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 財政部證所稅制度草案觀後感

看板Policy作者 (就是這樣)時間12年前 (2012/04/13 16:54), 編輯推噓1(1025)
留言26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部落格網址:http://wp.me/p28oz2-1x 財政部最近公布了證券交易所得稅的制度設計,看了之後我不禁苦笑。財政部集結 財金專業人士討論後所設計出來的制度怎麼會是這副德性呢? 關於制度設計的內容,網路上資訊很多,所以我就不多說了,就提供個連結在這裡 給還不知道的人看一下: http://0rz.tw/VZ82A (個人證所稅分離課稅 獲利300萬稅率20%) 接下來我來說說我看到這制度之後的想法: 話說,如果所得稅法真的順利修正通過,納入財政部目前所設計的證所稅制度的話, 我們可以期待有以下狀況會發生: 【散戶】 因為投資成本認定標準設計成在 2013 前取得的有價證券以 2012 年 12 月 31 日 結算價格為成本價,所以小散戶們應該會在 12 月 31 日前想盡辦法把股價撐高。 【本土股市大戶】 至於本土的股市大戶們,也許會這樣: 1.先迅速成立境外紙上公司,先將手中所持高價股變現後將資金移轉給境外公司, 低價股則繼續以個人身分持有。 2.在修法通過後可預期的股市大跌期間透過荷包滿滿的境外紙上公司以融資購入大 量股份。然後等年底這波浪上來後看狀況把手上融資購入的持股「逢高賣出」。 3.荷包因為「逢高賣出」變得更滿的境外紙上公司到了 2013 年再反手融券作空。 讓之前在年底非理性上漲該跌不跌的股價一瀉千里。散戶賠得慘兮兮,不過因為 虧損可以抵三年所以不會哭喊得太大聲。 【外資】 由於定了個成本價時間,所以可以期盼台灣股市越接近年底上漲壓力越強,所以, 外資或許會這樣順水推舟: 1.出脫手中已有獲利的高價股。未獲利部份持有到接近年底再逢高出脫。 2.融資買入低價股,在年底前大炒特炒,然後以耶誕節前「傳統外資淡季」的名義, 逢高出脫,全部轉手賣給覺得就算買入成本高虧損也能抵稅的散戶們。 3.荷包因為「逢高賣出」變得更滿的境外紙上公司到了 2013 年再反手融券作空。 讓之前在年底非理性上漲該跌不跌的股價一瀉千里,外資則大賺特賺! 【中華民國政府】 到 2012 年年底前:開心!股市大漲!股民笑呵呵~政府支持度上升~ 2013 年開春後:股市崩崩崩,政府高層開始呼籲請股民不要非理性看待證所稅, 國安基金進場護盤,然後被假外資跟外資聯手扒皮~ 如此一來一往: 【小散戶】:趕著在年底跳進去住套房,然後以虧損可以抵三年證所稅來自我安慰。 【本土大戶】:  1.先變現高價股:不一定。   手中保有低價股:沒損失。  2.低價融資購入高價賣出:賺!  3.融券作空:賺!  重點:所有所得皆不必繳證所稅,賺!賺!賺! 【外資】:  1.變現手中有獲利高價股:賺!   手中保有低價股:沒損失。  2.低價融資購入高價賣出:賺!  3.融券作空:賺!  重點:所有所得皆不必繳證所稅,賺!賺!賺! 【中華民國政府】 1.拜證所稅的三年虧損抵補設計,證所稅在開辦後三年內收不了多少稅~ 2.至於真正想要課稅的大戶們大概遲早都會變成外資。而在 2013 年後不知道有多 少沒出逃的散戶有辦法賺到門檻的。 3.看到境內原本積極從事證券交易的法人停止、減少交易。還有許多紛紛被外國公 司併購變身成外資。 至於臺灣股市最後的下場,大概就是國內的小散戶繼續被外資根本土大戶變身的假 外資坑殺吧… 質言之,財政部的證券交易所得稅制度設計有兩大問題:  1以指定日期之證券交易價格為成本價,製造炒作空間  2將外資排除在外,製造漏洞 首先,1這個部份的設計是沒有意義的。 因為,依照: 1.「台灣證券交易所證券商帳表憑證保存年限表」(http://0rz.tw/Wb8yr)的規 定,業務憑證必須保留五年。 2.「中華民國期貨業商業同業公會期貨信託事業帳表憑證保存年限表」 (http://0rz.tw/sbevX) 也規定業務憑證應保留五年。 所以,至少最近五年完成的證券、期貨交易的成本是有跡可循的。若要以指定日期 之證券交易價格為成本價,也應該只適用於持有年限超過五年的部位(這只可能發 生在股票)。 明明是有紀錄可勾稽的投資項目卻偏偏要指定特定日期,擺明了就是要製造炒作空 間給別人。建置成本高、資料建立時間太長?拜託!現在是 2012 年,不是 1980 年,近五年的交易資料基本上都已經數位化了,不要跟我說匯整出這些資料出來有 多困難,這是要不要做的問題,而不是做不做得到的問題。 在2的部份,我可以理解財政部在設計時將外資排除在外是怕造成外資不願意來投 資。但說老實話,外資進入台灣股市大多都就只是短期炒作、玩熱錢。將他們納入 課徵證所稅的對象完全合乎正義原則!現在把在台灣股市裡面撈錢撈最多的人放掉 是哪招?難道財政部打算利用稅制來幫助外資坑殺國內投資人嗎? 對於外資,我認為真正適合的作法是一樣將其納入課徵證所稅的對象,只是將稅率 制度設計成前高後低的方式(例如:持有未滿一週課70%、未滿一個月課60%、 未滿三個月課50%,未滿半年課40%,未滿一年課30%,未滿二年課20%, 未滿五年10%,五年以上0%),藉以鼓勵外資對台灣的上市櫃公司進行長期投 資,別成天把台灣當成提款機。如果制度能設計成這樣,那本土投資人也沒有什麼 誘因去變身成假外資。 親愛的財政部,我知道台灣的財政吃緊,但麻煩多花點時間想想究竟怎麼做對台灣 才是最好的。如果怕延宕執行時程,我可以接受將特定日期定為成交價計算日的作 法(我很欣賞財政部為廣大投資人提供炒作股價機會的苦心),但放外資一馬?拜 託,別了吧!證所稅這樣給外資開方便大門根本是大錯特錯啊!而且這樣開方便大 門你證所稅還想不想課啊? X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1.96.187 ※ 編輯: TheRock 來自: 114.41.96.187 (04/13 17:09)

04/14 11:10, , 1F
這年頭緊接著是油水電皆等著漲 股巿不見得扛得住
04/14 11:10, 1F

04/14 11:11, , 2F
證所稅是投資獲利的事情 而目前要擔心的是活不活得下去..
04/14 11:11, 2F

04/14 11:11, , 3F
小弟在下己轉進債券型基金閃人 等著股巿破6500再進場了
04/14 11:11, 3F

04/16 16:26, , 4F
老實說 台灣的睡應該要整理 不是新增啊...
04/16 16:26, 4F

04/17 13:15, , 5F
壂高年底收盤價,也只能享受「手上現有持股不會被課到」的優
04/17 13:15, 5F

04/17 13:15, , 6F
勢,散戶、作手們最愛的就是「進出」;只要明年他們賣出一張
04/17 13:15, 6F

04/17 13:16, , 7F
那一張就將失去這個優勢,如果再買進新的,新買入的都將採際
04/17 13:16, 7F

04/17 13:17, , 8F
實際購入價;收盤價會被壂高我想財政部是很清楚的,也就是犧
04/17 13:17, 8F

04/17 13:18, , 9F
牲對新制推行前現有持股的一次課稅額而已。本來證所稅的討論
04/17 13:18, 9F

04/17 13:18, , 10F
就有人主張訂「不溯及既往」的日出條款;這樣的巧門只是變向
04/17 13:18, 10F

04/17 13:19, , 11F
不溯及既往罷了。只要一進出,年底作價的效果就會逐漸失效,
04/17 13:19, 11F

04/17 13:20, , 12F
至於長抱的,政府本來就有打算要鼓勵長期持有,沒差
04/17 13:20, 12F

04/17 13:21, , 13F
所以頂多是既往不究,或相當於晚一年起算罷了,壂高年底作價
04/17 13:21, 13F

04/17 13:21, , 14F
也不代表未來都不必繳稅。 另外,既然預期了有人要作價,那
04/17 13:21, 14F

04/17 13:22, , 15F
你想會不會有人趁年底出貨呢? 同樣是「手上持股免繳」,直接
04/17 13:22, 15F

04/17 13:22, , 16F
清空不是更快? 這樣價要作上去不就更難嗎?
04/17 13:22, 16F

04/17 13:25, , 17F
另外,設定年底成本價參考點主要不是因為缺乏資料,而是為了
04/17 13:25, 17F

04/17 13:25, , 18F
怕現持股人恐慌狂拋。 HTC股價最低在一百以下,如果你神準在
04/17 13:25, 18F

04/17 13:26, , 19F
當時買進,到年底是500多,你是會乖乖繳 400*20% ,還是脫手?
04/17 13:26, 19F

04/17 13:27, , 20F
如果大戶紛紛倒貨,無量跌停下最可憐的還是散戶;所以設置年
04/17 13:27, 20F

04/17 13:28, , 21F
底作參考點。 又,對於「外資」,凡是在國內有營業據點、
04/17 13:28, 21F

04/17 13:29, , 22F
以此進出股市的都會課稅;不課的是境外下單的,全世界都沒在
04/17 13:29, 22F

04/17 13:30, , 23F
課 FINIs 因為查不了,立法要課也沒用。
04/17 13:30, 23F

04/17 14:04, , 24F
其實股市很有趣 當一切資訊反應後 自然會做調整
04/17 14:04, 24F

04/17 14:04, , 25F
台灣股市很敏感 隨時接受新訊息隨時調整 但最後依然
04/17 14:04, 25F

04/17 14:05, , 26F
會回歸基本面 所以甭擔心 等就好了
04/17 14:05, 26F
文章代碼(AID): #1FX-d4s4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