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數據

看板Policy作者 (台台)時間10年前 (2014/01/11 01:54), 編輯推噓2(207)
留言9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3 (看更多)
最新主計處數據 台北市民國101年(2012)家戶所得 http://w2.dbas.taipei.gov.tw/Chinese/101family/12.pdf 家戶收入依5等分分配 (薪資收入+非薪資收入) => 第80%~99%家庭"薪資"平均收入:210萬 總收入:310萬 ("非薪資"收入100萬) => 第60%~80%家庭"薪資"平均收入:111萬 總收入:181萬 ("非薪資"收入 70萬) => 第40%~60%家庭"薪資"平均收入: 81萬 總收入:135萬 ("非薪資"收入 54萬) => 第20%~40%家庭"薪資"平均收入: 48萬 總收入: 97萬 ("非薪資"收入 49萬) => 第 0%~20%家庭"薪資"平均收入: 21萬 總收入: 59萬 ("非薪資"收入 38萬) 資料來源:台北市主計處 表12 http://www.dbas.taipei.gov.tw/ct.asp?xItem=1310095&CtNode=6154&mp=120001 新加坡 http://ppt.cc/t5If (http://ppt.cc/Mfp4 整體報告) 新加坡2012年家戶所得 受雇居民家戶"薪資"收入 (新加坡的家戶收入只有統計"薪資" income from work) => 第80%~99%家庭"薪資"平均收入(16366+30379)/2= 23372 sgd=56萬台幣=673萬/年 => 第60%~80%家庭"薪資"平均收入(10894+13186)/2= 12040 sgd=28萬台幣=336萬/年 => 第40%~60%家庭"薪資"平均收入(7608+9133)/2 = 8370.5sgd=20萬台幣=240萬/年 => 第20%~40%家庭"薪資"平均收入(4782+6183)/2 = 5482.5sgd=13萬台幣=156萬/年 => 第 0%~20%家庭"薪資"平均收入(1644+3302)/2 = 2473 sgd= 6萬台幣= 72萬/年 資料來源:新加坡統計局http://ppt.cc/FW7R ------------------------------------------------------------------------- 比較表 新加坡家庭 台北市家庭 受雇人員報酬 + 非受雇人員報酬=總收入 VS 總收入=受雇人員報酬 + 非受雇人員報 酬 80~99% 673萬 + 未知算0 =673萬 310萬= 210萬 + 100萬 60~80% 336萬 + 未知算0 =336萬 181萬= 111萬 + 70萬 40~60% 240萬 + 未知算0 =240萬 135萬= 81萬 + 54萬 20~40% 156萬 + 未知算0 =156萬 97萬= 48萬 + 49萬 0~20% 72萬 + 未知算0 = 72萬 59萬= 21萬 + 38萬 --------------------------------------------------------------------------- 總平均 300萬 + 未知算0 =300萬 157萬= 94萬 + 63萬 [薪資]差距 新加坡 673/72 =9.34 台北市 210/21 =10 台北市 家庭薪資收入差距 前後20% 倍數差略大於新加坡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185.67.241 ※ 編輯: Merlion 來自: 111.185.67.241 (01/11 04:01)

01/11 13:00, , 1F
但是台灣有些薪資收入=0的人,比最高薪資收入者有錢。
01/11 13:00, 1F

01/11 13:02, , 2F
富人主要收入不是薪資。是房租收入、價差收入、利息收入
01/11 13:02, 2F
那些都不重要啊 薪資才是最重要的 富人根本不是重點 鄉民在跟韓國 日本比物價和收入時 收入都是只看薪水 怎麼現在又喜歡上非薪資所得 非薪資所得跟普通老百姓差得更遠

01/11 18:17, , 3F
台北的非薪資所得也應該改成[已知但不納入考慮]才好
01/11 18:17, 3F

01/11 18:17, , 4F
像新加坡一樣[未知算0]
01/11 18:17, 4F
※ 編輯: Merlion 來自: 111.185.67.241 (01/19 18:46)

01/26 03:50, , 5F
其實"非薪資"所得才跟老百姓比較接近
01/26 03:50, 5F

01/26 03:51, , 6F
不過大部分都不能準確量化通貨 而是以各種物件行式存在
01/26 03:51, 6F

01/26 03:53, , 7F
公司薪資 應該說是攤平每月最低入帳預期 才比較實際
01/26 03:53, 7F

01/26 03:56, , 8F
公司還有"獎金"這種東西
01/26 03:56, 8F
獎金那種東西算在薪資啊 那叫非經常性"薪資" 經常性薪資+非經常性薪資=薪資 租金 股利 轉移性收入 財產收入 這種才叫做非薪資所得 只要是""勞動報酬""都叫做薪資 獎金算進去了啊 台灣平均薪資就是4萬5(全加進去了) http://w2.dbas.taipei.gov.tw/Chinese/101family/append6.pdf 主要名詞解釋與公式 受僱人員報酬: 指戶內人員從服務處所獲得之全部收入(包括本職及兼職)。 (一) 本業薪資:指現金收入毛額,包括本俸、專業補助費、工作補助費、實物代金、配 住宿舍租金設算及工資等(未扣除公保費、勞保費及所得稅前之金額) 。 (二) 兼業薪資:指從事各項兼業之現金收入毛額及退休金、退伍金。 (三) 其他收入:包括加班、值班費、差旅費剩餘、車馬費、年終獎金、非按月發放之考 績獎金、月退或年內退休之三節慰問金、工作獎金、不休假獎金、福利金、雇主代付公、 勞、健保費或工會費、撫卹金、遣散費、教育補助費、婚、喪、生產補助費及其他各種補 助費等。 像我台北有店面出租一個月租金30萬 這叫做""非薪資所得"" 除非你跟我說台灣人人都像我一樣有一間一個月30萬的店面出租載來說非薪資所得 比較接近ㄧ般人 台灣的""薪資""數據千萬不用擔心會低估 因為台灣政府很會膨風 通常都是高估 薪資所得政府很會膨風 放心 ※ 編輯: Merlion 來自: 111.185.67.241 (01/27 10:44)

02/04 08:46, , 9F
勞退6%算哪類?
02/04 08:46, 9F
文章代碼(AID): #1Iq3FAir (Polic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Iq3FAir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