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你結婚了沒?

看板R89325xxx作者 (human capacity)時間19年前 (2005/05/06 10:16),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2005.05.06  中國時報 你結婚了沒? 藍佩嘉 一位三十多歲的日本女學者來台灣時,向我抱怨她走到哪裡,從計程車 司機到路邊小販,都會問她:「你結婚了沒?」得知她是單身後,還會來一 段擔心她太晚嫁不出去的演說,讓她大為驚訝台灣人如此無忌憚地探究陌生 人的隱私。 類似的經驗對台灣單身女性來說,更是家常便飯。這類的詰問把婚姻狀 況當作一個基本的人群分類原則,同時隱含了視結婚為正常、完整的成人生 活的規範價值。其實,這樣的道德預設與當今社會的多元生活形態大有出入 。據內政部統計,廿至四十四歲的台灣女性中,每十人中有四人單身,節節 上升的離婚率也持續解構傳統的家庭組成方式。 台灣女人為什麼對婚姻卻步,牽涉到很多因素,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 多數男性在結婚後,可以享受到伴侶提供的無酬家務勞動;相對起來,伴隨 著婚姻而來的媳婦、太太的角色,卻往往造成女人在勞務上的增加、自由度 的降低。這是為什麼有越來越多的女性寧可同居,而不願進入婚姻體制與夫 家為主軸的親族秩序。 維持單身的女性,或可免除父權家庭的性別包袱,卻增加了物質生活上 的負擔與困難。與配偶同住的生活,除了因為養育小孩而增加的費用,居住 、水電等生活支出都因共同分攤而顯著降低。單身者面對都會區昂貴的房貸 ,除了高所得者難有能力「成家」,獨力生養子女的規畫更是殷琪之類的女 性才有的餘裕。一位女性朋友在洽租一間二十坪的公寓時,房東甚至不客氣 地說:「你一個人幹麼住這麼大的房子?單身的人應該用不到廚房吧?」 許多制度資源的分配,把結婚當作普遍的預設,視單身為過渡、例外的 生活形態。最明顯的例子是,行政院關於中央機關學校職務宿舍的管理規定 中,明列單身教職員工的宿舍不得超過十三坪。以台大來說,有眷員工可以 申請分配三十坪的宿舍(雖仍有粥少僧多的困境),付出同樣勞力的單身教 職員卻只能居住在六點五坪、無客廳無廚房的狹小房間。台大教員雖曾連署 抗議這項不公平的規定,校方仍以政府的老舊法令推諉回應。 同志是另外一群在婚姻圍牆外遊走的人。台灣法律對於婚姻採取一夫一 妻的界定,同性的長期伴侶不被認可為家人關係。這樣的規定對於同志的日 常生活權益有著具體的影響,比方說,同性伴侶無法成為人壽保險、災害救 助、宿舍等各項職工福利的受益人,無權以配偶身分申請稅務減免、國宅貸 款與轉讓,以及繼承伴侶的財產與著作權等。 因此,同志團體對於婚姻權的爭取,不只是在象徵意義上爭取對同性伴 侶關係、多元家庭形式的社會認可,更實質的理由是,日常生活裡有太多的 制度運作與資源流通是奠基在婚姻體制之上。把同志排除於婚姻大門外,不 僅阻礙其公民權利的充分實現,更強化了綿密而隱形的異性戀霸權。 不論是主觀選擇單身身分的人,或是無奈地被排除於婚姻體制外的人, 都不應該因為其婚姻狀態而得到差別待遇。以未婚、已婚為標準分配福利資 源的各項法令制度,明顯地違反憲法的平等原則。如此一來,國家在無形中 扮演著道德教化的生活指導員,質問著每一位公民:「你結婚了沒?」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69.35.10
文章代碼(AID): #12UjDotc (R89325xxx)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2UjDotc (R89325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