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創作] 大直橋

看板PhotoCritic作者 (破渡渡)時間12年前 (2011/10/31 07:49), 編輯推噓5(5040)
留言45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3 (看更多)
如果你在 flickr 上搜尋"大直橋" 會跑出 5241 個結果,當然,絕大部分拍攝的角度都與你的類似, 但扣除掉搭配煙火、絕佳的雲彩、夕陽之外,有哪些能引起你的注意? 如果只是要千篇一律的拍出每個人都會去拍攝的角度與感覺 也不是不行,只是很無趣 我從剛剛的搜尋中找了一些照片給你參考,順便談談我自己的想法 首先是真強者 Yueh-Hua 的大直橋, http://www.flickr.com/photos/yhlee/4818420670/lightbox/ 雖然是很標準的位置拍攝,但包含了天空雲的流動,搭配圓山飯店 水面光線的倒影,都讓他不那麼普通 再來是棟樑的作品 http://www.flickr.com/photos/goldentime/4945775406/lightbox/ 換了一個角度,這才較接近一點 用廣角端從橋下拍攝,對我來說,更能夠拉出他的"結構感" 拉遠一點,例如 joyoyo大所拍攝的 http://www.flickr.com/photos/joyoyobox/5998075448/lightbox/ 前景用吳郭魚的巢,遠景在帶到大直橋,整體的影像豐富度就非常高 當然,你繼續在 flickr 上瀏覽,你會看到非常多種角度跟想法 以及搭配各種天氣,甚至強烈的 HDR 影像 這時候,我覺得你可以去思考的是,如果你拍攝的這幾張視角是你喜歡的, 是不是能夠拍得更好? 如果你希望能夠讓人記得,除了在同樣的角度拍的比大師們更好以外, 最好的方法就是換個角度拍攝,換個你沒看過,我也沒看過的角度 舉個例,同樣是大直橋,大家都從橋下,偶爾會有從橋面上拍 所以我偏偏要用俯角去拍他 http://www.flickr.com/photos/pooldodo/5333051950/lightbox/ 於是我爬上了劍南山,找了一個還可以的角度,用長鏡頭拍了這張照片, 並且加上了數位的移軸效果, 這是我的想法跟觀點,你也會有你自己的想法 我認為這不是標新立異,而是一種刺激自己思考的方法 當然一部分是因為在同樣的角度我拍不過上面那些大師, 那對我們這些菜鳥來說,只好多花點心思,至少在角度上與大師們有所差異, 來找出屬於自己的視角。 ※ 引述《jingjiwind (京極風)》之銘言: : http://www.flickr.com/photos/kikiliao/6294108406/in/photostream : 無意識的拍到騎單車經過的人 : 一直都很喜歡斜張橋系列給予的張力 : 天空雲層有點重,哪天清澈一些或許再去拍一次 : http://www.flickr.com/photos/kikiliao/6294108342/in/photostream/ : 接近一點照 : http://www.flickr.com/photos/kikiliao/6294108232/in/photostream/ : 搭配水面的街燈倒影 : 從大一開始就很想要拍各地的橋梁,或許對結構還是有一定的愛好吧 : 過了兩三年,終於開始實踐了 -- ▃▂ ▂▅▆▄ dog's can't tell one year from ██﹣–███▎ another...... █████ I know I have my supper in the ██████▊ ▍ red dish and my drinkking water █████ ▌ in the yellow dish...... ▇▆▅▄▄▍ http://www.flickr.com/photos/pooldodo/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0.126.34.63

10/31 14:02, , 1F
推推
10/31 14:02, 1F

10/31 16:28, , 2F
好文推!
10/31 16:28, 2F

10/31 17:14, , 3F
乞丐中的霸主還是乞丐 用怎麼樣的方式拍大直橋還是橋
10/31 17:14, 3F

10/31 17:15, , 4F
相機鏡頭HDR都表現完了,並不會改變垃圾影像的本質
10/31 17:15, 4F

10/31 17:20, , 5F
這些高度攝影技巧的大直橋所傳達的誠意並不比原po多
10/31 17:20, 5F

10/31 17:41, , 6F
這可不一定喔, 一樣是乞丐, 犀利哥可就犀利多了
10/31 17:41, 6F

10/31 17:43, , 7F
先不論何謂垃圾影像, 同樣的東西不同的組合拼貼排序
10/31 17:43, 7F

10/31 17:44, , 8F
表現出來的意義或是訴求就會有差異
10/31 17:44, 8F

10/31 17:46, , 9F
就我看到的誠意,高超的技巧並沒有比原PO多,她只是
10/31 17:46, 9F

10/31 17:47, , 10F
單純的把她的感動表達出來,並沒有想用太多奇巧淫技
10/31 17:47, 10F

10/31 17:47, , 11F
這樣的手法也是攝影術的一種, 別把自己框起來了...
10/31 17:47, 11F

10/31 17:48, , 12F
來吸引大家短暫的驚嘆,而我感受到了
10/31 17:48, 12F

10/31 17:49, , 13F
高超的技巧自然是攝影術,但我們要反思攝影術的目的
10/31 17:49, 13F

10/31 18:32, , 14F
在觀點上有什麼特別嗎?觀點跟角度在您看來的區分是?
10/31 18:32, 14F

10/31 18:33, , 15F
因為也有前輩說不要找角度,要找觀點。
10/31 18:33, 15F
其實就如同jasonx0301大所言,就字面上角度跟觀點一定有差 追尋角度感覺比較像追求一個拍起來更獨特,更漂亮的位置 追求觀點則像是再把更多自我的意識加上去 就用我自己的照片來說,大直橋的特色我想無庸置疑的就是"斜張橋"本身 又因為鋼纜的部分是紅色的,十分搶眼,所以我選擇在白天拍攝,留下他的顏色 而不是在黃昏或是夜裡,讓暮色搶了他的風采 這裡是我的著眼點,就如同文章裡所述,當我為了找尋特別的角度而爬上山時, 我注意到了另外一件事,就是那些紅色的鋼纜拉著橋面,整體平衡很有趣 為了加重中間的平衡感,我選擇用數位移軸的感覺去強化他 我想這是我的觀點 當然啦,也可以說這只是單純的紀錄照,但之所以這麼處理 多少還是出自於自己內心的想法,也許不是很成功,但就是學習 我有一個很喜歡的建築攝影師講過(我忘記名字與正確的全文)類似這麼一句話 "不要被設計師給牽著鼻子走",建築物比起自然的美景、人的體態、動植物等等 來的更加人的人工,並且越有設計感的建築越容易給人既有形象, 所以拍攝時更加具有挑戰,如果去打破設計師巧妙的伏筆,以及它在明信片上的模樣 無論是角度也好,觀點也罷,就更為重要了 :)

10/31 19:02, , 16F
觀點在於腦子裡的東西,之後呈現在照片的內容。
10/31 19:02, 16F

10/31 19:04, , 17F
當你確立觀點後在想辦法選擇拍攝的角度、表現形式...
10/31 19:04, 17F

10/31 19:05, , 18F
...等等之類的,不是說不要找角度,是說在你有觀點之
10/31 19:05, 18F

10/31 19:06, , 19F
前,那些角度都顯得不太具備意義,除非是一些直覺很
10/31 19:06, 19F

10/31 19:08, , 20F
強的人,那種人天生就有很獨特的觀看世界的方式。
10/31 19:08, 20F

10/31 19:50, , 21F
我想或許樸質的技巧和絢麗的技巧給人的感動是不同的
10/31 19:50, 21F

10/31 19:52, , 22F
不過總是有不同群眾喜歡的 當然兩者的集合是最好的
10/31 19:52, 22F

10/31 19:52, , 23F
anyway 大家的討論給了我很多可以思考的地方
10/31 19:52, 23F
※ 編輯: pooldodo 來自: 1.160.6.93 (10/31 20:10)

10/31 19:56, , 24F
至於找角度的過程似乎有點像是在找觀點的配對點?
10/31 19:56, 24F

10/31 20:02, , 25F
我是在回覆seiferthan,哈
10/31 20:02, 25F

10/31 20:05, , 26F
我知道XD
10/31 20:05, 26F

10/31 20:15, , 27F
感謝各位的指點~:)
10/31 20:15, 27F

10/31 22:07, , 28F
真專業~~~
10/31 22:07, 28F

11/01 06:37, , 29F
把橋用"小人國"式的表現,還是不知道你有什麼觀點!
11/01 06:37, 29F

11/01 06:42, , 30F
跟"本城直季"或是"Miklos Gaal"有什麼不同?
11/01 06:42, 30F

11/01 06:44, , 31F
我很認真的看你的說明,整理幾個關鍵字:紅色纜繩、
11/01 06:44, 31F

11/01 06:47, , 32F
整體平衡、移軸,還有不要被設計橋樑的設計師牽著走,
11/01 06:47, 32F

11/01 06:49, , 33F
前三個都是造型美學的表現,後面是別人的話,你究竟
11/01 06:49, 33F

11/01 06:50, , 34F
觀點是什麼?可以告訴我們嗎?
11/01 06:50, 34F
最後面那句話只是在閒聊啦,我並不認為我現在能夠在建築攝影中, 發揮出屬於自己的感覺,我自認為還在碰撞跟摸索 這張大直橋算是比較舊的作品了,一開始沒有抱持著什麼想法上山 只是任性的不想要拍攝與別人類似的照片 上山後找到這個角度,就如同我前面所述 想要強調斜張橋那翹翹板一樣平衡的力矩 就像是近距離拍攝一個天秤,也因為這樣所以用數位移軸去處理 原因很簡單,我希望能夠讓前景與遠方背景能夠更模糊(前面有樹叢避不掉) 用一個名詞做總結就是"天秤"吧? 所以與本城直季或是Miklos Gaal等大師想要拍出小人國世界的出發點不同, 我並沒有希望他是張類模型的照片,只是因為這麼處理,自然看起來就會像這樣 /__\ ※ 編輯: pooldodo 來自: 120.126.34.63 (11/01 09:03)

11/01 09:46, , 35F
很抱歉,我沒看出任何"秤"或是"天秤"的語意。
11/01 09:46, 35F

11/01 09:47, , 36F
因為"秤"有兩者比較或是記量的意思~這張圖我只有看
11/01 09:47, 36F

11/01 09:48, , 37F
模型般的結構張力!但是剛剛談的還只是侷限在造型與
11/01 09:48, 37F

11/01 09:50, , 38F
美學,你的觀點不應只有造型擬化的"天秤"?
11/01 09:50, 38F
這的確是我用字不當,不好意思 (鞠躬) 中文造詣不夠造成表達上面有些問題 :) 我上面所述的重點,都是在表達我如何去呈現這座橋給我的印象, 事實上也是的,我的目的在於從我的視角去拍攝這座橋,就如同其他建築一樣, 這就是我在拍攝時的觀點,對於每座橋、每棟建築在每個時刻,每個季節 都會有我所希望去拍攝的角度,是當下最吸引我的,刺激我拍攝的慾望。 我希望能夠將這棟建築的特色發揮出來,讓人們能夠從 我的視野去看到他們平常可能忽略的,看到這棟建築(或是橋樑)的另一個角度及風貌。 我的觀點總是很粗淺啦 XD 請不要見怪 ※ 編輯: pooldodo 來自: 120.126.34.63 (11/01 10:05)

11/01 10:16, , 39F
所以你視野下的建築特色才能發揮給人們看。
11/01 10:16, 39F

11/01 10:18, , 40F
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你的視野成就了某建築的特色
11/01 10:18, 40F
陳大哥你這樣講小弟該怎麼承受 XD 我當然希望有一天能夠達到如此高的境界,但顯然現在並不是 XD 時常在誠品翻閱些建築攝影的作品,有時真的能讓我有比親臨現場更強的感動 但那畢竟還是與"實地看真實建築"是不同的, 我認為不能混為一談就是 :)

11/01 10:20, , 41F
,我以前只能理解 建築自身的語彙來自設計者的思想,
11/01 10:20, 41F

11/01 10:21, , 42F
而建築與環境的關係則是來自人類生活所拼和的文明景
11/01 10:21, 42F

11/01 10:22, , 43F
觀,這不是設計者能夠預期的,而你給我們上了寶貴的
11/01 10:22, 43F

11/01 10:24, , 44F
一課,就是當攝影把3D建築擷取成2D照片時,特色就會
11/01 10:24, 44F

11/01 10:26, , 45F
被發揮出來,而建築的新角度與風格於是誕生!
11/01 10:26, 45F
※ 編輯: pooldodo 來自: 120.126.34.63 (11/01 10:28)
文章代碼(AID): #1EhUAZJB (PhotoCritic)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創作
2
19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 之 3 篇):
創作
2
19
文章代碼(AID): #1EhUAZJB (PhotoCri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