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跟雷達有關的問題(陰極射線)

看板Physics作者 (王級)時間16年前 (2008/06/29 11:36), 編輯推噓1(101)
留言2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3 (看更多)
※ 引述《irga (努力不需言語)》之銘言: : 小弟第一次在板上po文~ : 希望能尋求大家的解惑! : 明天要報告跟雷達有關的東西! : 我們都知道雷達測距原理是根據都卜勒~ : 從發出去與回波頻率的差(都卜勒頻移) : 我們可以測出目標物與雷達間的距離~目標物的速度跟方位! : 其中在整個發射到接收回波的過程中! : 有一個地方是測量發出去到接收的時間! : 我看書上寫~ : 因為時間極短(通常是微秒)很難精準測量! : 所以會用陰極射線管 : 電子自陰極射出~由柵極及楊極加速並聚集成束~ : 電子束狀出管面螢光幕~其發光~形成亮點! : 電子束可因偏掃板上所加的正或負電壓~可向任何方向偏掃! : 其偏掃程度與偏掃板之電壓大小成比例! : 若在偏掃板上加以逐漸增大的電壓~此亮點極可橫移過螢光幕面! : 亮點自螢光幕左緣抵達右緣的一次移動~稱為一次拂掠! : 因為電子束對電壓變化的反應非常迅速~ : 顧在一秒內可完成很多次拂掠! : 並且因為在一秒內拂掠可重複許多次~而光點的移動非常迅速! : 顧在幕面上顯示的拂掠看起來乃成為一條連續的亮線! : 因此我們調整亮點使每秒拂掠一千次~ : 則每次拂掠所需時間乃為千分之一秒~ : 或者稱為1000微秒! : 故如當拂掠線被調節為兩吋長! : 即亮點每千微秒將行經兩吋的距離! : 因此幕面上每吋代秒五百微秒! : 又如每吋被分成五等份~ : 每一份即代表一百微秒! : 因此我們可藉由調整亮點每秒拂掠來當作利用陰極射線測量距離的單位! : 以下是我的問題~ : 一般我們雷達不是發射出電磁波~ : 天線接收到回波之後~ : 會送往接收機~ : 接收機會將反射電波放大至可適當顯示的強度~ : 然後在由顯示器將接收到的信號轉為我們能判讀的資訊! : 而顯示器常包含陰極射線! : 上面那段是我看書上寫的! : 我想請問~ : 陰極射線是如何將接收到回波做了他敘述的那些事情? : 而且書上後來又有寫: : 兩次相鄰發射脈波間所需間隔的最短時間! : 乃由電波來回預測最遠目標與雷達機間所需的時間來決定! : 這裡看不懂! : 希望大家可以幫忙~ : 謝謝 首先,114友情推 我不確定我講的對不對,你就當作參考吧 第一個問題 應該不是陰極射線做的事,我猜應該是類似示波器的東西所辦到的 首先,我們假設陰極射線的波是sinωt 波出去以後回來的時候波形是sin(ωt+ψ),由於所走的路徑不同所以有相位差 我們可以將兩個波做偶合,也就變成 (sinωt)(sin(ωt+ψ))= (1/2)[cos(ωt+ωt+ψ)-cos(ωt-ωt-φ)] = (1/2)[cos(2ωt+ψ)-cosψ] 我們在示波器上面同時顯現 1.陰極射線的波 2.偶合的波 如果我們示波器上顯示的波是陰極射線跟接收的波,我們將不一定能分辨ψ的大小 也許兩個波靠得相當近 若顯示耦合後的波,我們可以看到波形會有一個下降的幅度,並且用來決定ψ的大小 然後可以得到物體距離我們多遠之類的訊息,不過由於ω沒有改變,所以ψ並沒有放大 或者有其他放大的機制我不曉得XDDD 因此顯示器應該是要包含陰極射線的 第二個問題的話 我只能說,可能是每一次的訊號要接收以後才能再發射,這樣子話 因為 ΔS ψ=------ * (示波器上面每一格所代表的時間大小) ΔT 距離除以時間再乘以時間間隔,求出ΔS, ΔT=波出去又回來的時間=每次發射時間的間隔 我認為是這樣子啦XDDD 最後騙一點P幣 科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91.7.53

06/29 11:41, , 1F
哈~陰極射線的部分我還是不太了解~不過後面好像有董一些些
06/29 11:41, 1F

06/29 11:41, , 2F
還是感謝熱心幫忙啊!^^
06/29 11:41, 2F
文章代碼(AID): #18PmDMD0 (Physics)
文章代碼(AID): #18PmDMD0 (Phys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