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馬上鬆綁 加速失血 第3季匯中522億 超過 …

看板Policy作者 (林全部長問候您)時間15年前 (2008/11/10 19:13), 編輯推噓27(27069)
留言96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5 (看更多)
先講個觀念 把站在台灣經濟角度思考資金流動是個把問題政治化的方法 要談資金流動就應該先看看為何企業要把資金投注到大陸地區 從企業的觀點出發,絕對泛談甚麼從台灣觀點出發務實 前兩年有幾篇研究台商的論文提到,台商在大陸地區的投資多數還在發展期 有期資金需求,因此必須要開放兩岸的金融讓台商能夠在跟我國銀行融資, 一來可以擴大銀行的投資放款率,二來解決當時銀行因投資放款不足只好 拼命發展消費金融的問題。 企業的資金需求,是跟隨企業發展而來,當企業在大陸有擴張計畫時, 理所當然的資金會流動到大陸去,既然資金是跟隨企業的需求,要在大趨勢 下發展經濟可以有的方法也就沒幾種, 1.兩岸產業整合,產業整合後,企業自然會依照的發展需求,把資金投注到台灣地區。 2.資金募集中心,簡單來說就是搞IPO跟融資,資金雖然外流但你起碼是把錢借出去 還收的到利息,IPO會把股市撐起來。你看旺旺當初為了大陸籌資 花了多少心血,從台灣到新加坡在從新加坡當香港。 3.發展投資環境,如果不想產業整合,好歹也得發展一個完全不衝突的產業結構 吸引人加來投資,而且要改善投資環境,讓企業覺得台灣地區值 得投資。 其實D大的推文一語講中問題的核心,談資金流動不如談台灣有甚麼地方值得讓資 金回流? 要知道資金多數都是私人的財產,私人並沒有甚麼配合政治意識形態的必要,投資 的目的就是要獲利,所以與其從政治的角度來看還不如從資金擁有者的角度來看。 會比較容易找到吸引資金回流的方法。 ※ 引述《houkoferng (林全部長問候您)》之銘言: : 標題: Re: [新聞]馬上鬆綁 加速失血 第3季匯中522億 超過 … : 時間: Mon Nov 10 16:24:08 2008 : 推 poleman:其實我比較想知道如果資金流出那該怎樣促進台灣經濟 11/10 18:28 : → poleman:因為這也不是一個容易的問題 11/10 18:29 : 推 poleman:重點不是不能出呀 是站在台灣經濟為主的角度思考怎樣促進 11/10 18:34 : → poleman:經濟才會變好 11/10 18:3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8.225.126

11/10 19:29, , 1F
推 開放對台灣絕對是嚴俊考驗 但避免不了的事就要正視
11/10 19:29, 1F

11/11 09:18, , 2F
推 如何引台商回流才是重點
11/11 09:18, 2F

11/11 10:19, , 3F
吸引台商回台? 唔... 吸引適當的投資案才是真的吧...
11/11 10:19, 3F

11/11 10:19, , 4F
期待 "自己人" 恐怕很容易會失望. 投資是看前景嘛~~
11/11 10:19, 4F

11/11 12:34, , 5F
企業是提著自己的錢還是跟銀行借錢再匯過去?
11/11 12:34, 5F

11/11 12:35, , 6F
跟銀行借基本上沒有什麼問題,這是銀行的投資.
11/11 12:35, 6F

11/11 12:35, , 7F
如果是跟銀行貸款再匯過去那就不只是企業自身的問題了
11/11 12:35, 7F

11/11 12:35, , 8F
說的好像銀行不能投資國外事業似的^^
11/11 12:35, 8F

11/11 12:35, , 9F
如果投資失利咧?台灣地區存款戶的權益呢?
11/11 12:35, 9F

11/11 12:36, , 10F
銀行投資一直都有可能失敗啊Orz
11/11 12:36, 10F

11/11 12:36, , 11F
根本問題是中國投資環境的風險是不是可與歐美相提並論?
11/11 12:36, 11F

11/11 12:37, , 12F
風險問題是銀行放款的時候就應該考慮的.
11/11 12:37, 12F

11/11 12:37, , 13F
不然所有買連動債又沒及時脫手的銀行都該死囉@@?
11/11 12:37, 13F

11/11 12:38, , 14F
但是部分台灣銀行就是私有企業的提款機 力霸王殷鑑不遠
11/11 12:38, 14F

11/11 12:40, , 15F
投資本身具有風險 但是我強調的是中國的風險不等同歐美
11/11 12:40, 15F

11/11 12:40, , 16F
那就已經是金融監理的問題了-.-
11/11 12:40, 16F

11/11 12:41, , 17F
中國政治環境不具透明性 一旦出事就不見得可以像英國冰
11/11 12:41, 17F

11/11 12:42, , 18F
島一樣獲得解決 再說台灣的金融監理本身不也是問題
11/11 12:42, 18F

11/11 12:42, , 19F
有這種風險的豈止中國,商人的算盤又豈會只看歐美0.0
11/11 12:42, 19F

11/11 12:44, , 20F
原來歐美國家的政治透明度跟中國相同啊?
11/11 12:44, 20F

11/11 12:45, , 21F
講的好像東南亞,中東,非洲,東歐,南美,都沒有投資標的一樣.
11/11 12:45, 21F

11/11 12:46, , 22F
我根本不否認中國政治不透明,但這不是只有中國才有的風險.
11/11 12:46, 22F

11/11 12:46, , 23F
你舉的那些區域有這麼大的外資匯入嗎?
11/11 12:46, 23F

11/11 12:46, , 24F
請你舉證啊:)
11/11 12:46, 24F

11/11 12:47, , 25F
是有企業投資那些區域 但是規模跟台灣匯入中國可比擬嗎
11/11 12:47, 25F

11/11 12:51, , 26F
銀行認為他們回收得回來自然就會放款,金控就會砸錢.
11/11 12:51, 26F

11/11 12:52, , 27F
你談的只是"銀行都在搞富貴險中求".
11/11 12:52, 27F

11/11 12:52, , 28F
這並不是單純只因為"中國"造成的問題:)
11/11 12:52, 28F

11/11 12:55, , 29F
然而全世界銀行都在玩"富貴險中求",不然也不會有金融風暴.
11/11 12:55, 29F

11/11 13:05, , 30F
其實應該避免道德風險,而不是避免市場風險
11/11 13:05, 30F

11/11 13:06, , 31F
因為市場風險是個人行為,道德風險關乎制度
11/11 13:06, 31F

11/11 13:51, , 32F
投資任何地方都有風險. 明基投資德國, 死得很慘吧! XDDD
11/11 13:51, 32F

11/11 13:52, , 33F
考慮中國的風險高低, 的確很有可能比歐美高, 但是獲利可能
11/11 13:52, 33F

11/11 13:52, , 34F
也比較好一些. 這種 '用腳投票' 的情況下, 中國樂勝啦!
11/11 13:52, 34F

11/11 20:17, , 35F
明碁是自己搞不好 不可相提並論 我可以體會Ak大的焦慮舉例
11/11 20:17, 35F

11/11 20:18, , 36F
東帝士的事件 若是換到別的國家或許還有解決方式 冰島英國
11/11 20:18, 36F

11/11 20:19, , 37F
都還可以喊價 台灣對中國簡直是不設防的金庫 沒有監理資金
11/11 20:19, 37F

11/11 20:19, , 38F
所以這就是兩個哲學了,那邊有風險,雖然賺的到錢
11/11 20:19, 38F

11/11 20:19, , 39F
我還是不去;那邊有風險,但是賺的到錢,所以先做好風險
11/11 20:19, 39F

11/11 20:20, , 40F
指示白白送台灣投資人被坑殺 這也是不管前後政府都想跟中
11/11 20:20, 40F

11/11 20:20, , 41F
控管,之後再去,哪個對哪個不對?
11/11 20:20, 41F

11/11 20:20, , 42F
其實這次金融風暴,就告訴了大家答案...
11/11 20:20, 42F

11/11 20:20, , 43F
談判金融 跟犯罪合作主因 開放是一定要的 但策略也要有
11/11 20:20, 43F

11/11 20:21, , 44F
只能說過去台灣煞車過頭 現在又過度期待 都不太合乎實際
11/11 20:21, 44F

11/11 20:21, , 45F
這次金融風暴,就是樓上說政治透明,金融自由的國家
11/11 20:21, 45F

11/11 20:21, , 46F
所搞出來的,偏偏這次受傷最小,受影響最輕微的國家
11/11 20:21, 46F

11/11 20:22, , 47F
是啊 d大都說了 透明國家都有風險 不透明國家更難預料
11/11 20:22, 47F

11/11 20:22, , 48F
偏偏是那些金融最不國際化,最不自由,監理力道最強
11/11 20:22, 48F

11/11 20:22, , 49F
的國家,對於中國而言,金融體系,基本上不受影響
11/11 20:22, 49F

11/11 20:23, , 50F
商人盈虧自負不該干預 但國內資金央行是不可能不去注意的
11/11 20:23, 50F

11/11 20:23, , 51F
幾乎沒有損傷,他遇到的麻煩,完全在於最終市場的消費力
11/11 20:23, 51F

11/11 20:24, , 52F
量衰退,風險不風險的,不是問題
11/11 20:24, 52F

11/11 20:24, , 53F
中國不大受影響是因為它的國際化規模以及成熟度都不足
11/11 20:24, 53F

11/11 20:24, , 54F
問題在,面對風險的態度,與管理風險的'方法
11/11 20:24, 54F

11/11 20:25, , 55F
重點在管制力道與自由放任的平衡
11/11 20:25, 55F

11/11 20:25, , 56F
而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想先問大家一個問題
11/11 20:25, 56F

11/11 20:27, , 57F
如果我把問題中所有的"中國"字樣拿掉,換成
11/11 20:27, 57F

11/11 20:28, , 58F
"一金融環境不透明的國家"後,是否所有人的答案
11/11 20:28, 58F

11/11 20:28, , 59F
另外中國相對他的規模 受歐美影響相對小 外資主要港台日
11/11 20:28, 59F

11/11 20:28, , 60F
都會與問題未修改之前一樣?
11/11 20:28, 60F

11/11 20:29, , 61F
我知道d大你的意思 但不成立 因為拿掉中國二字 不會有這
11/11 20:29, 61F

11/11 20:29, , 62F
麼多台商 有句話 在強大同文化中國旁是台灣機會 也是危機
11/11 20:29, 62F

11/11 20:30, , 63F
全世界大概找不到第二個例子 像台灣一窩瘋依賴單一市場
11/11 20:30, 63F

11/11 20:31, , 64F
本身就有文化 歷史因素在 也不全是理性商業考量
11/11 20:31, 64F

11/11 20:31, , 65F
強壓抑台商不實際 但是完全無視非商業因素也很危險
11/11 20:31, 65F

11/11 20:33, , 66F
但我同意d大提的 不要因為反中 而影響到對國家策略的判斷
11/11 20:33, 66F

11/11 20:58, , 67F
台灣一窩風的單一市場在美國...
11/11 20:58, 67F

11/11 20:58, , 68F
世界一窩風的生產基地在中國...
11/11 20:58, 68F

11/11 20:58, , 69F
不要搞混了....
11/11 20:58, 69F

11/11 21:00, , 70F
老實說啦,如果台灣真的能把中國當成市場之ㄧ
11/11 21:00, 70F

11/11 21:01, , 71F
或者說,中國能成長到夠資格成為市場之ㄧ,那現在的全球
11/11 21:01, 71F

11/11 21:01, , 72F
經濟情勢,台灣的經濟情勢,或許還沒那麼糟
11/11 21:01, 72F

11/11 21:03, , 73F
你可以看看各國比重再來想台灣跟他國對中依賴是不是一樣
11/11 21:03, 73F

11/11 21:06, , 74F
當然不一樣,但是中國還是沒本事,成為市場
11/11 21:06, 74F

11/11 21:06, , 75F
別太看的起他...
11/11 21:06, 75F

11/11 21:08, , 76F
我國跟中國的交易數字,有很多是,莫名奇妙做出來的..
11/11 21:08, 76F

11/11 21:08, , 77F
比如說,同老闆,不同公司間的交易...
11/11 21:08, 77F

11/11 21:11, , 78F
聽起來有爆點, 不妨舉證一下:) 本板比八卦板更歡迎證據XDDD
11/11 21:11, 78F

11/11 21:12, , 79F
爆啥點,雅欣不就是個例子...
11/11 21:12, 79F

11/11 21:13, , 80F
因為投資限額的關係,另外成立一家公司,由總公司接單
11/11 21:13, 80F

11/11 21:14, , 81F
下給中國的另一家公司,比如叫做雅新(東筦)的公司去生
11/11 21:14, 81F

11/11 21:31, , 82F
那個不是應該當作"脫法行為"以違法論處嗎@@?
11/11 21:31, 82F

11/11 21:38, , 83F
哪有,那是"兩家"獨立公司的交易..
11/11 21:38, 83F

11/11 21:40, , 84F
Orz..............
11/11 21:40, 84F

11/11 21:41, , 85F
應該還是有脫法行為適用的餘地才對,只是太難舉證了Orz
11/11 21:41, 85F

11/11 21:43, , 86F
畢竟脫法行為的法理就是針對這種名義合法實際非法的作為.
11/11 21:43, 86F

11/11 21:58, , 87F
再多法律也管不完這些吧...orz
11/11 21:58, 87F

11/11 22:10, , 88F
也是法律逼他們得這麼做的,不然誰沒事找事
11/11 22:10, 88F

11/11 22:10, , 89F
稿的自己多增加這麼多管理成本
11/11 22:10, 89F

11/11 22:53, , 90F
這就是為什麼會有這種協商趨勢.....:)
11/11 22:53, 90F

11/11 23:38, , 91F
E 大晚安~ (謎之聲: 兩岸如果統一就不能管制資金移動了)
11/11 23:38, 91F

11/12 03:38, , 92F
統一反而簡單 金融監理就一元化了 不少台商應該很怕
11/12 03:38, 92F

11/12 04:43, , 93F
m 大一語驚醒很多人, 嚇得他們 x 滾 y 流失了魂 XDD
11/12 04:43, 93F

11/12 05:23, , 94F
不過回過頭想一下, 金融監理單位有權要求銀行不得放貸給打
11/12 05:23, 94F

11/12 05:23, , 95F
算去中國投資的企業嗎?
11/12 05:23, 95F

11/12 11:20, , 96F
這不用,也不能"要求",高層的神祕態度就夠了..
11/12 11:20, 96F
文章代碼(AID): #1961TYqF (Polic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最舊先):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3 之 5 篇):
文章代碼(AID): #1961TYqF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