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婚姻平權常被誤導的3件事

看板PublicIssue作者 (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時間7年前 (2016/12/14 22:34), 編輯推噓5(501)
留言6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microXD (XD)》之銘言: : 婚姻平權常被誤導的3件事 : 1.性傾向是天生的,老師教不來 : 現今的科學證據不能下結論同性戀是基因造成的,不能排除荷爾蒙及環境對心理及基因表 : 現的影響 : https://www.ptt.cc/bbs/PublicIssue/M.1480785013.A.A44.html 有時候實在很懷疑,你是不是連自己引用的新聞都沒看,幫你引用一下: 美國一項關於男同性戀的研究指出,基因是導致男同性戀的其中一個原因。但同時科學家 亦指出,同性戀並不完全是由基因所決定 美國科學家測試了 400 個男同性戀者的基因,發現當中最少兩種染色體影響一個男性是 否同性戀。一個叫 Xq28 的 X 染色體區段對男性性行為有影響,然而科學家仍不清楚該 區段裡有多少基因牽涉其中。另外 8 號染色體亦對男性性傾向有所影響,然而具體的機 制同樣是謎 : 笑死現今的科學證據根本不能下結論同性戀是基因造成的,敢下這種結論還不得Nobel pr : ize!,我的用字是Xq28同性戀基因,我所指的是paper上說Xq28區段上影響性傾向的基因 : 變異,你根本無法解釋遺傳到同樣的Xq28區段的同卵雙胞胎為何並非兩位都是同性戀,不 : 少同性戀者也沒有遺傳到同樣的Xq28區段,直接排除荷爾蒙及環境對基因表現的影響是何 : 居心我就不提了 上段明明也解釋了 Xq28,你還一直拼命跳針同性戀基因為何會出現在異性戀身上,自己 引用的內容麻煩自己看一下好嗎?不然看起來只像在耍猴戲 號稱藥學加生化所,懂得多基因遺傳,結果連 Genotype 跟 Phenotype 對應關係都一副 不知道的樣子,實在很難讓人覺得你懂啦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5399360 Results, especially in the context of past studies, support the existence of genes on pericentromeric chromosome 8 and chromosome Xq28 influencing development of male sexual orientation. 不管是研究結果還是我的用字遣詞,用的都很保守「基因會影響性傾向」而不是「決定性 傾向」,我從來都沒有說環境或是荷爾蒙沒有影響;是說,你自己都寫了:不能排除荷爾 蒙及環境對心理及基因表現的影響 一面寫基因有影響,一面主張「最新的研究顯示同性戀不是天生的」;我都已經搞不懂你 的主張到底是同性戀受不受基因影響了 。同性戀受基因影響 -> OK 大家有共識 。同性戀不受基因影響 -> 麻煩用正式論文好好地把你的理由講清楚 麻煩不要拿雜誌、新聞、內容農場這些東西,千萬別說你在藥學加生化所只學會這幾個來 源,你的教授會哭,真的 : 性傾向教不來?許多研究認為後天環境會影響性傾向呢 : https://www.ptt.cc/bbs/HatePolitics/M.1481042680.A.B45.html 同樣的,你的「許多研究」在哪裡?要否定基因影響,麻煩拿出學理來 : http://m.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61206/1005178/ : 同性家庭養育對兒童沒影響嗎 : 曾淑賢/中原大學特教系副教授 至於曾副教授的文章,最近忙到沒時間讀論文,姑且用一篇別人整理好的文章;以下節錄 該文內容 (畢竟已經登在報紙上),全文麻煩大家自己看一下 http://m.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61213/1010861/ 回應《同性家庭養育對兒童沒影響嗎》:討論原文未盡完善之文獻引用與資料解讀 ---------- 日前 (12/6) 曾淑賢副教授於《蘋果日報》發表了《同性家庭養育對兒童沒影響嗎》一文 。筆者雖能感受到曾副教授對兒少福利的關切,但亦發現曾副教授在文獻引用上不甚齊全 ,且對資料的解讀也不時與研究原作者有所出入。曾副教授對文獻的呈現與詮釋方式,恐 怕會誤導對資料文本不熟悉的讀者。這雖然未必是曾副教授的本意,但我們仍認為有必要 做出以下回應。 支持同志親權的研究者並非因為「過分依賴於單一研究」而「無條件支持同性伴侶養育」 。美國心理學會、美國兒科學會等重要學術組織早已公開支持同志家庭的親權,但他們並 不是根據個別研究,而是回顧眾多文獻之後所做出的綜合性建議 這些研究的確大多有取樣上的限制,因為同志家庭本來就少,且議題敏感,所以資料收集 不易。但是透過多個研究、多種樣本所做出的綜合性評估,仍然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可惜的是曾副教授引用 Amato (2012) 的文章批判當前研究方法,卻略過 Amato 在同一 篇文章中的重要論點:若是在同志家庭中成長真的對孩子有重大危害,那麼即使是使用小 型方便樣本,研究累積至今,這些危害也早該顯現;目前的研究雖不完美,但至少顯示當 同志家庭提供最佳環境時,孩子的成長是無虞的 對兒童性傾向認同的影響 曾文指出「統整諸多研究結果可推估約有 40% 同性家庭的青少年認同自己是 LGBT,是同 儕的三倍以上 (Schumm, 2016)」。我們判斷曾副教授是根據 Schumm 所謂的統整性後設 分析結果做出這個論述。然而,僅透過該段描述,我們無法得知這個統整性分析是否嚴謹 ,因為我們不知道 Schumm 何以取樣這 11 篇文章來做分析,其中甚至包括惡名昭彰的 Regnerus研究 同時,曾副教授也略過一則重要訊息:至少有 150 名學者指出,同志家庭的小孩並沒有 比異性戀家庭的小孩更容易進行同性性行為、或是發展出 LGBT 的自我認同 ---------- 從回應的內容看起來,或許不能說曾副教授是惡意變造論文,但確實是有引用文獻及解讀 上的瑕疵 個人也在私下請教過曾副教授,承蒙她的指教「關於目前學會提出的論文最新的回顧我推 薦您看 Schumm, 2016」;稍微讀過 Schumm 的文章,確實副教授的邏輯是跟著這篇走 那問題就來了,這篇並不是 Meta-analysis 只能說是 Schumm 自己的想法 個人引用美國兒科醫學會跟美國心理學會的論文跟建議,請教曾副教授 Schumm 是哪個學 會的最新的論文回顧,曾副教授的回答「請問我在那裡把 Schumm 和學會連在一起了嗎」 所以到目前為止,我還是不知道 Schumm 到底是哪個學會提出來的論文最新的回顧,也不 知道曾副教授推薦的理由是什麼 讓我們多看一篇: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7762565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是美國心理學會 (APA) 自己出的期刊)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djustment among children, parents, and couples, as well as family functioning, were not different on the basis of parental sexual orientation (lesbian, gay, or heterosexual) when children were school-age. 長期追蹤收養家庭的兒童學齡期的表現:不論是孩童與雙親或是雙親伴侶間的適應狀況或 是家庭功能,並沒有因為雙親性傾向而有差異 這個是 NEJM 的文章: http://www.nejm.org/doi/10.1056/NEJMp1400254 Public health research has suggested not only that discriminatory environments and bans on same-sex marriage are detrimental to health but also that legalizing same-sex marriage (among other policies expanding protections) contributes to better health for LGBT people. 從公衛角度來看,同性婚姻合法化可以促進 LGBT 族群的健康 所以 NEJM 也支持同性婚姻: http://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e1505179 讓我們看一篇八卦的文章,分析國內目前兒童收養狀況: https://goo.gl/lnyiMH ---------- 對於台灣的棄兒來說 永遠都有不被收養的兒童存在 有些人嘴裡說著兒童不能選擇父母 但實際上 台灣的收養向來都是很多父母在選擇自己想要的孩子 嘴裡說著關心被收養的兒童的權益 我只能說 你們從未關心目前收養現況 也不管專業評估 也不管多少兒童年齡越大越沒有人要收養 ---------- 最後,讓我們用 Rosenfeld 來做結: https://goo.gl/puCRXQ Any policy that would deny gay and lesbian parents the right to adopt or foster children would force some children to remain in group quarters. A longer stay in group quarters would seem to be contrary to the best interest of the children. 反對同志家庭收養或寄養政策,只是強迫那些兒童繼續住在機構中;而長期留在機構反 而違反了兒童的最佳利益 那些打著兒童權益旗幟卻提不出有根據的科學理由的反對方,正是這些兒童利益的阻撓者 ,你們並不在乎兒童如何發展,只是拿兒童做為歧視同志的手段罷了 -- We're here. We're queer. Give us a light beer.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217.33.1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ublicIssue/M.1481726061.A.78E.html

12/15 00:31, , 1F
XD GJ
12/15 00:31, 1F

12/15 06:13, , 2F
我後來不太看著id轉貼的就是因為他根本沒看自己貼的內容…
12/15 06:13, 2F

12/15 12:28, , 3F
12/15 12:28, 3F

12/15 14:31, , 4F
謝謝正確資訊
12/15 14:31, 4F

12/15 21:18, , 5F
推用心
12/15 21:18, 5F

12/16 21:32, , 6F
哈哈,我都跳過那ID只挑打臉文長知識了~
12/16 21:32, 6F
文章代碼(AID): #1OKLXjUE (PublicIssue)
文章代碼(AID): #1OKLXjUE (PublicIss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