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長青:「瑞典模式」再次成為樣板

看板Policy作者 (oodh)時間13年前 (2011/05/05 09:24), 編輯推噓4(4011)
留言15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曹長青:「瑞典模式」再次成為樣板 http://www.taiwanus.net/news/news/2011/201104292334351509.htm 瑞典是北歐的小國,人口只有840萬,是台灣的三分之一左右。但瑞典的經濟模式曾被全 球關注,因它走了一條獨特的道路,既不是美國式的原本資本主義,也不是中國式的國家 計劃經濟,而是被稱為在這兩者之間的第三條道路:福利社會主義。 美國三十年代經濟大蕭條時,左翼羅斯福總統乘機推行實質為社會主義的「新政」,直到 他去世為止。左翼經濟學家凱恩斯則為這種國家幹預經濟學提供了理論基礎;瑞典的「福 利社會主義」是新政和凱恩斯主義的全面化。因瑞典熱衷福利社會主義的左翼政黨,在過 去74年中執政了65年。 所以福利社會主義,主要特徵是三高一平:高度國營化,高稅收、高福利,追求社會財富 均等(分配)。在七十年代,瑞典的「第三條道路」全球聞名,被視為是美國資本主義的 替代方式,有人性的資本主義。 ●敵視商界的國家 但是,要達到三高一平,政府就必須主導經濟、控制社會(以全面提供服務為名),把人 從搖籃到墓地都包攬起來。這一定產生惡果,因為政府要提供「高福利」,只能提高稅收 。羊毛出在羊身上,當中產階級、富人和企業的資金都被政府的「高稅收」強行收繳,他 們就沒有資金擴大再生產,就無法再招工和擴大企業規模。七十年代,瑞典是全球「臭名 昭著」的敵視商界的國家,制定了繁瑣的規章限制企業。1979年,瑞典的最高稅率達到87 %的頂峰! 高稅收、高福利,直接導致經濟活力下降,人們的生產積極性降低,很多企業外移,到勞 工成本低、稅率低的國家開工廠。這些連鎖反應到一起,導致整個社會的經濟滯緩或危機 。 瑞典就是這麼一路走過來的。七十年代瑞典的國民生產總值(GDP)增幅下降了一半以上。 政府包攬越多,就越需要設立更多部門來負責「分配」和「管理」。結果出現一高一低: 政府的開支越來越高,1995年瑞典政府開支占到GDP的66%;同年政府的債務占國民生產 總值的80%!從1970到1988年,連續18年瑞典政府在赤字下運作。為此不得不舉債維持, 僅僅是債務的利息,就大到占政府支出的七分之一,是僅次於社會福利開支的第二項支出 。 高稅率自然造成勞動成本增高,結果瑞典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下降,政府效率低下(政府越 大,官僚氣越盛)。據瑞典經濟學家卡瑞森(Nils Karison)2004年的報告,自1950年以 來,瑞典的私營領域沒有增加新的就業機會(而同期美國的私營領域增加了六千萬個工作 機會);在斯德哥爾摩股票交易市場的前50個瑞典大公司,沒有一個是1970年以後產生的 。 ●社會主義是否死了? 卡瑞森在報告中毫不客氣地指出,瑞典所代表的北歐社會主義模式已完全失敗,「其結果 令人震驚卻很少世人知曉」。他說,瑞典模式給世人的教訓是,如果想創造一個人道、有 同情心、繁榮的社會,僅僅有好的願望是不夠的。 後來在布魯塞爾召開的《社會主義是否死了?》的研討會上,多數學者都以瑞典模式為例 說,社會主義至少在全球有思考能力、有理性、有資訊的人民中已經死了。那些還信奉它 的人,「是對所有形式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費邊主義,國家社會主義,法西斯主義, 烏托邦公社)失敗的歷史無知。」 但是,瑞典畢竟是民主國家,人民手裡的選票,對政府的錯誤政策有一種決定性的改變作 用。早在九十年代,即使還是在左派執政時,他們就已感覺到非改革不可了。而所謂改革 ,就是從原來的「福利社會主義」改走原本資本主義道路。這跟英國工黨領袖、後來做了 首相的布萊爾走所謂「中間道路」是一樣的,就是以所謂中間的名義、體面地放棄原來的 左傾經濟政策,而走向自由市場經濟。 2006年,瑞典發生「政治地震」,長期執政(65年)的左翼政黨在大選中失敗,強調市場 經濟的保守派上台(2010年又連任)。瑞典發生了全面的經濟變革:稅率被降低,社會福 利被控制,對企業的規章限制被取消,遺產稅、贈與稅被廢除。原有的改革在繼續,新的 變革在發生。這些往資本主義方向的改革,導致瑞典起碼在三個方面發生了令全球矚目的 變化: ●瑞典的三個「驚人」 一是政府赤字被控制。原來赤字占GDP的76%,現降至36%。預計在2013年降至26%。相 比之下,左派總統歐巴馬主導的美國,政府債務總量已達到15萬億美元,占GDP的比重超 過了百分之百! 二是失業率下降。瑞典目前的失業率已降至7.1%,遠低於歐元區的平均值10.1%,也低 於美國的8.8%(今年三月底的最新統計)。 三是經濟強勁增長。在全球經濟衰退的復蘇中,瑞典的恢復是全球最快的之一。2010年瑞 典的經濟增長率是5%,尤其是第四季,增長率高達8.7%。而瑞典之外的整個歐洲的2010 年經濟增長率平均才是1.7%,美國是2.8%。 瑞典學者、總部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智庫「全球經濟成長研究所」(IGEG)訪問學者莫伯 格(Lotta Moberg)和該所主任、也是卡托(Cato)研究所資深研究員的拉恩(Richard Rahn)在四月號美國《Newsmax》雜誌合寫了一篇題為「瑞典向右轉」的文章,針對瑞典 從左向右的變化,總結說: 瑞典人民看到了大政府製造災難,看到了高稅收窒息經濟發展,所以他們迫使政府削減開 支,廢除限制企業的規章。瑞典曾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政治民主,經濟半社會主義的福利 國家,吸引無數的其他國家追隨。但現在,瑞典向世界展現了一條新的道路:用民主的方 式,改變過去災難性的經濟試驗,而且是用一種很少痛苦的方式。 瑞典,再次成為「樣板」,從原來那個(帶來災難的)社會主義模式的樣板,變成實行市 場經濟,走向真正資本主義的、充滿經濟活力的新樣板! --------------- 這幾天在雜誌上看到的 給大家參考 ^^ -- ███◣ @PTT ◢█ █◢█ ◢◤◥◢◤◥◣ █ ██ █ ▄ ◣ ██ █ ▆▆ ▆▆ 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iwai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136.212.85 oodh:轉錄至看板 GreenParty 05/05 09:24 oodh:轉錄至看板 HatePolitics 05/05 09:24 oodh:轉錄至看板 IA 05/05 09:27

05/05 09:28, , 1F
歐巴馬躺著也中槍…
05/05 09:28, 1F

05/05 09:35, , 2F
你知道,作者嘛……
05/05 09:35, 2F

05/05 09:36, , 3F
所以「看」這本雜誌滿妙的,因為以反中反共為主要路線,既和
05/05 09:36, 3F

05/05 09:37, , 4F
社運人權反核環保 色彩同調,卻又看得到這種反社會主義的文章
05/05 09:37, 4F

05/05 09:55, , 5F
歐洲北方大抵是這套作法 英愛冰 結果嘛...愛爾蘭和冰島炸的
05/05 09:55, 5F

05/05 09:56, , 6F
連他老爸老媽都認不得了 英國目前陷入維基
05/05 09:56, 6F

05/05 09:56, , 7F
臺灣也打算走這套 結果到底是好是壞就自己想像了
05/05 09:56, 7F

05/05 11:09, , 8F
我認為曹長青以中國大陸的角度寫這篇文章可以理解.但我上網
05/05 11:09, 8F

05/05 11:10, , 9F
google了一下,發現瑞典引以為傲的設計業也是有點問題,參考
05/05 11:10, 9F

05/05 11:11, , 10F
www.womany.net/ever_a_show.php?msn=4&bsn=19&sn=157
05/05 11:11, 10F

05/05 11:13, , 11F
我的想法是資本主義是一個需要不斷注入活水,而且需要社會福
05/05 11:13, 11F

05/05 11:14, , 12F
利來平衡一些副作用.否則就跳得愈高,當沒有動能時摔得愈重.
05/05 11:14, 12F

05/05 18:38, , 13F
瑞典是福利資本主義,大陸才說是福利社會主義吧?
05/05 18:38, 13F

05/05 18:51, , 14F
而且瑞典的福利政策沒有轉變過 還更完善 變的是經濟
05/05 18:51, 14F

05/07 01:29, , 15F
瑞典是樣板的話 怎麼一堆人跑去挪威工作'?
05/07 01:29, 15F
文章代碼(AID): #1DmVmu9L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