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1975年臺9甲線探勘新聞報導

看板Road作者 (ybuc)時間15年前 (2009/06/07 10:53), 編輯推噓11(1105)
留言16則, 1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勘察新北橫公路艱難歷程 【本報記者王家政隨新北部橫貫公路踏勘隊專訪】 台灣省公路局等十七單位卅二人組成的隊伍,六月九日開始踏勘烏來宜蘭線新北部橫貫 公路,由於連日霪雨,踏勘隊每個人的衣服都被雨水打濕,滿身泥土,途中險象環生, 已有數人受傷或生病。 九日上午,踏勘隊在公路局第一區工程處集合,由該局規劃處長張浵主持出發前的座談 會,副局長方恩緒來送行,並提示應注意的事情,本報記者隨團採訪。 下午二時左右,公路局派車將踏勘隊送到烏來,開始踏勘旅程。 探勘隊員,每人一頂晴雨兩用的帽子,一件雨衣,一套卡其制服,一個水壺,有點像「所 羅門王寶藏」電影裡的探險隊,事實上,這一趟旅程也的確艱險萬分。 起初還有羊腸小徑可走,但山路愈走愈狹,到十五、六公里的他方,路徑已被雜草遮住 ,十分難走。 路上有兩處坍方,看著山頂不時滾落一、兩顆小石頭,大家提心吊膽,很謹慎的通過; 沒多久,開始下雨了,每個人雖已穿上雨衣,但衣服及鞋襪仍都濕透。 由於天雨路滑,行動太慢,到晚上七時,才到達預定紮營的地方,九點多鐘才開始吃晚 飯。第一夜,大家穿著濕衣服勉強度過。 第二天,是最艱難的一天。上午八時出發,走了一公里左右,開始進入大礁溪山的原始 森林,踏勘隊僱用的五十名,山胞大部份揹負行李,三、四人在前面開路,所謂的開路 ,只不過是將一些雜草或小樹砍倒,供大家攀越前進。 雨不停的下著,汗不斷的淌著,昨夜以體溫「烤」乾的衣服又濕了。腳下的「路」,只 有一個手掌那麼寬的地方可以踏上去,這些傾斜的「路」,要手腳並用才能通過。 雖然,大家小心翼翼,仍然有三個人摔下山崖。他們或者是錯抓了枯朽的樹枝,或者是 踩到鬆軟的泥土。水質會的蕭溪盛,在山崖上滾了五、六次,帽盔、地圖都散落了,幸 虧抓住一把樹藤,才不致繼續滾下去,否則凶多吉少,後來,由同伴攀下山腰,在二十 公尺左右的地方協助他,爬回「路」上,但已頭破血流,不過他精神還不錯,繼續前進。 汗流得太多,口也渴了,沒多久,大家身上帶的水壼已經空了。這時候,又渴又累,水 就像是玉液瓊漿那麼珍貴。走到大礁溪的上游,溪水滾滾而流,我們坐在大岩石上,雙 手捧起涼泉,解決了口渴的問題,這種天然的泉水,有一種甘甜的味道,似乎比什麼飲 料都好喝,上午的這一段路,很多柳杉成林,非常茂密,到下午一時,踏勘隊抵達台北 縣與宜蘭縣的縣界,距烏來廿二公里零八百一十五公尺,標高九百八十公尺,大家坐下 來準備吃午飯,有人脫下登山鞋,赫然發現兩、三條螞蝗。 螞蝗,是一種軟體動物,專門吮吸人體的血液。大家聽說有螞蝗紛紛脫鞋或捲起衣袖來 檢查,大多數人都被螞蝗咬到,只見被牠吸血的地方,留下一條血紅色的傷痕,又痛又 癢,有人忍不住這種癢痛,用手去抓,破皮之後,血液不停的流出來,趕快擦藥。 據一位山胞說,這附近的山地螞蝗很多,大家乃提高警覺,將鞋帶紮緊,用登山鞋將褲 腳套牢,防範螞蝗偷襲。 踏勘隊的領隊,公路局規劃處副處長許慶雲,與工程師林榮昌研究,發現兩個問題:第 一,踏勘隊上午走了五個鐘頭,才踏勘了三點五公里,顯然太慢了。第二,藍映一萬分 之一的地圖,與實際的距離,有些偏差,地圖上顯示縣界在二十公里八百五十公尺的地 方,而實際測量則為距烏來廿二公里零八百一十五公尺。由此可見踏勘工作十分重要。 下午三時,踏勘隊繼續前進,這一段路比上午的路更難走,沿途多是三公尺高的蘆葦, 雖然由開路山胞用蕃刀砍掉一部份,但這些鋒利的蘆葦,在每一個人的手臂和臉上,都留 下一道道的割痕,奇痛無比下午這段路,似乎與一般登山者所走的路線不同,登山的人大 多數沿山脈的稜線前進,而蹧勘隊則不走這些較易通過的地方,走稜線下面的斜坡,稜線 下的斜坡,大多為峭壁懸崖,有兩處最危險的地方,蹧勘隊只好學「泰山」,利用山藤吊 過兩、三公尺寬的懸崖,當然,在峭壁兩旁有人等著接應,否則失足落崖就不堪設想了。 另一處,有三、四公尺高的峭壁,幸賴礦業研究所主任鍾振東及礦務局陳秉仁兩位登山專 家一前一後照顧,才使大家順利通過。 地質調查所的詹新甫,有近卅年的登山經驗,他說,這種山區應該是山豬與毒蛇出沒的地 方,但迄至日前為止,還未遇到,原因有二,一是山豬害怕成群結隊的人,不敢隨便現身 ,二是青竹絲與百步蛇等毒蛇,因連日下南大多躲在山洞裡不出來活動,如果天晴的話, 蹧勘隊就要隨時防範毒蛇侵襲了。 第二天摸黑下山,在一個已荒廢的橘子園工寮裡休息,有人在鞋裡發現蜈蚣或螞蝗,可 見這段路的瘴氣極重。 六月十一日,踏勘隊下午在礁溪鄉一個農林試驗場休息,等大家體刀恢復之後,再繼續 上山踏勘。 踏勘隊預定在兩、三天內踏勘完由礁溪出口的甲線,再看由員山鄉出口的乙線,然後比 較優劣得失,擇一開闢為新北部橫貫公路。(六月十三日寄自礁溪) 【1975-06-14/聯合報/02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9.42.50

06/07 10:56, , 1F
1975年.........
06/07 10:56, 1F

06/07 11:34, , 2F
http://tinyurl.com/m47bc4 (這算員山線)
06/07 11:34, 2F

06/07 16:01, , 3F
可以問這條路不開通的理由嗎?
06/07 16:01, 3F

06/07 18:47, , 4F
1964年哈盆遷村到福山村後,福山到礁溪、員山之間就成為無人
06/07 18:47, 4F

06/07 18:48, , 5F
地帶,不知會不會與這個因素有關?又哈盆會遷村,即是哈盆村
06/07 18:48, 5F

06/07 18:50, , 6F
落在1960年代,是台灣唯一(?)沒有公路可以到達的村落,再加上
06/07 18:50, 6F

06/07 18:50, , 7F
颱風等因素,就被政府遷至今福山村落北方5、6公里處定居
06/07 18:50, 7F

06/07 23:22, , 8F
當時規劃處長張浵都現在已經八十幾歲囉,還在逢甲兼課
06/07 23:22, 8F

06/08 00:42, , 9F
這條不開通可能跟國五線有關
06/08 00:42, 9F

06/08 01:26, , 10F
好一篇讓人身歷其境的新聞稿...
06/08 01:26, 10F

06/08 01:51, , 11F
當時的記者文筆真好
06/08 01:51, 11F

06/08 07:38, , 12F
很喜歡看這種超過三十年前的文章。
06/08 07:38, 12F

06/09 00:55, , 13F
這是走哈盆古道嗎?
06/09 00:55, 13F

06/12 07:48, , 14F
怎麼好像網誌文章XD
06/12 07:48, 14F

06/12 15:39, , 15F
這新聞也寫的好特別........
06/12 15:39, 15F

06/12 22:01, , 16F
回qin,這不是哈盆古道,這是西坑林道
06/12 22:01, 16F
文章代碼(AID): #1AAokjvJ (R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