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編譯] 經濟學人 如何衡量繁榮程度

看板PublicIssue作者 (￾N )時間8年前 (2016/05/08 23:55), 編輯推噓4(400)
留言4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IA 看板 #1NBs5v_w ] 作者: mlkj (￾N ) 看板: IA 標題: [編譯] 經濟學人 如何衡量繁榮程度 時間: Sun May 8 23:55:33 2016 原文 http://tinyurl.com/zv5aa4f 翻譯 http://mlkj24.pixnet.net/blog/post/31480087 Economist Apr 30th 2016 你比較想當哪個:中世紀的國王,還是現代的上班族?國王有一堆僕人,穿著最好的絲織 服飾、吃著最豐盛的餐點。但他也忍耐著牙痛,有感染致命疾病的風險。利用馬車在行宮 間移動,需要花上一星期,也對同樣的小丑把戲感到厭煩。想到現代的牙醫、抗生素、航 空旅行、智慧型手機跟YouTube,當個二十一世紀的上班族似乎比較吸引人。 這不僅是一個茶餘飯後的聊天話題,這說明了要比較不同時間跨度的生活水準有多困難。 這樣的比較,也不是可經常做的,很大一部分仰賴單一的度量值:國民生產毛額(GDP)。 即便這個指標在衡量富裕程度上有很嚴重的缺陷,且越來越糟,但還是成為物質福祉的代 名詞。國民生產毛額反而可能會引起富裕國家對各種情境的焦慮,從停滯不前的薪資到令 人失望的生產力增長。 失速的里程表 Faulty speedometer 捍衛GDP的人說,這個數據被設計之初的目的,跟現在被要求的並不相同。這是30年代大 蕭條跟40年代戰爭時期的產物,原本的目的是要衡量經濟體的產出能力。自此,GDP變成 設定稅賦、修正失業情況及控制通貨膨脹的政策指標。 但GDP的確常常極不準確:奈及利亞2014年的GDP,在調整了一些統計方法後,暴增了89% 。猜測是普遍存在的情況:英國的付費性交易市場,預計將會隨著男性人口增加而成長, 脫衣舞俱樂部的收費則成了價格指標。調整很常見,且除了美國以外的大國、富裕國家, 調整有上升的傾向。既然比較沒有人會去注意改過的數字,這加深了美國表現遠勝於歐洲 的誇大印象。這也意味著政策制定者根據錯誤的數據做決策。 如果GDP無法作為經濟體中增值的度量衡,那更難做為福祉的基準。一直以來都是如此: 公共衛生的好處、更佳的健保制度、舒適的暖冷氣,意味著二戰後數十年的真實生活水準 是被低估的。但至少方向是一致的。GDP快速成長;生活的品質也是。現在,GDP仍然持續 成長(儘管變慢了),但一般認為生活水準停滯了。這個問題的部分理由是加劇的分配不均 :在調整通貨膨脹後,美國家計收入幾乎25年都沒有變化。但同樣地,人們珍視的事物也 不再僅以價值作為歸依。 也有例外,比如說電腦,一般人假設電腦的製造跟消費維持一定水準。在一個充斥大量生 產、標準化物品的時代,這樣的假設行得通。但當一個經濟體中,服務業佔的比例越來越 高,這個假設就不那麼可靠了。企業按照產出貨品的品質,如何滿足客製化需求來競爭。 如果餐廳決定減少菜單,賣更貴的菜餚,即使這樣的改變可能是客人希望的,比如說使用 更新鮮的食材、桌數更少,但最終的結果是通貨膨脹上升、GDP下降。臉書跟Google提供 的服務是免費的,因此不算在GDP裡面。原本需要付費的地圖跟音樂,變成免付費數位服 務,也同樣拉低GDP。網路購物跟網路銀行所帶來的便利性,對消費者是福音,但這就意 味著在建築物上的投資會下降,這也讓GDP遭殃。 別再算了,開始分類吧 Stop counting, start grading 要衡量繁榮程度,最好進行三項改變。最簡單的,就是把GDP視作衡量生產能力的標準。 完全廢除並不會是解答:人們對GDP的喜愛歷久不衰,因為GDP是一種總括性的統計數據, 提供了(或看起來提供了)一個經濟體表現多好的指標。此外,統計學家應該改善GDP數據 的收集方法跟表現方法。為了盡可能不讓修正數據的情況出現,統計學者應該要多仰賴稅 務紀錄、網路搜尋紀錄,以及其他同時期的統計資料(比如說信用卡交易資料),而非僅對 企業或客戶進行一般調查。私人企業已給出方向— 比如說從電子商務網站上,收集大量 價格資訊,來產出改善後的通貨膨脹數據。 接著,以服務業為主的富裕國家應該要開始設計一種更新、更廣泛的年度衡量方法,要更 能準確掌握產出及生活水準。這種新方法 — 先稱之為GDP+吧 — 將以長久以來被忽視的 觀念改革作為起點:把一些家中不支薪的工作(比如說照顧親人)算入GDP內。GDP+也將利 用一些方法,把服務品質的變化納入,比如說將把延長的預期壽命,納入預估健保產出時 的因素。也將更廣泛地計入全新產品以及增加選擇所帶來的好處。理想情況下,GDP+可以 劃分成不同區塊,反映高、中、低所得的收入比例:較窮困的人,會比較傾向將錢花在商 品,而不是哈佛的學費上。 雖然GDP+跟今日的衡量方法相比已有長足進步,但在評估收入的流動性上仍不足。第三, 為了交叉比對一個國家的富裕程度,應要每十年盤點一次該國的財富。這張資產負債表應 該包括政府資產(比如說道路跟公園)及私人財富,無形資本 — 技能、品牌、設計、科學 點子、線上網絡 — 也要納入。這份帳表上,也應註明資本的消耗:機器的耗損、道路跟 公共空間的變質、環境的惡化等。 建立這些標竿,將需要國家統計機構大刀闊斧的改革,正如GDP被創造出來那時一樣。即 便如此,人們所珍視的事物,大多仰賴自身的判斷,沒有完美的衡量方法。但現在衡量富 裕程度的方法充滿錯誤及疏漏,最好採用新方法,而非忽略處處進步的現代生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3.34.21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IA/M.1462722937.A.FFA.html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mlkj (1.163.34.213), 05/08/2016 23:55:44

05/09 00:00, , 1F
統計學的確也該革新了...
05/09 00:00, 1F

05/09 00:38, , 2F
感謝翻譯,要重新找一個各國認同的經濟指標不容易呢!
05/09 00:38, 2F

05/09 18:10, , 3F
05/09 18:10, 3F

05/10 17:05, , 4F
謝分享
05/10 17:05, 4F
文章代碼(AID): #1NBs62sD (PublicIss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