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為什麼要用黑白底片拍照?

看板PhotoCritic作者 (Fletcherman@LAB)時間13年前 (2011/05/31 21:35), 編輯推噓9(9031)
留言40則, 9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4 (看更多)
其實「底片」是不能拿來拍照的,因為,能夠感光的是「軟片」也就是Film 軟片沖洗完畢,變成拿來放大用的底片,已經有影像在片基上, 所以,吹毛求疵地講,應該是為何要用黑白軟片拍照。 個人認為為何用黑白軟片而不用數位相機的彩色轉黑白的重點 除了你提到的「光線明暗」這個因素, 其實還有另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沖洗」軟片。 軟片的沖洗,有一個大致的SOP,但是每個沖洗者的SOP,都不盡相同 尤其是攝影家們多半自己包辦這個步驟,使得黑白軟片沖洗的結果, 充滿著個人風格。 這種個人風格,完全是沖洗的過程中,每個人對於藥水選擇, 搖動方式,溫度控制,所產生的影像特質, 這個不是單純數位相機彩色轉黑白能夠呈現的。 其次,真正在放相的時候,相紙又提供額外的表現選項 黑白攝影是去除色彩的表現,與一般的視覺經驗很不一樣, 其實拍久了,大家多半能夠預測最後的成品,沒有想得那麼困難。 準確地曝光,良好的沖洗,製造厚度正常,容易放像的底片,是必要的。 有些特效,在(化學)暗房裡搞定他即可,倒不必用8*10大底片那套來玩。。 搞黑白攝影要小心亞當斯,過去,台灣有太多人在攝影遭遇瓶頸時,躲到暗房去, 過度強調暗房技巧,彷彿黑白攝影除了zone system之類的東西以外, 其他都不重要。在看這類的書籍時,不可不慎。 ※ 引述《stfanchen (BB)》之銘言: : 這個是邏輯上有錯誤的問題: : 1.是增加選擇,不是自己設限。 : 2.彩色照片轉黑白 不等於 黑白底片拍攝 (黑白照片上色 等於彩色底片拍攝?) : 而延伸出來的問題 有: : 1.黑白是單色調,著重階調層次的處理,在拍攝時的美學處理(例如:構圖...等) : 就會與彩色產生不同的方法。 : 2.黑白抽離色彩後,本身就不是現實,他是超現實的,在拍照當下的動機,如果是 : 用彩色來決定,再轉成黑白,那到底作者是著眼於再現那個現實?還是在創造 : 一個新的想像? : 我舉兩個例子: : 黑白照片在拍攝前的"預想" (預想是 安塞 亞當斯在他一生黑白攝影創作提出來 : 首要的創作概念,意思就是你在拍攝前就預先想像到照片要長什麼樣子,然後再 : 來決定黑白的調性,判斷用什麼方法顯影與洗相) : (1) : EX1-1 是我拍照時的預想以及最終洗成照片的樣子 : http://picasaweb.google.com/stfanchen/PTT#5612713818204183106 : EX1-2 是現場拍攝時的原本的樣子 : http://picasaweb.google.com/stfanchen/PTT#5612714924755872482 : (2) : EX2-1 是相同題材我用彩色拍攝的 : http://picasaweb.google.com/stfanchen/PTT#5612717799582367106 : EX2-2 是我用PS轉成單色調 : http://picasaweb.google.com/stfanchen/PTT#5612717803629483746 : 大家不妨來討論一下,彩色轉黑白與直接黑白拍攝的創作思考。 -- ╔ ═ ╮ ╔ ═ ╮ ╔ ═ ╮ ══ ╖ ══ ║ ║ ║ ║ ║ An ║ ║ ║ ║ ║ ══ ═══ ══ ║ ══ ║ ║ ║ ║ ║ ║ Yang ║ ║ ║ ║ ╚ ═ ╯ ╚ ═ ╯ ╚ ═ ╯ ═══ ╨ ══ 1967.6.2 -- 1999.9.16 Ex-USS DD-521 Kimberly 成軍三十二年除役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125.74

05/31 21:40, , 1F
什麼?原來中文的"底片"是被定義的! 厲害^_^
05/31 21:40, 1F

05/31 21:42, , 2F
其實,從"操作"到"創作"是有一條很長的體驗之路.
05/31 21:42, 2F

05/31 21:43, , 3F
ZS本身就是讓操作者在面對工業製品"軟片"時,可以有
05/31 21:43, 3F

05/31 21:45, , 4F
一個測量與校對的方法,等同於你有個可以歸零的量計,
05/31 21:45, 4F

05/31 21:47, , 5F
透過ZS所建立的SOP,可以讓你、我、他得到一個準則,
05/31 21:47, 5F

05/31 21:49, , 6F
在這個準則上,作什麼方向的調整,或調整的程度,則
05/31 21:49, 6F

05/31 21:50, , 7F
是支持操作者的想像與思維,在這個過程裡,作者可以
05/31 21:50, 7F

05/31 21:52, , 8F
是創意與想像的創作者,也可以是色調還原的複製者。
05/31 21:52, 8F

05/31 21:53, , 9F
你是個暗房經驗不夠的朋友,因為無論是放相或是沖片
05/31 21:53, 9F

05/31 21:54, , 10F
都存在很大的可能性,就舉我拍攝鳥大便的作品來說:
05/31 21:54, 10F

05/31 21:57, , 11F

05/31 21:57, , 12F
你認為他是什麼時候拍攝的?
05/31 21:57, 12F

05/31 22:00, , 13F
是白晝? 黑夜打光? 還是傍晚或是晨曦?
05/31 22:00, 13F

06/01 11:10, , 14F
:-) 我對於什麼時候拍的,一點興趣都沒有
06/01 11:10, 14F

06/01 11:13, , 15F
利用寬容度,加上一點暗房技巧,就可以了
06/01 11:13, 15F

06/01 11:16, , 16F
看到你的歸零理論,我只能微笑..你中了亞當斯的毒
06/01 11:16, 16F

06/01 11:35, , 17F
從你的回答就知道是門外漢,再討論也無意義。
06/01 11:35, 17F

06/01 11:39, , 18F
但是,你的討論中有許多錯誤的觀念,我還是得談:
06/01 11:39, 18F

06/01 11:41, , 19F
1)中毒說,是不正確的,那是方法,不是美學與思想。
06/01 11:41, 19F

06/01 11:48, , 20F
2)個人風格是腦袋的問題,不是藥水跟沖洗程序的問題.
06/01 11:48, 20F

06/01 19:02, , 21F
中毒得蠻深的 :-P
06/01 19:02, 21F

06/01 19:04, , 22F
我不打算跟你戰,因為我沒有時間。你的影像不錯
06/01 19:04, 22F

06/01 19:05, , 23F
但是我只看到亞當斯的鬼影
06/01 19:05, 23F

06/02 01:02, , 24F
RAW data 轉HDR圖檔表示:
06/02 01:02, 24F

06/02 01:12, , 25F
zs跟暗房技巧是兩回事,你最後一段把兩者兜混起來了
06/02 01:12, 25F

06/02 01:13, , 26F
RAW轉檔(數位暗房)和傳統暗房效果不同...不能比
06/02 01:13, 26F

06/02 01:15, , 27F
zs不過是提供一種光暗的分析方法,AA則是這套方法的
06/02 01:15, 27F

06/02 01:16, , 28F
最徹底的實踐者,要不要跟隨他的拍法是個人選擇。
06/02 01:16, 28F

06/02 01:19, , 29F
把ZS跟亞當斯劃上等號,也不是多正確的一種看法。
06/02 01:19, 29F

06/03 01:05, , 30F
無論數位暗房或是傳統暗房技巧,都是完成自己創作
06/03 01:05, 30F

06/03 01:06, , 31F
的工具。類比藥水晃動溫度,數位也是有明暗階數對比
06/03 01:06, 31F

06/03 01:07, , 32F
反差的參數調整,SOP差不多,但是每個人調整的參數
06/03 01:07, 32F

06/03 01:08, , 33F
也都不同,無所謂比得上比不上的問題。
06/03 01:08, 33F

06/03 01:10, , 34F
重點在於最後成品所展現出來的效果不同罷了。
06/03 01:10, 34F

06/03 01:48, , 35F
話說我用ZS概念拍彩色這樣還有ZS嗎?
06/03 01:48, 35F

06/03 02:04, , 36F
突然想問 ZS 真的不能用在彩色的流程上嗎?! XD
06/03 02:04, 36F

06/03 02:08, , 37F
可以吧,可能類似HDR之類的概念
06/03 02:08, 37F

06/03 11:16, , 38F
ZS當然可以用在彩色啊 可以參考國外ZS的書
06/03 11:16, 38F

06/06 16:54, , 39F
ZS只是種方法,底片也只是種媒材..不用太拘泥
06/06 16:54, 39F

06/06 16:59, , 40F
對一個成熟的創作者而言,個人風格完全是腦袋的問題
06/06 16:59, 40F
文章代碼(AID): #1DvEwl6k (PhotoCritic)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DvEwl6k (PhotoCritic)