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出師表

看板SAN-YanYi作者 (XAP)時間18年前 (2006/02/23 21:23), 編輯推噓4(4011)
留言15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5 (看更多)
其實是以前剛好要找點金萬重的資料,才讀了他的東西… ^^” 朝鮮人筆記裡還有很多可以看的唷。 再摘幾條《西浦漫筆》的文章。就當作閒聊文吧。 某些勉強和三國有關啦。 《西浦漫筆‧下》第72則:   孫權之稱帝,蜀漢群臣欲明義以絕之,諸葛孔明獨以為不可,遣使稱賀, 和好愈敦。使孔明當我國丙丁斥和,則無亦有不盡如清議者否?丁丑下城非如 趙宋之忘親事讐,只以不忍負萬曆救援之恩,嬰城死戰力殫,然後屈己為百姓 請命。雖使聖人當之,不過如此。或者謂當夷七廟,湛九族,為大明死節,此 恐或過矣。周之立國,地近戎夷,故朱文公猶以為非殷純臣,況我國在九服之 外者乎?   竊謂丁丑後尤與丙子不同。下城之初,君父危辱,未離虎口,雖素在草野 者,皆宜奔問歸唁,同心合力以圖不亡,何忍污穢朝廷,若將?己乎?彼二老 之遐舉,固非人人所能學,亦非人人所當學,要各求其心之所安,而自盡於臣 子之職而已。   孔子謂伯夷叔齊不降其志,不辱其心。謂柳下惠少連降志,辱其身。君子 之道,安可同也!不處小朝廷云者,亦以高宗之可醜耳。無論大王句踐事,鄭 子產諸人,豈以其君之事晉事楚為去就乎?晉惠公背恩挑禍愎諫喪師,無足可 道,而晉大夫反首拔舍以從之。君臣情分,詎不如此?   崔完城終始主和,固多是非,亦豈非自盡其職,無愧於心者耶?李澤堂心 知斥和之非,而為父兄牽制,不能立異,及見南漢之憂辱,終身傷痛,席藁私 寢,遺命薄葬,以罪人自處,其亦孔距心之流乎?張谿谷當廟議斥和,燕居咄 咄,對人有神州陸沉之歎。然未能力擔和議如完城者,蓋知言之必無益也。此 於君子語默之節,似乎得矣,而揆以宗臣休戚之義,則不得無歉,此三田文字 之所以作也。世多謂谿谷之作是文,恐秉筆之人,引喻失義,為國家羞辱,故 其文以楚莊王之僭王猾夏作冒,豈其然乎?豈其然乎?若谿谷則以為主辱如此, 義不可以獨清,甘心西子之蒙不潔,日後種蠡之任,以此為之兆。其至誠深痛, 雖隔世而可知也。蓋澤之自貶,谿之自污,乃二公之自靖自獻者,而未嘗向人 說道。故三田碑文,不載於谿谷文集中。豈門人子弟舉皆於此?然歟?抑知之 而有所不敢歟? (khara案:張維所撰碑文後未之採,改以李景奭撰。) 《西浦漫筆‧下》第18則:   李文成公(khara案:李栗谷)請養兵十萬,柳豐原(khara案:豐原君柳 成龍)以為不可,而追思於壬辰。(khara案:李栗谷先擔憂日人侵襲主張養 兵,時柳成龍反對。其後乃追悔之。)豐原目見當時,無兵可用,無食可食, 其追思固宜。然以已 然者策之,則亦豈盡然?   宋太祖欲取幽州,謀於趙韓王,趙曰:「誰可將者?」上曰:「曹翰可 將。」又問:「誰可以守?」曰:「曹翰亦可守。」趙曰:「翰死,誰可繼 者?」上默然曰:「卿可謂遠慮。」遂寢其謀。文成之先見,信乎明矣,所 畫信良籌。文成之才,亦優於辦此矣。然曾不踰年,天奪文成。後之繼之者, 安得盡如文成乎?唐之全盛,鎮兵四十餘萬,而民力殫,致有天寶之亂。宋亦 以禁兵自病。以蕞爾國養兵十萬,而災不及民者,未之有也。   壬辰之不亡,獨賴國無刻核之政,民心不絕於李氏耳。文成公卒於甲申, 距壬辰未十年。以我國十年間簽括訓閱,未必能當秀吉之鐵劒火銃,而民心一 離之後,楊李援師何以饋餉?湖嶺義旅何以糾合?未食養兵之效,而已受養兵 之害,必矣。今俗為象棋之戲者曰:「只看三手,勿為宮砲。」此言可以喻大。 (khara案:此條就現實面言朝鮮廢武已久非倉卒可辦。害必先於利。然或亦 可先訓民以武?) 《西浦漫筆‧下》第19則:   楊鎬島山之役,不能持重,喪銳於窮獸,幸得遭劾褫歸,不然愈見其狼狽。 丁應泰之搆誣,本國固多溢辭,若其參楊自其職耳。   毛文龍縱下侵漁歛怨屬國,固有罪矣。而若其屯兵海口,牽制遼瀋,則未 嘗非良圖。袁崇煥誘而殺之,奪其勁兵以自衛,椵鎮之殲覆,袁之罪也。   我國人愛楊而惡丁,固是人情。若其因仇視毛帥,譽袁如諸葛孔明岳武穆, 則誤矣。(袁奪兵事,金參判徽云。) (khara案:金萬重似偏好反向思考。朝鮮人多惡毛而崇袁是實。毛之牽制清 太祖有功亦實。(後人或因惡毛而擬之「漢奸」,不當。議和事袁亦嘗用之。 兵法虛虛實實,固不必定如何也。)然毛跋扈不遜,行徑惡劣,殺之固宜。但 激孔耿之變或有難為者。) 《西浦漫筆‧下》第20則:   內醫官金萬直隨節使赴燕。輔政大臣孫伊(khara案:即索尼)有疾,邀 萬直治之。因從容語及我國事曰:「丙子之役,我從九王到你國,山川風土宛 似江浙,信樂土也。」又曰:「九王之入江都,求見你國大臣,一老翁肩輿入 陣,見王不拜。諸將叱之,殊無懼色。但稱『吾不怕死,任你殺之。』諸將或 怒其不遜,或笑以為耄,然其實好人也。你知之乎?」萬直年少不知故事,歸 到館中問之,始知其為海昌尹公也(khara案:尹履之,封海昌君)。當時臺 諫之修隙者,以拜虜誣蠛,公賴孝廟(khara案:朝鮮孝宗,初為鳳林大君) 親見實狀,其言不行而齮齕終不置。孰謂公論反在於夷虜耶?可慨也已。 《西浦漫筆‧上》第15則:   魏孝文天資之美,超出百王。而其變夷為華,多有不中者。   成周之營洛,以洛為當時九服之中也。魏土北邊無極,而自洛陽南距敵國, 才數百里,非所謂宅中者也。河東河內皆古帝王之都,而風氣強勁,宜於北人。 行王政者,何必洛陽?   崇儒右文之意固美矣,而奚取於崔盧鄭李乎?又令諸王改娶於五族,而以 前妻為妾,彼倚門戶,奴其夫之婦女,又安足貴為此亂倫之事乎?盤庚之遷都, 庶民怨咨,而猶且申申三誥。太子恂以童幼之年,雖不即從令,何遽至於廢而 殺之乎?君臣之間所以訏謨而教誡之者,率皆飾文而少實。頗有巨君子陽 (khara案:王莽和公孫述)之遺風,無亦魏收秉筆輩之過歟?   以魏之全盛,當蕭齊之內亂,強弱之勢,如山壓卵。設令江左王氣未及三 百之期,席卷江淮,包括梁漢,非難事也。而兵車屢動,身殂戎行,而終無尺 寸之功。武略之不競,於斯可知。國既南遷,日漸委靡,北土空虛,盡為爾朱 氏牧馬之地。一再傳而國已亂亡。雖以孝文為魏基禍之主可也。 (khara案:此條南北朝史事分析當否姑不論,而其言當亦清諸帝之所借鑑擔 憂者。又,金萬重稱美北魏不只一次,或亦意有所指而不便明言者。) 《西浦漫筆‧下》第4則:   我東雖稱殷太師所封之邦,降至秦漢,遺風掃地。國俗之愚悍,少無異於 鮮卑,靺鞨。及東晉末浮阿道等東來,始知有文字之教。新羅之盛,薛弘儒以 釋門之羅睺(案:薛聰,新羅景德王時人,元曉大師被迫娶公主所生。封弘儒 侯。此處典故在於羅睺乃釋迦俗家所生子。),首闡文風。崔文昌以丈室之維 摩(案:崔致遠,韓國漢文學之鼻祖。),大鳴中華。至於麗末,圃牧諸公, 因之而反正於孔孟(案:鄭夢周號圃隱,李穑號牧隱。皆受元代朱子學影響而 有排佛之舉。)。論其擊蒙納牖之功,則佛氏非細。蓋亦以言語氣味有相貫通 而然也。至今東人稱師為師僧(??),未有佛教時,元不識有此等事也。 《西浦漫筆‧上》第33則:   元魏諸帝率皆夙惠而早殀。道武、明元、太武、文成、獻文、孝文皆稱令 主,唯太武纔得四十而以弒殂,餘皆三十餘或二十餘。以孝文之賢,亦止三十 三,宣武以下不足論也。   以史考之,太武之生景穆太子,景穆之生文成,文成之生獻文,獻文之生 孝文,孝文之生太子恂,皆以十四五歲。累代生男不能皆如是之早,或恐史策 錯誤矣。及觀北齊紀,則瑯琊王儼年十四誅和士開,被戮於後主,而有男四人。 北種之早熟乃爾!魏史亦無可疑矣。   按,史稱魏太武壽四十五,而以壬戌建儲時,稱皇子濤年將周星者推之, 則四十五當作四十一。 《西浦漫筆‧上》第16則:   孔明之功祁山,魏延請得五千兵,從子午谷襲長安,孔明不從。唐太宗駐 蹕之役,道宗請以五千兵,乘虛取平壤,太宗亦不省。此兩策絶相類,而孔明 太宗之師皆不得成功。故魏延常以為恨,太宗亦頗追悔於李靖之言。事過後執 咎,誠是異事,衛公於此不免俗態也。魏延道宗之策,固可謂之敢勇,成功則 未也。   長安漢都,李傕之犯闕,城峻不可攻,叛卒內應然後克之。是時魏置重鎮 守,以貴臣守禦之備,理無疏略。夏侯雖曰無謀,安有乍見敵兵數千,便委城 而走如延所料乎?攻城數日不下,則洛陽之救已至,延必成擒矣。   隋煬帝以百萬眾攻遼東,高麗亦豈不傾國以拒王師?平壤虛弱如道宗所料 者,而來護兒以江淮水軍,直擣城下,大敗而還。況泉蓋蘇文豈望風束手者乎?   唐人之論征遼之役者,唯柳公權之對文宗,其言最公。蘇文雖凶逆,若其 才略,亦一時雄傑。固非道宗輩所能克也。 -- 秦人不死,驗苻生之厚誣;蜀老猶存,知葛亮之多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0.93.253 ※ 編輯: khara 來自: 61.230.93.253 (02/23 21:29)

02/24 01:03, , 1F
最後魏延跟李道宗的史論既中肯又發人深省
02/24 01:03, 1F

02/25 02:13, , 2F
卷下第 4 則蠻妙的,竟然會這樣說~~
02/25 02:13, 2F

02/25 02:14, , 3F
放進精華區目錄14「三國相關史料、筆記、雜談」囉!
02/25 02:14, 3F

02/25 13:08, , 4F
第四則看不太懂耶,跟三國的關係是
02/25 13:08, 4F

02/25 18:09, , 5F
這裡面幾則其實是以前我打字給另外一個朋友的。
02/25 18:09, 5F

02/25 18:10, , 6F
因為直接用複製貼上,就多出一些不相干的東西了(囧)抱歉
02/25 18:10, 6F

02/25 18:13, , 7F
毌丘儉和他們開過戰毀過丸都城,算是一點關係吧…
02/25 18:13, 7F

02/25 18:14, , 8F
然後陳壽的編列,都在東夷,「性凶急,喜寇鈔」大
02/25 18:14, 8F

02/25 18:15, , 9F
大概是金萬重這麼說的原因之一吧…
02/25 18:15, 9F

02/25 18:15, , 10F
不過其實我覺得金萬重這裡的用意是對於排佛論的輕微反彈。
02/25 18:15, 10F

02/25 18:15, , 11F
因為朝鮮朝儒生有許多受到朱子學影響,主張排佛。
02/25 18:15, 11F

02/25 18:16, , 12F
其實金萬重的重點在於佛教對朝鮮半島文化的影響也很大。
02/25 18:16, 12F

02/25 18:17, , 13F
認為不必太激烈排佛。我猜是這意思吧。
02/25 18:17, 13F

02/25 23:07, , 14F
哦..原來如此,請問擊蒙納牖及佛氏非細的意思可以嗎
02/25 23:07, 14F

02/26 19:02, , 15F
《易.蒙》:「上九,擊蒙。不利為寇,利禦寇。」
02/26 19:02, 15F
文章代碼(AID): #13_RTeYu (SAN-YanYi)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最舊先):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3 之 5 篇):
閒聊
6
6
閒聊
5
19
閒聊
4
15
文章代碼(AID): #13_RTeYu (SAN-Yan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