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兩種針對前瞻計畫軌道建設的失敗批判

看板PublicIssue作者 (不告訴你)時間7年前 (2017/06/17 16:07), 編輯推噓0(112)
留言4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轉錄來源】 關鍵評論網 【文章標題】 兩種針對前瞻計畫軌道建設的失敗批判 【完整內文】 打從數十年前台灣開始規劃與建設都會區軌道大眾運輸系統時,兩個幽靈就附身在許多台 灣人的身上,並透過他們嘴或是鍵盤,展現出對於軌道運輸的強烈排斥,尤其當高雄捷運 誕生之後,這兩個幽靈的形體愈發明顯,到了日前政府推出軌道運輸佔據一半預算的前瞻 建設計畫時,我們更容易看到這兩個幽靈在許多台灣人身上徹底發功,宛若燃起烈焰的寺 廟香火。 但有意思的是,被這兩種幽靈附身的人們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被附身的事實,或者說,他 們總是認為這種惡靈附體的狀態是自然、健康且理所當然的。我稱呼為這兩個幽靈為「虛 假財政紀律」與「高貴野蠻人」迷思。 虛假財政紀律 郝明義提3大質疑 籲總統及林全交代清楚 嗆「前瞻計畫」!柯文哲:8800億只能蓋出「孑孓館」,連蚊子都孵不出來 談前瞻計畫 前閣揆毛治國:蓋輕軌營運必然虧損 比較多的人被第一個幽靈附身,乍看之下,我們都會以為這群人具備著對政府支出深惡痛 絕的新自由主義靈魂,他們對待包括鐵路、捷運,或是其他大型公共建設永遠視之為浪費 ,他們甚至會一分一毫地去計算,這些建設支出能夠產生多少的獲利,所有不能產生EPS (Earning Per Share,每股盈餘)的公共建設,都是債留子孫、浪擲稅金。尤其是軌道 運輸建設,或者更準確地來說,在台北都會區以外的軌道運輸建設。 但有意思的是,我們從來不會看到被這種幽靈附身的人對於五楊高架道路的800億建設經 費吭過一聲,他們甚至對於年金改革沒有太大的興趣。然後,我們不難發現其中的這些人 ,還會不停地轉貼中國的「四橫四縱」高鐵路網建設以及其海外的「一帶一路」大戰略的 新聞,以此嘲笑台灣的落後與彰顯中國的強大。 當這些人忽然發現高雄捷運已經開始獲利,自給自足,或是發現桃園機場捷運竟然在短短 數個月間營運已經接近損益兩平,他們又會收起平時散漫與不求甚解的態度,努力在各種 細節中證明,這樣的這些軌道運輸服務的成功是如何被「捏造出來」,例如會計原則、運 量計算、收入計算,最後得到的結論是,不管是桃園、高雄,或是未來的臺中、臺南、新 竹,都是失格的城市,不應該擁有任何的都會區軌道運輸系統。 舉例來說,臺中台灣大道的公車專用道的單日運量早就已經直逼部分臺北捷運路線的運量 ,我們仍然不難發現,永遠都有人強烈批評在臺中興建任何軌道運輸系統的聲音,然後持 續跳針:「先把公車做好來!」我每次站在台灣大道上白海豚造型的公車站中,看著三輛 人滿為患的公車同時進站,我完全不曉得至少在台灣大道上的公車到底要到什麼程度才叫 做「把公車做好來」。 台中快捷巴士 BRT Photo Credit: 台中快捷巴士自救會 臺中舊BRT專用道,現為台灣大道公車專用道。 財政紀律從來只是一個好用的武器,是心中或隱或現的歧視、也談不上具體內涵的模糊意 識形態。或者,如果這是某個政治人物跳出來放話,為自己的政治利益與名聲所服務,並 非任何政治上的理想或是務實的專業素養,以財政紀律為名的各種話語與行動,最終只會 產生更多的污名與歧視。 許多評論者喜歡以台北市長柯文哲,以及和他有相同想法的人,以他們過去的言行證明, 關注台灣捷運建設的財政批評者,確實是真實在意財政紀律。但我們一定得注意到兩件事 情: 首先,現任台北市長可以大談財政紀律並以此對其他地方的大型運輸建設指指點點,完全 是建立在台北市三十多年來接收了近兆的投資,完成了一套台北市民甚至是台灣國民引以 為傲的捷運系統、公車體系的事實基礎之上。柯文哲踏入政壇之初,以真誠、率直著稱, 但以他的位置做出這樣的指教與發言,實在令人感受不到任何的真誠與率直。 再者,包括柯文哲以及抱持相同看法的財政紀律者在內,他們並未真正了解台灣的軌道運 輸的經營實況,就廉價地以「會蓋出孑孓館」、「養捷運是錢坑」批判了所有前瞻計畫中 的軌道運輸建設。事實上,包括臺北捷運、高雄捷運、桃園捷運三者,只有桃園捷運因為 機場捷運工程的延宕,在初期背負了17億的虧損;臺北捷運與高雄捷運都已能在營運上產 生獲利(注意,這裡說的營運指的是包括運輸本業、廣告業務與地產開發,如果你要求的 是純票箱收入就要獲利,那代表你對於捷運事業一無所知)。就算是新興的桃園捷運,目 前的營運狀態也十分接近損益兩平。 城際運輸方面,台灣高鐵的本業營運上成功獲利已經十分清楚;台鐵方面則持續背負過低 票價與悲劇性的退休金制度的歷史包袱,仍待改革以求新生。以此來看,台灣的軌道運輸 在營運上,除了台鐵,根本沒有一家公司是所謂的錢坑。這些財政紀律者,既不針對事實 的現況就任意地以驚悚媚俗的語句博取眼球與名聲,或許他們對於臺北市政、政府效率提 升的意見,是真正就財政紀律發言,但在面對前瞻計畫中的軌道運輸議題,仍然被虛假的 財政紀律幽靈所附身,與黨國信徒還有大公路主義者並無二致。 高貴野蠻人 陳博志建議前瞻計畫應投資Uber、無人車 交通部神回被酸 他批:捷運有啥好 徐世榮:「前瞻」計畫延續威權時代模式 恐開大規模迫遷「地獄之路」 另外一個幽靈-高貴野蠻人迷思,則多附身在自翊為進步派的人士。他們幾乎把所有的運 輸建設與炒作房地產還有貪污連結在一起,思慮較為淺薄者,會不負責任地丟下一句:「 如果沒有工程,官員哪有油水可以撈。」或者「又要炒房炒地皮啦!」然後就結束他們對 於一個耗費數百億的政策的討論,頂多天外飛來一筆關於自動駕駛的想法,講講國外都已 經在弄自動駕駛,我們拿來蓋捷運輕軌。 在這些以「進步」包裝的意見忠,我們始終無法理解用在私有運具、由私人財團如Goolge 、特斯拉投資的自動駕駛技術,要如何能與政府投資的大眾運輸科技相提並論;思考似乎 較為深刻者,則會基於一幅自然主義的理想願景,痛陳工程的無效與科技造成的人性墮落 ,或可能將各種正義與基進議題抬出。例如在這次前瞻計畫中,最被注意到的輕軌技術, 對於看過輕軌以及對輕軌有初步了解的人都知道,輕軌的出現,就是基於減少對土地的徵 收以及減少都市物理環境的大規模改變,輕軌的軌道以及站體都是興建在既有的道路(像 是高雄環狀輕軌走在廢棄的鐵路上),但仍然有不少進步派人士,拿著居住正義、土地徵 收議題來批評輕軌計劃。 1200px-環狀輕軌列車於C2站_6 Photo Credit:KasugaHuang @ Wikipedia CC BY SA 4.0 高雄環狀輕軌為了減少土地徵收以及改變城市環境,路線設計運行於舊鐵道上。 這些論調,碰上了:台灣都市交通壅塞問題應該怎麼應對?卻講不出具體想法;對於老人 、幼童、身障者以及無力負擔私有車輛者的通行權利問題,提不出解決方案,頂多講講改 善公車就可以做到。最終我們又得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上: 那麼公車到底要改善到什麼程度呢?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言論選擇歌頌「機車」,認為機車是台灣庶民的象徵與神祇,是運輸 生活的最佳解答,興建任何的軌道運輸都是對於機車的歧視與壓迫,如此壓迫就是對台灣 常民階級的壓迫,身為進步派人士,就是要打破污名,認同這種由人民因為過去威權政體 不願投資大眾運輸而自力救濟、自求多福以在都市中移動的生活方式。因此步行者在都市 空間被機車壓迫的事實,只好選擇視而不見,大量機車產生的空氣污染就不是問題,在鬧 區因為眾多車輛造成的阻塞也是應該被市民所接受;進而在音身體、年齡而無法使用機車 (需要高度身體技藝)的人們,就必須屈從在你們帥氣的過彎身影與任意停車的瀟灑率性 之下。 所謂高貴野蠻人迷思,即是崇拜一種所謂的「自然狀態」,所有的高度文明、科技與政府 實行的大型計畫與、政策,都是一種對於「自然狀態」的玷污,在「自然狀態」中所生成 的一切是絕對的善,但「自然狀態」對於社會究竟是福祉還是災禍,並不在這種迷思的考 量之中。於是進步者誓死捍衛現狀,決定保守一切,我們再也分不清到底誰是進步派誰是 保守派,而在缺少具體替代願景與解決方案的情況之下,這些進步派採取行動後最大的收 穫,也就是一種貫徹理想後的心滿意足。 幽靈的根源 我在這邊要指出,這兩個幽靈的根源,出自於對具體政策、科技的疏離,以及缺少對於思 考科技、討論科技的市民觀點。前瞻建設計畫當然是一個需要檢討與仔細審視的計劃,計 劃的部分內容與推出方式還含有太多便宜行事的作風,但悲哀的是,所有吸引眼球的批評 與意見,幾乎都對於台灣的運輸生活與城鄉發展一無所知,這些關於捷運、鐵路以及交通 議題相關的材料與資訊:像是捷運與鐵路的運量、技術的基本細節以及公司的營運狀況都 不難取得,並非被科技菁英壟斷的材料,提出這些批評的人,卻沒能(不願)深入搜尋與 研究的意願,同樣便宜行事地提出基於錯誤資訊的廉價批評,無怪乎我們的國家機器仍舊 保有「便宜行事」的風氣,從政府到評論者、官員到名嘴,一直用便宜、廉價的姿態參與 政治。 另一方面,無論是虛假的財政紀律者或是部分的進步派,都缺乏對科技的具體看法與想像 ,完全以自己一眼即過的印象提出批判。軌道運輸這樣深深地與常民生活融合在一起的科 技,需要一種不同於專家的市民觀點來觀察、思考與討論,但從對於前瞻計畫軌道建設的 批評中,我們或許看到出自於非專家或非科技菁英的觀點,但從未討論科技以及具體的都 市環境,所有的討論都埋沒在億來億去的抽象數字,以及模模糊糊的政治願景與美學,把 形塑科技與都市的權利讓渡給科技菁英階級,之後再回過頭來批判決策者與工程師缺乏人 性、浪費資源,台灣的都市運輸生活應該長成什麼樣子,仍然沒有明確的圖像。 批判,絕對是民主社會改進政治品質與生活環境不可或缺的元素,而來自大眾市民的批判 ,更能夠產生巨大的力量以形塑政策與環境,但問題是,我們必須要追求的是一種有品質 的批判,尤其是面對具體的政策、環境以及科技,市民或是國民都應該盡可能地碰觸細節 與思考具體的問題,而非以一眼而過的印象與淺薄廉價的好惡作為意見和觀點,否則集體 的粗糙思考與討論將帶來集體不幸的後果。 前瞻建設計畫的對於軌道建設的討論或許造成了很多錯誤與惡劣的示範,但卻也是一個很 好的機會讓我們好好學習如何思考與討論對於國民生活影響重大的科技,以及如何處理台 灣人長年來集體的大問題與苦痛:失衡的區域發展與水準低下的都市生活環境。 責任編輯:曾傑 核稿編輯:翁世航 【轉錄連結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70762轉錄心得】 痛陳時弊 擲地有聲 好文值得一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9.70.162.12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ublicIssue/M.1497686821.A.A12.html

06/17 16:53, , 1F
你怎麼不轉貼MRT板的?底下你被洗臉不好意思轉過來嗎?
06/17 16:53, 1F

06/17 20:16, , 2F
有被洗臉?
06/17 20:16, 2F

06/17 20:51, , 3F
大概是被洗臉洗到語無倫次了
06/17 20:51, 3F

06/18 00:49, , 4F
06/18 00:49, 4F
文章代碼(AID): #1PHECbeI (PublicIss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