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私擬的本土化台北市路街名

看板Road作者 (fool)時間17年前 (2007/08/16 06:54),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5 (看更多)
※ 引述《eslite12 (recta sequi)》之銘言: : ※ 引述《mintap (fool)》之銘言: : 43 : : 寧夏路-->雙連西路 : 我的感覺是寧夏路附近跟雙連的關係不那麼大 在地人比較會叫它是下奎府 關係還是有的啦,民生西路以北的寧夏路就是走在雙連埤的西岸 : 若真要更名的話 "下奎府路""蓬萊路"(附近幾乎都是蓬萊物產開發的)都較好 日本時代台北廳時期廳直轄大稻埕區下奎府聚街的範圍約為今之五原路 承德路 長安西路 太原路等路圍城的區域. 我覺得奇怪的是今天的日新國小其實大可以名正言順地叫作"奎府國小", 此國小既不在台北廳時期"日新街"的範圍內,也不在1922年町制實施以後的 "日新町"內(較日新街往南拓展至圓環的一角).當然這日新國小的前身是在 日本時代就有的,當時叫作"日新公學校",也許與廳治時期日新街 下奎府聚街 都是日新街警察官吏派出所的管轄範圍有關. : 而事實上後者雖然日本化 但又比前者好(因為"奎府聚"並非位於此地) : 當然如果要取政治折衷 "鐵道路"跟"銘傳路"是最好的選擇 以紀念本市第一段鐵路 : 不過我是覺得多數街道不需要改名 畢竟用習慣了 而且台北的道路太多跨聚落 : 只有幾條我個人覺得應該要改: : 1.迪化街一段=>永樂街(這是身為大稻埕子弟的小小心願) 迪化街本身也經過數個"街"(按:日本時代台北廳時期的"街"指的是一個面狀的區域, 與戰後迄今慣用的線狀觀念不同),由南往北依序為蘆竹腳街 南街 中街 中北街 再往北則兩旁屬不同的街,似以今之迪化街為界. 提一下永樂市場,此處本為空地,1903年台北廳指定此空地為公園預定地, 但不知何時何故開設為市場沿襲至今 : 2.廣州街=>龍山寺前街或簡化成龍山寺街(恢復舊名而已) : 3.士東路91巷與士東路往南的巷子=>蘭雅街(這算蘭雅的核心 而且又大又直) : 4.光復北路南京東路以北=>頂東勢街(不然一條路斷成那樣很討厭耶) : 然後我個人認為如果縣市某種程度整合 市政中心不會在信義區 且市政中心遷址的呼聲 : 在都市計畫界不是新聞 所以市府路與市府廣場實在不是太好的名字 1932年的台北都市計畫中是以縱貫道路與縱貫鐵路的交點北門圓環為都市計畫的中心, 但這地方怎麼看都太偏西了,小人我"目測"的都市計畫中心在今之建國南路 仁愛路口, 這兩條公園道在經過這路段路幅都增為百米. : 所以應改名為高玉樹大道與高玉樹廣場 表彰這位興雅庄最傑出的人物(興雅過去是大田庄 : 應該似乎好像也沒啥名人了) 我個人認為路名還是不要以人名(不論是還在世的或是已不在人間的)命名,可以減少爭議. 小人的理由是人都難免犯錯,即使是偉人也會犯錯,而且越偉大的人一但犯錯 影響力越大(君子之過,如日月之食?).劉銘傳 高玉樹都算是台灣歷史上的偉人,但 劉氏 高氏也作過錯事,雖瑕不掩瑜,但作為路名難免爭議.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1.106.110

08/16 12:45, , 1F
同意
08/16 12:45, 1F
文章代碼(AID): #16muH0jc (Road)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6muH0jc (R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