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為何外省人相較於本省人,經濟能力普遍렠…

看板Policy作者 (下一個夢想)時間14年前 (2009/12/05 19:44),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5 (看更多)
※ 引述《aitt (關關難過關關過(M))》之銘言: : ※ 引述《oversky0 (oversky0)》之銘言: : : 我想可能的原因之一是因為跑到台灣的外省人除了部隊外 : : 就平均而言都是比較有能力的人。那時候能弄到船票、飛 : : 機票是很不容易的。 : 這是個原因沒錯..當時來台的除了部隊.也有一些商人.或是官員等. : 能弄到船票或飛機票的...生活水平都比較高.不過.. : 大部分都還是部隊與相關眷屬...剛來到台灣.立足點與本省人其實無異 統計數字要如何解讀很重要.雖然你的資料並沒有提供統計的年份, 但我姑且當真並假設這是近幾年的數據. 這問題分成兩部分:38年當時的狀況與後來的發展造成的差異. 38年我認為是這樣的: 當時較早來台灣的族群富裕程度是常態分布,錢集中在少數人家; (而經過日本統治恐怕也不會太有錢) 而較晚隨政府遷台的族群卻是M型的財富結構. 這樣一平均,可能就變成"較晚隨政府遷台的族群平均來說很富有", 實際上你去眷村看看~~雖然還不至於餓肚子,但只有高級軍官有些娛樂享受. 有些old money可能從元明清就在累積家底了,你要怎麼比? 這一現象也說明了國民政府遷台時,帶來的財富是高於台灣的平均水準, 因此提高了台灣當時住民的財富總平均值. : 主要還是國民黨政府來台後..處處採取對外省族群有利政策.. : 要說是圖利..甚至也不是不可以....民國50.60年代..外省人士多擔任 : 白領階級工作..反觀勞力密集的藍領階級.則多為本省人從事. : 除了之前說的.公家機關.國營事業與銀行錄取方式問題外. : 還有就是當時政府對於農村經濟多所打壓..大量鄉村人口被迫流入都市 : 偏偏他們較無一技之長.便只能到工廠打打零工..或是'家庭即工廠'.. : 好一點的..到後來成立公司...改善生活..但也只是少數. 後來發展的差異就我了解的狀況是: 國民黨因失去大陸而了解到土地改革的重要性,因此進行土改,大部分受惠者是佃農. (這些佃農原本都是較早移民台灣族群中較窮苦者) 而地主(失去土地)拿到錢之後被迫轉型成為資本家開工廠. 因為他們很討厭國民黨讓他們失去原本無憂無慮的收租生活, 所以排擠晚移入的族群,在他們開的工廠裡多聘用原本佃農家庭的族群. 當然,他們以前怎樣對佃農,現在也要比照辦理啊~~不要給他們太多錢才可以"永續經營" (或是永續奴役,請參考salary板) 結果當然就是佃農族群較不重視教育,反正年紀一到就可以去工廠上班賺錢. 沒有太多閒錢可以投資在子女教育上也是原因. 我有點慶幸我家人是被排擠的,無路可走只好努力唸書考公職等等. 要是當年沒有被排擠,恐怕我也是跟佃農族群一樣下場!? 這一點我認為土改後 地主/佃農 變成了 老闆/工人 好處是國家競爭力提升跟階級流動的可能性稍微提高. 至於精英的比例,晚移入的族群當然比較高.三十幾省的精英大部分都移到台灣, 早移入族群的精英比例當然就被稀釋,加上日據時代的教育限制, 最好的精英也不過唸個農學之類,政府要用哪些人來增加台灣的競爭力? 顯然不應該因為你是哪個族群就加分. : 反觀外省階級在政府安排下..工作不僅獲得較佳保障.就連就學.水電等等也是. : 造成下一代有機會受到比較好的教育...到民國60年代末進入知識爆炸期 : 這些人的起跑點相對也比較前面...自然而然.外省與本省人士的經濟能力 : 收入差距便逐漸惡化..我想應該是這樣吧 簡單的說,就比實力好了(精英/非精英), 我們假設精英會賺比較多錢,也會花較多成本在教育小孩上, 晚期移入的族群精英比例太高,早移入族群的倒是相反, (原本台灣就不是福建人很願意來的地方) 如果自己本身也不是精英,一比較之下,很難沒有一種相對被剝削感. (有些家庭...別說教育投資,連家人相處態度 解決問題方法等等...根本沒得比) 我自己的家庭也非精英,但我很早就知道自己的未來要靠自己努力. 相對的早移入族群有這種覺悟的人(就我觀察)比例較低. 我認為大多數的原因是覺得有大家族可倚靠,不會有太多危機感. 等出了社會遇到挫折,再來怪這個世界不公平. 很多不公平不是從國民政府開始的; 從某些人的祖先渡海來到台灣或是更早以前就已經開始了, 又或者是當我的祖先決定離開非洲的時候就開始了... -- 超跑夢 ///M Power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71.238.146
文章代碼(AID): #1B6aUZEM (Polic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B6aUZEM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