1(阮咸解音逾荀勗)

看板SAN-YanYi作者 (望斷天涯)時間18年前 (2006/06/05 22:34), 編輯推噓4(401)
留言5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  荀勗,在史料記載上也有寫作「荀勖」的。 :  《晉書‧荀勖傳》: :   「荀勖字公曾,潁川潁陰人,漢司空爽曾孫也。祖棐,射聲校尉 :    。父肸,早亡。勖依于舅氏。岐嶷夙成,年十餘歲能屬文。從 :    外祖魏太傅鍾繇曰:『此兒當及其曾祖。』既長,遂博學,達 :    於從政。」 :  荀勖和荀彧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  荀彧是荀爽的侄兒,而荀爽又是荀勖的曾祖父, :  這樣算起來,荀彧應該是荀勖的「堂叔公」或「堂伯公」, :  荀彧與荀勖之間差了兩輩。 :  (荀勖的祖父荀棐(棐,音ㄈㄟˇ),是荀彧的堂兄弟) :  荀攸是荀彧的侄兒,算來荀攸的輩分比荀彧低了一輩, :  因此荀攸是荀勖父執輩的族人(荀攸比荀勖長一輩)。 :  簡單列個輩分關係: :   荀爽 荀棐 荀肸 荀勖 :      荀彧 :         荀攸 :  (肸,音ㄒㄧ,但微軟新注音輸入法得打ㄒㄧˋ才打得出「肸」字) :  荀勖在史書上留下的風評不太好。 :  《世說新語‧方正》14劉孝標注引王隱《晉書》謂: :   「(荀)勖性佞媚,譽太子,出齊王,當時私議,損國害民,孫 :    、劉之匹也。後世若有良史,當著佞倖傳。」 :  (按:「孫、劉」指的是曹魏開國以來歷事三帝、掌握機要的孫資、劉放) :  唐太宗李世民在《晉書‧武帝紀》篇末親撰的評論中說: :   「……子不肖則家亡,臣不忠則國亂;國亂不可以安也,家亡不 :    可以全也。是以君子防其始,聖人閑其端。而世祖惑荀勖之姦 :    謀,迷王渾之偽策,心屢移於眾口,事不定於己圖。元海當除 :    而不除,卒令擾亂區夏;惠帝可廢而不廢,終使傾覆洪基。夫 :    全一人者德之輕,拯天下者功之重,棄一子者忍之小,安社稷 :    者孝之大;況乎資三世而成業,延二孽以喪之,所謂取輕德而 :    捨重功,畏小忍而忘大孝。聖賢之道,豈若斯乎!雖則善始於 :    初,而乖令終於末,所以殷勤史策,不能無慷慨焉。」 :  劃姦行偽之人,荀勖位在被點名批判者之列。 荀勖有非常強的旁敲側擊之靈敏度,很能夠探得人心之潛藏心理,所以他 在一早就知道晉武帝決意立司馬衷為太子的情況下,選擇冒天下之大譏, 屢次為司馬衷說一堆違心的噁爛奉承話。其中的原由,跟荀勖自己的個性 能力有很大關連: 1.《晉書 荀勖傳》 「勖久管機密,有才思,探得人主微旨,不犯顏忤爭,故得始終全其寵祿。」 2.晉武帝稱讚他說:「勖明哲聰達」(頗有明哲保身之意) 另外一個主要因素,是晉武帝司馬炎本人的關係。司馬炎一生性情柔和,頗多 仁善之舉,甚至被後代批評為仁懦,原因就在於他做事喜歡跟大臣充分討論, 幾乎都以臣下的良謀善策為依歸,是個非常開明和善的仁君。 但是個性無主見的司馬炎,一生中卻有兩次(?至少兩次吧)關鍵的獨斷獨行, 當中司馬炎高度堅持(甚至絕對堅持)的態度,完全是一反常態。 第一次是279年,鎮荊州的杜預上書言孫吳有可取之狀,請求朝廷派兵滅吳。 杜預的上書引來舉朝的反對,當政者賈充、荀勖、馮紞(三人有共成一黨的傾向) ,尤其反對,聯合朝中大小官員亟陳伐吳之議不可取,當時,朝中只有張華一個 人,贊同杜預的伐吳之議(這也構成後來張華與賈充三人成為政敵的緣由)。這時 ,一向對賈充言聽計從的司馬炎,第一次展現他乾綱獨斷的君威,力排眾議下詔 伐吳,並且為了扼止反對派的力量,諷刺的任命賈充為大統帥,大都督,總統六 師。後來"眾軍既進,而未有克獲,賈充等奏誅(張)華以謝天下。帝(司馬炎)曰: 「此是吾意,(張)華但與吾同耳。」時大臣皆以為未可輕進,(張)華獨堅執,以 為必克。"(張華傳)。結果更諷刺的是,伐吳之舉:"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 黯然收",使者報告滅吳成功後,"(賈)充慚懼,詣闕請罪,帝撫而不問"。但之後 賈充與荀勖等因此怨懟張華,兩方結下深仇大恨 第二次是司馬炎立繼承人的時候,當時的人一般都認為司馬炎的弟弟齊王較適合 繼承皇位,至少比被認為智能不太足夠的司馬衷還好(有些人更認為齊王賢能), 所以大部分都主張立齊王為皇太弟。但是司馬炎因為當初司馬昭立繼承人時,與 齊王就有了心結,現在更因私心作祟與太孫聰慧(司馬衷的兒子司馬遹),早就打 定主意要立司馬衷了。所以雖然有徵詢過各個大臣對於立太子的建議,但其實早 就準備好要再乾綱獨斷、力排眾議了。於是,各大臣的立場方面,賈充因為齊王 跟惠帝都與他有婚姻關係(雖然惠帝較親),態度中立;而大臣衛瓘、張華、和嶠 等都認為惠帝不適合當太子;荀勖則因為早已窺知武帝心意,不顧天下譏評而支 持惠帝,明哲保身。之後果然,反對惠帝當太子的紛紛被武帝冷落,除了衛瓘以 外(因為反惠帝的方法很柔性),大多在官場上中箭落馬。所以荀勖雖然有"佞媚" 之譏,在不小的程度上也是武帝的堅硬態度使然,也許可以不必太過怪罪。 :  據《晉書‧陳壽傳》的說法,陳壽老先生也曾被荀勖給排擠過; :  荀勖的主要政敵是張華,而張華很賞識陳壽,想舉薦陳壽出任中書郎, 張華雖然反對立惠帝,但後來賈后得勢後,卻反而重用張華,使西晉的安穩壽命 延長了近十年,最後張華還跟賈后成為命運共同體,一起敗亡,真不知該如何理 清惠帝、賈后、張華的複雜關係 :  躋身機要,荀勖看不過去,於是來了一招隔山打牛,往吏部施壓, :  教吏部把陳壽外放、派去當長廣太守(長廣郡地屬青州), :  說來便是荀勖藉著打壓陳壽,來防止張華的勢力擴張。 :  陳壽不樂意外放,便以他的母親年老為由,婉拒就任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2.37.45 ※ 編輯: age317 來自: 140.122.37.45 (06/05 23:25)

06/06 01:02, , 1F
每次看完版上的新文章 就覺得受益良多 感激不敬<(_ _)>
06/06 01:02, 1F

06/06 10:11, , 2F
記憶中,賈充出征後還一直上奏反對南征,結果他勸阻ꬠ
06/06 10:11, 2F

06/06 10:16, , 3F
南征的奏章和王濬告捷的奏章同時抵達洛陽
06/06 10:16, 3F

06/07 01:02, , 4F
多謝a大的補充,讓人物之間的互動及其與時局的關係清楚多多
06/07 01:02, 4F

06/10 14:29, , 5F
好!
06/10 14:29, 5F
文章代碼(AID): #14X44Bhy (SAN-YanYi)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4X44Bhy (SAN-Yan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