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情報] 國際資本如何摧毀中國泡沫

看板PublicIssue作者 (dave)時間10年前 (2014/05/14 20:47), 編輯推噓3(303)
留言6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4 (看更多)
轉一個中國網友的分析 這是一個轉型中的中國。 你能看懂這個時代的變化,你就掌握了自己的未來。 誠如許多人所言,我們身處於一個危機重重的,到處是泡沫的,似乎隨時都會崩潰的嚴酷環境中,似乎大蕭條馬上就要來臨了。你可以舉出許許多多的例子。出口下滑了,房地產要崩潰了,製造業不景氣了,煤炭鋼鐵積壓了,高速公路上空空蕩蕩的,到處都是鬼城,民間借貸的跳樓了跑路了…… 這就像是我們看到媒體上,連篇累牘的報導的殺人、搶劫、盜竊、恐怖襲擊一樣,好像哪裡都不太平,但回到現實,你仍然照常的逛街,吃飯,看電影,你並不擔心恐怖分子會突然出現在你的面前。 身處局中,只是盲人摸象。 2014年,站在這個時代節點上,我能感知到的水溫變化,有以下幾個方面。 1,行業規律的力量。 成熟的行業在走向集中。 競爭作用與馬太效應,利潤率不斷下降,行業龍頭越來越強大,小企業要么轉型,要么消亡。 十幾年前,家電行業繁榮的時候,新飛冰箱廣告做得好,美菱冰箱保鮮做得好,還有小天鵝洗衣機,榮事達洗衣機,澳柯瑪冰櫃,一大票的品牌百花齊放,如今,就只剩下海爾,美的,格力三大家了。 在一個成熟的行業裡,最終存活下來的企業不會超過三個。身處於非競爭優勢的一方,煎熬的感覺將會始終伴隨著你。 同理,在如今的房地產行業,你將不斷聽到小公司資金鍊斷裂並破產的傳聞。這不是崩潰,只是行業在走向集中的結果。從2010--2013年,万科的銷售額從1080億元增長到1709億元,利潤從70億增長到150億元,盈利能力越來越強。一線龍頭的增長速度遠遠超出行業平均水平,他們所搶走的,正是區域性小地產公司的生存飯碗。 2,技術的力量。 有些行業在走向衰亡,新興的行業在茁壯成長。 我們這個時代,正在上演的兩場技術革命,是互聯網-智能硬件對傳統行業的替換,以及清潔能源對傳統能源的替換。 平面媒體在衰落,唱片音樂在衰落,固話在衰落,諾基亞索尼在衰落,煤炭在衰落。衰落的另一面,則是互聯網技術和新能源技術的興起。 遊戲行業的繁榮,正是互聯網行業高速發展的寫照。一樓的答案以此說明經濟在蕭條,這是黑色幽默嗎?網絡遊戲行業從2001年開始爆發,每年30%以上的高速增長,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用戶進來,難道是要說明,中國經濟從新世紀以來一直在崩潰嗎?當然不是。這個行業可是中國軟實力的拳頭產品好不好? 2010--2013年,中國網游出口額從2億美元增長至10億美元,整整翻了5倍,這正是競爭力不斷強大和繁榮的體現。 煤炭的衰落,這是不言而喻的。 2009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為30.6億噸標準煤,其中, 煤炭佔比70.3 %, 石油占比18.0%, 天然氣佔比3.9%, 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佔比7.8%。 到了2013年,這個數字轉變為能源消費總量37.6億噸標準煤, 煤炭佔比65.7%, 石油占比18.9%, 天然氣佔比5.5%, 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佔比9.8%。 四年時間,煤炭佔比下降了5個百分點,天然氣和非化石能源取代了他的位置,而總的能源消耗量仍在穩定增長。 技術的力量,就是這樣一點一滴的淘汰了傳統的落後產品,而蕭條的幻覺,只存在於這些傳統行業從業者的惶恐中。 3,政府的意志。 政府的政策變化,對投資和消費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同樣也充滿了巨大的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尤其是在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當下。 基建的大規模投資,這是過去20年中國政府最偉光正的決策,成體系的高效率交通網絡和電網設施,大大提升了中國製造的競爭力,帶動了龐大的鋼鐵水泥化工房地產家具建材上下游產業鏈。可以說,一子活,整盤棋都活了。 即使如此,轉型依舊存在。從2007年開始,東部沿海的基建投資就一直在減少,西部和內陸地區的投入在高速增長,高速公路的增速放緩,高鐵和地鐵的投資力度空前。投資的方向變了,依賴於舊資源的人們自然就感覺日子難過了。但事實上,除非政府沒錢了,否則這把我黨賴以成名的尚方寶劍在未來仍會到處揮舞,只是招式變了,你不一定看的出來。 奢侈品行業。習大上台,反腐屠刀高舉。茅台過冬,官車過冬,出國豪華游過冬,高端餐飲過冬,晚會演藝圈過冬,東莞娛樂圈過冬,官場人人自危。這場冬天要多久沒人知道,但這只是特權階層和奢侈品的冬天,和整體經濟無關。 4,人民幣升值的力量。 從2005年開始,人民幣就開始了長達十年的漫長、穩定的長牛行情。為什麼會升值,不在這裡論述,以後有機會再展開,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在未來的至少十年裡,這個慢牛的行情將會繼續。 這是我們這個時代,最神奇的金融魔法棒。 出口行業艱難了。 出口價格走高,低端加工出口業的競爭力下滑,溫州,東莞,泉州的服裝鞋子老闆一夜白頭,貸款貸不到,貸到了也還不起,那是真蕭條。但出口行業仍在增長,2010年出口15779億美元,2013年出口22100億美元,3年增長了50%,世道已經如此艱難,增長仍然如此凌厲,只能說,低端出口的萎縮,換來了中高端出口行業的春天。 消費行業滋潤了。 出口賣的價格貴了,單個產品的利潤自然增加。雖然消費轉型年年喊,似乎沒什麼進展,但結果仍然是有的。 我們以中產階層的主要消費品汽車為例子,2010年全國銷量1800萬輛,2013年這個數字增長至2200萬輛,3年多了400萬輛,這個是什麼概念? 2000年,全年的汽車銷量是200萬輛,自己掂量。 我們再看一項數據,出國遊人數,這是中產階層消費繁榮的另一面反光鏡。 2010年,這個數字是5200萬人次,2013年是9800萬人次,幾乎翻了一番。並且隨著人次的增長,因公出遊的比例從2000年的40%一路下降至目前的5%左右。 製造業哭了。 低端製造業叫苦,但並不是所有的製造業都失去了生機。前面我們說到,低端製造業出口艱難,但是整體出口仍然在穩健增長,到底誰在笑呢?下面這張圖,很清晰的給我們展示了出口產品結構的變化。玩具和家居飾品等份額在萎縮,電腦、家電、電信設備等中端檔次商品在提高。直至2013年,美國自中國進口商品4400億美元,其中電子和電器產品1175億美元,機械設備1004億美元,佔了整體進口額的一半。相對應的,同年從中國進口的紡織品金額只有406億美元。中國,早就不是以賣褲子來換飛機的國度了。 服務業笑了。 越是經濟發達的地區,服務業越成為驅動經濟增長的核心,這個,在西方也是同樣的趨勢。電影火了,教育培訓的火了,福布斯富豪榜2013年榜單,搞商業地產的萬達老闆成了首富,馬化騰馬雲李彥宏齊刷刷擠進前10名。互聯網改造傳統行業,終端零售凋零,體驗式休閒娛樂服務業繁榮,這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趨勢。 還有,不得不提的一點是,關於民間借貸。 在所有關於中國經濟崩潰的言論中,民間借貸的泡沫破裂,是最喜歡拿出來說事的一點。 事實上,民間借貸的主要資金流向,是銀行不願意貸款的低端製造業和小房地產商。這些行業本身就是處於風險區間較高的領域,壞賬的可能性遠遠高於其他行業。 尤其是在人民幣升值和房地產行業走向集中化的作用下,這些行業及企業走向消亡是一個長期大趨勢。 有的行業消亡衰敗,有的行業生機勃發。 自然規律不可違。 既然坐等愁城,任憑溫水煮青蛙,不如早點跳出來,找到一個新興的有前途的行業。 以上,與諸君共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51.33.106.61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PublicIssue/M.1400071629.A.785.html

05/14 21:04, , 1F
這麼空洞的文章你也好意思轉
05/14 21:04, 1F

05/14 21:19, , 2F
房地產是首富,結果服務業笑了...
05/14 21:19, 2F

05/14 21:20, , 3F
中國人超會寫這種看起來很有學問,實際上什麼都沒講到的
05/14 21:20, 3F

05/14 21:20, , 4F
文章
05/14 21:20, 4F

05/14 22:01, , 5F
作文比賽
05/14 22:01, 5F

05/15 14:19, , 6F
高速公路為什麼沒車?我想知道
05/15 14:19, 6F
文章代碼(AID): #1JSsNDU5 (PublicIssue)
文章代碼(AID): #1JSsNDU5 (PublicIss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