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荊州三問

看板SAN-YanYi作者 (羅羅亞索隆)時間19年前 (2004/12/20 01:25),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5 (看更多)
※ 引述《midamaiya (加州健身)》之銘言: 荊州七郡或九郡?   讀過三國的人,沒有不知道荊州的。「劉備借荊州,一借不還」、「關羽大意失荊州 」,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典故,都和荊州有關。   不過真要弄清楚「荊州」所指的意思,並不容易。   一般都說東漢荊州有七郡,漢末分出兩郡,成為所謂「荊襄九郡」。   問題在於,什麼時候變成八郡或九郡?   大部分的三國論述,提到劉表管轄的荊州,乃至赤壁戰後劉備、孫權、曹操三分之下 的荊州,都是以七個郡計算。   西漢和東漢的荊州領有七郡,這點沒錯。包括長江之北的南郡、江夏郡、南陽郡,以 及長江之南的長沙郡、武陵郡、零陵郡、桂陽郡,《漢書.地理志》、《後漢書.郡國志 》都這麼記載。但到了東漢末年、至遲在劉表擔任荊州刺史時,荊州就已經變成八郡了。 多出來的是從南陽郡分出來的章陵郡。   劉表受詔出任荊州刺史,是在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年),但他就任時受阻於袁術 和地方民亂,有個名叫蒯越的人勸他樹威立德,如此「兵集眾附,南據江陵,北守襄陽, 荊州八郡可傳檄而定。」(《後漢書.劉表傳》)   這裡所指的「荊州八郡」,唐朝 太子李賢注引《漢官儀》說:「荊州管長沙、零陵、桂陽、南陽、江夏、武陵、南郡、章 陵等是也。」   有郡就有太守。劉表據荊州時,前面提到的蒯越,以及黃射(江夏太守黃祖的長子) 就擔任過章陵太守。(《三國志.劉表傳》引注《傅子》、《後漢書.禰衡傳》)   由以上可知,劉表據領荊州時已有八郡。正因如此,所以建安十八年(213年), 漢獻帝封曹操為魏公,表彰曹操的功績時,說他南征,荊州「百城八郡」歸降(《三國志 .武帝紀》)。這裡說八郡,而不說七郡,當時荊州八郡的事實已經很明顯了。   曹操得到荊州後,又從南郡分出一部分,成立襄陽郡,連同八郡,共九郡,荊襄九郡 之說由此而來。 ----------------------------------------------------------------------------- 對於第一個問題 依照 李曉杰 著 東漢政區地理 一書的第十章 來提出看法 荊州在東漢初期共有七郡 也就是上面所提到的江北的南郡、江夏郡、南陽郡以及長江之南的長沙郡、武陵郡、 零陵郡、桂陽郡 這七郡 而上面後面說荊州九郡之說..其實是不恰當的 因為東漢末年的動亂以及軍閥割據 整個荊州 在最大的極限很有可能已經被割成十五郡之多.. 其中 南陽郡 在獻帝初平元年左右即析置章陵郡 在獻帝建安中(13年)析置南鄉郡(水經.丹水注以及晉書.地理志) 南郡  在獻帝建安13年析置襄陽郡(宋書.州郡志 晉書.地理志 元和志 寰宇記) 在獻帝建安13年析置臨江郡(宋書.州郡志 晉書.地理志) 劉備則在建安15年將臨江郡改名為宜都郡 並在建安21年將宜都二縣別屬固陵郡(巴東) 在獻帝建安24年孫權析宜都郡置固陵郡 江夏郡 在獻帝建安13年江夏郡一分為二,北為曹操所據,南則為孫權所據     在獻帝建安13年孫權析江夏郡置蘄春郡(宋書.州郡志)     在獻帝建安19年孫權析江夏郡置西陵郡(三國志.吳志 甘寧傳)     但是被認為在獻帝建安25年之前旋被廢.. 武陵郡、零陵郡、桂陽郡三郡是在這個時期中較穩定的郡 除了領縣偶有變化 長沙郡 在獻帝建安15年孫權析長沙郡置漢昌郡,但懷疑它在廢止建安24年左右被廢 以上是我轉載書中的內容,歡迎大家指教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31.159.87

210.241.75.254 12/20, , 1F
210.241.75.254 12/20, 1F

219.84.102.35 12/22, , 2F
版本很多 不過我查到的是最多有24郡
219.84.102.35 12/22, 2F

140.119.201.92 12/23, , 3F
那種懸廢的不算 最少要好幾年以上..
140.119.201.92 12/23, 3F
文章代碼(AID): #11nRcaNq (SAN-YanYi)
文章代碼(AID): #11nRcaNq (SAN-Yan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